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7
32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用于腰硬联合麻醉下阑尾切除术患者的术中镇静效果。方法选择腰硬联合麻醉下行阑尾切除术的患者60例,ASAⅠ-Ⅱ级,所有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右美托咪定组(D组)和对照组咪达唑仑组(M组),每组30例。D组给予负荷剂量的右美托咪定1.0mg/kg,然后以0.5mg/kg/h的剂量维持;M组给予0.06mg/kg咪达唑仑。监测麻醉前(T0)、腰麻后即刻(T1)、用药后10分钟(T2)、30分钟(T3)、60分钟(T4)的心率、平均动脉压、SpO2以及镇静程度的变化。结果D组与M组的镇静评分在T2、T3、T4与用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T2-T4时间点,D组与M组的平均动脉压和心率较用药前均有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的平均动脉压和心率显著低于M组(P<0.05);两组在各时间点的Sp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可以用于腰硬联合麻醉的阑尾切除术中,能产生较好的镇静效果。

  • 标签: 右美托咪定 麻醉 腰硬联合 镇静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出血患者术后程序化镇痛镇静护理干预及患者满意度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19年6月,在我院接受脑出血治疗的30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日期的先后顺序,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15)和对照组(n=15)。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护理操作,观察组在正规护理的情况下给予患者镇痛镇静护理干预。比对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调查。结果通过不同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结果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出血术后患者在护理过程中给予程序化镇痛镇静护理模式,提高对护理满意度。具有积极的促进意义,值得实践推广。

  • 标签: 脑出血 程序化镇痛镇静护理 护理干预 满意度
  • 简介:[摘 要] 目的 分析不同剂量甲苯磺酸瑞马唑仑全麻诱导对老年患者镇痛深度的影响。方法 病例选择2020-2021年我院96例全麻状态下进行手术的老年患者,按照剂量分为对照组(0.2mg/kg)、观察A组(0.4mg/kg)与观察B组(0.3mg/kg),分析不同组别患者不同诱导时间段的麻醉深度,以及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麻醉深度时间比较,观察A组短于对照组与观察B组(P0.05);药物补救发生率比较,观察A、B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不同剂量的甲苯磺酸瑞马唑仑麻醉诱导对来年患者而言,对其生命体征的影响不显著,但起效时间比较,小剂量的瑞马唑仑更长,需要及时进行药物补救。大剂量的瑞马唑仑起效时间相对较短,但是存在低血氧症的发生风险,0.3mg/kg与0.4mg/kg瑞马唑仑相比较,0.4mg/kg瑞马唑仑的起效时间更短,且无显著不良反应。

  • 标签: [] 甲苯磺酸瑞马唑仑 全麻诱导 镇静深度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深度镇静下治疗儿童口腔疾病过程中预防误吸的护理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1~2022.1本院收治的60例不配合治疗的患有口腔疾病的儿童,所有儿童均在深度镇静下实施口腔疾病治疗,在整个治疗过程并配以有效的护理干预,观察护理干预结果。结果 60例儿童治疗过程均顺利,术中无异常情况发生。治疗持续时间(25.63±2.47)min,苏醒时间为术后(8.63±1.21)min;在治疗期间无并发症发生,治疗后随访均无异常发生。结论 在深度镇静下治疗儿童口腔疾病过程中,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可有效预防误吸等并发症发生,促进儿童预后恢复,值得借鉴。

  • 标签: 深度镇静 口腔疾病 误吸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重症监护室患者在镇静镇痛中采取针对性护理时的影响。方法 2020年2月~2022年2月,选取73例我院收治的重症监护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针对性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对比两组生活质量、负性情绪,护理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针对性护理 镇静镇痛 负面心理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芬太尼和瑞芬太尼在危重症机械通气患者中的镇痛镇静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危重症机械通气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芬太尼组和瑞芬太尼组,每组各50例,疼痛的评估选择面部表情评分法(FPS),镇静的评估选择 Richmond 镇静躁动评分 (RASS),对比两组患者不同治疗方法的镇痛镇静效果。结果:瑞芬太尼组患者用药后的面部表情评分(FPS)比芬太尼组低(p

  • 标签: 芬太尼 瑞芬太尼 危重症患者 机械通气 镇痛镇静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集束化镇静镇痛护理在神经外科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从本院于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间收治的神经外科机械通气患者中,随机抽选60例进行研究,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给予集束化镇静镇痛护理,两组各30例,比较两组应用效果。结果:实验组的使用机械通气的总时间、NICU住院时间、神经外科住院总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神经外科机械通气患者中,应用集束化镇静镇痛护理,其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集束化镇静镇痛护理 神经外科 机械通气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措施对肾病综合征患儿住院期间舒适度的影响。方法对62例肾病综合征患儿住院期间的舒适度进行分析并采取干预措施。结果经针对性护理干预后,患儿轻度不适基本消失,中、重度不适分别减少为8例和3例。结论护理干预措施能有效改善肾病综合征患儿住院期间的舒适度

  • 标签: 肾病综合征 舒适度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个性化健康教育对PICC置管化疗肿瘤患者舒适度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09年1月至2011年8月行PICC置管化疗的恶性肿瘤患者116例,采用随机分组方法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8例。两组患者均进行PICC置管化疗常规护理,而实验组除常规护理外,加以个性化健康教育。对两组患者行PICC置管化疗期间的心理障碍解除程度、主观舒适度及对护理服务人员护理质量满意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实验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心理障碍程度明显减轻、主观舒适度及对护理人员护理质量的满意度明显增加。结论个性化健康教育在减轻PICC置管化疗肿瘤患者的心理障碍程度上、提高化疗患者的主观舒适度、顺利完成化疗周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 标签: 个性化健康教育 PICC置管 化疗 舒适度
  • 简介:摘要目前肺癌是全球发病率及死亡率均较高的恶性肿瘤,手术为早、中期肺癌患者首选的治疗手段。在肺癌围手术期间,患者往往需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明确病变特点。传统的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是一种有创性、侵入性的操作,可引起多种不适[2]。虽然现有的研究表明,与局部麻醉相比,气管镜检查中镇静镇痛剂的应用能够减少患者术中的不适感,使患者的舒适性及依从性提高,但影响患者舒适度的因素较多,尚缺少针对影响围手术期肺癌患者气管镜检查舒适度的相关因素的研究。本文通过对本科326例接受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肺癌患者,进行舒适度调查,并收集临床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筛选出可能对舒适度有所影响的相关因素。

  • 标签: 肺癌 纤维支气管镜 舒适度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心肌梗死患者实施全方位护理对其舒适度以及满意度的影响,为临床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1月到2015年1月心肌梗死患者资料80例实施回顾性分析,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0例,对照组40例,观察组患者实施全方位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护理舒适度以及满意度,将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社会文化、心理、环境以及生理等方面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心肌梗死患者实施全方位护理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舒适度,使护理满意度得到提升,应该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大力推广使用。

  • 标签: 心肌梗死 全方位护理 护理满意度 舒适度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老年慢性心衰患者采用舒适护理的临床效果,探讨对患者的影响。方法 筛选2020年5月至2022年3月我院收治的老年慢性心衰患者56例。以抽签法分组,28例患者设置为对照组,实施基础性护理,另28例患者设置为研究组,实施舒适护理干预。结果 研究组各项症状缓解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舒适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舒适护理能够提升老年慢性心衰患者身心舒适度,有助于稳定患者病情,继而促进各项症状缓解时间的缩短,值得借鉴和应用。

  • 标签: 舒适护理 老年慢性心衰患者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自然分娩初产妇中开展适度保护助产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于2020年11月-2021年10月开展研究,将本院收治的70例初产妇以随机抽签法分组,各35例,均实施自然分娩,对照组开展常规助产护理,观察组结合适度保护助产护理干预。对比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会阴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出血总量低于对照组,第二产程耗时较对照组短,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P

  • 标签: 初产妇 自然分娩 适度保护助产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CNL术截石联合斜侧卧位应用术前体位训练提高患者术后舒适度及效果观察。方法:在2022年1月-2022年11月选取56例PCNL手术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个组,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采用标准化护理模式进行管理,观察组采用术前训练+标准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术后舒适度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引起的体位疼痛和麻木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PCNL术 截石联合斜侧卧 术前体位训练 术后舒适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咪达唑仑与盐酸右美托咪定分别作用于妇科子宫切除手术中的麻醉镇静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在全身麻醉下行妇科子宫切除术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A组于麻醉前静脉输注咪达唑仑,B组于麻醉前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分析比较两组在麻醉中的镇静、术中知晓及麻醉清醒时镇静的效果。结果根据两组在不同时间段的镇静效果进行Ramsay评分比较,A组T1~T7均高于B组(P<0.05);通过对患者采用术后随访的方式调查患者术中知晓情况发现,A组术中知晓8例,占(16%)高于B组(P<0.05);充分说明A组输注的咪达唑仑镇静效果低于B组输注的右美托咪定镇静效果。结论右美托咪定不仅能有效的提高患者术中、术后的镇静效果,减少术中知晓的发生,更无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咪达唑仑 右美托咪定 妇科手术 镇静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芬太尼与氢吗啡酮在危重症机械通气患者中的镇痛镇静效果。方法:选取我院重症医学科(ICU)危重症机械通气患者50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使用芬太尼镇痛,观察组使用氢吗啡酮镇痛,观察给予试验药物后第一天、第三天、第七天疼痛指标(视觉模拟评分法)变化、镇静效果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第一天、第三天、第七天疼痛指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96.00%)镇静效果高于对照组(76.00%)(P<0.05)。观察组(20.00%)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4.00%)(P<0.05)。结论:危重症机械通气患者采用氢吗啡酮镇痛镇静,可以改善患者镇静效果,降低患者疼痛指标,建议在临床推广。

  • 标签: 芬太尼 氢吗啡酮 危重症机械通气 镇痛镇静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丙泊酚联和咪达唑仑在ICU机械通气镇静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ICU机械通气的病人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丙泊酚联合咪达唑仑治疗,对照组给予咪达唑仑治疗,比较两组病人治疗前后的临床情况。结果观察组的药物起效时间、停药后的苏醒时间、达到满意的镇静深度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病人治疗前后的生命体征有明显变化(p<0.05)。结论丙泊酚联合咪达唑仑在ICU机械通气镇静中的效果满意,优于单纯咪达唑仑的镇静效果,值得借鉴。

  • 标签: 丙泊酚 咪达唑仑 机械通气 镇静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BIS监测对电针刺激复合硬膜外麻醉用于妇科手术的镇静效果评价。方法择期妇科手术患者60例,ASAⅠ~Ⅱ级,年龄20~60岁,行硬膜外麻醉,随机分为3组咪达唑仑组,给予咪达唑仑0.04mg/kg;针麻组,足三里、三阴交穴位予以针刺连续刺激,频率30~100HZ;咪达唑仑+针麻组,给予咪达唑仑0.04mg/kg和足三里、三阴交穴位连续针刺刺激。监测3组患者围手术期BIS值、BP、HR、SPO。结果3组患者的BIS和麻醉前比较均有下降(P<0.05),但在切皮时针麻组BIS值最高(P<0.05),咪达唑仑+针麻组BIS值最低(P<0.05),填塞纱布时,针麻组BIS值高于其两组II组(P<0.05)。结论BIS值可以作为针刺复合硬膜外麻醉效果评价的客观指标。针麻具有一定的镇静作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咪达唑仑在甲流患者机械通气镇静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09年11月-2010年1月在我市传染病医院甲流隔离病区治疗重症患者需机械通气治疗患者21例和我院ICU机械通气患者21例镇静时泵入咪达唑仑,分别对照达到镇静效果时的平均每小时镇静维持剂量。结果甲流需机械通气患者咪达唑仑平均每小时镇静达到镇静效果维持剂量大于ICU机械通气患者,呈显著差异。结论对于甲流患者维持一定深度的有效镇静显得尤其重要,要满足呼吸科医师观察使得镇静不易。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