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为了可以同时对待测样品的基因序列进行检测,在本次有那就中采用多重pcr分析技术来全方位检测转基因大豆食品,为了将增扩结果当中的假阴性结果排除,大豆外援凝集素基因和肌动蛋白基因作为内部对照来针对所有pcr反应效率进行评价。实验结果可以证明,在转基因大豆含量为1.5‰时,仍然可以保持较高的转基因鉴定可靠性,所以这种检测方法敏感度较高。本文针对这种检测方法进行了介绍,其检测程序简单,敏感程度高,需要单一反应就可以对多个目标基因序列进行检测,所以可以用于转基因原料加工进行高精度和高灵敏度检测

  • 标签: 转基因食品 多重PCR 聚合酶链反应 扩增图谱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分析的是PCR技术检测男性泌尿生殖系感染性病病原体的方式和效果。方法本文选择了在2015年6月到2017年6月到我院接受检查的200例男性泌尿生殖系感染患者,应用PCR技术对其进行了淋病双球菌、沙眼衣原体、解脲支原体三种性病病原体检测,并统计了患者的检测阳性结果。结果在此次检查中淋病双球菌感染患者有24例(12%),沙眼衣原体感染患者有30例(15%),淋病双球菌感染患者有16例(8%),淋病双球菌混合沙眼衣原体感染患者有10例(5%),淋病双球菌混合解脲支原体感染患者有4例(2%),沙眼衣原体混合解脲支原体感染患者有6例(3%),未发现三种性病病原体共同感染患者。结论PCR技术检测男性泌尿生殖系感染性病病原体具有显著效果,适合被广泛应用。

  • 标签: PCR技术 性病病原体 男性泌尿生殖系感染
  • 简介:目的建立实验大小鼠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快速检测方法--PCR法.方法根据已公布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耐热核酸酶nuc基因的序列,设计并合成一对特异性的引物,利用PCR技术扩增nuc基因片段.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其他非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株抽提的DNA进行扩增.结果金黄色葡萄球菌PCR产物出现668bp的特异性DNA扩增片段,而其他非金黄色葡萄球菌未出现扩增片段,证实了合成的引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特异性.将抽提的金黄色葡萄球菌DNA进行系列稀释,测定此PCR体系的敏感性,结果显示,该PCR体系能检出3pg金黄色葡萄球菌DNA,且从抽提DNA到PCR扩增及电泳结束仅需4h.结论本研究所建立的扩增耐热核酸酶nuc基因检测鼠金黄色葡萄球菌的PCR方法,具有快速、可靠、敏感和特异的特点,可用于临床样品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时的检测,适合应用于实验大小鼠的监测.

  • 标签: 大鼠 小鼠 葡萄球菌 金黄色 聚合酶链反应 j诊断技术
  • 简介:目的:建立一种快速、稳定、灵敏且可定量的检测马尔尼菲青霉病的SYBRGreenⅠ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方法:根据马尔尼菲青霉ITS序列,设计并合成引物,通过常规PCR扩增目标序列后,将鉴定正确的目的基因片段克隆入pGEM-T载体中,转化大肠杆菌JM109,经PCR及测序鉴定后得到阳性重组质粒,作为标准品模板建立SYBRGreenⅠ荧光定量PCR标准曲线和溶解曲线,得出拷贝数与循环阈值之间的线性关系曲线表达式,并做灵敏性、特异性试验。结果:荧光定量PCR标准曲线阈值与模板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溶解曲线特异,相关系数为1.938,最低检测的拷贝数为8.5个/反应管。结论:建立了检测马尔尼菲青霉病的SYBRGreenⅠ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为该病的早期诊断及定量分析感染程度及对治疗的指示作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 标签: 马尔尼菲青霉病 SYBR Green 实时定量PCR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培养法、夹层杯法用于结核杆菌检测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攸县人民医院在2021年2月至2022年2月期间收治的208例临床诊断为肺结核、肺部感染、咳嗽、咯血的患者,采集患者痰液标本后分别进行PCR、痰培养、夹层杯涂片试验技术检测,比较三种技术阳性检出率及检测时间。结果PCR技术对结核杆菌阳性检出率40.87%,痰培养法检出率23.08%,夹层杯痰涂片法检出率19.23%;PCR技术法检出率高于夹层杯涂片法、痰培养法(P<0.05),痰培养法检出率略高于夹层杯涂片法,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从样本进入实验室到发出报告时间,夹层杯涂片法、PCR技术明显短于痰培养法,且夹层杯涂片时间短于PCR技术(P<0.05)。结论 PCR技术、培养法、夹层杯涂片法检测结核杆菌均有一定价值,其中夹层杯涂片法、PCR技术检测时间短、检出率高,且夹层杯涂片法检测时间更短,但夹层杯涂片法检出率略低,故需要临床更进一步研究。

  • 标签: PCR技术 培养法 夹层杯涂片法 结核杆菌
  • 简介:摘要目的对阴道细菌检测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法及细菌培养法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探讨。方法以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14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分别行PCR检测及细菌培养法,对比两种检测方法的检测率。结果PCR检测法的阳性检出率为83.33%,明显高于细菌培养法的61.81%(P<0.05),PCR检测法的加特纳菌检出率为75.69%,显著高于细菌细菌培养法的46.53%(P<0.05)。结论在阴道细菌检测中采用PCR法具有检出率高、操作简便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阴道细菌检测 PCR 细菌培养法
  • 简介:目的:建立一种灵敏度高、特异性好、精密度高、操作简便的荧光实时定量PCR技术,对临床标本中的TTVDNA进行定量检测。方法:设计针对TTV基因保守序列非转录区(UTR)的一对引物和一条荧光基团双标记探针。将PCR扩增所得的产物片段与PUCm—T载体连接并进行克隆,提取重组质粒以极限稀释法进行定量,作为定量检测的标准品。通过对重组质粒的测序来验证方法的特异性。通过与套式PCR—ELISA方法阳性检出率的比较,显示本方法学的高灵敏度。在临床研究中,通过对36例丙肝患者及123例不同血清标志物阳性的乙肝患者,166例健康体检者血清中TTVDNA的定量检测,评估TTVDNA在不同人群中检出阳性率的差异显著性。此外还观察了乙肝患者不同血清ALT水平组别TTVDNA阳性检出率的差别。结果:本方法检测TTV—DNA的灵敏度高于基于ORFl的普通套式PCR—ELISA方法,重组质粒测序结果显示方法有很好的特异性;通过重组质粒标本梯度稀释检测显示该方法的线性范围为10^2-7拷贝/ml;批间CV为13.2—16.0%,批内CV为6.5.0—11.3%。健康体检者、丙肝患者、乙肝患者三组人群的血清TTVDNA定量结果分别为10^4.11±0.97、10^3.91±1.07、10^3.89±0.99拷贝/ml;三组人群TTVDNA阳性检出率无差异显著性;且乙肝患者(TTVDNA+)血清ALT水平与TTVDNA载量无相关显著性(P>0.1);乙肝患者血清ALT异常与正常两组TTVDNA阳性检出率无差异显著性(P>0.1)。结论:本方法操作简单、灵敏度高、特异性好、结果数据化,适合于临床实验室进行临床标本的TTV—DNA定量检测

  • 标签: 荧光定量PCR 检测 TTV 方法学 临床应用 实验室诊断
  • 简介:目的建立基于TaqMan探针技术的皮炎外瓶霉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方法通过对皮炎外瓶霉ITS区域基因组序列(GenBank:JN675373.1)进行分析,设计合成特异性引物和荧光标记探针,优化荧光定量PCR反应条件.以临床标本中分离的皮炎外瓶霉为阳性菌株,及其他种类真菌和细菌作为阴性对照菌株,从特异性、敏感性及重复性方面对该方法检测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该研究设计的引物和探针能扩增皮炎外瓶霉特异性序列.临床分离得到的皮炎外瓶霉在反应中有明显扩增曲线,而甄氏外瓶霉、棘状外瓶霉、烟曲霉、白色念珠菌、新生隐球菌、马内菲青霉等20株菌在CT值≤38范围内均未有扩增;利用基因重组构建的标准品完成了标准曲线的绘制,在1.0×103~1.0×107拷贝数(Cp)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2=1.000),最低可检出量为10Cp/μL.结论成功建立了荧光定量PCR检测皮炎外瓶霉方法,该法特异度强、敏感度高、重复性好,将有助于临床皮炎外瓶霉感染的早期诊断和针对性治疗.

  • 标签: 皮炎外瓶霉 核糖体基因 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 简介:摘要结核性葡萄膜炎因难以获得病原学诊断依据,至今仍很难明确诊断。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技术可扩增痕量级核酸的特点对少菌性感染的结核性葡萄膜炎而言是一大优势。在临床实际应用中,PCR技术的类别、靶基因序列的选用、眼内液样本类型及患者的选择等在一定程度上可能影响PCR检测的敏感度。对结核性葡萄膜炎致病机理及抗结核药物治疗反应等的深入剖析有助于临床医生从不同角度更好地分析PCR检测结果及治疗结局。(国际眼科纵览,2022, 46:66-70)

  • 标签: 聚合酶链式反应 结核性葡萄膜炎 结核分枝杆菌
  • 作者: 张二朋 雷秋香 赵建英 陈科
  • 学科:
  • 创建时间:2023-09-12
  • 出处:《中国医院知识仓库》2023年10期
  • 机构:邢台市人民医院  河北邢台  054000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荧光定量PCR检测解脲脲原体,沙眼衣原体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21年1月-2022年1月疑似解脲脲原体80例和沙眼衣原体感染患者80例,进行荧光定量PCR检测,并用传统检测技术作为对照,比较两种方法差异。结果:用荧光定量 PCR法测定解脲脲原体、沙眼衣原体的时间比传统方法短,阳性检出率与传统方法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与传统的检测方法相比,荧光 PCR检测时间短,检出率高,可以满足临床快速、准确、简便的检测需求。

  • 标签: 荧光定量PCR检测 解脲脲原体 沙眼衣原体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荧光PCR检测MP-DNA在儿童肺炎诊断中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132例儿童呼吸道感染患者,以0~4岁为试验组,其他年龄段患者为对照组,分别行荧光PCR检测咽拭子或深部浓痰中MP-DNA,被动凝集法检测患者血清中MP-Ab。结果试验组荧光PCR阳性率为20.3%、被动凝集法阳性率为8.5%;对照组荧光PCR阳性率为20.1%、被动凝集法阳性率为30.1%;经卡方检验,荧光PCR检测两组别χ2=0.19,P>0.05无统计学差异,被动凝集法检测两组别χ2=10.7,P<0.05有统计学差异。结论荧光PCR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的特点,尤其在婴幼儿的肺炎支原体检测中,考虑患者免疫系统发育未全因素,荧光PCR更具优势。

  • 标签: 肺炎支原体(MP) 荧光PCR 被动凝集法
  • 简介:目的:研究膀胱肿瘤尿路脱落细胞的微卫星状态及其临床病理关系。方法:35例膀胱肿瘤尿液脱落细胞应用多重荧光PCR检测尿路的微卫星状态。结果:35例尿液样本:膀胱肿瘤组15例,有6例MSI-H,8例MSI-L,1例MSS,诊断阳性敏感度达93.33%;膀胱癌术后复查组6例,血尿及尿路上皮轻度异型组7例,正常体检组7例中,在血尿及轻度异型组发现1例MSI-L,其余均为MSS,阴性特异率达95%。结论:尿路脱落细胞的微卫星检测可作为膀胱肿瘤诊断和监测复发的有效非侵袭性检测方法。

  • 标签: 尿路脱落细胞 微卫星不稳定 多重荧光PCR
  • 简介:建立了商业化种植的NeWLeaf-YTM转基因马铃薯的筛选检测和鉴定的PCR方法.该方法根据马铃薯自身patatin基因作为内源特异参照基因扩增216bp片段,检查模板DNA提取的质量,避免了假阴性结果;同时扩增FMV35S启动子基因225bp片段和PVY-cp基因161bp片段.PCR反应循环参数是94℃2min;94℃40s,55℃60s,72℃60s,35次循环;之后72℃延伸5min.本实验中的F-primer(PVY01-5′)/R-primer(PVY01-3′)引物是针对商业化种植的NewLeaf-YTM转基因马铃薯PVY-cp抗病毒基因而设计的,具有很强的特异性,可以达到对NeWLeaf-YTM转基因马铃薯鉴定的目的.

  • 标签: NewLeaf-Y^TM 转基因马铃薯 PCR检测鉴定方法
  • 简介:建立一种检测HSV2的实时定量PCR,而实时定量PCR检测出HSV2DNA阳性标本有l9例,HSV2的FQPCR定量检测 

  • 标签:
  • 简介:摘要探讨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和乙型肝炎病毒DNA量之间的关系,分析荧光定量PCR在乙型肝炎检测中的作用。HBVDNA定量是目前诊断乙型肝炎、判断病毒复制和评价患者肝脏病变、预后及药物疗效的重要指标之一,但在指导诊疗时仍需结合血清标记物、肝损害指标乃至HBV基因分型。方法PCR核酸探针杂交法、RELISA、竞争定量PCR、实时荧光定量PCR,本文综述定量检测HBVDNA意义及PCR检测方法。结论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乙型肝炎病毒DNA是反映HBV复制水平的可靠指标,有助于疾病的诊断及预后判断。

  • 标签: 乙型肝炎病毒 核糖核酸 实时荧光定量PCR
  • 简介:【 摘要 】 目的: 评价实时荧光定量 PCR 在病毒检测中的应用效果 。 方法: 研究我中心 2019年 3月 ~2019年 9月期间纳入的 158例疑似 HFMD患者,研究中使用到的核酸检测仪器选取 ABI-7300进行 FQ-PCR检测,观察并分析 FQ-PCR检测病毒发生情况。 结果: 经检测, 158例疑似 HFMD患者中, FQ-PCR检测的 EV阳性确诊为 115例,阳性率 72.78%,其中 EV71RAN阳性有 109例, CA16PNA检测的阳性 53例;而 ELISA检测出的 EV阳性确诊为 63例,阳性率 39.87%,两者 差异大, P<0.05。 15例 HFMD患者实行 FQ-PCR检测到的 EV阳性 12例,而 ELISA检测 6例阳性数,差异显著, P<0.05。 结论: 实行 FQ-PCR检测对 HFMD病毒检测率提升,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 标签: 病毒检测 实时荧光定量 PCR 应用效果 评价
  • 简介:为建立食品中副溶血性弧菌(VP)的PCR检测方法,选取tl基因作为靶序列设计一对引物,用该引物对14株从国内食品中分离的副溶血性弧菌(经传统方法验证)和30株非副溶血性弧菌进行PCR扩增,并用此方法对人工污染食品进行检测.扩增片段表现出极好的特异性,对人工污染的冷冻虾仁、沙丁鱼的检出限为10CFU/g,且与传统方法结果吻合.该方法适宜于食品中副溶血性孤菌的检测.

  • 标签: 食品 副溶血性弧菌 PCR技术 检测方法 分子生物学
  • 简介:目的快速准确地检测副溶血性弧菌(VP)和伤寒沙门氏菌(ST).方法:根据VP的tdh基因和ST的H1-d基因顺序设计二对引物,通过聚合酶链反应检测食品或其它待检样品中的VP和ST,将扩增产物电泳.结果:分别出现与已知阳性对照细菌条带大小一致的202和458bp的tdh和H1-d基因片断的条带,判定该样品中相应细菌为阳性.结论:本法特异性强、灵敏度高,能在24小时内出结果,可适用于食品或其它样品中VP和ST的快速检验.

  • 标签: 副溶血性弧菌 伤寒沙门氏菌 聚合酶链反应
  • 简介:近年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disease)在儿童中流行情况较为严重,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可经消化道、呼吸道传播,易造成流行[1]。主要表现为口腔黏膜溃疡性疱疹及四肢末端水疱样皮疹,主要病原为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ox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71)[2]。1资料与方法1.1研究对象2009年南京儿童医院确诊为手足口病,持续发热并出现嗜睡、易惊、烦躁不安、抽搐等神经、呼吸系统症状,住院隔离治疗的患儿161例。男95例,女66例。年龄最小7个月,最大11岁。手足口病诊断标准参照卫生部办公厅《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08年版)》[3]。1.2研究方法1.2.1标本采集征得患

  • 标签: 肠道病毒感染 手足口病 实时荧光定量 检测 柯萨奇病毒 咽拭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