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利用1951—2009年中国160站月降水和月平均温度资料,通过计算地表湿润指数,在分析其与降水及气温联系基础上,探讨了中国区域平均地表湿润指数年代际变化特征差异,给出了地表湿润指数年趋势地理分布。结果表明:1951—2009年,中国北方西北地区东部、华北和东北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及东南部分地区以干旱化趋势为主,这些地区干旱化趋势产生与降水年际变差大、年内分配不均,降水持续减少和气温升高密切相关。东南、西南地区及西藏地区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有湿向干趋势转换,虽然长江中下游地区在70年代初期有明显干向湿趋势变换,但于90年代同样出现湿向干趋势转换,并一直持续显著干旱化。

  • 标签: 中国区域 干旱 地表湿润指数 气候变化
  • 简介:中国气象局人气成分观测与服务中心成立暨揭牌仪式和新闻发布会于2004年12月16日在京举行。该中心是以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为主体,联合中国气象局多家业务中心共建科研型业务单位,由中国气象科学研究副院长张小曳研究员兼任中心主任。该中心建设目标是:充分发挥中国气象局同时拥有国家级气象科研机构,业务单位和网络化观测体系集合优势,集科研、业务、服务于一体,

  • 标签: 中国气象局 服务中心 大气成分 观测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科研机构
  • 简介:利用自适应控制模型对气候系统进行模拟,比较了基于不同参照基准年2℃升温目标下金球允许排放路径,在评价各目标可行性基础上提出了三种减排目标方案,进而根据不同分配原则计算了中国未来排放空间。研究表明,实现较工业化前升温2℃较为困难,实现较1850—1900年和1861—1880年升温2℃目标的可能性较大。提出了较工业化前升温2.5℃、较1986—2005年升温1.0℃和较1850—1900年升温1.5℃三种可行轻度、中度和高度减排目标。中国在主权、平等主义和支付能力分配原则下可获得约1/5比例份额,在三种目标情景中排放空间逐渐降低,排放缺口依次增大。

  • 标签: 自适应控制 升温目标 排放空间 分配原则
  • 简介:沙尘暴是一种危害极大灾害性天气。近年来,沙尘暴天气受到广泛关注。概述了我国沙尘暴成因、源地和移动路径、分布特征及演变规律,探讨了沙尘暴天气大气环流特征、物理化学特性和数值模拟及预报方法,基于中国气象事业发展战略,针对未来沙尘暴主要科学问题进行了展望,试图为今后沙尘暴研究提供基本框架与思路。

  • 标签: 沙尘暴天气 研究进展 主要科学问题
  • 简介:中国水泥行业生产了全球水泥总产量一半以上,能耗和CO2排放仅次于电力行业.通过国际比较和宏观经济驱动力分析,预估了水泥产量在2010-2030年间3种可能发展趋势.采用基于工艺流程自底向上核算方法,评估了每种产量趋势下中国水泥行业在2010-2030年间节能潜力和CO2减排潜力.结果显示,相比基准情景,在最佳技术情景下,水泥行业存在13.4%~14.6%节能潜力和15.3%~16.3%CO2减排潜力,分别带来平均4.2亿t标煤累积节能量和37.2亿t累积CO2减排量.总体上,燃料和熟料替代措施节能减排效应要优于能效提高措施.在3种CO2排放源中,过程减排约贡献了总减排量42%,其次是燃烧减排(36%)和电力减排(22%).

  • 标签: 节能潜力 CO2减排潜力 中国 水泥行业 碳减排措施
  • 简介:上对流层水汽分布对于全球能量和水循环具有非常重要影响。利用美国Aqua卫星红外高光谱仪器(AIRS)反演湿度廓线资料对中国上对流层水汽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为了保证卫星反演湿度廓线产品精度可以满足气候特征分析需求,首先利用JICA野外加密探空试验观测数据对卫星反演湿度廓线进行了真实性检验,分析表明,Aqua卫星搭载AIRS反演湿度廓线与探空加密观测数据总体具有较好相关性,在200hPa高度相对湿度偏差在5%以内,其精度可以用于上对流层水汽气候特征分析。通过趋势分析以及EOF分解等方法,分析了2003年1月—2013年12月中国区域上对流层水汽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受夏季风影响,中国区域上对流层水汽具有明显季节变化规律和年周期特征,中国大部分地区上对流层冬季偏干、夏季偏湿,夏季高湿区可以北移到35°N以北。而在新疆地区冬季偏湿、夏季偏干。总体来说,全年夏季水汽含量最高,秋季次之,冬季最小。2003年以来新疆地区及南部海域上对流层水汽呈显著增加趋势,华南、华北、内蒙古中西部水汽也有所增加,在高原地区及东北区域上对流层水汽稍有减少,但变化均不显著。上对流层水汽增加,将有可能放大温室效应,在气候变化研究中应给予重视。

  • 标签: AIRS 湿度廓线 对比检验 时空特征分析 上对流层
  • 简介:Areasonablewarmerwinterindex(IwwI)intheframeworkofthethreeequiprobabilitycategories(i.e.warmer,normalandcoldercategories)isproposedbasedonthewintertemperaturedataobservedat565stationsinChinaduring1956-2005,whereIwwIisdefinedastheratioofthestationnumberofwarmercategoryoverthetotalnumberofstations.TheresultssuggestthatthetrendofIwwIwasconsistentwiththatofthewintertemperatureondecadaltimescale,andtheirratesofchangewere10%/10aand0.4℃/10a,respectively.Itisfoundthatonly13warmerwintereventsintotalweredetectedbyIwwIoverthepast50years,and85%ofthemoccurredafter1986.

  • 标签: WARMER WINTER INDEX WINTER temperature INTERDECADAL
  • 简介:2003年,是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关键一年,也是我院通过改革,全院职工奋发向上,精神面貌发生重大变化,各项工作取得可喜成绩重要一年.《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深化改革实施方案》经2002年12月11日中国气象局党组通过后,于2003年开始全面实施.领导班子明确分工,责任到人,抓好组织落实,积极稳妥地推进了我院深化改革.

  • 标签: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科技体制改革 干部选拔 管理制度 人员结构
  • 简介:本文首先对中国PM2.5和近地面臭氧浓度观测进行了简要综述;并利用2010-2013年全球对流层臭氧卫星观测数据给出了对流层臭氧浓度在全球和中国地区分布特征,其平均值分别为29.78DU和33.97DU.然后,利用一个气溶胶大气化学-全球气候双向耦合模式模拟了中国地区PM2.5浓度分布和季节变化,其年平均值为0.51×10^-8kg/m^3.在此基础上又分析了5种典型气溶胶对PM2.5总浓度在不同季节贡献.结合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AR5),讨论了气溶胶和温室气体及其前体物排放与辐射强迫联系,以及减排大气臭氧前体物和气溶胶颗粒物质(PM)对气候变化可能影响.指出减排臭氧前体物对气候影响还不完全清楚,对短寿命温室气体和黑碳气溶胶减排是一种短期(未来50年)辅助措施;为了保证全球平均温度增长不超过2℃,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仍是我们需要坚持长期战略.短期和长期减排战略对于保护环境和减缓气候变化都是至关重要.

  • 标签: 对流层臭氧 PM2 5 温室气体 大气污染 气候变化
  • 简介:利用5个全球气候模式和中国东北地区162个站点地面温度实测资料,评估全球气候模式和多模式集合平均对中国东北地面温度模拟能力,并对SRESB1、A1B和A2排放情景下中国东北地区未来地面温度变化进行预估。结果表明:全球气候模式较好地再现了中国东北地面温度年变化和空间分布特征,但存在系统性冷偏差,模式对夏季地面温度模拟偏低1.16℃,优于冬季。预估结果表明,3种排放情景下21世纪中期和末期中国东北地区地面温度均将升高,末期增幅高于中期,冬季增幅高于其他季节,SRESA2排放情景下增幅最大,B1排放情景下增幅最小;增温幅度自南至北逐渐增大,增温最显著地区位于黑龙江省小兴安岭;21世纪末期3种情景下中国东北年平均地面温度将分别升高2.39℃(SRESB1)、3.62℃(SRESA1B)和4.43oc(SRESA2)。

  • 标签: 全球气候模式 排放情景 地面温度 预估
  • 简介:利用1979~2011年中国东北地区119站气温观测数据,对东北春季寒潮年代际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分析大气环流及北极海冰变化,对寒潮年代际变化可能原因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东北地区春季寒潮频次及强度在20世纪80年代末和21世纪初均有明显年代际转折,即20世纪90年代寒潮频次减少而强度增加,21世纪初寒潮频次有所回升但强度减弱。北极新地岛地区海冰变化可能是造成我国东北地区寒潮活动年代际变化原因之一。20世纪90年代新地岛附近海冰迅速减少,地表温度明显升高,而高纬海平面气压偏低,此处冷空气不易南下,同时东亚大槽偏强,冷空气强度增加。21世纪初该区海冰减少趋势减缓,冷空气频次有所回升,强度减弱。

  • 标签: 春季寒潮 中国东北 年代际变化 北极海冰
  • 简介:基于我国铁路部门逐年统计数据,计算了1975--2005年我国铁路机车CO2排放量,分析了我国铁路机车CO2排放强度及其变化特点。结果表明,由于蒸汽机车不断波内燃机车和电力机车所取代,我国蒸汽机车CO2年排放量逐年降低,内燃机车CO2年排放量逐年上升,铁路机车CO2总排放量由1975年4223万t降至2005年1640万t,CO2排放强度呈现明显降低趋势,年均降低2.4g/换算吨公里。我国铁路机车CO2排放量占整个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行业CO2排放量比重也呈逐年降低趋势。

  • 标签: 中国铁路 机车耗能 CO2排放量
  • 简介:利用GLDAS同化产品和12个CMIP5模式输出结果,从土壤湿度对降水影响两个中间环节出发,通过分析陆面耦合指数ILH、潜热通量—抬升凝结高度耦合指数ILCL以及抬升凝结高度ZLCL间接研究中国区域土壤湿度与降水间耦合特征,并对1958~2013年及RCP4.5辐射强迫情景下50年(2006~2055年)4个代表性区域夏季耦合强度年代际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研究发现:1958~2013年期间,内蒙古阴山山脉附近、新疆和青海部分地区为夏季中国土壤湿度与降水耦合最强区域;陆面耦合指数ILH变化幅度从高到低依次出现在华北、华南、内蒙古中部和西北地区,并在20世纪70年代中到80年代中发生转折。2006~2055年平均而言,预估内蒙古阴山山脉附近仍为耦合最强区;与历史时期(1958~2005年)比较,新疆中部和内蒙古阴山山脉附近耦合指数ILH增大,而广西和广东地区则减小;对于耦合指数ILH年代际变化(2006~2055年),2026~2035年间华北最大而华南最小,西北地区变化不大,而内蒙古中部地区耦合强度逐渐增大。

  • 标签: 土壤湿度—降水耦合 GLDAS(Global LAND Data ASSIMILATION System)
  • 简介:旨在采用区域气候模型PRECIS模拟A2、B2两种温室气体排放情景下,预估2050年时段(2046—2050年)和2070年时段(2066—2070年)我国血吸虫病传播范围和强度变化状况。结果表明,相对2005年时段(1991—2005年),2050年和2070年时段A2、B2情景下血吸虫病分布范围北界线出现北移,在中国东部尤其是江苏和安徽省境内北移明显。2050年时段,A2、B2情景下血吸虫病潜在北界线分布相似。长江、洞庭湖及鄱阳湖周围血吸虫传播指数明显上升,以洞庭湖周围与湖北省内长江沿线区域上升更加明显。2070年时段,A2情景下血吸虫病潜在北界线北移趋势明显大于B2情景,进入到山东省境内。血吸虫传播指数进一步增加,A2情景增加幅度明显大于B2情景。总之,在未考虑将来适应措施与其他环境因素对血吸虫病传播影响前提下,A2、B2情景下血吸虫病流行区分布和传播指数都将发生明显变化,其中A2情景对我国血吸虫病流行影响程度大于B2情景。

  • 标签: 气候变化 传播范围 传播强度 血吸虫病 预估 中国
  • 简介:2015年年底召开巴黎气候大会开启了全球联合应对气候变化崭新时代,构建了“各国提交国家自主决定贡献—全球行动盘点—提高行动力度—各国再次提交国家自主决定贡献—最终实现应对气候变化长期目标”全球气候治理新模式。本研究以目前《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收到160份国家自主决定贡献(涵盖188个缔约方)为对象,对各缔约方减缓目标进行了分类汇总,并重点对发展中国家资金需求、减排成本和优先投资领域进行了系统梳理。研究结果表明:160份国家自主决定贡献中,有122份明确纳入了资金内容;64份对执行贡献预案提出了具体资金需求数额;31份对2030年国内温室气体减排量和减排资金需求进行了预估,并基于此测算出发展中国家2030年平均减排成本为22.3美元/tCO2;28个缔约方对国内减缓和适应领域资金需求进行了再分类,减缓和适应总体资金需求比值为1.4。如以目前发达国家缔约方减缓承诺为基准,2030年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资金需求总量将达到4740亿美元。

  • 标签: 国家自主决定贡献(INDC) 气候变化 资金 减缓
  • 简介:利用446个国家级气象站1956~2008年共53年日最高、最低气温资料,分析了我国大陆地区气温极端事件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中国大陆地区霜冻日数和结冰日数明显减少,减少显著区域集中在北方,夏季日数和炎热夜数明显增多,增多显著区域主要在中东部。日最高(低)气温极大(小)值整体都有上升趋势,最高(低)气温极大值在北方上升较明显,而在长江中下游和西南地区有下降趋势;最高(低)气温极小值则在全国范围都呈明显上升,极端最低气温上升尤为显著,在北方大部分地区升温速率达1.0℃·(10a)-1以上。冷夜(昼)日数普遍明显减少,53年中减少趋势为7.9d·(10a)-1[2.8d·(10a)-1];暖夜(昼)日数明显增加,增加趋势为7.0d·(10a)-1[4.1d·(10a)-1]。冷夜(昼)日数减少主要发生在冬季,其次是春、秋季,而暖昼和暖夜日数增加最显著季节分别出现在秋季和夏季。从转折时间上看,绝对指数和极值指数冷指数是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显著减少,暖指数显著增加时间则推迟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但相对指数冷指和暖指都是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显著变化

  • 标签: 极端气温指数 最高气温 最低气温 气候变化 中国大陆
  • 简介: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大气探测研究所、大气成分观测与服务中心、数值预报中心3个单位参加了奥运气象工作。我院奥运雷电预警预报系统、紫外线强度等级预报及防护措施、大气成分数值预报及城市空气质量等级预报、北京与青岛酸雨情况评估和成因分析预报预报服务产品参加了奥运气象服务演练。

  • 标签: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气象服务 奥运 演练 数值预报 预警预报系统
  • 简介:中国气候观测系统实施方案”初稿先后在2006年2月28日、4月5~6日分别通过了由12位院士组成高层次专家评审组、国务院各部委(科技部、财政部、外交部、发改委等)组成国家气候委员会与全球气候观测系统(GCOS)中国委员会审议,得到国务院各部委领导及著名专家、学者高度评价,目前该方案已经得到各部委认可与支持。2006年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进展:

  • 标签: 全球气候观测系统 设计工作 中国 专家评审 国务院 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