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9 个结果
  • 简介:近三年,南京博物院在保护江南遗址古墓葬的过程中,采取了隔(用防渗毯等方法隔住室内东西南北及地下的渗水和室外的雨水)、引(将高处及地下渗水引入设计的特殊盲沟)、防(对土壤表面进行加固与预防处理,达到固结土壤防止滋长霉菌与青苔)三种水环境的治理方法,从而使保护的遗址古墓葬基本不再受多雨、高湿、高温环境的影响,取得了显著的保护成效。

  • 标签: 古遗址 古墓葬 水环境
  • 简介:明代各地遍设卫所,徐州卫即是其中之一,卫镇抚司隶属其下。在徐州明代地下城考古中,发现了一组组合式大型建筑基址。该建筑以五开间的宽大厅堂为中心,两边附有厢房,基址内还出土了大量的军备物品。根据厅堂前部出土的碑志可知该组建筑为徐州卫卫镇抚司公署。该组建筑基址保存较为完好,结构较为完整,在目前徐州城市考古中较为罕见。

  • 标签: 明代 徐州卫 卫镇抚司 建筑遗址
  • 简介:<正>浙江嵊县地处浙东曹娥江上游,在嵊县境内发现多件三国西晋时期的佛教艺术品,本文试就这些佛教艺术品的出土概况、艺术特色、佛像与僧人诸方面作一探讨.一、出土概况嵊县出土的佛教艺术品主要是青瓷器,计9件:1、浦口镇大塘岭嵊M101吴太平二年(257年)谷仓罐;2、浦口镇大塘岭嵊M95吴永安六年(263年)贴花佛像三足樽和谷仓罐;3、浦口镇大塘岭嵊M104谷仓罐;4、春联乡马仁村出土谷仓罐;

  • 标签: 谷仓罐 佛像 嵊县 早期佛教 陶瓷器 僧人
  • 简介:<正>作为研究中国古代文化的学者,日本京都大学的考古学教授林巳奈夫先生,其成就是多方面的,也是非常突出的。他在中国青铜器研究上的显著成绩足以使专门从事该领域研究的中国学者汗颜。八十年代以来,他除了仍致力于中国青铜器的探索外,其精力逐渐转向了中国古代玉器的研究。所谓中国玉是指汉代以前的玉器,内容丰富而庞杂。经过十余年的钻研,他在此领域已取得了一系列丰硕的成果,这一成绩又是如此突出,我们不得不刮目相看。十余年来,林巳奈夫先生勤于探索,于中国古代玉器的研究多有创获。他的这些成果都是以论文的形式发表的,相继刊载于日本京都大学的《东方学报》等杂志。由于跨越时间较长,查找起来颇为不便。1991年,作者将已发表的重要论文辑成《中国玉的研究》一书出版(《中国玉研究》<日>,本吉川弘文馆,1991年,600页),大大方便

  • 标签: 玉器研究 古玉 中国古代 东方学 中国青铜器 山东龙山文化
  • 简介:本文根据考古发掘公布的数百座新石器时代墓葬资料,对长江三峡地区距今约6000年至4000年之间的远古人类埋葬习俗作了系统研究,反映了当时人类社会历史发展中的各个方面。

  • 标签: 三峡地区 新石器时代 埋葬习俗
  • 简介:<正>山东农具调查,始于一九八三年《省农具志》修纂之初,从仅调查的人畜力各种农具资料看,山东近代历史上,农业生产各环节的人畜力农具兀论从其种类和形制上大多沿袭旧制,与有关史料,古籍记载比较,多数无大变化,虽有部分改进,但变化甚微。有些农具至今仍在山东各地农村使用,尤其是近年来农业实行了各种形式的农业生产责任制,地块变小,生产经营范围亦转向了以家庭为主的小规模的生产形式,部分在过

  • 标签: 传统农具 农机化 山东 近代历史 调查 犁耕
  • 简介:2000年在栖霞寺千佛岩窟区61号佛龛门楣上寻访到纪年题名石刻,此次发现提供了开凿于齐梁问的千佛岩石窟的准确竣工年代,纠正了过去石窟竣工于梁天监十年的说法,并为鉴定同类时代的佛龛提供了重要依据。

  • 标签: 栖霞寺 千佛岩 佛龛 纪年题名 摩崖 石刻艺术
  • 简介:<正>太湖流域六市博物馆联合举办的“太湖流域动物古人类古文化联展”和为此举行的太湖流域“三”学术座谈会,是一件很有意义的创举。类似的围绕一个专题,组织跨地区、跨学科、跨部门、单位的学术活动已经很多,例如最近在北京召开的“燕文化讨论会”,在镇江召开的“吴文化讨论会”,但都与此不同。第一,跨学科的范围不同,这个会是跨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而那两个会仅限于社会科学。第二,专题性质不同,这个会所涉及的太湖流域,既属于自然地理范畴,又属于人文,历史的“区系”范畴。我相信,这一创举是会吸引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的重视,並将得到越来越多的各方面的支持。实践将会证明,这一创举是富有生命力的,並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 标签: 太湖流域 考古问题 古人类 文化学术 座谈会 考古学文化区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