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铸工粉尘对接尘工人耳鼻咽喉部的危害及其程度。方法采用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职业健康检查等方法,统计分析某铸造厂接尘工人耳鼻咽喉部患病情况。结果某铸造厂铸造用砂均为矽尘砂,SiO2为13.6%~61.2%,生产车间粉尘CTWA为0.2~5.3mg/m3,粉尘浓度合格率为69.0%。接尘人员年龄20~42岁,平均接尘工龄7.3年,其慢性鼻炎(6.3%)、慢性咽喉炎(4.4%)、鼻中隔偏曲(3.3%)以及中耳炎和鼓膜损伤(2.2%)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且接尘人员四种疾病都有随着接尘工龄增加而患病率增高的趋势。结论调查表明,铸工粉尘对接尘工人耳鼻咽喉部有一定损害,提高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工作的意识刻不容缓。开展职业健康监护,能早发现疾病,可切实保障作业人员的身体健康。

  • 标签: 铸造业 接尘人员 五官科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旺苍县煤粉尘作业工人的健康状况及特点,为煤粉尘作业工人职业病的防治和健康保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06年-2010年职业健康体检煤粉尘作业工人的资料,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2006年-2010年煤粉尘作业工人健康检查异常情况检查项目异常总人数3956,总检出率30.37%;检出可疑尘肺1229人,检出率9.43%;检出职业禁忌356人,检出率2.73%;检出心电图异常202人,检出率1.56%;检出血压异常1074人,检出率8.24%;检出实验室检查异常1095人,检出率8.4%;检查可疑尘肺合并肺结核为65例,合并率为5.29%。结论旺苍县职业病危害以煤粉尘作业为主,煤工尘肺为职业病防治的重点。各企业应严格按照要求加强煤工粉尘作业工人的职业健康体检工作,提高参检率。

  • 标签: 职业健康体检 煤矿开采 尘肺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张家港市有害作业工人的乙肝病毒(HBV)阳性情况。方法采用ELISA(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对1531名从事有害作业的在职职工进行乙肝两对半检测。结果本次检测的1531名职工中,其中阳性率最高的是乙肝表面抗体(HBsAb),为46.51%。结论男性和女性、男性不同年龄组、女性不同年龄组、男女的乙肝病毒携带(HbsAg)和乙肝表面抗体(HBsAb)的阳性率均无统计学差异。

  • 标签: 乙肝两对半 乙肝病毒标志物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河池市近四年来粉尘作业工人职业健康状况,为进一步做好职业健康监护工作提供科学参考依据。方法收集河池市2010年-2013年粉尘作业工人在岗期间职业健康检查资料,对体检结果进行整理、统计与分析。结果四年共体检17991人次。疑似尘肺病检出率0.72%,粉尘作业职业禁忌证检出率1.16%,其它疾病或异常检出率38.12%。煤矿开采业疑似尘肺检出率明显高于其它行业,检出率为2.61%。结论尘肺病是我市职业病防治工作的重点,应加强粉尘作业工人的职业健康监护,更好地保护劳动者的身体健康。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旺苍县煤粉尘作业工人的健康状况及特点,为煤粉尘作业工人职业病的防治和健康保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06年-2010年职业健康体检煤粉尘作业工人的资料,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2006年-2010年煤粉尘作业工人健康检查异常情况检查项目异常总人数3956,总检出率30.37%;检出可疑尘肺1229人,检出率9.43%;检出职业禁忌356人,检出率2.73%;检出心电图异常202人,检出率1.56%;检出血压异常1074人,检出率8.24%;检出实验室检查异常1095人,检出率8.4%;检查可疑尘肺合并肺结核为65例,合并率为5.29%。结论旺苍县职业病危害以煤粉尘作业为主,煤工尘肺为职业病防治的重点。各企业应严格按照要求加强煤工粉尘作业工人的职业健康体检工作,提高参检率。

  • 标签: 职业健康体检 煤矿开采 尘肺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苏州高新区外来务工人员对职业卫生相关知识知晓情况、对职业危害因素的态度以及职业行为的现状,为制定进一步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从苏州高新区外来务工人员中抽取4家工厂共999名外来务工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94.8%的被调查者知道《职业病防治法》的存在,57.3%的被调查者知道职业卫生保护的权利和义务,但对于职业健康监护的相关知识的知晓率较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影响相关知识得分的主要因为为性别(OR=2.166,其95%CI为1.513-3.100)、文化程度(OR=1.811,其中95%CI为1.384-2.371)、是否参加医保(OR=1.734,其95%CI为1.309-2.295)。结论外来务工人员对职业卫生相关知识的认知度较低,应加强教育,并针对不同对象开展有针对性的干预。

  • 标签: 外来务工人员 职业卫生 知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我公司2个煤矿3800份工人职业健康监护报告,探讨煤矿工人总体健康状况,为职业防护和健康保健策略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我公司2个煤矿3800份工人职业健康监护报告为研究组,另在当地及附近地区的2所市级医院随机抽取同年度男性健康体检者的4200份体检报告,作为对照组,逐项分析各体检项目。结果研究组内2285名煤矿工人患有程度不一的疾病,患病率为60.13%,其中前五位诊断分别为高血压(31.16%)、高脂血症(16.35%)、肝功能异常(11.43%)、慢性胃炎(10.16%)、肺纹理紊乱(3.17%)。对照组内1966名体检者患有程度不一的疾病,患病率为46.81%,其中前五位诊断分别为高血压(21.92%)、高血脂症(10.21%)、慢性胃炎(8.24%)、糖尿病(6.25%)、慢性支气管炎(4.53%)。两组患病率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与普通人群相比,煤矿工人患心血管疾病、消耗系统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的风险和程度更高,而且随着工作年限的增加,患病的风险逐渐增加,需要进一步改进职业防护措施,提高健康保健水平。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四年来对外来务工人员突发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病因进行分析,了解其起病前的诊治情况,找出对这些患者病前预防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生的办法。方法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中进行调查,了解其平时诊治情况,并找出解决预防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生的办法。结果经过对病因分析及采取相应有效的措施,使外来务工人员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发病率有所降低。结论通过加强保健宣教,提高对外来人员对急性冠脉综合征的认识,建立相应档案并与社区卫生机构紧密合作,增强外来务工人员防治意识,有效减少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生。

  • 标签: 外来务工人员 急性冠脉综合征 原因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电焊工作对工人血清锰、锌、铜及脂质过氧化水平的影响。方法收集本市500名有五年以上工龄的电焊工人(实验组)和500名普通办公室工作人员(对照组)的血清样本,测定血清中锰、锌、铜的浓度及过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脂质过氧化主要代谢产物丙二醛MDA浓度,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实验组血清锰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锌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血清铜水平较对照组有所升高但差异不显著(P>0.05);实验组血清SOD活性下降,MDA浓度升高,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过量锰接触可导致工作人员脂质过氧化水平升高,同时引起体内部分微量元素锰、锌、铜的含量失衡。

  • 标签: 电焊工人 脂质过氧化 SOD MDA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某塑胶制品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对工人身体健康造成的影响。方法将从事塑胶制片行业的89名工人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其中26名工人未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Ⅰ组),另63名工人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Ⅱ组),利用职业卫生学现场调查、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及评价方法对该塑胶制品厂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调查分析,从而分析出对工人身体健康产生的影响。结果①该厂主要存在的危害因素是粉尘、噪声、苯及苯系物、高温,且存在超标情况。②Ⅱ组工人头痛、头晕、乏力、干咳发生率均高于Ⅰ组工人,数据差异显著(P<0.05);两组工人失眠、耳鸣、胸闷、关节痛发生率没有差异(P>0.05)。③Ⅱ组工人通气功能减退、小气道功能减退及肺纹理增多增粗发生率均高于Ⅰ组工人,数据差异显著(P<0.05);两组工人飞散在小阴影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④在63名工人中,有19名工人因为接触噪音从而进行纯音测听检查,语频听阈提高检出率为15.8%,高频听阈提高检出率为73.7%,混合听力损失检出2名。⑤Ⅱ组工人血常规异常、尿常规异常、高血压、心电图异常、肝功能异常率均高于Ⅰ组工人,数据差异显著(P<0.05)。结论塑胶制品行业职业危害因素对工人身体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提高工人对职业危害因素的防范意识,企业做好通风、降噪、降温等措施,降低职业危害因素对工人身体健康造成影响,保证工人的身体健康。

  • 标签: 塑胶制品行业 职业危害因素 工人 身体健康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探索惠州市2010-2011年生产性噪声环境对工人听力影响以及相关护理分析。方法随机选择惠州市工厂的布机工100人,焊管工60人,电机工100人为研究对象。使用ND一2型精密声级计进行噪声的测定,按《工业企业噪声检测规范》进行相关测定。使用丹麦产MDS电测听进行听力的测定,按仪器所要求的工作环境中对脱岗12小时的上述研究对象做听力测定。后经年龄修正后,按《职业性噪声聋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诊断研究对象的听力情况后得出结论。结果研究检测结果布机间生产性噪声的强度最大,焊管间次之,而电机房最低。从质谱分析看,布机间以125Hz-2000Hz为主,2000Hz为峰值。而电机房则以250Hz至2kHz为主,峰值2Kh,焊管车间范围,250Hz至8kHz为主,电机房以65Hz至1kHz为主。三组工人中听力损伤率最高的是布机工,最低的是电机工。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本次研究发现,工厂工人需要加强自身的防范意识,来降低噪声对人体的危害。

  • 标签: 噪声 危害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