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采用透明隔(CSP)的术前MRI分型评估经纵裂-透明隔间(CSPV)入路行胼胝体切开术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描述性研究。纳入上海仁济医院功能神经外科2014年1月—2020年12月耐药性癫痫患者31例,其中男21例、女10例,年龄2~31(15.3±7.3)岁,病程0.5~29(10.0±6.5)年。患者术前均行颅脑常规和/或薄层MR扫描,观察CSP形态并进行影像学分型。均采用经纵裂-CSPV入路行胼胝体切开术,术中对比观察术前MRI不同CSP分型患者手术操作特点及完成情况。结果(1)31例中,术前MRI观察到CSP者29例,其中间隙型(Ⅱ型)28例、透明隔囊肿(Ⅳ型)1例;另外2例MRI未观察到CSP,为闭合型(Ⅰ型)。(2)29例术前MRI观察到CSP者,术中均探查到达CSP,并顺利分离两侧透明隔小叶:1例Ⅳ型CSP患者切开胼胝体即可到达CSPV,操作最为容易;28例Ⅱ型CSP患者,因CSP体积较小,定位有一定难度,但经仔细辨认均能到达,再向后分离两侧透明隔小叶没有困难。而2例Ⅰ型CSP患者术中未能分离出CSPV,改行经侧脑室入路完成手术。结论通过对CSP的术前MRI观察及影像学分型,可预估术中CSPV的分离难度,进而判断经纵裂-CSPV入路胼胝体切开术的可操作性。术前MRI观察到CSP存在,可以作为选择经纵裂-CSPV入路行胼胝体切开术的一个影像学指标,而Ⅰ型CSP患者不宜采用该入路。

  • 标签: 脑室 透明隔腔 癫痫 磁共振 经纵裂-透明隔间腔入路 胼胝体切开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宫腔镜下宫粘连分离术联合尿管放置治疗宫粘连及预防复发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所接受的共计60例宫粘连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样本对象,通过电脑随机的方式将这60例入选患者随机乱序均分为30例接受宫腔镜下宫粘连分离术联合节育环治疗的对照组患者,以及30例接受宫腔镜下宫粘连分离术联合尿管放置治疗的观察组患者。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以及术后粘连复发情况。结果:采用宫腔镜宫粘连分离术联合尿管放置治疗的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显著更高于接受宫腔镜下宫粘连分离术联合节育环治疗的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的对比差异经过X2检验,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且采用宫腔镜宫粘连分离术联合尿管放置治疗的对照组患者6个月后的粘连复发率明显更低于接受宫腔镜下宫粘连分离术联合节育环治疗的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的对比差异经过X2检验,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腔镜下宫粘连分离术联合尿管放置治疗宫粘连的疗效确切,能有效预防患者的疾病复发,安全性较高,临床上值得进行推广应用。

  • 标签: 宫腔粘连 TCRA 尿管 复发率
  • 简介:摘要针对颅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过程中,弹簧圈发生解旋的情况少见,一旦出现可导致严重的缺血事件。本文报告1例椎动脉颅段动脉瘤行血管内栓塞的患者,由于路径严重迂曲,弹簧圈推送困难,术中出现弹簧圈的解旋。通过联合使用球囊和鹅颈抓捕进行抓取,顺利完成动脉瘤的栓塞,术后患者无明显不适。8个月后复查头颅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显示动脉瘤完全闭塞。

  • 标签:
  • 简介:摘要针对颅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过程中,弹簧圈发生解旋的情况少见,一旦出现可导致严重的缺血事件。本文报告1例椎动脉颅段动脉瘤行血管内栓塞的患者,由于路径严重迂曲,弹簧圈推送困难,术中出现弹簧圈的解旋。通过联合使用球囊和鹅颈抓捕进行抓取,顺利完成动脉瘤的栓塞,术后患者无明显不适。8个月后复查头颅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显示动脉瘤完全闭塞。

  • 标签:
  • 简介:摘要下静脉滤器能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而导致的肺血栓栓塞症,在临床上已得到广泛应用,但与其相关的并发症并不少见。目前常见的并发症包括滤器滤丝穿出下静脉、滤器倾斜、滤器回收钩穿出、滤器断裂、静脉缩窄、梗阻、穿孔、消化道出血、心律失常等。在临床工作中,需规范下静脉滤器回收的操作步骤、严格把握滤器置入与回收的适应证和禁忌证,尽可能减少滤器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并对已发生的并发症积极干预,提高下静脉滤器治疗的安全性。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评估不同剂量雌激素应用于中重度宫粘连患者接受宫腔镜下宫粘连分离术所取得的效果。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中重度宫粘连患者76例作为研究主体,治疗期间均应用宫腔镜下宫粘连分离术,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均匀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雌激素应用剂量设定为每天4mg,观察组应用剂量设定为每天8mg,对比临床效果。结果:和对照组进行比较,观察组月经改善有效率以及宫形态恢复有效率所得数值远远较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指标数值和对照组比较具有优势P0.05。结论:在中重度宫粘连患者采取宫腔镜下宫粘连分离术治疗期间联合应用大剂量雌激素进行治疗对于改善患者月经状态以及宫形态具有积极意义,安全性较高,值得借鉴。

  • 标签: 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 不同剂量 雌激素 中重度宫腔粘连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脑血肿患者采取神经镜微创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依据课题需求选择100例手术患者,均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依据入院先后顺序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采取神经镜微创手术,对比两组患者各项指标恢复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患者,数据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取神经镜微创手术,可以改善传统手术治疗方法的不足,提高临床治疗效果。神经镜微创手术对于提升血肿清除率,促进神经缺损恢复等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整体疗效优于微创穿刺术,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神经内镜 微创手术 脑内血肿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下肢浅静脉曲张应用超声定位及肿胀麻醉下激光与泡沫硬化剂注射联合治疗的有效性,分析安全性。方法:遴选我院2019年11月10日-2020年11月10日收治的71例下肢浅静脉曲张患者为探究主体,全部研究对象病例均保存完整,给予全部患者下肢浅静脉曲张应用超声定位及肿胀麻醉下激光与泡沫硬化剂注射联合治疗,评定治疗情况与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后评估发现,71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8.59%;术后6hVAS评分是(6.57±1.56)分;术后12hVAS评分是(4.13±0.97)分;术后24hVAS评分是(2.09±0.45)分;并发症发生率为4.23%。结论:在下肢浅静脉曲张的治疗过程中,采取下肢浅静脉曲张应用超声定位及肿胀麻醉下激光与泡沫硬化剂注射治疗的效果较为理想,可促进疗效提升,且患者疼痛感轻微,能够显著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超声定位 肿胀麻醉 腔内激光 泡沫硬化剂注射 下肢浅静脉曲张 安全性
  • 简介:摘要:本论文利用 mulitisim 软件选择元器件,搭建仿真电路,对74LS147型10-4线优先编码和 74LS138 型 3-8 线译码进行功能性验证,并用七段显示译码管的功能实现进行验证。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固定手术治疗跟骨关节骨折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9年7月至2020年7月期间骨科就诊的92例跟骨关节骨折患者,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各为46例,给予对照组“L”形切口治疗,给予观察组切开复位联合“Y”型钢板固定术治疗,将两组骨折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感染、皮肤坏死、固定不良、腓肠神经损伤)低于对照组(2.17%、19.57%),(P<0.05);观察组治疗后VAS疼痛评分(2.36±0.54)分低于对照组(4.56±1.52)分,(P<0.05)。结论:固定手术治疗跟骨关节骨折的疗效确切,值得在临床上进行使用与推广。

  • 标签: 内固定手术 跟骨关节内骨折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临床采用固定术治疗跟骨关节骨折下及其术后并发症情况。方法:选取2018年11月~2019年11月本院收治的40例骨关节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并依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患者行L形切口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行切开复位联合“Y”型钢板固定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优良率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经治疗后其优良率达90.0%显著高于对照组优良率60.0%,差异显著(P

  • 标签: []跟骨关节 骨折内固定手术 并发症预防及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超声辅助房间隔穿刺术应用于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射频消融治疗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该研究为观察性研究。连续入选2020年7至9月于北京安贞医院接受射频消融治疗的房颤患者,入选患者年龄均≥18岁且心电图明确记录存在房颤。根据是否采用了心超声辅助穿刺将患者分为两组,即心超声辅助X线行房间隔穿刺组(超声组)和X线辅助下行房间隔穿刺组(X线组)。记录入选患者的基线资料,包括年龄、性别、阵发房颤比例、再次消融比例、CHA2DS2-VASc评分、既往史[包括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卒中/一过性脑缺血发作(TIA)、心脏瓣膜病、扩张型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超声心动图参数(包括左心房前后径、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舒末期内径)。记录两组患者首次出针的情况并计算成功率以及房间隔穿刺时间、放射暴露时间及房间隔穿刺并发症等指标。结果研究共纳入患者241例,其中超声组123例、X线组118例。入选患者的年龄为(62.5±8.0)岁,男性138例(57.0%),其中阵发性房颤患者135例(56.0%),再次消融的患者43例(17.8%)。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阵发性房颤患者的比例以及有高血压、糖尿病病史患者的比例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X线组比较,超声组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较低[(61.7±4.9)% 比(63.0±4.4)%,P=0.022],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较大[(48.0±2.9)mm 比 (47.0±3.4)mm,P=0.011]。超声组患者房间隔首次出针成功率高于X线组[94.3%(116/123)比79.7%(94/118),P=0.001],射线暴露时间短于X线组[(31.3±7.9)s比(124.8±35.7)s,P<0.001)],而房间隔穿刺时间较X线组长[(10.1±1.8)min比(8.2±1.3)min,P<0.001]。并发症方面,与X线组比较,超声组误穿心包的发生率较低[0比3.4%(4/118),P=0.039],穿间隔后一过性ST段抬高发生率略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4%(3/123)比1.7%(2/118),P=0.999]。结论心超声辅助房间隔穿刺术可有效提高房间隔穿刺准确度、缩短放射线暴露时间,安全、可行。

  • 标签: 心房颤动 导管消融术 腔内超声检查 房间隔穿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宫粘连患者生殖预后影响因素。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队列研究,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2月期间就诊于重庆市妇幼保健院的宫粘连患者178例,分别统计患者病史(年龄、病程、有无不孕史及复发性流产史、术前宫操作次数、术前月经类型、术前增殖晚期子宫内膜厚度)、宫形态学指标(包括输卵管开口是否可见、粘连范围、粘连性质)、二探宫恢复情况,并与术后妊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术后妊娠率为59.6%(106/178),活产率为45.5%(81/178),宫恢复有效率为88.8%(158/178)。不同病程(P=0.007)、粘连性质(P=0.001)、粘连范围(P=0.001)、二探宫恢复情况(P=0.037)的妊娠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病程、粘连性质是影响宫粘连患者术后妊娠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2,P=0.003)。结论病程、粘连性质与宫粘连患者的生殖结局密切相关。

  • 标签: 宫腔粘连 妊娠率 生殖预后 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