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2
22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实验分析在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中,应用行为训练联合自我效能管理对患者社会功能和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将本院2016年4月—2017年4月,收治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70例,作为实验研究的对象,利用随机法将其分成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只进行常规的护理,实验组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实施行为训练联合自我效能管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社会功能和心理状况。结果实施护理措施后,实验组患者的各项情况均要优于对照组,社会功能明显提高,心理状况也得到显著的改善,两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中,应用行为训练联合自我效能管理措施,有非常好的效果,可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功能,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可在临床治疗中进行推广。

  • 标签: 行为训练 自我效能管理 慢性精神分裂症 社会功能 心理状况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将喹硫平联合舍曲林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抑郁症状的临床效果。方法将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45例分为对照组(n=22)和实验组(n=23)。对照组采用喹硫平治疗,实验组患者将喹硫平联合舍曲林治疗。结果经过治疗后,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5.65%,77.27%,实验组明显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抑郁症状借助施喹硫平和舍曲林联合治疗的办法,使得患者临床症状得到了显著的改善,治疗效果也比较显著,临床推广价值比较大。

  • 标签: 喹硫平 舍曲林 精神分裂症 抑郁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丙戊酸镁缓释片联合盐酸多奈哌齐胶囊治疗老年痴呆精神行为障碍的效果。方法本医院2016年5月-2018年3月收治的老年痴呆精神行为障碍患者,共75例。将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采取盐酸多奈哌齐胶囊治疗),研究组45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丙戊酸镁缓释片治疗),比较两组的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阿尔兹海默病病理行为评分量表(Blessed-Roth)评分。结果治疗4个月后研究组的MMSE评分跟对照组相比,较后者更高;Blessed-Roth评分较后者更低(P<0.05)。结论对于老年痴呆精神行为障碍患者,采取丙戊酸镁缓释片联合盐酸多奈哌齐胶囊治疗,可获取满意疗效。

  • 标签: 老年痴呆 精神行为障碍 丙戊酸镁缓释片 盐酸多奈哌齐胶囊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在首发精神分裂症治疗中应用氨磺必利及利培酮药物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抽取我院收治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58例为研究对象,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参照组(n=29)和研究组(n=29)。参照组实施利培酮治疗,研究组实施氨磺必利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PANSS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患者的PANSS评分阴性症状与参照组对比,具有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的不良发应发生率与参照组对比,不存在差异(P<0.05)。结论氨磺必利及利培酮药物在首发精神分裂症治疗中的应用,氨磺必利效果优于利培酮,两组用药安全性较高。

  • 标签: 氨磺必利 利培酮 首发精神分裂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精神分裂症合并糖尿病患者接受利培酮治疗后的治疗效果和认知功能改善情况。方法我院对76例精神分裂症合并糖尿病患者进行了研究分析,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均有38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治疗,观察组使用常规治疗和利培酮口服治疗,经过8周治疗,对比分析两组的临床效果和认知功能改善情况。结果经过治疗,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是97.37%,比对照组患者的73.68%要高,结果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0.05)。治疗前两组的WAIS-RC评分无统计学差异性,经过8周治疗,观察组的评分平均是(91.6±12.4)分、对照组是(82.5±13.7)分,结果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0.05)。结论利培酮对精神分裂症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具有促进作用,能够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促进患者的恢复。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糖尿病 利培酮 认知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心理护理用于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护理满意度、服药依从性的效果。方法选取株洲市第三医院2015年7月~2017年9月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与对照两组,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除了采用与对照组一样的模式进行护理外,还要对其进行心理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服药总依从率为9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结论心理护理能够有效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服药依从性与护理满意度,在临床上值得广泛推广。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心理护理 护理满意度 服药依从性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棕榈酸帕利哌酮对首诊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及依从性的影响。方法78例首诊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n=39)予帕利哌酮缓释片6mg口服三天,无过敏反应即予肌注棕榈酸帕利哌酮;对照组(n=39)予利培酮治疗,在治疗前与治疗4周、8周、12周、24周末分别进行PANSS、TESS、PSP及MARS量表评估。结果最终研究组n=36、对照组n=37完成研究,4周、8周、12周、24周末,研究组和对照组PANSS评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PSP、MARS评分较基线水平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PSP评分较基线水平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ARS在第4周及第8周较基线水平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12周及第24周较基线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剂对照组TESS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棕榈酸帕利酮注射液为精神分裂症患者长期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

  • 标签: 棕榈酸帕利哌酮 精神分裂症 生活质量 依从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团体心理治疗对于提高恢复期的精神分裂症病人社会适应能力的效果。方法把本院2015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入院的96例精神分裂症恢复期病人按照治疗的方法分对照组48例和观察组48例,对照组给予药物治疗,观察组在药物治疗过程中实施团队心理治疗,通过社会功能评定量表(SSPI)比较两组病人社会适应能力的提升效果。结果观察组病人的日常能力、交往能力及社会适应能力评分皆比对照组高,且差异存在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精神分裂症恢复期病人在药物治疗过程中实施团队心理治疗,能够显著提高治疗效果和病人的社会适应能力,具有巨大的推广价值。

  • 标签: 团体心理治疗 恢复期精神分裂症 社会适应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护理质量评定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1月至2016年11月收治的38例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根据临床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觀察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护理质量评定、护理效果。结果三个疗程治疗后观察组患者RASSS评分精神病理分(22.10±7.35)分,阳性症状分(15.29±4.39)分,阴性症状分(12.09±5.07)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总有效率为94.74%,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女性精神分裂症优质护理干预显著提高临床护理质量,有效提高患者的认识能力和语言能力,改善患者精神异常状态,帮助患者尽快回归社会。

  • 标签: 女性精神分裂症 护理质量 疗效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心理治疗联合利培酮应用于中青年精神分裂症临床治疗中的效果及安全性,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86例中青年精神分裂症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仅给予利培酮片进行治疗;研究组加用心理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后,显效18例、有效19例、无效6例,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6.05%;对照组治疗后,显效8例、有效20例、无效15例,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65.12%;研究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28%,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9.53%,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均症状轻微,经处理后缓解。结论心理疗法联合利培酮应用于中青年精神分裂症临床治疗中,可有效提升临床疗效及用药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中青年 利培酮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棕榈酸帕利哌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社会功能及安全性。方法将本院于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收治的66例精神分裂症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3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利培酮微球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棕榈酸帕利哌酮注射液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96.97%)共32例,明显高于对照组(66.67%)共22例,且对照组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发生率(75.76%)共25例,明显高于观察组(30.43%)共10例,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的患者采用棕榈酸帕利哌酮注射液治疗效果明显好于注射用利培酮微球治疗,有效改善患者症状,不良反应少,社会生活功能得到提高。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棕榈酸帕利哌酮注射液 注射用利培酮微球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阿立哌唑、奥氮平对精神分裂症的治疗效果及对机体糖脂代谢的影响情况。方法研究组选用阿立哌唑治疗,对照组经奥氮平治疗,两组精神分裂症患者均持续用药6周。结果治疗前两组PANSS量表评价结果、FBG及TG检测值对比均P>0.05,治疗后两组PANSS量表评分均较之前显著降低(均P<0.05);研究组治疗前后TG、FBG检测值对比并无明显改变(P>0.05),而对照组则较治疗前显著上升(均P<0.05)。结论阿立哌唑、奥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效果均较优,但阿立哌唑使用后对机体糖脂代谢影响较小。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阿立哌唑 奥氮平 临床疗效 糖脂代谢 影响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精细化护理对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效果及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80例,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精细化护理)及对照组(常规护理),各40例。比较两组康复效果及自我管理能力。结果护理干预后,观察组康复效果及自我管理能力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精细化护理干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明显提升,康复效果好,临床护理效果显著。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恢复期 精细化护理 康复效果 自我管理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奥氮平与喹硫平治疗阿尔兹海默症精神行为症状的临床疗效及副反应。方法将62例阿尔兹海默症性痴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喹硫平,实验组给予奥氮平,评估两组认知功能及精神行为评定量表得分,统计用药副反应情况。结果用药前两组患者MMSE评分、ADAS-cog评分及BEHAVE-AD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MMSE评分、ADAS-cog评分及BEHAVE-AD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P<0.05);用药后组患者MMSE评分、ADAS-cog评分及BEHAVE-AD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口干、静坐不能、嗜睡及上肢震颤等不良反应发生率相近,卡方检验提示两组数据差异无统计显著性(P>0.05)。结论氮平与喹硫平治疗阿尔兹海默症精神行为症状效果相近,不良反应较少,均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阿尔兹海默症 精神行为障碍 奥氮平 喹硫平 效果,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与比较奥氮平与阿立哌唑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神经认知功能损害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7月到2017年7月之间本院所接收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50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与治疗组,两组的患者例数均为25例,给予治疗组患者阿立哌唑进行治疗,给予对照组患者奥氮平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认知功能改善程度、阴性症状评分、阳性症状评分等一系列分数值。结果治疗组患者的SSS顺行评分、SSS逆行评分、HVLT-R评分比对照组高,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其它评分无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与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的总分、阴性症状评分、阳性症状评分等一系列分数值明显低于治疗前的相应分数值,但两组患者的症状评分之间无明显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立哌唑与奥氮平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神经认知功能损害都具有比较显著的改善作用,值得进一步在临床上进行推广与使用。

  • 标签: 奥氮平 阿立哌唑 首发精神分裂症 神经认知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用阿立哌唑和喹硫平治疗老年期精神分裂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2例老年期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选用阿立哌唑或喹硫平治疗,疗程8周。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及治疗中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用世界卫生组织编制的生活质量表(WHOQOL-100)评定生活质量。结果治疗后,患者PANSS评分均明显下降,但喹硫平组较阿立哌唑组的下降幅度小,发生不良反应的例数多;且经治疗后,喹硫平组与阿立呱唑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5.37%与95.12%。结论阿立哌唑与喹硫平的治疗效果在老年期精神分裂症中不分伯仲,但在安全性上,前者更高,且剂量更小,应引起临床医师重视。

  • 标签: 阿立哌唑 喹硫平 精神分裂症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在精神分裂症治疗中应用帕利哌酮与利培酮的临床疗效,并分析对患者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以我院收治的9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抽取时间范围为2016年9月至2017年9月,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常规组及观察组患者各48例,其中常规组患者实施利培酮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实施帕利哌酮药物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社会功能评分、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其社会功能各指标评分均显著高于常规组患者(P<0.05);且观察组患者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评分均显著低于常规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高于常规组患者(P<0.05)。结论在精神分裂症治疗中,使用帕利哌酮及利培酮均有成效,但前者改善患者社会功能的效果更为突出,值得在临床治疗中大力推广。

  • 标签: 帕利哌酮 利培酮 精神分裂症
  • 简介:摘要目的对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中丙戊酸钠缓释片、氯氮平联合用药下取得的效果观察。方法收集医院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82例,利用数字分组方法,单一用药氯氮平的41例纳入对照组,联合丙戊酸钠缓释片用药的41例纳入观察组,对患者治疗效果、不良反应情况观察对比。结果治疗效果观察对比,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0.24%,对比对照组73.17%,有明显差异。结论临床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给药选择氯氮平的同时,配合丙戊酸钠缓释片用药,取得的治疗效果显著,且联合用药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应在临床实践中应用推广。

  • 标签: 难治性分裂症 氯氮平 丙戊酸钠 疗效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医护-患者-管理三位一体护理对慢性精神疾病患者居家治疗依从性的影响,从而改善其居家自我管理能力。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6月期间门诊定期随访、病情稳定的慢性精神疾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30,常规服药并定期随访)和观察组(n=30,在对照基础上实施医护-患者-管理三位一体护理干预,时间为6个月)。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居家治疗依从性,并采用自我管理能力调查问卷(SCBQ)对两组患者进行评估。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SCBQ评分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居家治疗依从性显著优于对照组(P<O.05),SCBQ评分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结论医护-患者-管理三位一体护理干预可提高慢性精神疾病患者的居家治疗依从性和自我管理能力,有利于疾病的康复。

  • 标签: 医护-患者-管理三位一体护理 慢性精神疾病 依从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