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5
289 个结果
  • 简介:从内隐外显两种角度探讨负面评价恐惧的性别差异。采用简式内隐联系测验(BIAT)简明负面评价恐惧量表(BFNES)两种测量方法,实验共72名被试,每名被试先进行简式内隐联系测验,再完成简明负面评价恐惧量表,并借鉴不同方法对两种测量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发现:(1)被试的内隐负面评价恐惧与外显负面评价恐惧不存在显著相关,结果产生实验性分离;(2)负面评价恐惧不存在显著性别差异;(3)但有趣的是,不同性别被试内隐外显负面评价恐惧的分离状况存在显著差异,其中男性的外显负面评价恐惧低于内隐负面评价恐惧,而女性的结果刚好相反,其外显负面评价恐惧高于内隐负面评价恐惧。这些结果表明被试的内隐外显负面评价恐惧虽然不存在显著性别差异,但不同性别被试的内隐负面评价恐惧外显负面评价恐惧内部存在不同的组合状况。

  • 标签: 负面评价恐惧 性别差异 内隐测量 外显测量 FEAR of
  • 简介:运用情景模拟和角色扮演的方法,研究大学生对网瘾作弊的责任归因结构及其应对策略。对416名被试的研究结果显示:(1)责任归因的心理结构是一个“责任推断→责任情感→责任行为”的一元结构模式。(2)我国大学生的责任推断过程与维纳的经典理论基本一致,但在行为应对策略上存在一定的文化差异。(3)大学生对网瘾作弊的责任推断倾向明显并与情感体验基本保持一致,但与行为应对策略存在一定的冲突。(4)大学生在网瘾作弊的责任推断、情感体验以及应对策略上存在一定差异。

  • 标签: 责任推断 责任归因 心理结构 网瘾 作弊
  • 简介:<正>电厂弱电集中控制系统的中央控制室中必须设置信号返回屏,屏上将电厂的全部机组做成模拟元件,并用各种颜色的线联结起来,构成了一幅发配电系统的模拟图。这对于值班人员的监视操作来说,具有较强的直观性。减少值班人员思维活动的编码、译码过程,提高了人的信息传递与加工的效率。为了能明确地区分这种模拟图上的各个机组、种电压及输送的目标,其选用的线条颜色必须既能在模拟屏的底色上显著地显现出来,并且彼此之间也应能明确地区分。对于模拟图上颜色的选用,电力部并无统一的规定或标准,很有必要对此

  • 标签: 光字牌 返回屏 模拟线路 颜色环 亮度水平 模拟图
  • 简介:本文随机抽取对廊坊师范学院150名大学生进行发放问卷,使用SPSS15.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得出结论:1.情绪稳定性在性别维度差异显著,开放性在文理维度上差异显著。2.父母教养方式的F1M1与人格的五因子呈显著正相关,F2、F5、M3、M5在大五人格的宜人性责任心因子上呈显著负相关。

  • 标签: 大学生 父母教育方式 人格
  • 简介:为了了解不同性别大学生的性别情绪刻板印象,并分析内隐外显测验的关系,对280名大学生进行了外显连线测试,对87名大学生进行了内隐联想测验。结果发现:在内隐外显测验中,男女大学生均存在性别情绪刻板印象,将男性名字更多地与愤怒词相联系,将女性名字更多地与高兴词相联系;男女大学生的性别情绪刻板印象程度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女生更明显地表现出"男性更容易愤怒、女性更容易高兴"的偏见;被试的内隐外显性别情绪刻板印象相关不显著,是两个不同的建构。

  • 标签: 大学生 性别情绪刻板印象 内隐联想测验 外显测验
  • 简介:考察父母行为心理控制与青少年早期攻击社会退缩有无特异性联系、是否存在非线性关系、是否以情绪调节策略(认知重评表达抑制)作为中介。694名青少年(平均年龄13.67岁)完成了父母控制问卷、情绪调节量表、青少年攻击以及社会退缩量表。结果表明:(1)行为控制心理控制均与两类结果有关,未表现出"一对一"的特异性联系;(2)行为控制与两类结果呈倒U型曲线关系,心理控制与两类结果呈线性关系;(3)认知重评在心理控制与攻击之间具有部分中介作用,表达抑制在心理控制与社会退缩之间具有部分中介作用。

  • 标签: 父母控制 情绪调节 攻击 社会退缩 青少年早期
  • 简介:该研究旨在探索非典流行期大学生面对非典的压力源压力状况,用“大学生非典压力状况调查表”“大学生非典压力源调查表”测查了723名大学生。结果表明:(1)大学生的非典压力源来自3个方面,它们是非典疾病压力源、非典信息压力源应对非典措施压力源。(2)非典流行期大学生对非典的恐慌程度、所感受到的非典压力强度以及非典压力对其造成的影响程度均处于中等水平。

  • 标签: 大学生 非典压力 非典压力源
  • 简介:【目的】调查服刑人员社会适应现状,探讨安全感对服刑人员人际信任社会适应的影响,以及人际信任在影响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方法】采用劳教人员社会适应量表,人际信任量表安全感量表对研究对象进行调查。随机选取河南省某监狱7个监区服刑期均在10年以上的服刑人员发放问卷450份,回收问卷404份,有效问卷366份,使用spss18.0统计软件对问卷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安全感对人际信任显著有负向预测作用(β=-0.265,p〈0.01),对社会适应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β=0.341,p〈0.01),人际信任在安全感与社会适应的关系中具有部分中介的作用。【结论】提高服刑人员安全感能够显著提高服刑人员的社会适应性并影响人际信任水平。

  • 标签: 服刑人员 人际信任 社会适应 安全感
  • 简介:目的:探讨当代大学生的情绪智力、心理韧性的特点及其对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影响机制。方法:使用情绪智力量表、心理韧性量表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在安徽省某高校大一至大四学生中进行调查。结果:1.大学生情绪智力、心理韧性人际关系的总体得分较高,在生源地、是否独生子女上均无显著差异(p〉0.05),三者在专业上差异显著(p〈0.05),心理韧性在性别上差异显著(p〈O.01)。2.大学生情绪智力与心理韧性存在显著正相关,情绪智力、心理韧性与人际关系分别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3.大学生情绪智力、心理韧性对人际关系具有一定的预测效应。结论:大学生情绪智力心理韧性是影响人际关系的重要因素。

  • 标签: 大学生 情绪智力 心理韧性 人际关系
  • 简介:目的:探讨农村留守幼儿的情绪理解能力与侵犯性、同伴关系的关系。方法:分别采用访谈法问卷法对湖南省的165名幼儿(非留守幼儿64名、留守幼儿101名)的情绪理解能力及侵犯性、同伴关系进行了调查,并探讨了三者间的关系。结果:留守幼儿与非留守幼儿的情绪理解能力侵犯性、同伴关系有显著差异(p〈0.01);情绪理解能力、侵犯性、同伴关系三者间两两相关显著(p〈0.05);生气伤心情绪的理解能力对同伴关系有显著预测力(β≥0.20),生气情绪的理解能力对侵犯性有显著预测力(β=0.33);侵犯性在对生气的理解能力同伴关系间起中介作用,中介效应与直接效应的比值为26.13%。结论留守幼儿的情绪理解能力、同伴关系低于非留守幼儿、侵犯性高于非留守幼儿;留守幼儿的情绪理解能力、侵犯性、同伴关系间关系密切;生气伤心的理解能力对同伴关系有正向预测作用,生气的理解能力对侵犯性有负向预测作用;侵犯性在对生气的理解能力同伴关系间起着部分中介作用。

  • 标签: 农村留守幼儿 情绪理解能力 侵犯性 同伴关系
  • 简介:用EyelinkⅡ眼动仪记录23名母语为汉语的英语专业大学生阅读汉语英语对照材料的眼动情况。结果发现:(1)被试阅读汉-英对照材料时,理解率没有差异,但汉语材料的阅读速度、阅读时间阅读效率等明显优于英语材料的;(2)在注视次数、平均注视时间、注视频率、平均眼跳幅度回视人次数等指标上,被试阅读汉语材料的成绩明显高于英语材料的;(3)对汉-英同义目标词加工的眼动特点分析发现,相对于英语目标词,被试对相同像素汉语目标词的加工更难。

  • 标签: 汉-英材料 阅读过程 眼动特征
  • 简介:采用事件相关电位方法,通过实验考察了不同注意方式(有意注意无意注意)、姓名与面孔匹配方式(匹配不匹配)对名人姓名名人面孔重复启动效应的影响。行为分析显示,姓名和面孔的反应时启动结果均受注意方式匹配方式所调节。脑电分析显示,名人姓名在有意注意且匹配条件下可记录到反映重复启动的N400LPC成分,而在有意注意且不匹配条件、无意注意且匹配条件下均仅记录到与重复启动关联的N400成分,且均表现为重复姓名较新姓名引起的波形波幅更正;名人面孔在有意注意且匹配条件下可记录到反映重复启动的LPC成分,而在无意注意且不匹配条件下仅记录到N400成分。上述结果表明:注意匹配方式交互影响与名人姓名、名人面孔关联的重复启动效应,但对两类材料的影响存在明显差异。

  • 标签: 重复启动 名人姓名 名人面孔 N400 LPC
  • 简介:为了比较研究老年人的情绪对其认知效率偏向的影响,随机选取25名正常老年人完成两项实验。一个为情绪STROOP实验,记录被试命名阈下呈现情绪图片(积极、消极中性表情的人脸图片)后的颜色块的反应时;一个为情绪启动实验,同样呈现情绪图片后紧跟的是人的后脑勺图片,记录被试对后脑勺图片人物的表情猜测。结果发现,相对于中性情绪图片条件,老年人将跟在哭表情图片后的人物更多的猜测为哭;但是只有男性老年人的认知反应时因情绪图片条件而异:消极情绪图片延迟反应,积极情绪图片促进反应。

  • 标签: 老年人 情绪 认知 阈下
  • 简介:目的:探讨大学生犬儒态度、自我效能感、主观幸福感的特点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结论:大学生持有中等偏高的犬儒态度,在性别、年级、专业生源地上存在显著差异;大学生具有中等偏高的自我效能感,在性别、年级、专业上存在显著差异;大学生具有中等偏高的主观幸福感,在性别、年级、生源地上存在显著差异。大学生犬儒态度一般自我效能感、主观幸福感之间呈现显著负相关,一般自我效能感主观幸福感之间呈现显著正相关。

  • 标签: 大学生犬儒态度 自我效能感 主观幸福感
  • 简介:以4-8岁儿童大学生为被试,用虚拟生物图片为材料,采用2(不提供背景知识提供背景知识)×6(年龄)的实验设计,考察背景知识对被试分类活动的影响及其年龄特点。结果发现:(1)两种实验条件下均有显著的年龄差异。(2)提供背景知识与否对不同年龄被试分类活动的影响不同,对4-5岁儿童分类活动的影响不显著,对6-8岁儿童及大学生分类活动的影响显著。

  • 标签: 4~8岁儿童 大学生 背景知识 分类
  • 简介:儿童早期是母亲消极情绪行为的易感期,母亲抑郁消极的教养行为可能导致儿童早期多方面的发展问题,而父亲的积极教养则可能对孩子的健康发展起到保护作用。本研究以184名学前儿童的父亲和母亲为被试,考察母亲抑郁情绪惩罚行为对儿童问题行为的影响及作用机制,以及父亲积极鼓励在其中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1)母亲抑郁显著预测儿童的内向问题行为,母亲惩罚显著预测内向外向问题行为;(2)母亲抑郁完全通过其惩罚行为影响儿童的外向问题行为,部分通过惩罚影响儿童的内向问题行为;(3)父亲积极鼓励显著调节母亲抑郁对外向问题行为的影响,边缘显著调节母亲抑郁对内向问题行为的影响;父亲积极鼓励对母亲惩罚与内、外向问题行为之间的关系的调节不显著,表明积极的父亲鼓励可以缓冲母亲抑郁对儿童问题行为的影响。

  • 标签: 母亲抑郁 母亲惩罚 父亲积极鼓励 学前儿童 问题行为
  • 简介:通过对64名7岁北京市儿童的实验室观察来了解他们气质特点语言表达水平,并对儿童家长进行教养方式的问卷调查.研究发现父母的教养方式尤其是父亲的严格教养方式,与儿童的语言表达水平有显著正相关;儿童的气质与其语言表达水平的相关在个别维度上显著;儿童的气质与其父母的教养方式间存在一定的相互影响,二者相互作用共同影响着儿童的语言表达水平.

  • 标签: 儿童家长 父母教养方式 实验室观察 儿童气质 水平 气质特点
  • 简介: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如何提高心理生活质量这一问题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20世纪60年代后期,幸福感的研究逐步在全世界范围内形成热潮。近年来,主观幸福感属性中的文化差异引起了跨文化研究者的极大兴趣。文章通过比较幸福感跨文化研究中新近出现的两个理论模型——目标调节模型和文化常模模型,探讨了文化在主观幸福感产生过程中的作用,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情感幸福感生活意义之间的关系。

  • 标签: 幸福感 文化观 目标调节模型 文化常模模型 生活水平
  • 简介:分布式决策支持系统(DDSS)与心理学的关系日益密切,并受到学者的高度关注.由于其系统硬件等的特殊性,它对人的心理行为会产生不同的影响.本文针对分布式群体决策中的心理学研究,概述了已有成果、问题,并展望了这一新的研究领域.

  • 标签: 分布式决策支持系统 心理学 特点 决策绩效 群体决策
  • 简介:本文旨在揭示儿童对人类的心理与对超自然实体的心理的理解之间的联系,探讨儿童究竞是如何理解各种超自然实体的心理属性的,以及儿童对超自然实体心理的理解是什么时候发展的。本研究采用两个经过改进的心理理论的实验任务。实验一是对观点采择任务表面一真实任务的改进,称为“暗盒子任务”。实验二为“密封盒子”任务。首先对儿童进行语言测试真主认识测试,通过测验的儿童进行正式实验。两个实验任务中都要求儿童对三类代表(女孩、超人、真主)能否正确完成实验任务进行判断,并且要求儿童解释为什么代表能或不能正确回答的原因。结果显示,儿童对人类心理理解的能力随年龄增长不断地提高,4岁是儿童理解人类感知觉局限的转折点;3岁的儿童认为人类能看见暗盒子密封盒子里的东西,4~5岁的儿童认为人类看不见;儿童区别人类超自然者的关键年龄是4岁。3岁的儿童认为人类、神、超人都能正确回答,不会犯错。4—5岁的儿童认为人类更有可能犯错,而仍然认为超人和真主具有正确的信念;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将超凡能力归于超自然者的能力在不断增强。4岁以前,大部分儿童对超自然者能正确回答的归因主要是基于事实或无法提供理由的。4—5岁的大部分儿童能够将超自然者的正确回答归因于他们的超凡心理特性;5岁的儿童已经能够正确归因,认为超人是因为拥有超常视觉而能正确回答;神具有超常的心理能力因而能正确回答。

  • 标签: 穆斯林 儿童 真主认知 心理理论 宗教认知发展 宗教认知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