学科分类
/ 8
14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半胱氨酸代谢关键酶基因表观遗传学改变与缺血性脑卒中(IS)的发病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以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ATS)患者30例为病例组,另选择同期体检健康人群30例为对照组。寻找目的基因(基因上游5kb的区域一直到第2外显子区域)的CpG岛区域,使用重亚硫酸盐修饰直接测序技术进行样本DNA甲基化检测,运用单因素或Logistic回归分析检测两组间DNA甲基化分布差异。结果:胱硫醚-β-合成酶(CBS)基因4个CpG岛同源性非常高,放弃甲基化分析;5,10-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基因有2个CpG岛;半胱氨酸合成酶(MTR)基因有1个CpG岛。两组这2个基因所有CpG岛都未发现DNA甲基化情况。结论:未发现MTHFR和MTR基因DNA甲基化改变与ATS相关。

  • 标签: 脑卒中 DNA甲基化 同型半胱氨酸
  • 简介:随着天气变冷、气温下降,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儿科门诊腹泻患儿明显增多,医院的走廊里到处都是家长焦急等待的背影,本刊记者带着小儿腹泻的种种问题,采访了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儿科李在玲主任医师。小儿腹泻病最常见于2岁以下儿童,根据病岗可分为感染性腹泻和非感染性腹泻两大类,其中感染性腹泻以轮状病毒肠炎为最多见。

  • 标签: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小儿腹泻病 儿科门诊 主任医师 非感染性腹泻 识别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DIH智能麻醉药品管理柜在麻醉药品管理中的效果。方法 我院于2020年1月开始采用DIH智能麻醉药品管理柜对麻醉药品进行管理,2020年1月前采用传统麻醉药品管理模式,观察实施前后麻醉药品工作管理效率和质量,计算麻醉科医生满意度。结果 实施基于智能麻醉药品管理柜的麻醉药品管理后,药品申领时间、发放时间以及盘点时间显著低于实施前,差异符合统计学原理(P<0.05);实施基于智能麻醉药品管理柜的麻醉药品管理后,药品管理总差错率显著低于实施前,麻醉医师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实施前,差异均符合统计学原理(P<0.05)。结论 在麻醉药品管理中应用DIH智能麻醉药品管理柜,有助于提高工作,降低差错率,麻醉医师满意度明显提升,临床应用价值极高。

  • 标签: DIH智能麻醉药品管理柜 麻醉药品管理 应用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DIH智能麻醉药品管理柜在麻醉药品管理中的效果。方法 我院于2020年1月开始采用DIH智能麻醉药品管理柜对麻醉药品进行管理,2020年1月前采用传统麻醉药品管理模式,观察实施前后麻醉药品工作管理效率和质量,计算麻醉科医生满意度。结果 实施基于智能麻醉药品管理柜的麻醉药品管理后,药品申领时间、发放时间以及盘点时间显著低于实施前,差异符合统计学原理(P<0.05);实施基于智能麻醉药品管理柜的麻醉药品管理后,药品管理总差错率显著低于实施前,麻醉医师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实施前,差异均符合统计学原理(P<0.05)。结论 在麻醉药品管理中应用DIH智能麻醉药品管理柜,有助于提高工作,降低差错率,麻醉医师满意度明显提升,临床应用价值极高。

  • 标签: DIH智能麻醉药品管理柜 麻醉药品管理 应用分析
  • 简介:目的:对接受紫杉醇联合顺铂3周方案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药代动力学差异进行研究,分析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紫杉醇关键药代动力学参数Tc〉0.05(血浓度0.05μM以上时间)与临床毒性的相关性,为紫杉醇的治疗药物监测提供依据。方法:应用纳米增强免疫比浊法检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紫杉醇化疗后(24±6)h的血药浓度,采用群体药物动力学模型计算出Tc〉0.05值,同时观察化疗后出现的不良反应,按照NCI-CTCv4.0毒副反应评价标准进行分级、结果:全组16例患者共进行32次化疗,有效周期29次(可测算出Tc〉0.05),共发生不良反应25例次,包括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无因不良反应而中断治疗者。将患者按照紫杉醇在体内暴露情况分为两组:正常暴露组和高暴露组。骨髓抑制的发生率在两组中存在显著差异(P=0.003),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483)。对两组Ⅲ度以上骨髓抑制的发生率进行比较,发现两组间存在差异,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结论:通过测算紫杉醇Tc〉0.05值可以了解紫杉醇在患者体内的暴露情况,从而判断患者发生骨髓抑制的风险。但由于本研究中样本量有限,尚需大样本的临床研究进一步证实上述结论。

  • 标签: 非小细胞肺癌 紫杉醇 药代动力学 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