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通过涂覆热分解法制备了Ti/RuO2-ZrO2-SnO2、Ti/RuO2电极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和循环伏安(CV)对电极材料进行表征,考察了电流密度、NaCl质量浓度、pH值及电极间距对废水COD降解率的影响。结果表明,Ti/RuO2-ZrO2-SnO2电极对COD具有更高的降解率,对其进行工艺优化。电极材料对废水降解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电流密度40mA/cm^2,NaCl质量浓度4g/L,pH=5.0,电极间距10mm,COD的降解率达到90.5%。Ti/RuO2-ZrO2-SnO2电极中SnO2与RuO2生成固溶体,有利于增强涂层与基体之间的结合力,提高电极的稳定性;ZrO2起到细化晶粒的作用,致使电极表面粗糙度增加,增强了电极的电催化性能,且降解过程符合一级动力学模型。

  • 标签: 环境工程学 电极 电催化氧化 有机废水 COD
  • 简介:以滇池表层水、中层水、上覆水及表层沉积物间隙水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其中TN、NH+4-N和NO-3-N的质量浓度及分布特征,并估算了沉积物-水界面氮的扩散通量。结果表明:在滇池水体中,草海区域氮的质量浓度最高,其次是外海Ⅰ区,区域差异特征明显;表层沉积物间隙水中的NH+4-N、TN也以草海区域的质量浓度最高,其次是外海Ⅱ区和Ⅳ区,草海间隙水的NO-3-N质量浓度仅为0.60mg/L,与外海质量浓度无显著差别。从垂直方向看,各种形态的氮在表层水、中层水、上覆水中质量浓度相当,而表层沉积物间隙水中NH+4-N、TN质量浓度分别为上覆水平均质量浓度的14倍和6倍,间隙水中NO-3-N质量浓度与上覆水平均质量浓度差异不明显。在沉积物-水界面中,NH+4-N平均扩散通量为592.48μmol/(m2·d),呈现出表层沉积物间隙水中的氮以NH+4-N为主向上层水体释放的趋势。

  • 标签: 环境学 分布特征 水体 间隙水 滇池
  • 简介:对单电极直流电弧炉钢棒式底阳极炉底技术以及其结构形式,从理论和实践情况相结合进行分析、探讨,指出其安全隐患所在,并针对性地提出防护措施及注意事项。

  • 标签: 直流电弧炉 底阳极 安全 防护措施
  • 简介:采用响应曲面法系统研究了掺硼金刚石(BorondopedDiamond,BDD)膜电极电化学氧化双酚A(BisphenolA,BPA)的影响因素及含氯副产物的生成。结果表明,电流密度是影响降解速率常数(k)和氯离子消耗量(Δc(Cl-))的最主要因素。以BPA有效降解的同时生成较少量的含氯副产物为标准,通过响应曲面法计算得到的最优反应条件为:对0.06mmol/LBPA、40mmol/LNaCl(pH=8)的溶液,当电流密度为15mA/cm^2时,k为0.318min^-1,Δc(Cl^-)仅为3.55mmol/L。BDD电极电解不仅生成了高浓度的高氯酸盐,还生成了1,1,2,2-四氯乙烷、2,3,4,6-四氯苯酚和五氯苯酚等仅在BDD体系中被检测到的含氯有机副产物。综上,经BDD电极电化学氧化处理后尽管整个BPA溶液的毒性明显降低,但还需特别关注反应过程中生成的含氯副产物。

  • 标签: 环境工程学 掺硼金刚石膜电极 双酚A 含氯副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