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4
28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浓度左布比卡因肌间沟丛麻醉对心率变异性的影响。方法自2018年1月至2019年3月,选取本院上肢骨折术后内固定患者共60例,将患者分为甲、乙、丙三组,甲组采用0.375%的左布比卡因40ml进行麻醉,乙组采用0.5%的左布比卡因30ml进行麻醉,丙组采用0.75%的左布比卡因20ml进行麻醉。观察对心率变异性的影响。结果在三组患者的心电图指标对比中,三组的LF值、SDNN值、PNN50值里,乙组、丙组的LF值大幅降低,乙组的SDNN值下降明显,丙组的PNN50值下降明显(P<0.05)。在三组患者的术后镇痛恢复时间和运动恢复时间比较中,乙组的术后镇痛恢复时间最短,运动恢复时间最短(P<0.05)。结论左布比卡因对肌间沟丛麻醉会影响心脏血管自主活动的稳定性,对心率变异性产生影响。采用不同浓度的左布比卡因影响也会不同,局部麻醉浓度越大,则对心率变异性影响越大。

  • 标签: 左布比卡因 臂丛麻醉 心率变异性
  • 简介:目的探讨Digiarc-100CB型移动式C型检查在股骨颈骨折手术中的有效性、精确性和安全性。方法总结回顾应用Digiarc-100CB型移动式C型系统检查完成股骨颈骨折术的65例临床资料。结果(1)应用Digiarc-100CB型移动式C型测定的股骨颈解剖透视成像在手术中定位非常方便,准确和快捷。(2)能按照个体化的原则进行术前定位。C型的成像技术用于内固定的监测和即时评估。螺钉均沿解剖长轴和解剖夹角达到最佳深度,未出现手术并发症。术后早期随访手术效果良好。结论(1)Digiarc-100CB型移动式C型可以提供准确的股骨颈解剖透视图象,实现了内固定螺钉植入的个体化原则。(2)应用Digiarc-100CB型移动式C型实现了内固定螺钉植入的图象监测,提高了手术中螺钉植入的精确性和安全性,手术质量明显提高。

  • 标签: 股骨颈 内固定 定位 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联合丛神经阻滞在上肢骨折手术中的应用价值和方法。方法选取本医院2016年2月到2017年2月所收治的患者进行上肢骨折手术治疗80例,来作为本医院的研究对象,其中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组40例,在给所有患者进行治疗丛神经阻滞麻醉的基础上面,分别使用了生理盐水、右美托咪定、麻醉进行治疗处理。结果比较分析出两组患者的心跳率、血氧饱和度、平均动脉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当手术开始、手术结束时,两组患者的心跳概率、平均动脉压,都会通过两组间来进行对比,观察组之间存在的各项指标状况,明显已经下降,显著的好坏根据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在切皮时、手术结束过后一个小时内利用VAS进行评分,从而相对来说降低得比较明显,显示出比对照组患者疾病好的情况,两组之间进行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进行上肢骨折的手术过程中,利用右美托咪定联合丛神经阻滞进行应用和麻醉治疗,效果相对来说比较明显,对于患者而言安全性较高,镇痛效果也非常明显,这样有助于患者能够迅速康复,值得本医院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应用。

  • 标签: 右美托咪定 臂丛神经 上肢骨折 应用价值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早期乳腺腋窝淋巴结清扫术中加强保留肋间神经的远期作用。方法选定本院收治的乳腺癌患者120例,研究时段自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以是否保留肋间神经进行分组,分对照组(51例,切除肋间神经)、试验组(69例,完整保留肋间神经),采取回顾性分析方式,比较上臂内侧及腋窝皮肤感觉异常发生率、并发症和复发情况。结果试验组上臂内侧及腋窝皮肤感觉异常发生率(4.35%)显著较对照组(15.69%)低,P<0.05,符合统计学差异评估标准;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4.35%)与对照组(1.92%)相比存在差异,两组均未出现局部肿瘤复发情况,P>0.05,不符合统计学差异评估标准。结论在早期乳腺腋窝淋巴结清扫术治疗中,保留肋间神可有效预防上臂内侧和腋窝皮肤感觉异常情况,且安全性较高,患者复发率较低,值得借鉴。

  • 标签: 乳腺癌患者 早期乳腺腋窝淋巴结清扫术 肋间臂神经
  • 简介:  【摘 要】目的:探讨舒芬太尼及地佐辛加入局麻药对丛神经阻滞的镇痛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于我院进行丛神经阻滞的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舒芬太尼进行麻醉,研究组加用地佐辛进行麻醉,对比两组患者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的差异。结果:研究组麻醉见效、阻滞完善时间较对照组更快(P

  • 标签:   舒芬太尼 地佐辛 臂丛神经 阻滞 镇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CCT下作肺结节(≤3cm)经皮肺穿刺活检中手术护理及配合体会.方法收集2010年9月至今,在CCT引导下行经皮肺穿刺活检的肺结节70例.结果70例患者在经护理人员和手术者密切配合下均顺利完成手术.结论在CCT引导下,护理人员密切配合手术者及熟悉掌握手术护理细节,可提高肺结节(≤3cm)刺阳性率.关键词CCT;肺结节;穿刺活检;护理IntheCGarmCTGguidedlungnodule(≤3cm)percutaneouslungbiopsyinclinicalcareapplicationsXIANGZijun1CUIning2(XIANGZijunDepartment5ofGeneralSurgery,ThecityofShiYanTaiHeHospital,Hubei442000)(CUIningDepartmentofInterventional,ZhongShanCityPepole??sHospital,GangGdong528403)AbstractObjectiveToinvestigatetheCGarmCTperishablepulmonarynodules(≤3cm)percutaneousneedlebiopsyandsurgicalcarewithexperience.MethGodssinceSeptember2010,theCGarmCTguidedpercutaneousneedlebiopsyoflungnodulesin70cases.Results70patientsbynursingstaffandinclosecooperaGtionwiththesurgeryweresuccessfullycompletedsurgery.ConclusionCGarmCTguidance,nursesworkcloselywithsurgeryandfamiliarwiththedetailsofsurgiGcalcarKee,ycawnoirmdsprovepulmonarynodules(≤3cm)thornpositiverate.CGarmCT;lungnodule;biopsy;Care中图分类号R816.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1451-02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分析超声引导下肌间沟丛神经阻滞麻醉使用不同浓度的罗哌卡因的效果,为麻醉用药提供参考。 方法: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我院对上肢手术患者进行分析,共有122例,将其分成了两组。 结果:研究组的麻醉完善率比对照组高,结果存在统计学差异性(χ2=14.9956,P=0.0001)。研究组尺神经完全阻滞率更高,桡神经完全阻滞率更高,正中神经完全阻滞率更高肌皮神经完全阻滞率更高,结果存在统计学差异性。结论:超声引导肌间沟丛神经阻滞使用0.5%浓度的罗哌卡因效果比0.3%浓度优秀。 

  • 标签: [] 罗哌卡因 超声引导 肌间沟臂丛神经 阻滞 麻醉效果 
  • 简介:   [摘要 ] 目的 探讨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用于超声引导下肌间沟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分析。 方法 选择 122例上肢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以数字随机分组方式分为两组,均接受超聲引导下肌间沟丛神经阻滞,对照组给予 0.3%浓度罗哌卡因,研究组给予 0.5%浓度罗哌卡因。 结果 研究组麻醉完善率、尺神经完全阻滞率、桡神经完全阻滞率、正中神经完全阻滞率、肌皮神经完全阻滞率均高于对照组( P<0.05);研究组镇痛持续时间、运动阻滞恢复时间均长于对照组( P<0.05);研究组麻醉起效时间短于对照组( P<0.05)。 结论 0.5%浓度罗哌卡因用于超声引导下肌间沟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优于 0.3%浓度罗哌卡因。     [关键词 ] 罗哌卡因;超声引导;肌间沟丛神经;阻滞;麻醉效果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anesthetic effect of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f ropivacaine in the application of ultrasound-guided intermuscular groove brachial plexus block. Methods 122 patients with upper extremity surger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0.3% ropivacaine and the study group received 0.5% ropivacaine. Results the complete anesthesia rate, complete ulnar nerve block rate, complete radial nerve block rate, complete median nerve block rate and complete myocutaneous nerve block rate in the study group were all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the duration of analgesia and recovery time of motor block in the study group were long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the onset time of anesthesia in the study group was short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Conclusion 0.5% ropivacaine is better than 0.3% ropivacaine in anesthesia of brachial plexus block under the guidance of ultrasound.

  • 标签:
  • 简介:目的比较C型机透视下与导航下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骨盆骨折的临床效果,分析两种技术的特点。方法2005年1月.2006年2月,前瞻性研究采用微创内固定技术治疗23例骨盆骨折患者,其中男16例,女7例;平均年龄36.5岁。随机分为两组:A组采用X线透视下螺钉置入技术,共11例;B组应用计算机辅助导航下螺钉置入技术,共12例。比较两组患者在平均X线暴露时间、每枚螺钉置入时间、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复位满意率及术后功能优良率等方面的结果。结果平均手术时间为83.4min,其中B组手术时间平均为75.3min,A组为91.6min。与A组比较,B组平均X线暴露时间、每枚螺钉置入时间、手术时间均较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平均骨折愈合时间、复位满意率及术后功能优良率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为10,30mL。术后经6,18个月(平均13.5个月)随访,无骨折延迟愈合或畸形愈合。结论经皮微创空心螺钉内固定技术手术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骨折愈合率高、固定可靠、患者功能恢复满意,是治疗骨盆骨折的有效手段。应用计算机辅助导航技术可减少X线透视时间,缩短手术时间,使手术更加精确、安全。

  • 标签: 骨盆 骨折 骨折固定术 外科手术 计算机辅助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丛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对肩关节镜手术患者的血液动力学效果。方法:时段: 2018.04-2020.01,选择我院接收的 80例肩关节镜手术患者,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划分为观察组(丛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与对照组(全身麻醉)各 40例,对比血压水平及各项临床指标。结果:观察组血压水平、拔管时长、舒芬太尼总量等指标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 P< 0.05。结论:实施丛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方案,对肩关节镜手术患者具有控制血压的效果,麻醉状态稳定。

  • 标签: 臂丛神经阻滞 全身麻醉 肩关节镜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用于超声引导下肌间沟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本院收治的50例行超声引导下肌间沟丛神经阻滞术患者,以随机抽签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行0.3%浓度罗哌卡因麻醉,观察组行0.5%浓度罗哌卡因麻醉。对比麻醉相关指标及麻醉优良率。结果 观察组起效时间较对照组短,其运动阻滞恢复时间和镇痛时间较对照组长(P<0.05);观察组优良率为96.00%,较对照组的68.00%高(P<0.05)。结论 在超声引导下肌间沟丛神经阻滞中行高浓度罗哌卡因麻醉,起效时间更短,能够提供更长的麻醉持续时间和更好的麻醉深度。

  • 标签: 罗哌卡因 不同浓度 超声引导 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
  • 简介:【摘要】 目的 观察右美托咪定联合丛麻醉在上肢骨折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 于2019年8月-2021年7月开展研究,将本院收治的70例上肢骨折患者以随机抽签法分组,手术中均采用丛神经麻醉,对照组35例应用咪达唑仑,观察组35例应用右美托咪定,从麻醉阻滞起效时间及维持时间、麻醉不良反应方面对比整体麻醉效果。结果 观察组感觉阻滞及运动阻滞起效时间较对照组短,阻滞持续时间较对照组长(P

  • 标签: 上肢骨折 臂丛麻醉 右美托咪定 麻醉阻滞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在超声引导下肌间沟丛神经阻滞下,探究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的应用效果。方法:取开展超声引导下肌间沟丛神经阻滞的40例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实验组,各组20例。对照组用0.3%罗哌卡因,实验组用0.5%罗哌卡因,对比麻醉效果。结果:麻醉效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较优,P

  • 标签: 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 不同浓度 罗哌卡因 麻醉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观察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丛神经损伤引起的周围性运动障碍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50例康复科住院丛神经损伤患者,将其分成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方法,治疗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丛神经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O.05 )。结论 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丛神经损伤引起的周围性运动障碍简单便捷,安全有效,易被患者接受,可提高患者上肢功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是一项行之有效的康复治疗手段。

  • 标签: 周围性运动障碍 臂丛神经损伤 生物反馈电刺激
  • 简介:目的探讨胸腔镜下膈神经超长切取、移位重建全丛根性撕脱伤手部功能的可行性.方法全丛根性撕脱伤3例,胸腔镜下于邻膈肌处切断膈神经,逆行游离胸腔内全长膈神经及其血管组织蒂,并由第二肋间引出,经胸大肌下移位至上臂上内侧,分别与尺神经前内侧部吻合2例,与移植股薄肌之闭孔神经前支吻合1例.结果2例膈神经联合第3~6肋间神经运动支移位修复尺神经者,结合短期免疫抑制剂FK506口服治疗,术后12个月手内肌肌电图检测均出现再生电位,1例随访15个月出现手内肌收缩.1例用以重建屈肘、屈指屈拇的移植股薄肌术后7月出现肌肉收缩,随访12个月肌力达M3.结论胸腔镜下全长切取膈神经,作为运动性动力神经移位应用于全丛根性撕脱伤的治疗,可在短时间内有效重建屈指屈拇功能,并有使手内肌神经再支配、开始恢复手内肌收缩功能的迹象.

  • 标签: 全臂丛 根性撕脱伤 膈神经 胸腔镜 神经移位 手术方法
  • 简介:目的分析踝指数(ABI)联合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颅内大脑中动脉狭窄的相关关系,探究颅内大脑中动脉病变的预测方法.方法选山东省警官总医院内一科和山东电力中心医院内科住院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比较患者一般体征及入院后检测的空腹血糖、甘油三酯、血肌酐、踝指数及超敏C反应蛋白等生理体征,研究其与颅内大脑中动脉狭窄的关联.结果患者颅内血管狭窄程度与踝指数呈显著负相关(r=-0.548,P=0.003),与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627,P=0.002);患者颅内大脑中动脉狭窄数量与踝指数呈显著负相关(r=-0.597,P=0.005),与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529,P=0.007).结论踝指数联合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颅内大脑中动脉狭窄关系密切,可通过检测患者踝指数及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对其颅内大脑中动脉狭窄进行判定,应用价值高.关键词踝指数;超敏C反应蛋白;颅内大脑中动脉狭窄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1293-02

  • 标签:
  • 简介:目的比较左旋布比卡因和罗哌卡因用于肌间沟丛神经阻滞的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本组自2007年5月~12月对60例行上肢手术患者,ASAI~Ⅱ级,分为罗哌卡因(R)组和左旋布比卡因(L)组,每组30例,采用肌间沟法行丛神经阻滞,观察感觉/运动神经阻滞的起效时间及持续时间、患者对神经阻滞满意度、不良反应。结果两组间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时间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L组的感觉和运动神经阻滞持续时间显著长于R组(P〈0.05),神经阻滞优良率均为100%。结论左旋布比卡因与罗哌卡因均可安全用于临床肌间沟丛神经阻滞,二者有相似的药效学特性,但左旋布比卡因在术后镇痛方面略优于罗哌卡因。

  • 标签: 布比卡因 左旋布比卡因 罗哌卡因 臂丛神经阻滞 药效学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