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3
254 个结果
  • 简介:顶效经济开发区绿化村座落在一条长达10多里的山谷里。阳春三月,满谷如霞似彩的桃花,随着山势的跌宕起伏而在谷中蜿蜒,与散落在山谷中的座座农舍,构成了一幅秀美的彩墨画,将十里山谷点缀得如诗如画,绿化村由此获得了一个富有诗意的名字——“桃花谷”!居住在“桃花谷”里的478户人家,目前已有300多户人家建起了钢筋混凝土平房,有250户人家安装了程控电话,200多个村民用上了手机,建起了390个卫星地面电视接收站,450户人家购买了电视机,有冰箱150多台、各种车辆350多部。2004年,全村1700多群众实现人均纯收入3600元;2005年,

  • 标签: 顶效经济开发区 社会主义新农村 村党支部 群众 钢筋混凝土 人均纯收入
  • 简介:原始佛教“空”观作为一种认识论,建立在缘起论基础之上,服务于解脱论。部派佛教思想开始出现由“空”向“有”的转变,呈现出实体化趋势。中观学派继承和发展了缘起理论,提出色空不二的思想,将佛教空观发展到新的高度。

  • 标签: 佛教 空观理论 中观 般若学空观 缘起理论 佛法
  • 简介:排烧村位于三都水族自治县拉揽乡东南部,距乡政府驻地7公里,全村辖8个村民小组337户1500余人,全部为少数民族,其中苗族人口占全村总人口的85%以上,是一个以苗族人口聚居为主体的民族村寨,是这一带最大的苗寨,号称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苗族聚居最大的村寨,至今仍然保存有丰富的民族文化。村境内沟溪纵横,

  • 标签: 少数民族 文化生态旅游 三都县 三都水族自治县 民族村寨 总人口
  • 简介:在金陵协和神学院成立1周年(1953年11月2日)的早祷中,沈子高主教曾援引《新约》中前三福音和第四福音的差异来说明初期教会在信仰上的彼此尊重。“虽然前三福音和第四福音的观点并不雷同,它们记载事实经过的程序亦有差别,但是它们并列在《新约》之中。

  • 标签: 《约翰福音》 基督教 初期教会基督论 创新意识 宗教思想 宗教信仰
  • 简介:2006石阡“民族文化自然生态旅游发展”研讨会于2006年11月29日至30日在石阡召开。此次会议是由贵州省侗学研究会、中共石阡县委、石阡县人民政府联合主办。贵州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省侗学研究会名誉会长杨序顺,贵州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省侗学会会长梁旺贵,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省文联主席、省侗学会常务副会长杨长槐,省民宗委主任、省侗学研究会顾问郝桂华,省政协机关党委书记刘明胜,铜仁地区行署副专员游明进以及石阡县四大班子的负责同志出席了会议。参加会议的还有湖南以及我省黔东南、贵阳、黔南、铜仁等地的领导、专家、学者,石阡县有关部门和乡镇景点景区负责人,共80余人。会议分别由省侗学会副会长、省电大原党委书记吴起堂和贵州民族学院副院长、省侗学会副会长刘胜康主持。

  • 标签: 旅游发展 自然生态 民族文化 省人大常委会 全国人大常委会 原副主任
  • 简介:21世纪深入展开的全球范围内的科学技术革命,深刻地改变着人类物质生产领域和精神生产领域,同时也引起了教育领域一系列的深刻变化。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必然导致学校教育发生变革。学校体育作为学校教育和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全面发展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是培养人才的未来蓝图,也是学生通向社会的桥梁。如何绘制这张蓝图,怎样设计桥梁,关系到学校体育的培养目标的实现和体育课程能否发挥其完整的教育功能。

  • 标签: 学校教育 体育现状 农村地区 少数民族 贵州 学生身心健康
  • 简介:西安清真餐饮业在发展中受到宗教、历史、文化、社会、地域等各种因素的多元影响。仔细分析清真餐饮业起落沉浮的原因,总结其成败得失的经验教训,对于清真餐饮业今后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笔者将其建国后发展过程分为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两个阶段,并对其各个发展阶段的特点及形成原因进行了详细阐述。

  • 标签: 清真餐饮业 发展阶段 特点 原因
  • 简介: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是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是集竞赛、表演、音乐、舞蹈、娱乐于一体,具有竞技性、艺术性、趣味性和观赏性的特点,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而且有鲜明的特色、丰富的内容和多样的形式,深受各族群众的喜爱。建国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工作取得较大的成绩。据不完全统计,全省已被挖掘和初步整理出来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有200余项,其中,苗族24项、布依族9项、侗族8项、土家族22项、彝族14项、仡佬族3项、水族4项等。

  • 标签: 地位和作用 体育发展 体育基地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 民族传统体育项目 十一届三中全会
  • 简介:《道教思想与中国社会发展进步》学术研讨会,11月4日至8日在沪举行。这次研讨会由中国道教协会文化研究所、上海市道教协会主办,上海社会科学院宗教所和华东师范大学道教文化研究中心协办,上海城隍庙道观出资承办。

  • 标签: 道教思想 中国道教协会 道教文化研究 道观 宗教 上海城隍庙
  • 简介:随着二十一世纪的到来,世界正处于新的旅游黄金时代的黎明。各个国家的人们将使自己的足迹遍至地球的每个部分。大众旅游始于本世纪五十年代。首先是美国人;随后多年,西欧人和日本人接踵而起,引发了众多的外国人走出国门,去看外部的世界,这样就促进了旅游业的蓬勃发展,逐渐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行业。据美国《时代》周刊报道:如今

  • 标签: 五台山地区 国际旅游 佛教圣地 旅游资源 人文景观 国内旅游
  • 简介:布依族是六盘水市人口较多的少数民族。据统计,现有人口近30万,广泛分布全市农村地区和城市中心区。在全市50多个少数民族乡中,布依族集中分布的乡有25个,占少数民族集中分布乡的30%。千百年来,布依族和其他民族一起在六盘水和谐生产生活形成了独具民族特色的文化生态环境,蕴涵了丰富的民族文化,充分利用布依族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资源,发展六盘水市特色旅游,

  • 标签: 六盘水市 布依族 文化旅游产业 文化生态环境 民族文化资源 少数民族
  • 简介:寺庙生态文化由自然生态与人文生态两个部分构成。自然生态是指寺庙与其所在自然环境构成的一种生态关系,复有"自然地理取向"与"宗教地理取向"两种形式,从形而下与形而上两方面将寺庙与尘世拉开距离。人文生态是指寺庙与其信众并社会构成的一种生态关系,借助仪式法会、观光朝圣等等活动而在神圣与凡俗之间显现活力。寺庙生态文化的基本原则是寺庙旅游开发恪守的底线。遗憾的是,如老君山等寺庙文化、宗教文化旅游开发并未恪守此一底线。

  • 标签: 寺庙生态文化 自然生态 人文生态 旅游开发
  • 简介:经济学中有一个著名的“木桶理论”,是指决定木桶盛水量的,不是围起木桶最长的那块板,而是最短的那块板。“木桶理论”说明,发展作为一个整体或有机系统,如果其中某些方面或某些环节过于薄弱,就会影响整体或更大系统的发展。这个理论突出地强调了在发展过程中抓薄弱环节的重要性,也恰好证明了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统领各项工作包括宗教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 标签: 科学发展观 宗教工作 统领 木桶理论 可持续发展 大系统
  • 简介:本文从旧约神学角度,较为系统地论述了《耶利米书》中“新约”观念产生的历史背景、神学成因和重要的神学和灵性意义,并阐述了《旧约》及其神学在圣经神学及基督教系统神学中的“母本”意义。在《旧约》与《新约》关系层面,阐述了较为合宜、正确的圣经观。

  • 标签: 《耶利米书》“新约”
  • 简介:宗教问题在我国一直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社会处于大的转型期,宗教的发展出现了一些新特点、新情况.尤其是农村的宗教发展状况更是引人注目。笔者以苏北的一个县为样本.对全县22个乡镇的基督教信仰情况进行调查.走访十几个农村教堂,参加多个家庭教会的聚会活动,亲身感受了信徒的宗教生活。以下就所调查的情况及其存在的问题作简单介绍,并详细分析其产生的原因.以期对正确认识我国农村地区宗教问题提供有益参考。

  • 标签: 江苏 东海县 农村 基督教 中国 社会责任
  • 简介:本文主要研究高雄清真寺外籍穆斯林群体在台湾的多元发展,特别是在宗教文化差异与融合上进行探讨。台湾是一个多元宗教与文化融合的社会,1989年台湾开放聘雇外籍劳工,其中尤以印尼外籍劳工占大多数,其大部分信仰伊斯兰教,因此使得台湾伊斯兰教文化逐渐多元化,此一现象及特点成为台湾独特的伊斯兰教文化。本研究透过考察高雄清真寺后发现,台籍和外籍的穆斯林群体之间的互动与文化结合,不因地域或文化的差异而产生距离,反而基于共同的宗教信仰而缩短了彼此距离,进而更快地增进双方的融合及适应。期盼解读及研究这些现象背后的成因及过程,能提供学界一份对台湾伊斯兰教的微观研究,有助于更加全面地了解伊斯兰教在台湾社会的发展

  • 标签: 伊斯兰教 高雄清真寺 穆斯林 多元宗教文化
  • 简介:从"内在诠释"层面看,《以赛亚书》三个部分所揭示的以色列民穷通顺逆的不同历史处境,是以色列体认上帝的创造和救赎的"前理解"的基础。正是不同阶段的处境,引发了本书对创造和救赎观念的增广和演进,并在创造和救赎之间始终维系着一种美妙的平衡。

  • 标签: 内在诠释 创造与救赎的平衡
  • 简介:道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道家的创始人老子与孔子差不多生活在同一时代,但面对同样的“礼崩乐坏”的社会现实,老子却提出了不同于孔子的解决方案。如果说,孔子提出了仁和礼为核心的价值体系,倾向于用礼乐教化的方法来重建伦理道德和社会秩序,那么,老子则提出了一个以“道”为核心的思想体系,通过对社会文明异化的批判,来解构仁和礼对中国社会生活的约束而导致的人的异化,以实现对个体生命的关怀。老子以后,道家思想经历了战国中期的庄子、秦汉之时的黄老、魏晋时期的玄学等不同的阶段。魏晋玄学以后,从道家学派史的角度看,道家学派似乎已经不复存在,但其思想理论在与儒家和佛家的相互借鉴、融合与渗透中,主要通过道教学者对道家著作的注疏和对道教思想的发挥,而继续不断地得到新的发展,并始终在中国思想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发生着持久而深远的影响。而儒、佛两家对道家思想的借鉴、吸收和发挥(例如宋明理学和禅宗),是否可以在一定意义上看作是道家思想在中国文化中的延续和发展,也值得做进一步的深入探讨。本文主要探讨道家思想在历史上的曲折发展,特别是从道与儒、佛的关系中来揭示其曲折发展的特点、独特的社会作用,并探讨其在现代社会的意义与价值。

  • 标签: 道家思想 曲折发展 儒佛道三教 现代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