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4
268 个结果
  • 简介:背景:对肝硬化急性失代偿(AD)患者而言,在入院初期准确进行预后判断具有重要临床意义。CLIF-COF、MELD、MELD-Na评分为较好的短期预后预测模型,但评分方法复杂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它们的使用。目的:提出更简单、客观的简化MELD评分系统,以期准确预测乙型肝炎相关肝硬化AD患者的短期预后。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05年1月—2010年12月上海仁济医院住院乙型肝炎相关肝硬化AD患者共890例,收集患者临床数据和预后信息。计算入院当天简化MELD评分(含总胆红素、国际标准化比值、肌酐三项指标),根据评分及其对应的28d死亡率进行预后分群。以Kaplan-Meier生存曲线比较各群体1年累积生存率,以ROC曲线分析各预后模型预测28d死亡的预测效能。结果:根据入院当天简化MELD评分可将乙型肝炎相关肝硬化AD患者分为低、中、高28d死亡率和不同中长期预后群体,三组对应评分分别为0~2分、3分和4~6分,28d死亡率分别为5.5%、19.8%和48.6%。简化MELD评分预测28d死亡的预测效能与CLIF-COF、MELD、MELD-Na评分无明显差异,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28、0.831、0.828和0.830。结论:简化MELD评分可准确地在入院当天将乙型肝炎相关肝硬化AD患者区分为低、中、高28d死亡率群体,评分方法简单,便于临床应用。

  • 标签: 乙型肝炎 肝硬化 急性失代偿 预后 MELD评分
  • 简介:目的探讨慢性肝病和肝细胞癌患者肝组织TTVDNA的感染状况.方法采用PCR扩增法分别合成Gla、G2b两种亚型的双链TTVDNA探针.应用两型探针对45例肝组织标本进行TTVDNA原位杂交检测,巢氏PCR法检测血清TTVDNA.结果31例血清TTVDNA阳性患者的肝组织TTVDNA均为阳性(100%).14例血清TTVDNA阴性的患者肝组织中TTVDNA阳性者7例(50%).慢性肝病患者的肝组织中TTVDNA散在分布在汇管区周围的肝细胞核内,肝癌患者TTVDNA则集中分布在肝癌细胞核内及癌组织周围的肝细胞核内.结论慢性肝病与肝癌患者肝组织中TTVDNA的感染状态存在一定差异.

  • 标签: 双探针原位杂交法 检测 慢性肝病 肝细胞癌 肝组织 TTV
  • 简介:目的观察分析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术(LCBDE)对肝外胆管结石患者胃肠功能、临床疗效及恢复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7月至2017年7月廊坊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153例肝外胆管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78例)与对照组(75例)。其中,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开腹术后T管引流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LCBDE后一期缝合治疗后。经不同方式治疗后,对比两组应激反应、胃肠功能、临床疗效及生存质量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皮质醇(Cor)、肾上腺素(A)、C反应蛋白(CRP)和白细胞介素-6(IL-6)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Cor、A、CRP、IL-6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上升,但观察Cor、A、CRP、IL-6水平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腹痛缓解时间、术后肠鸣音消失时间及术后肛门恢复排气时间均明显早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引流不畅、出血、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为2.56%,明显少于对照组的21.33%(P〈0.05)。治疗前1天,两组GIQLI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2周,两组GIQLI评分较治疗前明显上升,且观察组GIQLI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肝外胆管结石患者行LCBDE术后治疗临床疗效显著,可明显减少患者应激反应,促进其胃肠功能改善和机体恢复,因此临床推广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腹腔镜 胆总管探查术 肝外胆管结石 胃肠功能 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血清人尾肢同源蛋白(Pygo)水平诊断慢性丙型肝炎(CHC)患者肝纤维化的价值。方法本研究共入组90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根据肝活检病理学检查肝纤维化程度,分为F0-F4组,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Pyg02水平。以肝活检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评估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清Pyg02水平对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结果在90例CHC患者中,经肝组织病理学检查,诊断F0、F1、F2、F3和F4分别为6例(6.7%)、13例(14.4%)、26例(28.9%)、35例(38.9%)和10(11.1%);F2组血清Py舶水平显著高于F1组[(70.1±19.8)ng/ml对(55.9±20.4)ng/ml,P〈0.053,F3组[(100.1±24.6)ng/ml]显著高于F2组(P〈0.001),F4组[(145.6±45.7)ng/ml]显著高于F3组(P〈0.01);血清Pygo2水平与肝纤维化分期呈显著正相关(r=0.704,P〈0.01);分别以血清Pygo2水平≥69.1ng/mL、≥83.9ng/mL和以≥109.60ng/mL为诊断显著肝纤维化、严重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的截断点,其AUC值分别为0.8824、0.9004和0.8834,95%可信区间分别为0.806—0.959、0.836—0.964和0.768—0.999。结论在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各项检查指标中,血清Pygo2水平作为一种简单、有效的血清学指标,可有效评估患者肝纤维化程度。

  • 标签: 慢性丙型肝炎 肝纤维化 人尾肢同源蛋白 诊断
  • 简介:目的:研究系统护理干预在预防住院糖尿病合并消化道出血压疮效果方面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7年12月来住院糖尿病合并消化道出血11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方式,实验组进行心理干预护理、及时进行危险因素的评估等多方面的护理措施。统计两组患者的压疮情况、患者及家属对糖尿病压疮预防相关知识的了解、患者的依从性以及护理的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者中压疮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对糖尿病压疮预防知识了解程度优于对照组,患者的依从性与满意度也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住院糖尿病合并消化道出血进行系统护理干预,可以极大的降低压疮的发生,提高患者及其家属的依从性,具有较高的市场推广价值。

  • 标签: 糖尿病合并消化道出血 压疮 系统护理干预 效果评价
  • 简介:横纹肌溶解综合征(rhabdomyolysis,RM)是指由多种原因导致广泛横纹肌肌纤维坏死,细胞膜受损,短时间内释放大量的肌酸激酶(CK)、肌红蛋白(Mb)和乳酸脱氢酶(LDH)等代谢产物进入血循环的一组临床综合征㈣。我科于2016年6月收治1例慢性乙型肝炎肝衰竭并发RM患者,虽经122天的内科综合治疗和护理,患者仍因ARF而死亡。现将对该患者的治疗和护理要点分析、报告如下。

  • 标签: 慢性肝衰竭 横纹肌溶解综合征 护理
  • 简介:目的:探究医院-社区-家庭联合管理模式对腹壁肠造口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7年8月在我院接受造口门诊的腹壁永久性肠造口患者50例,实施以国际造口师为主导的医院-社区-家庭联合管理干预措施,包括在每周2次造口门诊,常规造口健康教育等基础上,给予家庭访视、患者及其主要照顾者的造口知识和技能的指导、造口沙龙及信息化手段,社区家庭医生和护士参与等。比较患者干预前,干预后1个月、3个月、6个月的造口自我自我效能和生活质量的得分情况。结果:患者干预前,干预后1个月、3个月、6个月造口自我自我效能和生活质量的得分有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对腹壁肠造口患实施医院-社区-家庭联合管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患者自我效能水平和生活质量。

  • 标签: 造口患者 联合管理 自我效能
  • 简介: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与结直肠癌合并发生的患者应用二甲双胍治疗效果及预后。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与结直肠癌合并发生的患者60例,均为我院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收治,随机分组,就应用磺脲类口服降血糖类药物治疗(对照组,n=30)与应用二甲双胍治疗(观察组,n=30)总有效率、血糖水平、分化类型、淋巴结转移率、不良反应率展开对比。结果:观察组2型糖尿病并结直肠癌的患者总有效率为73.3%;明显高于对照组4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血糖指标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无差异(P>0.05),治疗后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各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低分化率和淋巴结转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粒细胞下降1例,恶心呕吐2例,周围神经毒性1例,腹泻2例,不良反应率为20%;对照组粒细胞下降3例,恶心呕吐3例,周围神经毒性2例,腹泻4例,不良反应率为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2糖尿病合并结直肠癌的患者,取二甲双胍治疗,可提高改善症状体征效果,促血糖水平下降,阻碍肿瘤发展进程,且具较高安全性。

  • 标签: 2型糖尿病 结直肠癌 二甲双胍 预后
  • 简介:背景:免疫抑制治疗过程中发生乙型肝炎病毒(HBV)复燃危害重大。合并HVB感染的炎症性肠病(IBD)患者在生物制剂治疗过程中可能发生HBV复燃。目的:研究我国合并HBV感染IBD患者在使用英夫利西单抗(IFX)治疗时的HBV复燃情况。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4年3月—2017年3月在上海仁济医院诊断为IBD、HBcAb阳性并接受IFX治疗的住院患者,采集相关临床资料和随访信息,观察病毒复制和肝功能变化。结果:194例接受IFX治疗的IBD患者中28例合并HBV现症或既往感染,总体感染率为14.4%,现症感染率为4.6%。28例患者平均IFX疗程(6.96±3.47)次,平均随访时间(15.32±10.47)个月。15例(53.6%)患者接受预防性抗病毒治疗,1例使用拉米夫定,14例使用恩替卡韦。10例(35.7%)患者采用IFX与免疫抑制剂协同治疗,其中1例(10.0%)HBV现症感染患者(HBsAg阳性,HBV-DNA阴性)治疗过程中出现HBV复燃。该例患者采用拉米夫定预防性抗病毒治疗,将抗病毒药物更换为恩替卡韦后HBV-DNA降至检测下限。结论:使用IFX治疗的IBD患者应筛查HBV感染状态。合并HBV感染者在IFX与免疫抑制剂协同治疗的情况下可选用低耐药率的抗病毒药物行预防性抗病毒治疗,从而降低病毒复燃率。

  • 标签: 乙型肝炎病毒 炎症性肠病 英夫利西单抗 免疫抑制剂 抗病毒治疗 安全
  • 简介:目的研究护理延伸服务对冠心病患者依从性及消化道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78例被明确诊断为冠心病的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39例)和对照组(39例)。两组住院期间均予以常规护理及健康教育,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出院后持续进行护理延伸服务。结果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延伸服务能有效提高冠心病患者依从性,并降低其消化道并发症的发生几率,促进身心健康。

  • 标签: 冠心病 依从性 护理延伸服务
  • 简介:目的:探索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性及价值。方法:在2017年5月15日至2018年5月15日选取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实验对象,根据HP值结果,分为50例对照组(PH阴性)、50例观察组(PH阳性),且均进行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检测。结果:观察组hs-CRP(7.85±1.39)mg/L、LDL-C(3.76±0.19)mmol/L、TG(3.52±0.54)mmol/L、TC(6.48±0.75)mmol/L、Hcy(28.46±2.75)umol/L均高于对照组(P<0.05),HDL-C(1.11±0.05)mmol/L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幽门螺杆菌感染(HP感染)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存在一定相关性,HP感染、Hcy水平均可提示病情发生、发展程度。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血清同型半胱氨酸 幽门螺杆菌感染 相关性
  • 简介:目的使用裸金属支架(BMS)和聚四氟乙烯(胛FE)覆膜支架行经颈静脉肝内门腔静脉支架分流术(TIPSS)治疗门静脉高压症患者临床疗效和技术设备成本对比分析。方法2010年5月~2015年6月对163例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行TIPSS术,患者平均年龄为(56±12)岁,女性占32.9%。其中接受BMS支架80例,接受覆膜支架83例。结果本组技术成功率为97.5%,术后门体梯度压从(16.1±4.8)mmHg下降至(5.1±2.1)mmHg;两组技术成功率和门体梯度压降无显著性差异;Kaplan—Meier分析显示,两组14d、6m和2a一期支架通畅率存在显著性差别,其中PTFE-覆膜支架组通畅率高;两组1a生存率和肝性脑病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金属支架和覆膜支架总成本分别为66570元和70455元。结论TIPSS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方法。裸金属支架和PTFE-覆膜支架均具有良好的技术和临床效果,并发症发生率低。

  • 标签: 门静脉高压症 经颈静脉肝内门腔静脉支架分流术 裸金属支架 PTFE-覆膜支架
  • 简介:探讨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中血管紧张素原(AGT)、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水平与肝纤维化指标的关系。方法在180例研究对象中,正常人30例、轻度肝炎30例、中度肝炎30例和肝硬化患者90例,其中肝硬化患者中Child-PughA级、B级和C级各30例。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AGT、AngⅡ和ACE水平;采用化学免疫法检测血清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Ⅲ)和Ⅳ型胶原(Ⅳ-C)水平。结果肝硬化患者血清HA、LN、PCⅢ、Ⅳ-C、AGT、AngⅡ和ACE水平分别为(350.7±124.9)ng/L、(307.3±139.5)ng/L、(280.3±141.3)ng/L、(256.25±110.42)ng/L、(3.45±0.66)ng/mL、(120.58±26.69)ng/L和(79.70±25.67)U/L,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分别为(68.8±20.7)ng/L、(58.6±20.9)ng/L、(53.0±21.1)ng/L、(47.0±21.1)ng/L、(3.0±0.4)ng/ml、(104.0±13.8)ng/L和(61.6±12.6)U/L,P〈0.05];肝硬化Child-PughA级和B级患者血清AGT水平分别为(3.4±0.4)ng/ml和(3.3±0.6)ng/ml,均显著高于正常人(P〈0.05);肝硬化Child-PughC级患者AngⅡ和ACE水平分别为(125.4±19.1)ng/L和(83.4±22.5)U/L,均显著高于正常人(P〈0.05);AGT、AngⅡ和ACE与肝纤维化指标间均无显著性相关。结论随着肝纤维化或肝硬化病情的进展,患者血浆AGT、AngⅡ和ACE水平逐渐升高,其生理病理性作用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 标签: 慢性乙型肝炎 肝硬化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 肝纤维化
  • 简介:目的探讨疏肝利胆通泄法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胆石症合并慢性胆囊炎患者的疗效。方法2014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胆石症合并慢性胆囊炎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两组均接受熊去氧胆酸治疗,另给予观察组患者疏肝利胆通泄汤,组方包括:茵陈20g、金钱草20g、蒲公英20g、姜黄15卧柴胡15g、虎杖15g、鸡内金10卧枳壳10g、赤芍10g、大黄10g、连翘10g、延胡索10g、甘草6g,水煎、取汁,150ml口服,分早晚两次服用。两组均治疗4W。结果在治疗4w结束时,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0%(P〈0.05);观察组血清总胆固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总胆红素、胆汁酸和血糖水平无显著性相差(P〉0.05)。结论疏肝利胆通泄法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胆石症合并慢性胆囊炎患者疗效较好。

  • 标签: 胆结石 慢性胆囊谈 疏肝利胆汤 熊去氧胆酸 疗效
  • 简介:目的比较急性乙型肝炎、慢性乙型肝炎与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HBVC蛋白和Pol蛋白特异性CTL表位变异的差异,以探讨乙型肝炎重症化和慢性化的可能机理。方法对516例乙型肝炎患者的血清进行HLA-A2和A11分型;用巢式PCR扩增血清HBVC基因与Pol基因并对PCR产物进行序列测定;根据HBVS基因序列,用VirusBlast软件鉴定患者感染的HBV基因型;用VectorNTI软件对目前已知的HLA-A2限制性的4个C蛋白和5个Pol蛋白特异性CTL表位与HLA-A11限制性的1个C蛋白表位进行序列分析。结果247例(47.86%)患者HLA-A2阳性,其中AHB67例,CHB109例,CSHB71例;220例(42.64%)患者HLA-A11阳性,其中AHB67例,CHB107例,CSHB46例;CTL表位变异分析结果如下:①在3组HLA-A2阳性患者,表位变异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②在三组HLA-A2阳性HBVB基因型患者,P455-463和P816-824表位变异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③在三组HLA-A2阳性HBVC基因型患者,各表位变异无显著性差异;④在三组HLA-A11阳性患者,C88-96表位变异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三组HBVC基因型患者,表位变异发生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而在HBVB基因型患者,各表位变异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某些HBVC蛋白和Pol蛋白特异性CTL表位在AHB、CHB和CSHB患者间变异有明显差异,并且受感染病毒基因型的影响。CTL表位变异可能与乙型肝炎的重症化和慢性化机制相关。

  • 标签: 乙型肝炎 乙型肝炎病毒 特异性CTL表位 核心蛋白 多聚酶蛋白
  • 简介:目的探讨预防性围术期护理措施对降低食管癌根治术后患者感染率的价值。方法将189例食管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94例,观察组95例,在两组治疗过程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预防性术前、术中、术后护理措施,两组均连续观察21d,比较两组患者生存质量评分、术后感染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前,两组生存质量评分差异不显著(P〉0.05);护理后,两组生存质量评分均较前提高(P〈0.05),且观察组生存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感染率为12.6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8.30%(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6.8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40%(P〈0.05)。结论将预防性术前、术中、术后护理措施应用于食管癌根治术患者,可有效降低患者术后感染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及护理满意度,促进患者康复。

  • 标签: 预防 护理 食管癌 根治术 感染
  • 简介:酒精性肝硬变(AC)常伴有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系统功能改变,干扰素(IFN)和可溶性干扰素受体(sIFNR)是免疫细胞的重要调理素。为了进一步弄清IFN和sIFNR与AC之间的关系,我们用ELISA法检测了32例AC患者和10例正常人血清IFN和sIFNR水平。结果发现AC组α-IFN,γ-IFN和sIFNR的血清浓度明显高于正常人(P值分别<0.01,<0.05和<0.05),但其变化与疾病的严重程度无相关性。这些结果提示AC患者存在血清α-IFN、γ-IFN和sIFNR的改变。

  • 标签: 酒精性肝硬变 干扰素 可溶性干扰素受体
  • 简介:背景:肠易激综合衙(IBS)是一种功能性胃肠道疾病,其病因和发病机制迄今尚未完全阐明。目的:探讨5-羟色胺(5-HT)和5-HT3受体(5-HT3R)在腹泻型IBS(D—IBS)患者结肠黏膜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18名正常人和28例D—IBS患者行结肠镜检查并分别取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和乙状结肠黏膜标本各两块。以免疫组化方法检测5-HT阳性细胞;以蛋白质印迹分析半定量检测5-HT3R的表达。结果:D—IBS组4个部位结肠黏膜的5-HT阳性细胞数和5-HT3R的表达均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多(P〈0.05),但4个部位之间相互比较均无显著差异。结论:D—IBS患者结肠黏膜5-HT合成和分泌增多,5-HT3R表达上调,提示5-HT和5-HT3R可能为D—IBS的分子生物学基础之一,为D—IBS的治疗提供了分子靶点。

  • 标签: 腹泻 肠易激综合征 血清素 受体 血清素
  • 简介:目的:研究与分析全程无缝隙护理在手术护理中的应用价值及对患者消化系统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手术室收治的患者100例为对象进行研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手术室护理,基于此观察组采取全程无缝隙护理。比较两组应激反应、并发症以及满意度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护理后应激反应较对照组显著较轻,且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4.0%较对照组18.0%显著较低,且P<0.05。观察组患者消化系统较为良好,消化功能恢复速度较快,P<0.05。而观察组满意度96.0%较对照组80.0%显著较高,且P<0.05。结论:全程无缝隙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非常显著,即可显著减轻患者应激反应,并能减少其各种并发症,提高患者消化功能的恢复速度,同时还能提升患者满意度,值得应用推广。

  • 标签: 手术室护理 全程无缝隙护理 应用价值
  • 简介:目的探讨健康体检成人脂肪肝和肾小球滤过率估算值(eGFR)水平减低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600例机关职员进行年度健康体检,使用B超检查诊断脂肪肝,使用瞬时弹性检测仪测定肝脏受控衰减参数(CAP),常规进行血生化检查并计算eGFR。结果在符合纳入标准的292例成人中,B超证实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154例(52.7%);与138例无脂肪肝组比,NAFLD组体质指数、腰围、血红蛋白、AST、ALT、碱性磷酸酶、谷氨酰转肽酶、白蛋白、甘油三酯、尿酸和CAP等指标显著增高,而eGFR(107.95±35.38mL.min^-1.per1.73m^2对122.95±66.19mL.min^-1.per1.73m^2)则显著降低(P〈0.05);在292例研究对象中,eGFR与CAP值呈负相关(r=-0.137,P=0.020),并且eGFR随着CAP值的增高而降低(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性别、年龄、肌酐、CAP值是影响受检者肾功能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B超诊断的NAFLD患者存在亚临床型肾脏功能减退,肝脏脂肪含量增多与健康体检成人eGFR下降密切相关。因此,对NAFLD患者,需预防慢性肾病的发生。

  • 标签: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受控衰减参数 肾小球滤过率估算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