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8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研究参菝瘤液对人胃癌细胞株BGC-823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以及同化疗药物联用对的人胃癌细胞株BGC-823细胞作用。方法运用MTT法观察参菝瘤液对人胃癌细胞株体外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参菝瘤液对人胃癌BGC-823细胞凋亡的影响,对作用后细胞染色并在电镜下观察其细胞形态学变化。结果本研究实验结果显示,不同浓度参菝瘤液均能抑制胃癌BGC-823细胞增殖,抑制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具有诱导胃癌BGC-823细胞凋亡的作用,凋亡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抑制增殖和诱导凋亡的作用与浓度正相关,且存在时间依耐性。当100μg/mL剂量的参菝瘤液联合12.5μg/mL的紫杉醇时,抑制率和凋亡率均高于单纯化疗组,具有协同抑制胃癌BGC-823细胞增殖,诱导胃癌BGC-823细胞凋亡的作用。结论参菝瘤液对人胃癌细胞株BGC-823具有较强的抑制增殖和诱导凋亡作用,联合化疗药物作用于人胃癌细胞株BGC-823具有协调增强抑制增殖和诱导凋亡作用。

  • 标签: 参菝抗瘤液 胃癌细胞株BGC-823 化疗药物
  • 简介:目的研究红活麻的炎活性部位及其化学成分。方法萃取法制备不同极性部位,采用脂多糖(LPS)刺激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模型,检测红活麻不同提取部位对NO释放量的影响,考察其炎活性;采用硅胶柱色谱和ODS柱色谱技术对红活麻炎活性部位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运用波谱分析技术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利用SAS9.30软件对给药组和LPS组NO的含量进行t检验,比较组间是否存在差异;与LPS组相比,石油醚部位对NO的释放量影响不明显(P〈0.05)。二氯甲烷部位、乙酸乙酯部位和正丁醇部位在浓度为15.5、31.25、62.5μg/mL时,均表现出对NO释放量有一定的影响,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给药浓度都在62.5μg/mL时,石油醚部位、二氯甲烷部位、乙酸乙酯部位和正丁醇部位分别对NO释放量的抑制为11.42%、21.01%、33%、26.96%,故乙酸乙酯部位对NO释放量影响最大,且具有剂量依赖性;从红活麻乙酸乙酯部位中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1)β-Sitosterol;(2)5-Hydroxymethyl-2-furancarboxaldehyde;(3)4-hydroxy-5-methoxy-benzoicacid;(4)Isomeranzin;(5)Dioctylphthalate;(6)Dibutylphthalate;(7)Caffeicacid。结论乙酸乙酯部位为红活麻炎活性部位。2,4,5,6为首次从该属中分离得到,7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 标签: 红活麻 抗炎活性 化学成分 细胞模型
  • 简介:目的:研究岗藿感汤对流感患者临床症状及调节免疫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选择流感患者60例,随机分为岗藿感汤组30例、磷酸奥司他韦胶囊组(可威)30例。通过使用岗藿感汤治疗流行性感冒,并对患者进行感冒症状分级量化评分及测定患者外周血RIG-I(IFN-α、IFN-β)、Th1/Th2(IFN-γ/IL-4)细胞比值表达,从而了解岗藿感汤在流行性感冒发生发展中如何参与调节免疫及对临床症状的影响,为指导临床治疗提供依据。结果:岗藿感汤组连续给药5d,可缩短患者退热时间,改善其感冒症状,升高RIG-I(IFN-α、IFN-β)(P〈0.05),也对增高的IFN-γ及IFN-γ/IL-4比值有降低作用(P〈0.05)。结论:岗藿感汤具有抑制流感病毒Th1细胞亚群优势反应的作用,同时可激活RIG-I诱导I型干扰素的产生,抑制流感病毒的复制。

  • 标签: 岗藿抗感汤 流感 RIG-I TH1/TH2
  • 简介:目的观察自拟银花清毒汤治疗蠕形螨感染相关性睑腺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2例(84只眼)蠕形螨感染相关性睑腺功能障碍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1例、对照组21例。对照组予冲洗结膜囊、睑腺挤压按摩并清洁睑缘,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滴眼。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予外熏、外擦加口服自拟银花清毒汤(中药配方颗粒)。观察2组临床疗效、主观症状总评分及各分项评分、睑腺脂质排出难易度评分、睑脂性状评分、蠕形螨杀灭有效率。结果2组总有效率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主观症状总评分、干涩症状评分、烧灼感症状评分、畏光症状评分2组治疗后较本组治疗前均降低(P〈0.05),2组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异物感症状评分治疗组治疗后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视疲劳症状评分治疗组治疗后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睑腺脂质排出难易度评分2组治疗后较本组治疗前均降低(P〈0.05),治疗组较对照组降低明显,2组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睑脂性状评分2组治疗后较本组治疗前均降低(P〈0.05),治疗组较对照组降低明显,2组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蠕形螨杀灭有效率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拟银花清毒汤配合临床常规治疗对蠕形螨感染相关性睑腺功能障碍有较好的疗效。

  • 标签: 银花清毒汤 蠕形螨 睑板腺功能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舒乐搽剂配合组胺药治疗低分子右旋糖酐注射液致皮肤瘙痒症的疗效。方法将80例显微手外科术后注射低分子右旋糖酐注射液致皮肤瘙痒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组胺药治疗,观察组在采用常规组胺药治疗的基础上配合舒乐搽剂擦洗,观察其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1000%,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625%,观察组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舒乐搽剂配合组胺药可有效治疗低分子右旋糖酐致皮肤瘙痒症。

  • 标签: 舒乐搽剂 抗组胺药 治疗 低分子右旋糖酐致皮肤瘙痒
  • 简介:通讯作者杜金万(1983-),男,医学硕士,住院医师。从事中西医结合临床工作3年,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风湿免疫性疾病。已发表论文5篇。摘要人体重要脏器的慢性纤维化导致功能的进行性下降甚至人体死亡,是医学领域目前急需攻克的难题。近几年出现各类细胞因子如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肿瘤坏死因子,白介素—1等在纤维化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已被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已有资料证明TGF-β是纤维化形成和发展的启动枢纽,是关键性的细胞因子,在各器官的组织纤维化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1]。肺纤维化主要是由于各种刺激性因子如矿物粉尘,氧化性气体等作用于肺组织引起的以大量成纤维细胞聚集,细胞外基质沉积为特征并伴有炎症细胞秦润和损伤而导致正常的肺组织结构和功能丧失的一类疾病。本文就TGF-β与肺纤维化的关系及在肺纤维化的临床应用作一简要综述。

  • 标签: 转化生长因子&beta 肺纤维化 作用机制 策略
  • 简介:目的:从抗氧化应激、调节ERK1/2蛋白表达方面来探讨黄连素幽门螺旋杆菌(HP)相关性胃炎胃黏膜损伤、保护胃黏膜的作用机制。方法:建立HP相关性胃炎大鼠模型,随机分成正常组、正常+黄连素组、模型组和模型+黄连素组。正常+黄连素组与模型+黄连素组用黄连素配合0.5%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制成浓度为100mg/ml的混悬液,正常组和模型组用0.5%的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四组均按2ml/(kg·d)体积灌胃,连续给药4周。WesterBlot法检测NOX2、NOX4、SOD、iNOS、ERK1/2的蛋白含量。结果:黄连素能显著降低HP相关性胃炎大鼠胃黏膜的NOX2、NOX4、iNOS、ERK1/2蛋白含量,增加SOD的含量。结论:黄连素可能是通过ROS/ERK1/2通路HP相关性胃炎胃黏膜损伤、保护胃黏膜的。

  • 标签: 黄连素 HP相关性胃炎 ROS ERK1/2
  • 简介:目的:观察雷公藤多苷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并探讨其对抗磷脂酶A2受体抗体(Anti—PLA2R)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前来肾内科门诊及住院部就诊的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共68例。所有入选者均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均进行基础对症治疗,对照组加泼尼松联合环磷酰胺(CTX)治疗,观察组加口服雷公藤多苷片治疗,共治疗12周。所有患者均在于治疗前、治疗后第12周进行24h尿蛋白定量、血清白蛋白(ALB)、血尿素氮(BUN)、血清肌酐(SCr)、血清PLA2R表达进行评价。结果:经过12周的治疗后,通过检测在治疗前后患者的24h尿蛋白定量、BUN、CREA均明显有下降(P〈0.05),但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后2组ALB均明显升高,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血清Anti—PLA2R的表达在治疗后均得到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雷公藤多苷片与泼尼松联合环磷酰胺疗效相当,可有效改善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的肾功能,减轻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且雷公藤多苷片不良反应较少。

  • 标签: 雷公藤多苷 特发性膜性肾病 磷脂酶 A2 受体抗体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清M型磷脂酶A2(PLA2R)抗体和肾小球IgG4联合检测在膜性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我院2020年1月至12月内收治的82例疑似膜性肾病患者为本次研究观察组,再以同期到院进行常规体检的50例志愿者为本次研究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均给予血清PLA2R抗体和肾小球IgG4检测,组间对比检测结果,并统计分析血清PLA2R抗体和肾小球IgG4单一应用与联合应用时对膜性肾病的诊断效能。结果:血清PLA2R抗体与肾小球IgG4单一应用对膜性肾病的诊断效能,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且与两者联合应用时的特异度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血清PLA2R抗体与肾小球IgG4联合应用时对膜性肾病的诊断准确率、灵敏度均显著高于两者单一应用时(P<0.05)。结论:膜性肾病患者以PLA2R抗体和肾小球IgG4联合检测,可取得较高诊断效能,为患者的早期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