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中国回教救国协会是回族人民为维护国家独立、民族尊严、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这一爱国主义传统激发下的产物。自成立以来,它在积极开展抗日宣传工作,组织动员回民支援前线参军参战,开展国民外交,争取国际社会的同情与支持,融洽回汉关系、促进民族团结,发展回族教育、提高民族素质等方面,做了大量有益的工作。在特定历史条件下,为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承担了它应有的历史使命,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 标签: 中国 回族 爱国社团组织
  • 简介:林白是美国著名飞行家,他于1927年5月21日驾驶单引擎飞机“圣路易精神号”从纽约不着陆连续飞行23个多小时,横越大西洋到达巴黎,创造了航空史上“世纪飞行”的壮举,也使他一夜之间成为举世闻名的人物。其夫人安是美国银行家和外交家德怀特·莫罗之女,美国著名作家,她曾作为助手,伴随林白进行过多次飞行。1931年,他们夫妇驾驶“天狼星号”水上飞机来到中国。林白夫妇的中国之行是他们整个东方之旅的一站,他们当时计划从纽约出发,经过阿拉斯加、西伯利亚、日本,到达中国,开辟从美国到东亚的新航线。实际上,东方的神秘、航程的艰险也是吸引他们进行这次东方之行的原因。由于林白夫妇是非常著名的人物,世界各大通讯社对

  • 标签: 国民政府 中国航空公司 天狼星 飞行计划 医疗用品 蒋介石
  • 简介:长期以来,围绕中共建党的诸多史实问题,如中共一大开幕闭幕日期、代表资格与评价、共产国际与中共成立的关系、建党文献中文原件的下落等都有过很大的争论,有些问题至今依然争议不断。其实,中国早期共产主义组织的情况,是一个十分复杂的历史过程。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下,受俄共和共产国际在中国多渠道开展工作的影响,各地建立起多个中国的“共产党”组织。

  • 标签: 中国早期 共产党 组织 中共建党 共产国际 历史环境
  • 简介:1936年夏天,一个阳光明媚的上午,一对中国青年男女在新疆迪化(今乌鲁木齐)的西公园里举行了隆重的婚礼。新郎是苏联派到新疆工作的中共党员兼苏共党员俞秀松,时年三十七岁,新娘则是新疆军阀盛世才的

  • 标签: 盛世才 斯大林 新疆 苏联 婚姻 中共党员
  • 简介:何伟回中国了,一个多星期的行程,被安排了10多个采访,至少5场演讲,数不清的人揣着“中国三部曲”请他签名,赞誉他是写中国写得最好的国外非虚构作家。离开中国将近3年,这种热度让何伟颇感惊讶。他依旧保持蓊做记者的习惯,行李箱中随意扔着几件T恤和格子衬衫,当我们请他穿一件“稍微挺括些”的衣服拍照时,他神情抱歉地摊了摊手。

  • 标签: 中国 何伟 革命 埃及 三部曲 行李箱
  • 简介:建筑,作为人类文明的重要载体,犹如一座座里程碑,镌刻着人类社会在自身发展过程中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它不仅是人们进行工作、休息、娱乐和其它活动的重要场所,而且是一种艺术,是人类文化的真实记录。

  • 标签: 中国 农耕文化 古建筑 祭祀建筑 先农坛 建筑风格
  • 简介:俄罗斯人有机会全面了解中国文化,始自"尼布楚条约"签定后不久。清雍正五年(1727年),随着两国经贸联系的加强,彼得大帝曾派4名僧侣前来中国学习汉语。清政府专门设立俄罗斯馆予以接纳,拉开了两国文化联系的序幕。19世纪初,有一位东正教的领班比丘林(僧名雅金夫)曾在中国一住就是13年,对中国文化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翻译了《三字经》、编撰了《中国志》、撰写了《汉语语法》,因而被世界公认为首屈一指的汉学家。他奠定了俄罗斯汉

  • 标签: 中国形象 形象沙皇 沙皇俄罗斯
  • 简介:在上个世纪80年代,美国《时代》周刊有一篇关于苏联政治和社会问题的专论,开篇却说的是艺术和音乐:“尽管我们不认同苏联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但我们却不能不承认,她的诗歌和音乐是首屈一指的。”

  • 标签: 东方 中国 《时代》周刊 80年代 社会问题 意识形态
  • 简介:李德这个名字人们或许不会陌生。他是来自苏联的德国共产党人,曾作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五次反“围剿”以及长征初期的最高决策人和领导者,使红军遭到惨重损失。但对于他随后知错改错,尤其是在中国的婚恋经历,大家未必清楚。李德曾经传奇般地娶过两个中国女子,并生有一子。还算和谐的婚后生活和出人意料的结局,成为他晚年抹不去的苍凉回忆。

  • 标签: 中国工农红军 婚恋经历 李德 传奇 第五次反“围剿” 共产党人
  • 简介:<正>(一)越南的瑶族现有三十四多万人。其人分布在河宣,黄连山、高平、谅山、北太、莱州、山萝、河山平、永福、河北、清化、广宁等省,即主要分布在越中、越老边境的省分;多数居住在山区,少数居住在平原。越南瑶族的称谓,十分复杂,计有侗、寨、舍、尤棉、建棉、白裤、红瑶、窄裤、罗刚(意为漆头)、钱瑶、青衣、蓝靛、大板。小板、郭昂(意为有角)、郭门等十多种。鉴于越南瑶族称谓多而复杂,关于其属系的划分,常因各人所持的标准不一而众说纷驰。

  • 标签: 越南 瑶族迁徙 山子瑶 迁入 大板 盘瑶
  • 简介:陈望道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思想家、社会活动家、教育家、语言学家。他于上世纪30年代创办并主编的《太白》半月刊,以刊行科学性进步性的小品文为自己的任务,是一块科学与小品文联姻的处女地。在国民党的文化“围剿”时期,刊登各种进步文章,批判文化逆流,抨击反动制度。除此之外,它还开科学小品创作之先河,积极倡导用科学与小品文联姻的方法来普及科学、反对迷信。

  • 标签: 科学小品 中国 社会活动家 小品文 语言学家 30年代
  • 简介:中国日报》是资产阶级革命派早年在香港创办的第一份影响极大的报纸,是革命党人的海外喉舌。它的创办人是中国同盟会早期成员、孙中山早年的得力助手陈少白。(一)香港陈少白原名闻韶,广东新会人,曾入广州格致书院学习,后入香港丽雅医学院学习,结识同学孙中山。其时,孙中山对政治的兴趣不亚于医学。他经常评论国事,为此深得陈少白的敬重,他们随即成为挚友。在同窗中还有一位杨鹤龄,乐善好施,其父在香港歌赋街开设有“杨记商号”。孙中山、陈少白、杨鹤龄还有一位出身于书香世家的尤列经常在“杨记商号”秘密聚会,纵论天下大事,他们经常有惊世骇俗之语,故被乡邻同窗称之为“四大寇”。此后,陈少白加入香港兴中会总会,成为孙中

  • 标签: 《中国日报》 孙中山 康有为 保皇党 香港 革命党人
  • 简介:中国人的年龄称谓林冲文我国的传统年龄称谓是十分丰富的。依照从幼至长的次序,前人对处在童稚阶段的小孩,称“总角之年”。孩童期的交往,称之为“总角之交”。待年岁稍长,比如女孩子长到十三四岁,则称“豆蔻之年”。杜牧《赠别》诗中有“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

  • 标签: 《礼记》 《论语》 知命之年 百岁老人 判断能力 年龄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