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8
35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肺性心脏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7月在我院住院的慢性肺性心脏病患者60例,分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观察组给予中药和西药治疗,对照组给予西药治疗,两组治疗效果情况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中西药治疗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研究探讨心理控制在时间管理倾向与心理健康之间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除了时间价值观,时间管理倾向各维度、心理控制、心理健康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时间管理倾向和心理控制对心理健康有显著影响;心理控制、时间监控观在时间管理倾向某些因子与心理健康之间具有部分中介作用。

  • 标签: 时间管理倾向 心理控制源 心理健康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上针对慢性肺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呼吸衰竭的有效的治疗方法。分析治疗过程中面临的主要并发症。方法对本医院自2010年9月至2011年10月之间的入住患者的临床资料与康复效果进行分析与总结,这些患者均为经过确诊的处于慢性肺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的呼吸衰竭患者,观察其临床治疗的效果,并且对其血气指标等相关的指标进行检查与分析。结果通过临床治疗之后,总的有效率达到80%。并发症得到有效控制。同时,对血气指标进行检查与对比之后发现在治疗前后的对比是明显的,并且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呼吸衰竭是慢性肺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得典型症状,此阶段患者的病情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并且极其多变,我们应该对此阶段的患者病情进行正确的分析与科学的估计,把握治疗的关键时期,制定有针对性的和科学的治疗方案,可以达到较好的满意效果。

  • 标签: 慢性 肺源性心脏病 急性加重期 呼吸衰竭 临床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大学生痤疮患者的社交心理及心理控制情况,以及社交心理与心理控制的关系,为大学生痤疮患者社交心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对87名大学生痤疮患者施测社交回避与苦恼量表(SAD量表)、内控性、有势力的他人及机遇量表(IPC量表)。结果大学生痤疮患者的社交回避与苦恼得分显著高于常模值(P<0.01);大学生痤疮患者的社交回避存在性别差异(P<0.01);心理控制三个变量中,内控性与社交回避呈显著的负相关(P<0.01),有势力的他人及机遇与社交回避均呈正相关(P<0.01)。结论大学生痤疮患者社交回避及社交苦恼处于较高水平,与心理控制存在相关性。

  • 标签: 大学生 痤疮患者 社交回避与苦恼 心理控制源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老年慢性肺性心脏病病人采用优质护理服务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100例老年慢性肺性心脏病患者(收取时间在2016年1月20日至2017年1月20日之间),将其进行随机分组,分为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取优质护理),各50例,将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及护理满意度实施对比。结果观察组老年慢性肺性心脏病患者生活质量评分——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与对照组相比,具有高度的差异性,P值<0.05。观察组老年慢性肺性心脏病患者护理满意度98.00%,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老年慢性肺性心脏病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同时还能有效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研究。

  • 标签: 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优质护理服务 常规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高血压病是一种多发病常见病,临床治疗高血压病多采用中西药治疗,但治疗效果并不十分理想。本次笔者对患有顽固性高血压的不同病例应用“分消走泄法”治疗,取得一定效果。

  • 标签: 分消走泄法 顽固性高血压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研究针对腹疝患者应用改进无张力疝修补术的临床疗效,以及术后的安全性。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6年1月来我院治疗的腹疝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分成两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临床常规的修补术,而试验组患者应用改进的无张力疝修补术进行干预。结果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出现尿潴留、局灶感染、血肿等不良状况人数均优于对照组,存在差别,P<0.05。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可知,试验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4.18±0.63)d,优于对照组(7.05±0.84)d,存在差别,P<0.05。结论针对腹疝患者应用改进无张力疝修补术,可以明显的改善患者治疗期间的各项指标,减少了不良状况的发生。

  • 标签: 腹外疝 改进无张力疝修补术 临床疗效 评价安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术与石膏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4月到2017年4月本院受收治的51例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患者作为主要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个人意愿将其分成两组,对照组的患者给予石膏固定治疗,治疗组患者给予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治疗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的患者相比,治疗组患者的有效率相对较高,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患者时,石膏治疗存在较多的不稳定性,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效果最佳,具有较高的安全性、简便并与有效性。

  • 标签: 石膏外治疗 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 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 比较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藿香正气滴丸治疗急性胃炎邪犯胃型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月到2018年3月本院诊治的急性胃炎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双盲法分组标注划分为A组、B组,每组患者各50例,A组治疗时给予不含乙醇的藿香正气口服液,B组给予藿香正气滴丸。对比两组疗效和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B组总疗效高于A组,治疗后生活质量分值大于A组,P<0.05,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将藿香正气滴丸应用在外邪犯胃型急性胃炎患者中能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有助于改善生活质量,临床推广价值高。

  • 标签: 藿香正气滴丸 生活质量 急性胃炎 外邪犯胃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ICC在胃肠肿瘤患者肠营养支持治疗中的应用及护理体会。方法2013年—2015年80例胃肠肿瘤患者均给予PICC置管肠营养支持治疗及护理干预,观察本组患者置管情况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本组患者中有73例1次穿刺置管成功(91.3%),经PICC进行肠营养支持治疗时间(24.15±5.73)d;无空气栓塞、导管破裂、心律失常及死亡病例,其他并发症包括漏药1例、感染1例、机械性静脉炎6例、导管堵塞9例,且不同时间的并发症发生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PICC在肠营养支持治疗胃肠肿瘤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可为患者围术期康复提供安全、有效的保障,不同时期的并发症发生情况不尽相同,需予以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进一步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 标签: PICC 胃肠肿瘤 肠外营养支持 护理体会
  • 简介:摘要浆细胞瘤是一种少见的恶性肿瘤,髓浆细胞瘤中结肠浆细胞瘤的发生率更低。本文报告了一例67岁女性患者,以腹痛起病,肠镜提示降结肠病变,病理提示浆细胞瘤,其余血清M蛋白、肝肾功能、骨髓、骨影像学检查均阴性,诊断原发性结肠髓浆细胞瘤,应用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环磷酰胺治疗,化疗后死于感染并发症。本文总结讨论了文献报道的31例患者,多以腹痛、血便起病,其中原发性髓浆细胞瘤对手术、放疗疗效佳,预后好;而继发于多发性骨髓瘤的结肠浆细胞瘤则预后差。文献报道硼替佐米治疗髓浆细胞瘤疗效佳,还有待积累更多的临床研究。

  • 标签: 髓外浆细胞瘤 结肠 硼替佐米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在提高新生儿科周静脉留置时间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本院收治的新生儿肺炎患儿80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各40例,观察组实施本组品管圈活动,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儿住院期间平均穿刺次数及留置时间,两组静脉穿刺过程中发生的并发症。结果观察组住院期间平均穿刺次数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静脉穿刺针留置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发生导管堵塞、导管脱出、导管打折及静脉炎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能有效提高新生儿科周静脉留置针使用时间,减少住院期间穿刺次数,减少留置静脉针期间相关并发症。

  • 标签: 品管圈 新生儿科 外周静脉留置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将手术和小夹板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方法进行对比。方法抽取2014~2015年本医院桡骨远端不稳定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有80例,将其随机分成两组,一组为手术治疗组,一组为夹板固定治疗组,每组各40例。结果治疗半年后对每组的患者进行调查,得出手术治疗组的有效率为91.67%,而小夹板治疗组的有效率为75.76%。结论手术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有着较大的优势,可以对其进行推广。

  • 标签: 手术治疗 小夹板治疗 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锁定加压钢板与固定架治疗C型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19例使用锁定加压钢板治疗的C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作为钢板组。19例使用固定架进行治疗的C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作为固定架组。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在掌倾角、尺偏角以及桡骨高度等方面表现出的差异,术后6、12月采用改良(GW)评分对患者腕关节功能进行评定。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在掌倾角、尺偏角以及桡骨高度等方面差异不明显(P>0.05),术后6月采用GW评分评定两组患者情况发现两组差异显著(t=P<0.05),术后12月采用GW评分评定两组患者情况发现两组差异不明显(t=P>0.05)。结论两种方式均有较好的疗效,锁定加压钢板治疗在短期内的效果更为显著,长期看来两种方式的疗效差异不明显。对于严重骨粉碎的患者来说,固定支架治疗是很好的选择。

  • 标签: 钢板 外固定架 桡骨远端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固定支架与锁定加压钢板治疗桡骨远端C型骨折的效果。方法随机将我院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收治的60例桡骨远端C型骨折患者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行固定支架术,观察组行锁定加压钢板术。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对照组组手术时间、住院费用等明显优于观察组(P<0.05);两组掌倾角、桡骨高度及优良率等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两种术式治疗桡骨远端C型骨折的效果基本一致,固定支架术手术时间,住院费用低,但并发症发生率高,临床中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相应术式。

  • 标签: 桡骨远端C型骨折 外固定支架 锁定加压钢板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中医治综合疗法对肛肠疾病术后换药疼痛及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的病例样本分析对象为2016年1月—2017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肛肠疾病患者,以治疗方法的异同为划分标准将其分为两组,一组为观察组,一组为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盐酸曲马多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中医治综合疗法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后换药疼痛程度、疼痛持续时间及创面的愈合时间均低于对照组患者,且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满意率为95%,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满意率为77.5%,观察组的数值结果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两者之间的差异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肛肠疾病患者术后中医治综合疗法治疗可以显著降低患者的换药疼痛程度、缩短疼痛持续的时间且加快创面的愈合,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 标签: 中医外治综合疗法 肛肠疾病 换药疼痛 创面愈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术与石膏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的骨折疗效对比。方法选择我院60例桡骨远端不稳定患者,随机将患者分为手术固定治疗组30例及石膏固定治疗组30例。为手术固定治疗组患者进行掌侧锁定加压板固定,为石膏固定治疗组进行石膏固定。记录两组患者的坏肢活动度及治疗效果,并且对两组的疗效进行对比。结果通过对比分析,手术固定治疗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比石膏固定治疗组患者的高,并且患肢活动度比后者大。结论手术固定治疗比石膏固定治疗的疗效明显。

  • 标签: 手术固定治疗 石膏外固定治疗 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肺癌经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带管患者的自我护理方案以及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月—2017年6月收治的96例肺癌PICC带管患者,随机分为各48例的对照组和实验组,分别采取常规护理以及常规护理加行延续护理平台。对比两组PICC带管患者出院后自我护理能力、健康行为水平。结果肺癌PICC带管患者出院后组间健康行为水平以及自我护理能力评分相关指标对比,实验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出院后延续护理干预利于肺癌PICC带管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健康行为的提高,具有实施价值。

  • 标签: 肺癌 PICC带管 自我护理能力 健康行为 延续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术与石膏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6年10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患者共64例,使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患者共有32例,研究组患者使用手术方法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共有32例,对照组患者使用石膏固定方法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患肢活动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例数为31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6.88%;对照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例数为23例,治疗总有效率为71.88%,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低于研究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通过对比研究可知研究组患者患肢活动情况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并且P<0.05,呈现临床不均衡性。结论手术方法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临床疗效同石膏固定方法相比较为明显,患者患肢活动情况得到明显改善,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手术 石膏外固定 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 疗效 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并分析新生儿经不同周静脉置入PICC导管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8年5月收治的行周静脉置入PICC导管的新生儿6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其不同穿刺点分为A组(肘部静脉置入,n=29)与B组(头部颞浅静脉置入,n=31),对比两组患儿置入情况。结果B组患儿经头部颞浅静脉置入后,其一次成功率明显高于A组,且穿刺中渗血量、静脉炎发生率与送管中障碍发生率均低于A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经头部颞浅静脉置入PICC导管,其成功率更高,能减少不良反应发生,值得在临床中应用。

  • 标签: 新生儿 外周静脉 PICC导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