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2
225 个结果
  • 简介: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是一种政治经济学的历史唯物主义批判。在历史唯物主义的双重维度的视域下,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具有双重意蕴:它不仅变革政治经济学的术语,使之'正立过来',而且探寻'解放何以可能'的现实道路,'使现存世界革命化'。所以,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不仅是关于'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纯粹的科学认识',更是关于'人类解放'的'行动','在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

  • 标签: 马克思 政治经济学批判 历史唯物主义
  • 简介:马克思主义和自由主义对中国的崛起作出了截然不同的解释,同时也对中国崛起中遭遇的矛盾提出了不同的解决方案。面对中国继续崛起所面临的收入分配不平等等结构性矛盾,新自由主义开出了全面私有化和自由化的药方,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中国发展提供了良好引导。马克思主义以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所含的一系列特点,使其成为分析中国崛起的良好理论框架。

  • 标签: 马克思主义 新自由主义 中国崛起 社会主义
  • 简介:在苏维埃俄国实行新经济政策的条件下,列宁把捍卫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作为布尔什维克党思想建设的根本任务。他把马克思主义普通真理同苏维埃俄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进行理论创新,在新的历史时期为布尔什维克党提出了一条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和政治路线。列宁的这个党建思想及其实践,对无产阶级执政党的建设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 标签: 马克思主义 列宁 新经济政策 布尔什维克党 思想建设 江泽民
  • 简介:19世纪末20世纪初,希法亭、考茨基和布哈林分别立足马克思资本批判理论的不同方面,构建了各具特色的帝国主义理论。他们以马克思资本批判理论所揭示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及其发展趋势为理论出发点,从理论上说明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发展的一系列新变化。与此同时,他们分别运用马克恩资本批判理论关于金融资本、工业资本和世界经济体系的基本观点,形成了对帝国主义的不同理解。这种差异性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东西方马克思主义考察帝国主义现象的不同立场。

  • 标签: 帝国主义 金融资本 工业资本 世界经济
  • 简介:运用列宁关于帝国主义的思想来剖析今天的美国霸权,仍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战后美国霸权的经济实质是美元霸权。美元霸权推动美国经济日益加深其寄生性和腐朽性。美国维系美元霸权,追求垄断利润的目的,日益推动其成为21世纪全球战争的最大策源地,并将最终导致美国的衰落。

  • 标签: 列宁 美国 霸权 美元霸权 帝国主义
  • 简介:列宁《在莫斯科苏维埃全会上的讲话》深刻阐述了苏俄实施新经济政策一年半后党和国家政权面临的新形势。同时他郑重提出,新经济政策仍然是当前主要的、迫切的口号;在苏维埃制度下,被广大群众肯定'这比旧制度好'的制度或事物就是社会主义的制度或事物;党和人民共同努力,克服困难,一定能把新经济政策的俄国变成社会主义的俄国。

  • 标签: 列宁 新经济政策 社会主义
  • 简介:一、张闻天"五种经济成分"思想的内容早在民主革命时期,张闻天在对陕晋地区调查的基础上就提出了"发展新式资本主义"的概念:"我们所提倡的新式资本主义,与欧美的旧资本主义不同.我们有革命政权和革命政策,调节社会各阶级关系.凡可以操纵国民生计的工商业,均掌握在国家手中.""实行新民主主义,就是新式资本主义."我们有些干部,不懂得发展新式资本主义是新民主主义经济的全部方向和内容,也是将来发展社会主义的前提.不会运用新民主主义的政治力量,推进新民主主义经济的发展."因为中国太落后,只有走过新式资本主义的第一步,才能走社会主义的第二步,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是我们的理想.发展新式资本主义,是我们现时的任务."[1]虽然这些论述中有的提法不够准确,但它旨在强调落后的中国必须利用资本主义来发展生产力这个根本的思想,对于发展新民主主义经济则是有重要意义的,它丰富了中国共产党关于新民主主义社会经济的思想.

  • 标签: 再思考 张闻天经济 思想再
  • 简介:继十六大后,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再次将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并举提出,强调要“开拓进取,扎实工作,不断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协调发展的伟大事业。”这是对我国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又一理论创新,

  • 标签: 市场经济 精神文明 政治文明 物质文明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简介:在我国现阶段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一特殊经济条件之下,研究服务劳动的生产性问题具有特殊的意义。我国学者在此问题上论述颇多,但始终难以观点一致,这也是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中一个颇具争议的命题。笔者试图从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原点出发,确定判断劳动生产性的标准,从而在分析我国一些学者观点的基础上,明确我国现阶段服务劳动的特殊性。

  • 标签: 服务劳动的生产性 劳动价值论 生产劳动的规定
  • 简介:在马克思的经济哲学思想发展史上,尤尔的《工厂哲学》一书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对于尤尔《工厂哲学》一书的关注,恩格斯较马克思先行一步,在《国民经济学批判大纲》和《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中对尤尔进行了政治性、伦理性批判。但是,马克思后来居上,先后在其不同时期的著作中反复多次对尤尔进行了更为科学、更为系统、更为深入的批判,使得这种批判从政治性、伦理性批判升华为理论性批判和方法论批判,从而促进了自身经济哲学思想的发展。

  • 标签: 尤尔 《工厂哲学》 马克思 经济哲学 批判
  • 简介: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早期代表理论家之一,卡尔·柯尔施以其对哲学的批判和辩证法的阐释而蜚声中外。立足《马克思主义和哲学》的研究,将视野拓展到《卡尔·马克思》一书,可以发现:柯尔施有关唯物辩证法的阐发、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批判和无产阶级革命可能性的探索三者内在关联,并且都以其对资产阶级社会和政治经济学的批判为基础和依据。在政治经济学批判的视角中重读柯尔施,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马克思两个伟大发现、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政治经济学之间的内在统一,并对柯尔施思想中辩证建构与经验具体之间的张力进行科学的批判和说明。

  • 标签: 柯尔施 理论和实践 拜物教批判 从抽象到具体
  • 简介:2010年春以来,"民工荒"问题蔓延全国,与此同时,"洋黑工"浪潮也加速涌入。有学者将"民工荒"等问题归咎于最低工资标准,也有学者主张中国"应容忍亚非国家向中国大量移民"。本文认为,"民工荒"等问题本质上是资本与劳动的关系问题,受资本积累一般规律的支配,涉及的是马克思的相对过剩人口规律及其在中国的特殊表现;有关劳资关系的主张和政策不应只考虑资方的利益,而应顾及这种主张和政策将对中国工人特别是农民工造成的影响。从马克思的资本理论尤其是相对过剩人口理论来分析,将有助于我们认识和应对我国今后几年仍将面临的"民工荒"以及"洋黑工"问题,反思和转变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

  • 标签: 劳资关系 相对过剩人口理论 民工荒
  • 简介:《哲学的贫困》是马克思为批判蒲鲁东《贫困的哲学》的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思想而撰写的。重读《哲学的贫困》是对马克思这部著作发表170周年的纪念,也是对这部著作中'有决定意义的论点'的科学内涵及其当代意义的再探索。《哲学的贫困》第一章'科学的发现'在集中于蒲鲁东构成价值论批判中,马克思对劳动价值论的有决定意义的论点作了阐释,实现了从劳动价值论质疑者到赞成者的转变。《哲学的贫困》第二章'政治经济学的形而上学'第一节'方法',分七个方面对蒲鲁东政治经济学方法作了总体批判,实际地构成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方法论的主要观点和内在逻辑;第二节至第五节对蒲鲁东关于'经济进化的系列'的方法和理论作了多方面的批判,使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方法论及其有决定意义的论点得到广泛阐释。最后,马克思揭示了无产阶级经济斗争和政治革命的关系,阐明了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根本立场和核心观点。

  • 标签: 马克思 蒲鲁东 《哲学的贫困》 政治经济学
  • 简介:毛泽东读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批注和谈话》首次提出社会主义分两个阶段的思想,为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奠定了基础。毛泽东主张通过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并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以及劳动者参加国家管理等举措,逐步建设社会主义。在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也提出了许多远见卓识,大大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

  • 标签: 毛泽东 “批注和谈话” 科学社会主义 两个阶段
  • 简介:在科技对生产力的推动作用日益巨大,在知识分子尚是我国工人阶级中的小部分的今天,如何认识"包括知识分子在内的工人阶级、广大农民,始终是推动我国先进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根本力量",具有重大的理论和政治意义.它直接关系到对我国现今的工人阶级、广大农民的看法,我们党是否代表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我们党是否具有深厚的执政基础和合法性.本文从开掘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力理论出发,逻辑地推导出市场经济机制是现今构成生产力的要素.从而得出,在当今中国,推动和完善市场经济,就是推动生产力,这种推动力量就是先进生产力.由此在新情况下坚持了"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群众的"创造力是新社会的基本因素"这些基本原理.本文从马克思主义的"老话"中发掘了新意,开拓了新境界;并从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度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的发展历程,以及实事求是地肯定了中国工人阶级和广大农民在这场巨大变革中的作用.

  • 标签: 中国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先进生产力 工人阶级 农民 社会发展规律
  • 简介:在马克思主义研究史上,《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前后存在多个不同的文本形态。第三笔记本最初发表时,被误认为'《神圣家族》的准备材料'。基于梁赞诺夫在《马克思恩格斯文库》中所作的说明,以及20世纪20年代苏联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历史发展,从'《神圣家族》的准备材料'到《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不仅是文献研究推进的产物,而且反映了当时辩证唯物主义形成史研究的理论要求。以《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发现为代表,这一时期苏联马克思主义研究的一个特征是:辩证唯物主义的理解同历史唯物主义的阐释以及对马克思恩格斯社会现实分析的考察紧密关联。

  • 标签: MEGA 梁赞诺夫 辩证唯物主义 《神圣家族》
  • 简介: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在改革开放和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道路上,一大批学者从理论上积极探索,为我们的实践道路扫清了障碍。刘诗白作为我国较早提出社会主义所有制多元性的学者之一,是中国市场经济的理论先驱之一,他还为推进社会主义产权制度的改革做出了重要的理论贡献。

  • 标签: 改革开放 马克思主义 政治经济学
  • 简介: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中国的经济发展不能用西方经济学进行解释,因此能否结合新实践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平台上形成重大理论成果,成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发展面临的新挑战,关系到今后中国经济改革和发展的方向。作为理论经济

  • 标签: 经济改革 卫兴华 中国人民大学 西方经济学 理论经济学 经济发展
  • 简介:列宁在新经济政策时期提出了改变“战时共产主义”时期形成的所有制结构,允许和鼓励小私有制经济和资本主义经济存在和发展。同时,列宁为了保证苏维埃经济向社会主义方向发展,保证国民经济健康运行,提出了加强对资本主义经济的管理,发挥国营企业和合作社的引导作用。列宁新经济政策时期的“思路”对于我们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反对搞私有化和“纯而又纯”的公有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 标签: 新经济政策 所有制理论 基本经济制度 公有制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