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7 个结果
  • 简介:战后东南亚地区的经济发展十分迅速,伴随着经济发展而来的城市化①(urbanization)成为发展过程中最引人注目的现象.各国都经历了一个城市人口快速扩张的时期:城市人口不断上升,比例不断提高.整个东南亚地区的城市化水平由20世纪60年代的22.7%,70年代的25%上升到80年代的28.4%和90年代的35.5%.

  • 标签: 东南亚国家 城市化 经济环境 经济结构
  • 简介:西西伯利亚军役人员形成于16世纪末至17世纪初,是俄国统治西伯利亚主要依靠的力量。由于西西伯利亚地域辽阔、人口稀少,其军队的管理机构、数量、等级、兵种、招募等方面与欧俄地区不同。18世纪初,彼得一世进行了军事改革,按照西方建制创立了新型的正规军,西西伯利亚军役人员从此退出了历史舞台。

  • 标签: 军役人员 形成 编制 管理 俄国西西伯利亚
  • 简介:关于长崎的华侨人口动态,其统计资料在明治十五年以后大体上都留了下来,但此前唐馆解体后的微妙的明治最初10年期间却没有留下什么数字。幸而长崎县立图书馆还留有许多这一时期的“籍牌簿”、“领牌名册”等,对此进行认真的整理和分析可以得到大体的结果,因此为了填补这一空白,笔者编制了表3。

  • 标签: 长崎县 居住地 中国人 人口动态 统计资料
  • 简介:2002年国际形势的主要特点是:反恐成为国际形势发展变化的主线;美国政府加快战略调整进程,其国家安全战略框架基本形成;大国关系既合作又竞争,世界格局多极化进程进入相对稳定发展的新阶段.中国正处于冷战结束以来最好的国际环境中.

  • 标签: 2002年 国际政治 国际安全 反恐怖主义 布什政府 单边主义
  • 简介:从《佛国记》和《大唐西域记》看印度封建制度的形成及其特点尚劝余THESHAPEANDFEATURESOFINDIANFEUDALISMSHOWNINEARLYCHINESETRAVELLINGACCOUNTS¥ShangQuanyuAmongthee...

  • 标签: 《大唐西域记》 封建制度 佛国记 印度 依附农民 土地所有权
  • 简介:古代东亚秩序的形成与维系,同历史悠久的朝贡体系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要有效揭示古代东亚秩序的内在逻辑,应当.j比判地借鉴以历史主义见长的英国学派的分析方法,探讨朝贡体系的运行机制和内在本质。在古代,中国与朝鲜长时段的朝贡体系实质上是一种由中国主导并以其特有文化为基础、周边诸政权普遍认可和积极参与的特殊国际制度。就中国而言,完全独立的政治体制、自给自足的经济结构、等级制的世界观,使其对外部的需求仅限于其他政权对其至高无上地位的承认及其对相关制度安排的服从。而对周边诸政权来说,只有与实力超强的中国建立朝贡关系,它们才能获得合法性和安全保障,并取得与中国贸易的机会,从而实现生存与发展两大目标。由此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在缺乏文化共识的前提下,由地区强国主导,可以促成某种功能性的国际制度,使地区秩序得以维护,并在交往过程中反向促成文化认同。这一结论修正了英国学派关于共有文化与国际制度的关系的观点。

  • 标签: 东亚秩序 朝贡体系 英国学派 共有文化 国际制度
  • 简介:欧亚地区存在这样一种实体,它们拥有国家的基本特征,但是没有得到国际承认而无法成为国际法上的国家,作者将其定义为"无公认非国家行为体"。它们在法律上都归属于一个得到国际承认的国家,因外部力量的支持得以存在,而原属国失去了对它们的实际管辖权。本文以阿布哈兹、南奥塞梯、科索沃与北塞浦路斯为例,分析了"无公认非国家行为体"的特征及其形成原因和得到承认的程度差异,指出它们是民族矛盾以及外部势力介入的共同产物,其出现不仅为国际局势增添了不稳定因素,导致自身国际境遇的孤立化和边缘化,更是欧洲一体化的逆过程。由于承认的缺失,无公认非国家行为体的地位会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保持下去,但从其内部现状及国际影响来看,这不是一个应该鼓励的现象。

  • 标签: 无公认非国家行为体 分裂主义 干涉 承认 欧洲一体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