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由于虚拟漫游系统具有沉浸性、交互性、构想性的特征,所以虚拟漫游系统被广泛应用在各个领域。出于学院工作和宣传的需要,对基于VR—Platform平台的虚拟校园漫游系统进行了研究,并且借助3DSMax建模软件,建立了一个完整的桌面型虚拟校园漫游系统。它的建立为校园规划建设、参观导航、学校对外宣传提供了一个智能化的平台。

  • 标签: 虚拟校园漫游 三维建模 VR—Platform平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在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例怀疑为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采用多层螺旋CT血管扫描,利用三维重建技术对扫描的图像进行容积重组(VR),多排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曲面重建(CPR)等技术进行后处理,重建与分析血管图像,辅助诊断是否为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结果本组20例均确诊为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所有图像均很好地显示了主动脉全程及其分支,以及真腔、假腔、内膜片、内膜破裂口等,动脉夹层动脉瘤的部位和范围得到真实直观的显示。根据Debakey分型Ⅰ型3例,Ⅱ型2例,Ⅲ型15例。结论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对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血管成像分辨率高、诊断检出率高,通过结合三维后处理技术,可清晰地显示夹层动脉瘤的部位和范围,以及破裂口的所在位置,在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多排螺旋CT 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256排螺旋CT对冠状动脉心肌桥的检出率,探讨检出心肌桥的有效方法。方法通过借助256排螺旋CT对56例冠状动脉血管成像而检出心肌桥患者。结果多排螺旋CT(MSCT)可用于心肌桥的检出。结论256排螺旋CT可以明确显示心肌桥,可测量心肌桥的长度及厚度,图像直观、可靠、清晰,是诊断心肌桥较可靠实用的无创检查方法。

  • 标签: 256排螺旋CT 心肌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双源CT定量评价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双源CT对糖尿病合并冠心病(DN)50例和非糖尿病合并冠心病(非DN)50例,对两组发病率、斑块组成、CTA基本特征进行比较。结果DM患者冠心病发病率91%,明显高于非DM患者的冠心病发病率73%(χ2=3.784,P<0.05);两组斑块组成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DM组阻塞性冠心病26.0%,明显高于非DM组6.0%(χ2=4.56,P=0.001);DM组单支病变、双支病变、三支病变分别为20.0%、12.0%、10.0,明显高于非DM组非DM组6.0%、4.0%、2.0(χ2=4.156,χ2=4.045,χ2=4.254,P=0.003,P=0.004,P=0.005);DSCT的灵敏度为85.6%,特异度为90.9%,阳性预测值为88.5%,阴性预测值为88.5%,诊断的符合率为88.5%,DSCT和CAG对每支冠脉狭窄的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737,P=0.187)。结论双源CT是一种评价糖尿病性冠心病的可行的方法;糖尿病性冠心病病变复杂,累及血管范围广且严重。

  • 标签: 双源CT 冠心病 Ⅱ型糖尿病 比较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对门静脉血管成像的应用价值,比较三种三维重建方法的特点。方法35例肝硬化患者,行16排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后,分别用MPR,VRT及MIP三种三维重建方法显示门静脉血管,比较三种三维图像对门静脉血管成像的应用价值。结果MPR,VRT及MIP三种三维重建方法均可以清楚的显示门静脉4级以上分支,对于血管立体结构的显示,MPR,MIP无显著差异,而VRT优于前者。结论三种三维成像技术各具优势,是一种快捷而无创伤显示门静脉血管的检查方法。

  • 标签: 体层摄影术 X 线计算机 后处理技术 门静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活动性下消化道出血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我院经手术治疗确诊的活动性下消化道出血患者41例,对所有患者进行了全腹部多层螺旋CT平扫+增强。结果41例患者中,结肠恶性肿瘤26例,小肠间质瘤9例,吻合口出血3例,结肠憩室2例,小肠血管畸形1例;所有活动性下消化道出血的总检出率为95.1%。结论多层螺旋CT在活动性下消化道出血的诊断中具有非侵入性、快速、敏感性高的特点,但目前仍处于诊断筛查应用阶段,仍需要进一步的优化方案。

  • 标签: 多层螺旋CT 活动性 下消化道出血 诊断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探讨16层螺旋CT泌尿系成像(CTU)对泌尿系疾病的诊断价值。得出结论16层螺旋CT泌尿系成像对显示泌尿系病变部位、病因和尿路梗阻的程度及双肾功能,具有检查快速、后处理快捷、安全可靠的特点,可提供完整尿路图像,为临床的准确诊断提供依据。

  • 标签: 16层螺旋CT泌尿系成像 诊断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螺旋CT头颈部血管成像中对比剂注射量。方法对120例进行头颈部血管成像患者随机均分两组,注射量一组为60ml;一组为45ml。注射速率相同。在工作站进行血管成像,采用VR、MIP、MPR、CRP等方法重建图像。结果两组的影像质量优、良率相当,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头颈部CTA对比剂的注射量与影像质量不成正比。

  • 标签: 头颈部血管成像 对比剂 注射量 影像质量
  • 简介:目的研究64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在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HIE)诊断中的可行性。方法选取临床拟诊HIE行CT检查的新生儿200例,随机等分成2组,分别使用120kV,200mAs及120kV,75mAs各扫描100例。分别比较2组CT权重剂量指数(CTDI)、剂量长度乘积(DLP)及总剂量(TDV)数值。两种扫描参数所得图像,由2名副高以上职称医师采用双盲法评价CT图像,分为优、良、合格和不合格,将优、良和合格归入符合诊断要求病例,并作统计学处理。结果在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诊断中,64层螺旋CT低剂量组扫描的辐射剂量为常规组扫描辐射剂量的37.5%,两组符合诊断要求的影像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20kV,75mAs低剂量扫描适用于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CT检查,这也符合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倡导的将辐射照射减至可合理达到的最低水平的原则。

  • 标签: 新生儿 缺血缺氧性脑病 64层螺旋CT 低剂量扫描 辐射防护最优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多排螺旋CT三维重建解体肩关节在肩关节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0年5月~2012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21例肩关节骨折患者给予患者普通X线片、二维CT、多排螺旋CT检查,对比三种影像学方法成像准确率,判断骨折分型。结果三种影像学诊断准确率分别为76.19%、90.47%、100%。21例肩关节骨折患者,肩胛骨骨体部骨折13例,肱骨上端骨折例6,肩盂肱骨关节骨折2例。X线片不能显示肩关节间隙内撕脱的骨片,二维CT不能全面反映撕脱肩关节全貌,多排螺旋CT三维重建解体能够多角度明确观察股骨头撕脱骨片。结论通过3D-SSD建解体图像能够立体显示肩关节骨折的位置、大小、形态及骨关节骨折和脱位的改变情况,有利于临床医生制定相应手术方案。

  • 标签: 多排螺旋CT 三维重建 肩关节 肩关节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双排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多平面重组重建(MPR)、表面遮盖重建(SSD)在肩胛骨骨折及肩关节外伤中的应用。方法收集我院2009年3月至2012年3月所做肩胛骨及肩关节三维重建病例47例回顾性分析。本组病例按临床医生所开申请单为,31例做肩胛骨三维重建,12例做肩关节三维重建,4例做肱骨上段三维重建,病例收集了患者的临床、X线平片、CT影像学资料。结果所有47例患者双排螺旋CT三维重建均能清楚显示骨折及其断端情况。结论双排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能对肩胛骨骨折部位、分型及肩关节解剖关系进行多方位、多角度观察,具有较强的立体感,诊断明显优于X线平片及CT平扫。对临床治疗及制定手术方案有很好的指导意义,可作为明确诊断及术前的重要检查方法。

  • 标签: 双排螺旋CT 三维重建技术多平面重组重建(MPR) 表面遮盖重建(SSD) 肩胛骨骨折及肩关节外伤 应用研究
  • 简介:接受美学是一种注重读者审美接受和审美经验的研究方法,读者阅读接受的过程是一种审美体验过程,离开了读者的接受,文学作品的美学特质不可能得到完美体现,它需要读者通过自己的审美经验和想象去填充和改造文本,从而进行新的创造。本文站在接受美学的角度,从哲学、社会学、数学等三方面对《爱丽丝漫游奇境记》及其续篇进行了解读。

  • 标签: 接受美学 期待视野 爱丽丝 卡洛尔
  • 简介:<正>从前,在快乐的幸福谷里住着一位王子。他厌倦了谷中的享乐生活,出逃去寻找真正的幸福。他和同伴周游列国、历尽艰险寻访在常人看来拥有幸福的各种人,以求得关于人生的教诲,但结果总是出人意料……

  • 标签: 幸福 人生 漫游 各种人 快乐 寻访
  • 简介:摘要目的利用MSCT血管造影探讨合并糖尿病的心绞痛病人冠脉粥样硬化斑块特点。方法以接受64排螺旋CT冠脉造影检查的心绞痛病人6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合并糖尿病者30人,无糖尿病者30人。观察并比较两组病人的冠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分布特点与类型特点。结果与非糖尿病组相比,糖尿病组具有更多的混合斑块。经年龄和性别调整后,糖尿病是混合斑块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MSCT冠脉造影能够准确反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在糖尿病和非糖尿病患者之间的差异,合并糖尿病的心绞痛病人由于混合斑块的增加而处于易发心血管事件的高危状态。

  • 标签: 64排螺旋CT 粥样硬化斑块 心绞痛 糖尿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各向同性扫描成像联合三维重建在鼻骨外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2010年3月至2012年6月鼻部外伤,临床拟诊鼻骨骨折同时行DR、CT检查发现鼻骨骨折95例,CT机采用GE16层螺旋CT各相同性扫描,将原始数据传送至AW4.2工作站作三维重建,重建后数据采用容积再现(VR)和多平面重建(MPR)等技术进行图像后处理,观察骨折线的走行、累及范围、骨折移位情况。结果95例患者中DR诊断鼻骨骨折85例。CT诊断骨折95例,其中单纯性骨折70例,粉碎型骨折20例,隐匿性骨折例5。MPR显示骨折95例,VR显示骨折90例。鼻骨孔显示率约88%(83/95)。结论多层螺旋CT各向同性扫描成像联合三维重建能够直观、准确地显示鼻骨骨折及骨折类型,对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案的选择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 标签: 计算机断层 各相同性扫描 鼻骨骨折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评价螺旋CT扫描在Xp11.2易位/TFE3基因融合相关性肾癌和肾透明细胞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为Xp11.2易位/TFE3基因融合相关性肾癌和肾透明细胞癌的24例患者的螺旋CT资料。其中Xp11.2易位/TFE3基因融合相关性肾癌和肾透明细胞癌各12例。结果Xp11.2易位/TFE3基因融合相关性肾癌组和肾透明细胞癌组的平均CT值增强量(即增强扫描动脉相肿瘤最大横截面平均CT值-平扫相上肿瘤最大横截面平均CT值)分别为(31.75±14.73)Hu和(88.30±31.91)Hu,Xp11.2易位/TFE3基因融合性肾癌的CT增强幅度明显小于肾透明细胞癌(P〈0.01)。结论观察病灶的CT值,可以帮助医师初步确定术前肿瘤的病理亚型。

  • 标签: Xp11.2 TFE3 肾透明细胞癌 螺旋CT CT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