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2
224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中医排痰手法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期患者舒适度及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78例COPD急性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两组均予以对症处理,辅以振动排痰机排痰处理。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中医特色手法干预,检测两组干预前后1秒用力呼吸容积(FEV1)、1秒用力呼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预计值)、1秒用力呼吸容积与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观察两组中医症状、体征积分的变化,比较两组排痰效果,观察患者鼻腔舒适度。结果干预后,两组FEV1、FEV1%预计值、FEV1/FVC均上升,观察组各指标上升幅度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气短、咳痰、胸闷、咳嗽各症候积分均降低,观察组降低幅度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排痰难度、痰性状、痰黏度、昼夜痰量各维度评分均降低,观察组降低幅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鼻腔舒适度0级占比高于对照组,Ⅰ级占比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排痰手法可改善COPD急性期患者中医症候积分,提高舒适度,优化呼吸功能,提高排痰质量。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急性期 排痰 呼吸功能
  • 简介:目的:探讨丹参川芎嗪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ObstructivePulmonaryDiseases,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肺功能、血气指标、炎性反应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98例,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丹参川芎嗪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14d。评价2组患者临床疗效,检测并比较2组患者肺功能指标、血气指标、炎性反应因子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9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3.67%(P〈0.05);治疗后2组FEV1、FVC、FEV1/FVC等肺功能指标,PaO_2和SaO_2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1),且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2组PaCO_2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且治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2组血清IL-6、IL-8、CRP、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且治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丹参川芎嗪治疗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可有效降低机体炎性反应因子水平,改善患者血气指标,进而促进其肺功能的恢复,效果确切。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呼吸衰竭 丹参川芎嗪 肺功能 血气 炎性反应因子
  • 简介:目的:观察麻子仁丸对便秘型小鼠模型通便功能、胃蛋白酶活性和对淋巴细胞增值的实验研究。方法:72只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观察组,每组24只,其中模型组和观察组建立便秘模型。空白对照组和模型组不采取任何干预,观察组10丸/d麻子仁丸溶水灌胃。1次/d,疗程7d。通过墨汁推进法计算肠道推进率观察小鼠通便功能;采用苏木素-伊红染色(HE染色)在显微镜下观察肠道病理学情况;检测胃蛋白酶活性,并通过MTT和流式细胞仪检测淋巴细胞增殖表达情况。结果:1)观察组和模型组的粪便粒数、粪便重量、粒粪便重量和肠道推进率均较空表组减少(P〈0.05);与模型组比较,观察组中的通便功能明显改善(P〈0.05)。2)与空白组小鼠比较,模型组小鼠结肠黏膜炎性反应细胞浸涧,肌层变薄,经过药物治疗后,炎性反应有所改善,肌层有所增厚。3)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和观察组2h胃液量和胃蛋白酶活性明显下降(P〈0.05);与模型组比较,观察组中的2h胃液量和胃蛋白酶活性明显提高(P〈0.05)。4)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和观察组淋巴细胞增殖能力(P〈0.05),包括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百分数和CD4~+/CD8~+比例均下降(P〈0.05);与模型组比较,观察组中淋巴细胞增殖能力(P〈0.05),包括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百分数和CD4~+/CD8~+比例均身高(P〈0.05)。结论:麻子仁丸能有效改善便秘型小鼠通便功能,提高小鼠胃液蛋白酶活性,其疗效机制可能与提高了淋巴细胞增殖能力,尤其是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百分数和CD4~+/CD8~+比例有关。

  • 标签: 麻子仁丸 便秘型小鼠 通便功能 胃蛋白酶活性 淋巴细胞 增殖
  • 简介:目的探讨华蟾素胶囊联合NP化疗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血清细胞角蛋白片段19(CYFRA21-1)、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晚期NSCLC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单纯的NP化疗方案,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使用华蟾素胶囊,比较两组患者近期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清CYFRA21-1、NSE水平、免疫功能变化情况及患者生存分析。结果治疗组近期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CYFRA21-1、NSE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血清CYFRA21-1、NSE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NK、CD3+、CD4+以及CD4+/CD8+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血液学毒性、神经毒性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显著轻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生存比较,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华蟾素联合NP化疗能够有效提高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减轻患者不良反应,降低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并有效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且有助于患者的远期生存的提高。

  • 标签: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中西医结合疗法 华蟾素胶囊 NP化疗 CYFRA21-1 NSE
  • 简介:[目的]分析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儿应用核心稳定性训练后粗大运动功能的改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05例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儿进行分组,对照组52例采用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53例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联合核心稳定性训练,对比两组患儿训练后的临床疗效及粗大运动功能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训练后GMFM评分高于对照组,TST时间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训练后10米步行时间及步数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核心稳定性训练能够有效提高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儿的步长、步速,促进粗大运动功能恢复。

  • 标签: 核心稳定性训练 不随意运动型脑瘫 粗大运动功能
  • 简介:目的观察隔药饼灸对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Dyspepsia,FD)肝郁脾虚型模型大鼠血清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及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necrosisfactor-α,TNF-α)的影响,探讨隔药饼灸治疗FD的另一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将50只SD大鼠根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5组,空白组、模型组、隔药饼灸组、艾炷灸组、逍遥散组每组各10只,空白组正常饲养,其余4组均采用复合病因法(慢性束缚应激+过度疲劳+饮食失节+夹尾+摇晃)进行造模,造模21d后按被试因素分组治疗14d,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中IL-6、IL-1β及TNF-α的含量。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大鼠血清IL-6、IL-1β及TNF-α含量均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隔药饼灸组、艾炷灸组、逍遥散组大鼠血清IL-6、IL-1β及TNF-α均下降(P〈0.01),且隔药饼灸组效果优于艾炷灸组、逍遥散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艾炷灸组比较,隔药饼灸组、逍遥散组大鼠血清IL-6、IL-1β及TNF-α均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隔药饼灸可能是通过下调促炎因子,纠正IL-6、IL-1β及TNF-α的失衡,促进胃肠动力恢复,从而达到治疗该病的目的。

  • 标签: 隔药饼灸 功能性消化不良 肝郁脾虚模型 IL-6 IL-1Β TNF-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