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早期康复治疗对综合ICU患者近期预后水平的影响进行分析。方法将我院86例综合ICU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3例患者,并分别给予早期康复治疗和常规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不良情况发生率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的BI指数高于对照组、治疗后的APACHE-II评分低于对照组,ICU住院时间以及机械通气时间短于对照组,实验组不良情况发生率为9.30%,对照组不良情况发生率为25.58%,P均<0.05.结论对综合ICU患者采用早期康复的方式进行治疗,能够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降低患者的不良情况发生率,有利于提高患者的预后水平和生活质量,值得应用于临床。

  • 标签: 早期康复治疗 综合ICU患者 近期预后水平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AG方案治疗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共选择老年AML患者31例,治疗组19例应用CAG方案,对照组12例应用DA、HA或MA方案。结果治疗组第一个疗程完全缓解(CR)率26.3%,有效率68.4%;第二疗程和第一疗程累计CR率为36.8%,有效率为89.4%。对照组第一疗程CR率为25.0%,有效率为66%。第二疗程和第一疗程累计CR率为33.3%,有效率为75.0%。两组比较第一疗程CR率、有效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二疗程CR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骨髓恢复时间、所需浓缩红细胞及单采血小板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AG方案治疗难治性老年AML较其他普通化疗方案疗效肯定,同时较普通化疗方案骨髓抑制时间短,输血量减少。

  • 标签: CAG方案 老年 急性 髓系白血病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微创椎弓根螺钉置入中脊柱手术机器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58例患者,对照组29例采用传统手术徒手置入椎弓根螺钉。观察组29例运用“TINAVI”机器导航系统,对患者进行椎弓根螺钉置入。结果观察组并发症的总发生率为10.34%明显低于对照组41.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手术中平均单枚置钉时间、透视次数的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机器导航下置钉可以有效的降低手术创伤、提高手术的准确性和安全性,缩短手术时间及减少透视次数,有效的促进了微创脊柱外科的发展应用。

  • 标签: 手术机器人 脊柱微创手术 椎弓根螺钉置入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尿激肽原酶对缺血区脑灌注的影响和机制。方法选取80名脑梗死患者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均于2015年6月到2016年6月期间在我院接受缺血区脑灌注治疗。随机将所有患者分成两组,每组的例数是40例。采用缺血区脑灌注的治疗方法用于对照组,采用缺血区脑灌注联合尿激肽原酶治疗实验组患者。将两组治疗后的治疗结果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分别为对照组60%和实验组90%,对照组低于实验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上的意义(p<0.05),。结论对于脑梗死缺血性灌注患者来说,使用人尿激肽原酶进行治疗,有良好的效果,具有极大的借鉴价值和意义。

  • 标签: 人尿激肽原酶 缺血区脑灌注 影响 机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彩超在老年结肠癌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应用。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3年6月-2016年6月本院63例经结肠镜活检或手术病理证实结肠肿瘤,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排便习惯改变及血便、便秘等粪便形状改变,不同程度腹痛,腹胀,腹部包块,部分伴有贫血、锁骨上窝淋巴结增大等。结果结肠癌58例,非结肠癌5例。术前彩超诊断结肠癌55例,漏诊3例,误诊2例,非结肠癌3例,彩超诊断老年结肠癌的敏感性94.8%,特异性60.0%,准确性92.1%,阳性预测值96.5%,阴性预测值50.0%。结论彩超在老年结肠癌诊断与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 标签: 老年人 结肠肿瘤 彩超 诊断 鉴别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应用美托洛尔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以2015年9月至2017年7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0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80例患者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各40例,研究组患者采取美托洛尔治疗,对照组给予呋塞米片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结果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治疗疗效为95.0%,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疗效为75.0%,统计结果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美托洛尔治疗老年慢性心力衰竭临床效果显著,并发症少,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美托洛尔 老年慢性心力衰竭 临床疗效
  • 简介:对我院2001-01~2004-12消化道疾病误诊为冠心病21例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男14例,女7例,年龄62~78(67.4±6.8)岁.其中胆囊结石伴急性胆囊炎11例,胆总管结石伴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5例,食管憩室炎3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2例.误诊为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5例,心绞痛16例.明确诊断后外科手术治疗11例,内科治疗10例;痊愈19例,死亡2例.

  • 标签: 消化系统疾病/诊断 冠状动脉疾病/诊断 老年人 误诊
  • 简介:目的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健康粪便内乳酸杆菌进行定量分析,建立乳酸杆菌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方法依据乳酸杆菌16SrDNA序列设计属特异性引物,应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乳酸杆菌的16SrDNA,对粪便中的乳酸杆菌进行定量检测和分析,并和用传统方法所获得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结果显示荧光定量PCR检测乳酸杆菌和传统方法检测乳酸杆菌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荧光定量PCR技术比传统方法特异性高、敏感性强,临床上可用此方法对患者肠道乳酸杆菌进行定量分析。

  • 标签: 乳杆菌属/遗传学 聚合酶链反应
  • 简介:摘要中医药信念对于老年预防保健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在改善其健康状况方面有着积极的影响。提高老年的中医药信念,使其对中医理论和中医药治疗方法有着更加深入的了解。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服务水平,强化老年的自我管理能力,认真遵循中医药信念,健康、规律的生活,进而改善其健康状况,提高其生活质量。

  • 标签: 中医药信念 老年人 健康状况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机器辅助椎弓根螺钉置钉的准确性。方法收集怀化市中医医院脊柱外科2016年12月~2017年3月行钉棒系统内固定手术的11例患者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其中6例机器辅助置钉,共32枚椎弓根螺钉,设为观察组;5例医师徒手置钉,共30枚椎弓根螺钉,设为对照组。分析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通过Gertzbein-Robbins标准评价机器置钉的准确性,并统计分析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由机器成功辅助置入椎弓根螺钉31枚(观察组其中有1枚螺钉在手术中由于患者示踪器移动而改为徒手置钉,归为对照组),根据Gertzbein-Robbins标准,观察组最终结果A级28枚,B级2枚,C级1枚,置钉准确率为96.77%,明显优于对照组(A级18枚,B级7枚,C级6枚,置钉准确率80.65%,P<0.05);观察组并发症的总发生率为3.23%,同样明显低于对照组22.58%,两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机器辅助椎弓根螺钉置钉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同时减少了置钉所带来的并发症,提高了临床治疗效果。

  • 标签: 机器人辅助 椎弓根螺钉 Gertzbein-Robbins标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老年胆囊炎胆结石手术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本次选取研究对象为74例老年胆囊炎胆结石患者,于2016年02月07日至2017年07月07日收治,分为观察组(给予腹腔镜手术治疗)、对照组(给予开腹手术治疗),各37例,且对两组老年胆囊炎胆结石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疼痛、术后出现、切口感染)进行观察及评估。结果观察组老年胆囊炎胆结石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与对照组对比存在较大差异,即观察组数据97.30%(36/37)高于对照组数据78.38%(29/37),P值小于0.05。观察组老年胆囊炎胆结石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对比存在较大差异,即观察组数据2.70%(1/37)低于对照组数据18.92%(7/37),P值小于0.05。结论老年胆囊炎胆结石患者应用腹腔镜手术治疗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能够在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基础上改善生活质量,值得应用及推广。

  • 标签: 老年 胆囊炎胆结石 手术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自闭症儿童社会交往障碍的家庭康复护理体会。方法选取我院接收的自闭症86例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设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43例。予以研究组常规方法护理,予以研究组家庭康复护理,比较观察经不同护理干预患者的护理效果情况。结果干预后,60.47%是对照组患儿病情缓解率,显著低于研究组的81.40%(P<0.05);干预后,研究组患儿的SF-36评分情况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予以自闭症患儿进行家庭康复护理,既能使其病情显著改善,而且对患儿机体恢复也能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生活质量提升。

  • 标签: 家庭康复护理 社会交往障碍 自闭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医学研究对比法,选取2016年10月-2018年5月以来我院收治的46例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护理模式策略不同,等分为对照组和循证组。给予对照组行常规护理模式护理,给予循证组患者循证护理模式模式,比较护理实施后对患者的早期康复治疗效果。结果循证组发生压疮1例,其中I期1例、Ⅱ期0例,发生率为4.38%;对照组发生压疮7例,其中I期3例、Ⅱ期4例,发生率30.43%;和对照组相比,循证组防范并发症的效果较为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循证组在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和性功能系统整体水平上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护理在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护理中的应用疗效确切,不仅具有较高的并发症控制效果,同时在患者的机体整体状况改善效果上较为明显,值得大力推广。

  • 标签: 循证护理 脑卒中 早期康复护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康复护理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影响效果。方法选自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100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方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牵引、电针等方法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患者则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康复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较优于对照组患者,临床症状的恢复时间较短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护理干预模式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效果较为理想,减轻了患者的痛苦,促进患者恢复,值得借鉴和推广。

  • 标签: 腰椎间盘突出症 康复护理 影响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促进急性脑血栓患者早期康复的效果评价。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7年4月该院120例急性脑血栓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均为60例,其中干预组采用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评价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临床疗效。结果经对比分析,干预组护理效果、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对促进急性脑血栓患者早期康复更有利,应用效果良好,护理满意度及质量得到提高,对患者的综合护理质量得到有效改善。

  • 标签: 护理干预 急性脑血栓 早期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脊髓损伤患者接受康复质量的功能恢复情况。方法根据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我院的80例脊髓损伤患者来进行研究分析,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均有40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治疗方式,观察组使用康复质量,对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过治疗,观察组巴氏指数为(57.56±10.13),功能独立性评定为(64.57±5.78),对照组为(20.67±3.78),(59.45±9.34)分,通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巴氏指数和功能独立性评分均要比对照组高,两组结果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0.05)。结论脊髓损伤患者接受康复治疗后,患者的功能恢复情况比较好,并发症几率比较低,临床中生活质量有了明显的改善,对患者运动功能具有促进效果。

  • 标签: 康复治疗 功能恢复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综合护理在老年脑梗塞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7年1月与我就诊的老年脑梗塞患者32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均分为观察组(n=16)与对照组(n=16),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综合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压疮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老年脑梗塞患者进行综合护理,能够有效减少患者的压疮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患者的护理满意较高,具体临床推广使用价值。

  • 标签: 脑梗塞后遗症 痴呆症 压疮 综合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分级护理管理对脑梗死患者睡眠质量、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9月-2017年8月收治的脑梗死患者92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措施,研究组实施分级护理管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护理后睡眠质量以运动功能、神经功能以及肢体功能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患者总睡眠时间显著增加,入睡延长以及睡眠困难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FMA以及6min步行距离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级护理管理干预措施可以显著改善脑梗死患者的睡眠质量,促进其康复,值得在临床进行大力的推广。

  • 标签: 分级护理管理 脑梗死 睡眠障碍 康复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颅脑外伤病人术后的影响。方法在医院2015年12月至2017年10月期间诊治的颅脑外伤患者中选取98例,并按护理方案不同分组对照组(n=49)应用常规护理模式,研究组(n=49)则应用早期康复护理模式。结果①护理前,2组患者FMA评分无统计学比较差异(P>0.05);护理后,2组患者的FMA评分均大幅度升高(P<0.05),研究组的FM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②研究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是(17.72±3.86)d,短于对照组的(25.86±4.49)d(P<0.05)。结论颅脑外伤患者术后采取早期康复护理,可借鉴。

  • 标签: 颅脑外伤 常规护理 早期康复护理 运动功能 住院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梗塞患者护理中早期康复护理的应用意义。方法回顾2016年1月-2017年5月84例脑梗塞患者并分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方式,早期康复护理组则采取早期康复护理。比较两组脑梗塞康复效果;护理满意水平、住院时间;干预前后患者NHISS神经缺损情况、FAM运动功能、FIM生活能力。结果早期康复护理组脑梗塞康复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早期康复护理组护理满意水平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NHISS神经缺损情况、FAM运动功能、FIM生活能力相近,P>0.05;干预后早期康复护理组NHISS神经缺损情况、FAM运动功能、FIM生活能力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梗塞患者护理中早期康复护理的应用意义在于可早期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恢复运动功能和生活能力,提升患者满意度,缩短住院时间。

  • 标签: 脑梗塞患者护理 早期康复护理 应用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