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2
23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不同护理干预模式与重型肝炎患者治疗效果的相关性关系,指导临床护理方法的改进。方法纳入研究对象为我院住院部自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期间确诊收治重症肝炎患者共80例,应用数字随机表方法分组,对照组(n=40例)、观察组(n=40例)。对照组纳入患者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纳入患者予以综合护理。统计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肝性脑病、电解质紊乱、感染以及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总发生率方面差异。结果观察组各类并发症总发生率15.00%(6/40),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综合护理干预对重症肝炎患者有积极影响,与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有密切相关性关系,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重型肝炎 护理干预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恢复期精神分裂患者予以人文关怀的有效策略及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我院收治的精神分裂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应用人文关怀的方法进行护理。结果研究组护理效果好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恢复期精神分裂患者护理过程当中,采用人文关怀的护理效果理想,临床上应当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恢复期 精神分裂患者 人文关怀 有效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研究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危险因素及护理策略。方法我们将2014年3月—2016年3月使用呼吸机治疗新生儿96例做为本次研究对象,按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感染与否分为两组感染组39例与未感染组57例,将两组患儿相关资料进行对比性分析。结果新生儿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比率96例患儿中,出现呼吸机相关肺炎39例,发生率为40.6%。两组患儿出生体重、孕周、机械通气治疗时间、吸痰与插管操作次数等方面均存在着较明显性差异P<0.05;两组患儿在性别比例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影响因素较多,临床只有加强护理干预,才可有效减少或避免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其对促进患儿病情转归及提高救治效果均具有重要作用。

  • 标签: 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护理策略 危险因素 原因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强化护理干预策略对ICU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100例ICU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患者(2014年3月17日到2017年3月17日期间),将其依据随机分组原则,分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强化护理干预),各50例,对比2组患者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ICU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患者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为2.00%,均优于对照组,2组数据存在高度的差异性,P值<0.05。观察组ICU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8.00%,优于对照组的各项指标情况,P<0.05。结论对ICU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患者实施强化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其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值得研究。

  • 标签: 强化护理干预 ICU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普外科手术导致患者手术部位感染的易感因素,并研究有效方法加以预防。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07月~2015年07月普外科手术患者259例。针对所有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针对手术部位感染易感因素进行分析,并且研究有效方法进行干预。结果针对所有普外科手术患者完成手术治疗后,表现出手术部位感染的患者12例,疾病感染率为4.63%。其中实施阑尾切除术的患者100例,腹股沟疝手术90例,大隐静脉曲张9例,甲状腺次全切除10例,胃穿孔修补术20例,其他的手术30例。其中实施胃穿孔修补术感染患者7例,感染率为35.00%;实施阑尾炎手术感染患者5例,感染率为5.00%;其他手术未表现出感染现象。在手术部位感染率方面,各种手术方式表现出显著差异(P<0.05)。结论针对患者在实施普外科手术的过程中,较易表现出手术部位感染的现象,对此对于易感因素进行认真分析,并且研究有效方法加以解决,将患者的自身抵抗力有效增强,有效做好手术室管理工作,成功降低出现手术室感染的概率,最终显著提高普外科手术效果,为患者的手术安全做出充分的保障。

  • 标签: 普外科手术 手术部位感染 易感因素 预防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心理护理策略对首发高血压患者心理健康状况的作用。方法从我院2017年7月—2018年7月收治的首发高血压患者中,随机抽取50例,平均分为对照组和护理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高血压护理,护理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收缩压、舒张压以及住院前后的SAS评分、SDS评分。结果治疗后,护理组患者的收缩压(126.13±18.42)、舒张压(78.96±9.13)均低于对照组(140.14±18.96)、(88.69±9.26),SAS评分(45.16±6.76)、SDS评分(78.96±9.13)也显著低于对照组,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首发高血压患者实施心理护理策略,可显著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促进降低血压的治疗过程,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心理护理策略 首发高血压 心理健康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对集束化护理策略在CRRT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行感染当中的影响进行探究。方法本次研究通过选取本院在2015年9月到2017年9月间收治的患者作为基本样本,在奇偶数原则的基础上进行分组,对照组患者采用的是常规的护理手段,观察组患者在进行护理的过程中,辅以集束化护理策略,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在观察组患者经过集束化护理策略之后,患者的导管相关性血行感染情况得到了显著的改善,在ICU入住的时间明显的缩短,满意度达到了97.62%,对照组患者为83.33%。结论在当前的医疗技术条件下,通过采用集束化护理的策略,能够保证患者在进行静脉插管的过程中降低导管相关性血行感染几率,实现患者临床依从性的提升,更好的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具有较广的推广价值。

  • 标签: 集束化护理 CRRT 静脉导管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临床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的实际原因以及提出相应的质量控制策略。方法回顾性抽取我院检验科2016年1月—2017年1月期间内的微生物检验标本100例展开研究,统计其中不合格标本所占的比重,并对其不合格根本原因进行分析,从而制定相应的质量控制策略。结果100例标本中不合格标本共90例,其中痰液标本最多,占33.3%(30/90),其次为尿液标本,占27.7%(25/90)分泌物标本占22.2%(20/90)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采集时间不准确、送检不及时以及标本受污染所致。结论样本采集时间不准确、送检不及时以及标本受污染等因素均会导致微生物标本检验合格率受影响,因此应进一步强化检验人员和医生之间及时有效的沟通,提高标本采集规范性,确保及时送检,从而整体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 标签: 微生物 检验标本 不合格原因 质量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研究普通高校机能学实验室开放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探究。方法选取30所普通高校机能实验室进行问题研究,并且针对30所高校机能学实验室的问题进行解决策略探讨。结果通过实验观察研究发现,普通高校机能学实验室存在着许多问题,机能学实验室的诸多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到了高校基础医学的教学水平。

  • 标签: 机能学实验室 改革思路 策略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骨外科患者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影响因素,并探求临床预防措施。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6月到2015年10月在我院进行医治的骨外科患者116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36例观察组患者发生下肢DVT,80例对照组患者无下肢DVT。对导致下肢DVT形成的相关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165.68±13.49)min、机械通气时间(78.64±11.39)h、术后卧床时间(13.61±6.28)d、平均年龄(61.18±4.25)岁,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价值(P<0.05)。结论下肢DVT发生的影响因素有多种,如年龄、卧床时间等,故行骨外科术后应注重临床预防工作,减少下肢DVT的发生率。

  • 标签: 骨外科 下肢DVT 影响因素 预防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硼替佐米治疗滤泡性淋巴瘤的不良反应和护理策略分析。方法选取2013年4月到2015年4月于我院就诊的滤泡性淋巴瘤患者共48例,分为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4例,给对照组患者采用环磷酰胺+表阿霉素+长春新碱+波尼松龙化疗的方法进行治疗;给观察组患者采用环磷酰胺+表阿霉素+长春新碱+波尼松龙+硼替佐米化疗治疗。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疗效情况对比发现,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达到83.33%,而对照组仅为54.17%,两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发生的不良反应评价发现,观察组患者各个级别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各项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硼替佐米治疗能够有效减轻滤泡性淋巴癌患者的不良反应,提高疗效。

  • 标签: 硼替佐米 滤泡性淋巴瘤 不良反应 护理策略
  • 简介:摘要本文从心理学的多元文化论入手,在若干跨文化案例的分析中,轻化了传统的精神分析、行为主义、人本主义的理论模式,而强调了文化层面上,东西方差异对来访者、咨询师和心理咨询过程的影响的分析。这几例或成功或失败的案例从不同方面展示了这些文化差异所导致的有意识或无意识的认知或行为方式在咨询过程中的表现形式以及影响。最后通过对这些案例的总结,简单阐述了东西方文化的若干差异敏感点及来源,并提出了相应的针对跨文化咨询的指导方针与技巧。

  • 标签: 多元文化论 东西方文化差异 心理咨询 跨文化咨询指导方针与技巧
  • 简介:摘要目的将强化护理干预措施应用于ICU气管插管患者中,分析这种护理措施对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效果。方法将本院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ICU住院治疗的意识清醒的气管插管患者共计120例作为研究资料,将全部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措施的基础上实施强化护理措施,对照组患者仅实施常规护理措施。在护理后比较两组患者的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与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情况。结果在非计划拔管发生率方面,观察组患者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经比较,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在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方面进行分析,观察组患者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经比较,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于临床ICU气管插管患者,对其实施强化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显著降低患者的非计划性拔管发生几率,并且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很高,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标签: IUC 气管插管 护理 拔管
  • 简介:摘要综述了新生儿PICC堵管的现状、临床表现、原因及应对策略的相关护理研究,以期寻找预防和控制发生堵管的有效途径,提高新生儿PICC的护理质量。

  • 标签: 新生儿 PICC 堵管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隐源性咯血和非隐源性咯血的DSA表现分析不同栓塞治疗策略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8月—2015年9月期间在我院行数字显影血管造影对50例患者进行检查,根据检查结果分为隐源性咯血组(31例)和非隐源性咯血组(19例),分析其DSA差异,使用单纯明胶海绵栓塞(方法1),单纯栓塞微球栓塞(方法2)、明胶海绵加弹簧圈混合栓塞(方法3)治疗,比较治疗差异。结果隐源性咯血和非隐源性咯血患者的责任血管主要为支气管动脉异常,两组患者DSA表现基本一致,增粗、迂曲、肺内异常染色等无显著性差异;栓塞治疗策略中方法2及3疗效显著优于方法1。结论隐源性咯血和非隐源性咯血患者责任血管主要是以支气管动脉为主,咯血患者使用永久性栓塞剂栓塞异常责任血管后效果显著。

  • 标签: 隐源性咯血 非隐源性咯血 数字显影血管造影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家庭关怀度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影响以及相关护理策略。方法将64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根据有无家属陪护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2例,均进行家庭关怀度调查,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和加强家庭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家庭功能和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家庭关怀度各因子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家庭支持和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普遍家庭关怀度较低,通过家庭护理干预,给予足够的家庭支持,有助于患者健康恢复和生活质量提高。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健康状况 家庭关怀度 家庭支持 护理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在肝胆外科围术期护理中实施个性化护理干预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7年11月我院接收并予以肝胆外科手术治疗患者88例,随机分组行护理,对照组用常规方法护理,研究组则是以此为基础,实施个性化护理干预,对比两种方法在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同对照组比,明显更低,差异性明显(P<0.05)。结论临床上对行肝胆外科手术患者实施个性化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几率,值得将其推广。

  • 标签: 个性化护理 肝胆外科手术 围术期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随着心理素质教育理念的深入推进,我们更加关注中小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中小学生良好的人际交往是心理生理的全面发展的一个要求,通过探讨中小学生心理症结,为更好地提高中小学生人际交往自信心,提高社交能力等提供重要的指导。当前中小学生在人际关系处理方面还存在很多的问题,对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具有很大的反作用,必须要引起高度重视。本文对当前中小学生人际交往的心理症结进行了深入分析和研究,提出了具体的辅导策略,以期为改善中小学生不良的人际交往的研究提供有益参考。

  • 标签: 中小学生 人际交往 心理症结 辅导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患有严重根尖周炎并伴有牙周炎患者的临床治疗当中,将派丽奥与Vitapex进行联合应用的实际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在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200例严重根尖周炎伴有牙周炎患者为主要对象,将其随机均分成为常规组与实验组,常规组患者接受传统根管糊剂治疗,而实验组患者则需要接受Vitapex联合派丽奥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常规组,两组患者的相关数据接受对比后存在明显意义(P<0.05)。结论对于同时患有严重根尖周炎以及牙周炎的患者治疗而言,将派丽奥与Vitapex进行联合应用的效果较好,该方案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 标签: 牙周炎 严重根尖周炎 Vitapex 派丽奥 疗效 联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提高ICU护士对使用呼吸机患者抬高床头依从性的策略和效果。方法本次试验对象为2014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就诊的100例使用呼吸机患者,按照抬高床头依从性干预措施实施前后将患者分为A组(2014年1年~2014年12月)和B组(2015年1年~2015年12月)。A组未实施系统化措施;B组实施系统化措施。评价(1)抬高床头依从性;(2)ICU住院时间、患者满意评分、家属满意评分;(3)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结果(1)B组患者抬高床头依从性显著比A组高,P<0.05;(2)B组ICU住院时间明显短于A组,患者满意评分、家属满意评分显著比A组高,P<0.05;(3)B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显著比A组低,P<0.05。结论系统化护理措施的实施可有效提高ICU护士对使用呼吸机患者抬高床头的依从性,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缩短ICU住院时间,提高患者和家属满意度,值得推广。

  • 标签: ICU护士 使用呼吸机患者 抬高床头 依从性 策略 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