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3
256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青少年脊柱侧凸的最佳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分析2008年4月~2012年3月本院收治的11例青少年脊柱侧凸病例临床资料,11例患者均采用后路选择性双侧交替置钉或椎板钩、钉棒系统矫形固定进行手术治疗,对术前、术后脊柱侧凸、胸椎后凸、腰椎前凸Cobb角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侧凸Cobb角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时分别为58.36°±14.34°、23.27°±8.47°及28.82°±12.34°,侧凸Cobb角术前与术后及末次随访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胸椎后凸、腰椎前凸Cobb角术前与术后、术前与末次随访、术后与末次随访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纯后路选择性双侧交替置钉、钉棒系统矫形固定治疗青少年脊柱侧凸安全、经济,适合于普通医院开展。

  • 标签: 青少年 脊柱侧凸 内固定器 截骨术
  • 简介: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固定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及颈椎病的常用手术方式,它可以同时进行脊髓及神经根减压和重建颈椎稳定性.但颈椎间隙融合后,邻近节段的应力集中,易导致相邻节段的椎间盘加速退变,部分病例需要再次手术[1],为此我们应用颈椎全人工椎间盘假体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1例,取得了初步疗效,现报告如下.

  • 标签: 颈椎全人工椎间盘置换术 外科治疗 颈椎间盘突出症 手术方式
  • 简介:目的研究两种不同脊柱后路减压方法治疗胸腰段骨折脱位合并脊髓损伤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本院1996年3月~2002年6月收治的胸腰段骨折脱位并脊髓损伤患者76例,按不同减压方法将其分为两组:切除一侧或两侧椎板、椎弓根或部分关节突行侧前方环状减压AF固定者40例,为直接减压组;体位复位结合AF器械矫正复位36例,为间接减压组.统计学分析,两组资料具有可比性.对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按ASIA神经功能评定标准进行评定.中晚期并发症,根据是否有腰背痛,下肢根性痛、麻木无力,两便功能障碍进行评定.生活能力按FIM评定.结果两组病例获6个月~5年随访,结果表明,术前脊髓完全性损伤,术后均无恢复;术前脊髓不完全性损伤,术后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中晚期并发症发生,直接减压组高于间接减压组;术后生活自理能力,间接减压组好于直接减压组.结论间接减压手术方法治疗胸腰段骨折脱位合并脊髓损伤不失为一种早期治疗的首选方法.

  • 标签: 减压 胸腰段骨折脱位 脊髓损伤 并发症 术后 脊柱后路
  • 简介:目的应用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颈椎前路分节段减压融合的生物力学特点。方法建立C2~7三维有限元模型,在此基础上根据临床实际建立手术模型,观察不同手术方式的颈椎活动范围和邻近节段椎间盘应力。结果建立的颈椎三维有限元模型有效,分节段减压融合比传统椎体次全切除术后邻近节段椎间盘应力小,二者颈椎活动范围相同。结论颈椎前路分节段减压融合比传统椎体次全切除更符合人体生物力学要求。

  • 标签: 颈椎 减压术 外科 脊柱融合术 有限元分析 生物力学
  • 简介:目的:探讨3种寰枢椎后路融合治疗齿状突骨折并寰枢椎脱位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8例齿状突骨折并寰枢椎脱位患者行寰枢椎后路融合:包括Gallie钢丝法7例,Brooks钢丝法7例,Apofix椎板夹固定法4例.结果:术后16例寰枢椎脱位完全复位,2例大部分复位(复位不满意才另行枕颈融合,不在此列).经0.5~10年(平均4.5年)随访,除1例术后6个月死亡外,其余17例均获骨性融合,其中钢丝断裂而植骨已融合1例,寰椎后弓钢丝切割断裂移位后融合1例;所有患者颈痛全部消失;8例有脊髓病症状者中,1例无改善(术前JOA评分分别为5分),其余7例JOA评分均较术前提高,分别为13~17分.结论:3种寰枢椎后路融合均有其适用性,是治疗齿状突骨折并寰枢椎脱位的有效方法;Apofix椎板夹为寰枢椎后路融合的首选固定方式;术前牵引复位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 标签: 齿状突骨折 寰枢椎脱位 脊柱融合 后路 内固定 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percutaneouskyphoplasty,PKP)穿刺失败的相关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2月至2017年5月间收治的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vertebralcompressionfracture,OVCF)病例共473例,男182例,女291例;年龄67~95岁,平均76.9岁,共手术577个椎体,中使用C型臂机透视手术节段正侧位X线片,术后1个月复查手术节段正侧位X线片及CT,记录穿刺失败的解剖位置。分析穿刺失败的发生率及相关危险因素。结果473例患者一共577个椎体,穿刺失败42例,42个椎体,穿刺失败率7.3%,其中椎弓根型8例,终板型8例,椎体外侧壁型16例,椎体前壁型10例。结论预防穿刺失败出现的关键是熟悉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影像学变化,规范透视,手术操作标准熟练,中C型臂机多方位检测,能减少穿刺失败的发生率。

  • 标签: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穿刺失败 骨质疏松症 椎体压缩性骨折 并发症
  • 简介:目的比较急诊与延期行空心加压螺钉固定治疗老年移位型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2月-2010年12月我院采用空心加压螺钉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的患者99例,分成急诊组52例,延期组47例,比较术后的骨折复位质量、骨折愈合情况,术后1年、2年股骨头缺血坏死、塌陷发生率以及髋关节功能情况及全身并发症等治疗效果的差异性。结果骨折愈合率、股骨头坏死率、髋关节功能优良率,急诊组较延迟组为优,两组问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于老年移位型股骨颈骨折患者,采用闭合复位空心加压螺钉固定治疗,急诊手术疗效优于延期手术。

  • 标签: 老年 股骨颈 骨折 手术 预后
  • 简介:目的探讨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结合Centerpiece钛板固定术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2月~2012年12月无锡市中医医院脊柱科应用颈椎单开门治疗的颈椎椎管狭窄症患者资料30例,其中Centerpiece钛板固定16例(钛板组),传统丝线悬吊14例(悬吊组)。观察2组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改善情况;比较2组患者术前、术后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颈椎活动度、颈椎椎管矢状径、颈椎椎管横截面积。比较术后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开门角度的变化。结果经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OrthopaedicAssociation,JOA)评分,2组术后2个月及末次随访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患者颈椎活动度术前与术后2个月及末次随访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椎管矢状径、开门角度及椎管横截面积在末次随访与术后2个月比较中,钛板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悬吊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颈椎后路单开门结合Centerpiece钛板固定可良好保持开门椎板的稳定状态,维持开门角度以扩大椎管的容积,而传统丝线悬吊组椎板的稳定性在随访期内有所下降。

  • 标签: 颈椎 椎管狭窄 减压术 外科 内固定器
  • 简介:目的:研究老年股骨颈骨折应用髋关节置换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2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股骨骨折患者80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其中对照组采用半髋置换手术,研究组采用全髋置换手术,并对俩组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在两组之间的对比下,研究组患者在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比对照组明显低下,以及研究组患者的髋关节Harri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老年髋骨胫骨患者采用髋关节置换治疗,手术情况良好并且髋关节各项指标有明显改善,可以减少术后并发症,有助于髋关节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股骨颈骨折;髋关节置换手术;临床效果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渐进性经皮椎体成形预防骨水泥外渗的原理与效果。方法15例椎体肿瘤,其中转移性肿瘤13例、椎体血管瘤2例,44例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8例外伤性压缩性骨折,共67例80个椎体采用渐进性经皮椎体成形。经皮椎弓根穿刺注入造影剂,无造影剂外渗进人椎管的共52例61个椎体,显示造影剂外渗进入椎管的共15例19个椎体。将骨水泥(PMMA)搅拌至凝胶状后,在C形臂X线机透视缓慢逐渐注入,对有骨水泥渗入椎体后缘者暂停推注,并调整注射针的深度至椎体前份再逐渐注入造影剂。结果19个造影剂外渗进入椎管的椎体通过渐进性注入骨水泥,未发现渗入椎管内。结论用渐进性经皮椎体成形预防骨水泥外渗进入椎管具有可行性。

  • 标签: 脊椎肿瘤 脊柱骨折 椎体成形术 诊断和治疗物质外渗
  • 简介:目的:探讨颈椎前路减压手术中采用Zero-P与颈椎钢板椎间融合器固定系统治疗单节段颈椎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1月~2013年1月,本院前路减压手术治疗单节段颈椎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共71例,A组中36例采用Zero-P,B组中35例采用前路钢板。于术前、术后3d、术后6个月及末次评估影像学检查、视觉模拟量表(visualanalogscale,VAS)评分、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OrthopaedicAssociation,JOA)评分及改良吞咽生活质量量表(swallowing-qualityoflife,SWAL-QOL)评分。结果A组手术时间和出血量较B组明显减少(P<0.05)。2组患者术后均获得满意的临床症状和神经功能改善,每组VAS评分、JOA评分均较术前均明显改善(P<0.05)。A组和B组患者术后吞咽不适发生率分别为13.9%和34.3%,A组术后吞咽不适发生率和SWAL-QOL评分与B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2组患者术后固定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在统计学上未见明显差异。结论Zero-P在手术时间、出血量和术后吞咽不适相关并发症上较前路钢板存在明显优势。因此,单节段颈椎前路手术可以首先考虑采用Zero-P固定系统。

  • 标签: 颈椎 椎间盘移位 脊柱融合术 内固定器 减压术 外科
  • 简介:目的探讨枕颈部发育畸形及脊髓压迫症应用枕颈后路手术减压和植骨融合的远期疗效及评价.方法对114例枕颈部畸形及其不稳实施寰椎后弓和/或枕骨大孔后缘切除扩大减压,并采用自体髂骨作枕骨与第二颈椎棘突基底部间植骨融合固定,并进行10年以上随访.结果114例中,102例获得骨性愈合,4例因移植骨骨折致畸形愈合,8例移植骨吸收并形成假关节;脊髓功能95例明显恢复,14例无明显改善,5例手术后病情继续加重.结论枕颈部扩大减压和自体髂骨移植治疗枕颈部畸形及不稳,经10年以上临床观察,对枕颈稳定和功能恢复以及头颈运动功能保存有良好作用,本项技术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 标签: 上颈椎 畸形 外科治疗 远期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选择性神经根封闭在腰椎退变性疾病中的定位诊断作用。方法2008年1月-2010年12月共收治多节段腰椎退变患者58例。多节段腰椎椎管狭窄症患者共32例,其中男20例,女12例;年龄55~75岁,平均64岁;病程1~11年。多节段腰椎椎间盘突出患者26例,其中男15例,女11例;年龄38~63岁,平均45岁;病程1~8年。以上患者均有下肢疼痛不适症状。所有患者均采用选择性神经根封闭明确责任节段。结果32例多节段腰椎椎管狭窄症患者中25例行〉2个节段的减压;26例多节段腰椎椎间盘突出患者,12例行单节段髓核切除,另14例行双节段髓核切除。责任间隙准确,患者疗效良好。结论在腰椎退变性疾病的定位诊断中,选择性神经根封闭是一种准确而有效的确认责任间隙的方法。

  • 标签: 腰椎 脊神经根 椎管狭窄 椎间盘移位 神经传导阻滞
  • 简介:目的观察关节下自体桐绳肌肌腱与同种异体半腱肌腱单骨道重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nteriorcruciateligament,ACL)的疗效与差异。方法选择2009年10月至2010年11月膝关节前交叉韧带单骨道重建患者115例,分为两组。A组:自体桐绳肌肌腱移植57例,获随访49例,男40例,女9例;年龄16~54岁,平均28.8岁。B组:同种异体半腱肌腱移植58例,获随访52例,男44例,女8例;年龄12~50岁,平均27.9岁。根据骨骺闭合时间,大于21岁自体捐绳肌肌腱组50例、同种异体半腱肌腱组47例,股骨端均采用Rigidfix系统固定;小于21岁自体桐绳肌肌腱组7例、同种异体半腱肌组11例,股骨端采用Endobutton系统固定;胫骨端均采用生物挤压螺钉加自制门型钉悬吊固定。评价项目包括手术时间、发热人数、膝关节活动度、国际膝关节评分委员会评分、Lysholm评分及KT2000测定。结果101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5~31个月,平均22.4个月。两组患者术后膝关节稳定性均得到明显改善,除手术时间、发热人数外,物理检查及功能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下自体与同种异体肌腱重建ACL都有较好的疗效,移植肌腱的选择需根据患者的伤情及自身要求来确定。

  • 标签: 关节镜 自体梋绳肌肌腱 同种异体半腱肌肌腱 前交叉韧带
  • 简介:目的探讨对胸椎后纵韧带骨化(ossificationofposteriorlongitudinalligament,OPLL)合并黄韧带骨化(ossificationofligamentumflavum,OLF)患者行后路全椎板切除减压并椎弓根固定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2008年7月~2013年4月,15例胸椎OPLL并OLF患者行后路全椎板切除减压并椎弓根固定治疗。分别统计患者一般情况、手术时间、出血量、卧床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前术后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OrthopaedicAssociation,JOA)评分,并进行比较。结果平均随访38.7个月,患者术前、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JOA评分分别为3.9±1.2、8.1±2.2及10.3±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1例患者出现脑脊液漏,术后1例患者出现浅表伤口感染,1例患者出现血肿。结论胸椎OPLL并OLF患者行全椎板切除减压并椎弓根固定治疗,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但该式容易造成严重脊髓损伤,对者技巧要求较高。

  • 标签: 胸椎 黄韧带 骨化 异位性 骨化 后纵韧带 减压术 外科 椎扳切除术
  • 简介:目的研究后路寰椎侧块螺钉联合枢椎椎板钩固定的生物力学稳定性。方法取6例新鲜尸体颈椎标本,每具标本分别依次进行完整(正常组)、寰枢椎不稳(失稳组)、寰枢侧块螺钉联合枢椎椎弓根螺钉钉棒固定(Harms组)、寰椎侧块螺钉联合枢椎椎板钩固定(钉钩组)状态的生物力学测试,每组6个标本,将各标本装载在脊柱三维运动机上,分别施予15Nm力矩,记录标本在前屈后伸、左右侧曲、左右旋转3个方向上的活动度(ROM),比较各组ROM。结果相对于正常组标本,失稳组标本在上述3个方向上的ROM显著增大;相较于正常和失稳组标本,Harms组和钉钩组的标本在上述3个方向上ROM显著减小;钉钩组与Hams组间在上述3个方向的RO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寰椎侧块螺钉联合枢椎椎板钩固定在生物力学稳定性上与Harms固定相似,可以起到良好的固定效果。

  • 标签: 寰枢关节 关节不稳定性 内固定器 生物力学
  • 简介:目的观察椎体成形治疗椎体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2000年3月以来,应用椎体成形治疗30例30个椎体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患者,并观察疗效.结果术后1~2d所有患者疼痛消失或明显减轻,2~3d后下床活动.随访3~12个月,所有患者疼痛无反复,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椎体成形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椎体压缩性骨折是一种简单、安全、经济、有效的治疗方法,但是也有一定的并发症出现,该技术需要进行不断改进,严格筛选适应证.

  • 标签: 椎体成形术 治疗 骨质疏松 椎体压缩性骨折 患者 疼痛
  • 简介:目的回顾分析采用第一跖骨基底部截骨手术、术后联合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妇女绝经后骨质疏松足拇外翻的疗效。方法采用跖骨截骨治疗足拇外翻45例48足,术后应用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25例27足,20例21足为对照组。结果术后足罡母外翻角、第一、二跖骨间角、第四、五跖骨间角较术前均有显著改善(P〈0.05)。Maryland系统评价治疗组,优:13例13足,良:10例12足,可:2例2足。对照组,优:3例3足,良:4例5足,可:12例12足,差1例1足。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对于绝经后骨质疏松的足拇外翻患者,应用抗骨质疏松药物配合手术治疗可获得良好的效果。

  • 标签: 拇外翻 跖骨截骨术 抗骨质疏松药物
  • 简介:目的探讨提高腰椎退行性疾病手术疗效的方法.方法对220例腰椎退行性疾病,实行腰椎间盘摘除、椎管减压、复位等常规操作的同时,进行后外侧腰椎融合和椎弓根螺钉器械固定.结果症状完全消失186例,部分缓解30例,无明显改善4例,治疗满意率98.2%.并发症总发生率为6.4%,无再手术及症状加重病例,判定融合215例,融合成功率97.7%.结论在腰椎退行性疾病手术中,应用后外侧融合和椎弓根固定技术能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 标签: 后外侧融合 椎弓根螺钉 腰椎 退行性疾病
  • 简介:目的比较分析单纯椎体成形与结合椎体内射频消融的椎体成形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在减少骨水泥渗漏、恢复椎体高度及缓解疼痛症状等方面的差异。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7年7月间,因骨质疏松导致椎体压缩性骨折住院接受椎体成形的109例患者,男32例,女77例;年龄60~95岁,平均年龄77.0岁。分为单纯经皮穿刺骨水泥注入椎体成形(percutaneousvertebroplasty,PVP)组和PVP联合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ablation,FRA)组。所有手术均由同一位手医师完成。PVP组52例,处理66个伤椎;联合组57例,处理69个伤椎。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手术操作时间、患者疼痛缓解程度、术前及术后椎体前后缘高度比、骨水泥总体渗漏和血管渗漏等指标。结果109例患者中术后视觉模拟评分(visualanaloguescale,VAS)均低于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联合组低于PVP组,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操作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伤椎前后缘高度比均大于术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伤椎骨水泥渗漏发生率28.9%,对照组26个椎体(37.7%),联合组13个椎体(19.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管渗漏发生率8.9%,对照组10个椎体(14.5%),联合组2个椎体(3.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合椎体内射频消融的椎体成形在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上,能够降低骨水泥注入过程中的渗漏,尤其是椎旁血管的渗漏。

  • 标签: 椎体成形 射频消融 骨质疏松 压缩性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