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幼儿皮肌炎是儿童期发生的1种慢性自身免疫性炎性肌病,以横纹肌和皮肤非化脓性炎症为主要特征,临床表现为近端肌无力和各种皮疹,消化道、心脏和肺等脏器也可以受累亦伴发肿瘤可能。幼儿皮肌炎的病因机制尚不明确,目前认为由遗传易感性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发病。本院回顾分析我院收治的1例病例的救治情况,收到较好效果,值得推广。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LKB1蛋白和Bmi-1蛋白在肺癌患者中表达特点,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S-P法)检测34份肺癌患者组织中LKB1、Bmi-1蛋白阳性表达情况。结果34份肺癌组织标本中发现Bmi-1阳性表达有26例,阳性率为76.47%;LKB1阳性表达有23例,阳性率为67.65%。结论LKB1蛋白、Bmi-1蛋白表达水平,对诊断肺患具有重要判断依据,可作为临床肺癌患者的诊断和治疗的重要靶点。

  • 标签: 肺癌 LKB1 蛋白表达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高校门诊应对甲型H1N1流感的护理措施,防止校园内交叉感染的发生。方法主要从突发事件的应对、个人防护、预检分诊、消毒隔离、信息收集等进行阐述。结果提前做好预防甲型H1N1流感各种护理措施,能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减少甲型H1N1流感对校园带来的影响。结论护理干预对高校甲型H1N1流感的预防和控制有着直接作用。

  • 标签: 护理干预 高校 甲型H1N1 流感
  • 简介:摘要诊断牙周疾病的传统方法,包括临床指标的检查和生化指标的检测。生化指标可以弥补临床指标检查的低敏感性。检测龈沟液中的弹性蛋白,可以早期发现并诊断牙周炎。本文综述了龈沟液中的弹性蛋白与牙周炎的诊断。

  • 标签: 牙周炎 龈沟液 弹性蛋白酶
  • 简介:摘要YKL-40与肾间质纤维化各自的研究均较多,但YKL-40在肾间质纤维化过程中的作用及机制尚未见相关报道,本实验对其可能的作用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

  • 标签: 几丁质酶样蛋白 YKL-40 肾间质纤维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注射用血凝是在预防和治疗肺活检术后咯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注射用血凝作为经皮肺活检术后咯血的预防,通过术前30分钟肌注和未给药组对比,观察注射用血凝对咯血的影响,血凝组和对照组的咯血发生率。结果给药组及未给药组咯血发生率和咯血次数,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结论血凝是在预防和治疗肺活检术后咯血简便有效,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血凝酶 经皮肺活检 咯血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腺苷脱氨(ADA)在病毒性肝炎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检测病毒性肝炎(乙型)100例(其中急性肝炎16例,慢性肝炎52例,肝炎肝硬化32例)ADA的活性,设健康对照组100例,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ADA在各肝炎组都较对照组升高(P<0.01)。各肝炎组之间,ADA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ADA用于病毒性肝炎患者肝功能检测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肝炎肝硬化患者ADA普遍增高,可能与慢性病变和纤维化有关。

  • 标签: 腺苷脱氨酶 病毒性肝炎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巴曲与银杏达莫联合治疗脑梗死的疗效观察。方法本文选取我院于2013年8月-2014年8月收治的90例脑梗死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银杏达莫进行治疗,治疗组采用巴曲与银杏达莫联合用药进行治疗,临床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损伤程度评分。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神经功能损伤程度评分为(14.25±6.76)分,对照组患者的神经功能损伤程度评分为(17.28±7.21)分,两组神经功能损伤程度评分相比于治疗前都发生了明显下降,但是治疗组下降程度更加显著,实施治疗后,两组结果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巴曲与银杏达莫联合用药对于治疗脑梗死患者有较好的临床效果,能够起到保护患者大脑的作用,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巴曲酶 银杏达莫 脑梗死 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采用巴曲对房颤导致脑栓塞患者进行治疗后获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14年01月~2015年10月收治的房颤导致脑栓塞患者104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法完成所有脑栓塞患者的随机分组。对52例观察组房颤致脑栓塞患者选择常规治疗+巴曲治疗;对52例对照组房颤致脑栓塞患者选择常规治疗;观察对比APTT以及PT指标等方面存在的差异。结果在APTT(凝血活时间)、Fib(纤维蛋白原)、PT(凝血酶原时间)以及DD(D-二聚体)等相关凝血指标方面,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房颤致脑栓塞患者(P<0.05)。结论对于房颤导致出现脑栓塞患者,选择巴曲实施临床治疗,表现出较高的治疗安全性,可以将患者的凝血指标显著改善,最终显著提高房颤致脑栓塞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巴曲酶 房颤 脑栓塞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方法学评价试验,选择一种检测血清总胆汁酸的方法。方法Thio-NADH黄色发光系统循环法检测血清总胆汁酸。结果本法线性达150mol/L,精密度,批内CV0.98%,0.85%,批间CV4.58%,4.13%,本法与普通显示法比较Y=0.903x-1.45r=0.9955,n=50,配对t检验P>0.05,胆红素<830umol/L,血红蛋白<50g/L,肝素钠<100mmol/L,枸橼酸钠<120mmol/L,乳酸<30mmol/L,抗坏血酸<280mmol/L,对测定结果无显著干扰。结论本法线性好,精密度高,结果无明显干扰,对仪器管道、比色杯基本无色素沉着污染,是测定血清总胆汁酸的一种理想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酶循环法 血清总胆汁酸(TBA) Thio-NAD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纤溶治疗进展型脑梗塞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我院接诊的进展型脑梗塞患者7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6例采取常规治疗,研究组4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纤溶治疗。观察记录两组临床效果与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并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护理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改善(P<0.05),但研究组改善更显著(P<0.05)。结论纤溶治疗进展型脑梗塞可取得不错的效果,明显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疗效确切,值得借鉴。

  • 标签: 纤溶酶 进展型 脑梗塞 效果
  • 简介:摘要抗凝血Ⅲ(AntithrombinⅢ,AT一Ⅲ)和肝素辅因子Ⅱ(heparincofactorⅡ,HCⅡ)是以肝素辅因子的形式存在于血浆中,是由肝脏和内皮细胞合成的一种多功能的丝氨酸蛋白抑制物,AT-Ⅲ升高一般不会引起病理性后果,但AT-Ⅲ和HCⅡ水平降低可导致血液的高凝状态,对可发生血栓前状态的各种疾病的辅助诊断、指导治疗和预防等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本文就AT-Ⅲ和HCⅡ的分子特点、生物学功能及临床意义进行综述。

  • 标签: 抗凝血酶-Ⅲ 肝素辅因子Ⅱ 高凝状态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下肢深静脉血栓采用纤溶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4年11月-2017年8月收治的4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作为实验对象;由数字奇偶法对所有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组(20例)临床选择低分子右旋糖酐+丹参药物治疗;观察组(20例)临床选择纤溶对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治疗;最终就两组治疗总有效率、血凝指标变化、彩超检查结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5.00%)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凝指标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彩超检查结果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纤溶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改善血凝指标以及彩超检查结果。

  • 标签: 纤溶酶 下肢深静脉血栓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离胶管与肝素锂管对心肌谱(AST、LDH、CK、LD-1、HBDH、CK-MB)测定的影响。方法用三种试管分离胶促凝管、肝素锂抗凝管与普通干燥管分装全血与混合血清,37℃水浴1.5与3小时后测定心肌谱。结果37℃水浴3小时内,全血标本随时间延长,肝素锂管组与普通干燥管组心肌谱中的LDH、HBDH与LD-1均有上升趋势,分离胶管组则相对比较稳定。同一时间段,混合血清分离胶管组、肝素锂管组与普通干燥管组间心肌谱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全血标本三种试管间AST、CK与CK-MB无显著性差异(P>0.05),LDH、HBDH与LD-1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分离胶管与肝素锂管的化学成份对心肌谱本身影响不大,但可有效延缓血细胞内心肌析出,比较起来,分离胶管因为隔开了血细胞与血清能更接近标本采集时的状况。

  • 标签: 心肌酶 分离胶 肝素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黄疸血清总胆红素升高对心肌的影响。方法通过对2007年~2009年在我院住院诊断为新生儿黄疸的22例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22例新生儿黄疸患儿心肌活性均有不同程度增高,与非黄疸组患儿心肌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且总胆红素升高程度与CK、CK-MB的改变具有正相关性(r=0.827,P<0.01和r=0.624,P<0.05)。结论新生儿黄疸的患儿心肌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且总胆红素升高程度与心肌的改变存在正相关性。

  • 标签: 新生儿黄疸血清总胆红素心肌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联免疫法(ELISA)检测血清丙肝抗体(HCV-Ab)假阳性的原因,探讨有效的解决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60例用ELISA法检测的血清丙肝抗体阳性血清标本,然后采用聚合链反应(PCR)方法进行确证试验,以明确假阳性标本,分析影响ELISA法出现假阳性的因素。结果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丙肝抗体阳性的60份血清标本经PCR检测依然发现为阳性49例,ELISA法检测真阳性率为80.2%,假阳性率为19.8%。两种检测方法在血清丙肝抗体阳性检出率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影响ELISA法检测血清丙肝抗体结果假阳性的因素较多,检验人员应规范操作,避免不利因素,降低假阳性率,对于怀疑假阳性的血清标本应及时的进行HCV-RNA检测。

  • 标签: 酶联免疫法 血清丙肝抗体 假阳性
  • 简介:摘要产IgA蛋白的细菌在危及生命的感染中占有很大比例,IgA蛋白可以裂解IgA,并使细菌免受各种免疫球蛋白的攻击,在感染中具有多种作用。IgA的糖基化异常影响其对IgA蛋白的敏感性,因此在最常见的肾小球肾炎IgAN中,IgA的糖基化异常可能为导致IgA升高的原因之一。本文就各种细菌产生的IgA蛋白的基因结构,性质及应用作一综述。

  • 标签: IgA蛋白酶 细菌 Ig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