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目的:通过对胎盘早剥病例的临床资料分析,探讨凝血功能在妊娠晚期监测胎盘早剥中的意义。方法:对20例胎盘早剥的临床资料及新生儿结局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例规律性宫缩,无阴道流血,无胎心异常,而仅发现凝血功能异常,随后因其他产科手术指征行剖宫产时发现胎盘早剥(部分型),新生儿1分钟Apgar评分9~10分;7例规律性宫缩,人工破膜发现血性羊水,伴有胎心异常,且发现凝血功能异常,紧急行剖宫产时发现胎盘早剥(部分型),新生儿1分钟Apgar评分9~10分;5例规律性宫缩,无阴道流血,未重视凝血功能异常,随后发生胎死宫内3例,另外2例产后因重度窒息转新生儿科治疗;4例因强直宫缩,伴有血性羊水及胎心异常,紧急行剖宫产时发现胎盘早剥(部分型),新生儿1分钟Apgar评分7~9分;结论:凝血功能检查在妊娠晚期监测胎盘旱剥中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凝血功能 胎盘早剥 意义
  • 简介:目的:探讨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2006年1月1日~2011年9月31日在河南省汝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妇产科住院治疗的28例产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结果:25例抢救成功,死亡3例,其中重度妊高征伴胎盘早剥1例。结论:早期正确诊断,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对病因进行消除,合理使用肝素,进行血液替代治疗是保障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抢救成功的关键措施。

  • 标签: 产科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早期诊断 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围手术期患者动态血浆凝血四项临床意义。方法:检测85例围手术期患者和75例健康对照组血浆凝血活酶时间(PT),活化部份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和纤维蛋白原(FIB)的含量。并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围手术期患都PT,APTT,TT较对照组明显延长(P〈0.01)。FIB含量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O.01)。结论:围手术期患者生理条件下的止血,凝血和抗凝,纤溶功能的动态平衡常受到破坏,因此进行凝血四项的检测能及早发现因手术和某些药物造成的凝血机制障碍。对囤手术期患者的出血抢救和治疗有重要临床意义。

  • 标签: 围手术期 凝血四项 动态检测
  • 简介:目的观察改良中药热奄包法对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的干预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3月至2016年2月在四川省人民医院中医妇科诊断为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中药热奄包,观察组实施改良中药热奄包法。两组均干预3个月经周期,干预前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analoguescale,VAS)表和痛经症状量表(menstrualsymptomscale,COX)进行评分,同时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VAS评分和COX评分均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评分下降更为明显(P〈0.05);干预中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结论改良中药热奄包法干预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疗效确切,优于中药热奄包法,可作为原发性痛经的优选干预方案。

  • 标签: 中药热奄包 改良中药热奄包法 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
  • 简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孕妇,28岁,G1P0,主因“停经19+7周,发现一胎儿水肿1周”于2014年7月15日转入本院。患者平素月经规律,5~6/30天。末次月经2014年2月27日,预产期2014年12月6日。既往体健,自然受孕,核对孕周准确,外院规律产检。孕12周超声诊断为单绒毛膜双羊膜囊双胎妊娠,NT0.17/0.16cm。

  • 标签: 胎死宫内 单绒毛膜 双羊膜囊双胎 平素月经规律 末次月经 超声检查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