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作者: 史晓英 何洪真 赵金叶 郭星 冯潇潇 吕佩源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9-21
  • 出处:《国际脑血管病杂志》 2021年第07期
  • 机构:河北医科大学研究生学院,石家庄 050017 河北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石家庄 050051,河北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石家庄 050051 华北理工大学研究生学院,唐山 063000,河北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石家庄 050051 河北北方学院研究生学院,张家口 075000,河北医科大学研究生学院,石家庄 050017
  • 简介:摘要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 NLR)可提供局部或全身炎症及免疫状态的信息。随着炎症及免疫因素在血管认知损害(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 VCI)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寻找新的血清炎症标志物对VCI的早期识别和干预十分重要。文章就NLR与VCI及其危险因素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阐述炎症在VCI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为VCI的诊断和预防提供帮助。

  • 标签: 认知障碍 脑血管障碍 痴呆,血管性 中性粒细胞 淋巴细胞 危险因素 生物标志物
  • 简介:摘要目的对老年血管痴呆患者服用补肾益智汤,判断该药物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我院2017年2月~2019年3月收治的52例老年血管痴呆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对照组(26例,西药治疗)和观察组(26例,补肾益智汤);对比分析治疗后两组患者MMSE(简易智能精神状态)、HDS(长谷川痴呆)和ADL(日常生活能力)指标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在MMSE、HDS、ADL方面的评分均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老年血管痴呆患者治疗中,补肾益智汤的应用效果突出,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补肾益智汤 老年性血管性痴呆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补肾益智汤治疗老年血管痴呆的作用。方法自我院病例库中选定40例老年血管痴呆患者参与本组实验,就诊于2017年12月至2018年10月,抽签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20例开展常规西药治疗,实验组20例开展补肾益智汤治疗,观察两组效果。结果治疗前Berg平衡量表评分、HDS评分、MMSE评分、ADL评分,2组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治疗后Berg平衡量表评分、HDS评分、MMSE评分、ADL评分,2组对比差异明显,明显实验组更为理想,P<0.05。结论老年血管痴呆患者实施补肾益智汤治疗的作用显著,值得临床推荐。

  • 标签: 老年血管性痴呆 补肾益智汤 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辛伐他汀口服对VD患者hs-CRP的影响,并观察治疗前后MMSE评分的变化。方法选择2012.5~2013.11我科收治的VD患者60例,分为辛伐他汀治疗组(即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其中治疗组男22例,女8例;对照组男21例,女9例,两组均给予阿司匹林、尼莫地平及相同的活血化瘀药物等常规治疗及对症处理,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口服辛伐他汀片,治疗前及治疗后24W行hs-CRP检测及MMSE评分。结果24W后,治疗组较对照组患者的hs-CRP水平显著降低(P<0.05),MMSE评分显著升高(P<0.05)。结论辛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尼莫地平等常规药物治疗血管痴呆疗效显著,无明显不良反应,临床中值得推广。

  • 标签: 辛伐他汀 血管性痴呆 hs-CRP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血管痴呆患者照顾者的负担及影响因素。方法首先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从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二科2018年1月—6月确诊为血管痴呆的患者中随机抽取120名患者及其照顾者,并以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这些照顾者的相关信息,此次调查过程中用到了一般情况调查表及Zarit照顾者负担量表,通过综合的分析,全面了解照顾者的负担分项。结果照顾者大多为患者的配偶或子女,且以女性为主,整体的文化素质不高,需背负较大的负担。结论负责血管痴呆患者日常照顾工作者,所承受的负担极大,社会上如能针对的对其需求予以支持,缓解其负担,有助于生存质量的提升。

  • 标签: 痴呆 照顾者 负担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阴茎海绵体血管活性药物注射(intracavernousinjection,ICI)后行彩色多普勒超声(colorDopplerultra—sonography,CDU)测定在男性阴茎勃起功能障碍(erectiledysfunction,ED)患者阴茎血流动力学检查中的作用。方法12例ED患者经阴茎海绵体注射0.9%氯化钠稀释的罂粟碱30mg与酚妥拉明1mg混合注射液共4ml,诱导勃起后行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查左、右海绵体动脉血流指标,包括收缩期最大流速(PSV),动脉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阻力指数(RI)。结果非血管ED组9例(75.0%),其中,左、右动脉PSV分别>25cm/s者7例,左、右动脉PSV相加>50cm/s者2例。动脉ED组2例(16.7%),其中左、右动脉PSV均<25cm/s,EDV<5cm/s者1例;左侧动脉PSV>25cm/s,右侧动脉PSV<25cm/s,左、右动脉PSV相加<50cm/s,EDV<5cm/s者1例.静脉ED组1例(8.3%),左、右动脉PSV分别>25cm/sEDV>5cm/sRI<0.8。结论阴茎海绵体血管活性药物注射后行多普勒彩色超声测定在男性ED病因检查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彩色多普勒超声 勃起功能障碍 血管性 阴茎海绵体注射
  • 简介:  【摘要】 目的:研究并探讨血管帕金森综合征的临床特点。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于 2013年 10月 -2016年 11月来笔者所在医院就诊的血管帕金森综合征和帕金森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将患者分成 VP组和 PD组,对两个研究组的患者的临床特点就行回顾的对比分析。结果: VP组患者的发病年龄偏大,临床表现主要以少动四肢强直为主,常常伴有假性的延髓麻痹和尿失禁,静止震颤的类型少见。头颅的 MRI以基底节腔隙的脑梗死较为多见,且各指标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左旋多巴对血管帕金森患者的治疗效果不理想。结论:血管的帕金森综合征在临床特点上不同于帕金森病,且左旋多巴的治疗效果不明显。  

  • 标签:    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 左旋多巴  
  • 简介:目的:探讨脑血管痴呆的病理和解剖学基础,分析CT对脑血管痴呆的诊断价值。方法:本文对90例符合脑血管痴呆的患者进行CT检查,观察脑梗塞的部位和数目。结果:痴呆患者脑内存在单发或多发性梗塞灶,其中病灶位于基底神经节区73例、额叶52例、颞叶46例、丘脑区22例、顶叶5例、脑干区5例,二处以上病灶38例。结论:特殊部位脑内多发性小梗塞为脑血管痴呆的主要原因,CT对脑血管痴呆的诊断有重要价值,但为非特异性。

  • 标签: 脑血管性痴呆 CT 解剖学 诊断 临床资料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针灸治疗老年血管痴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6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老年血管痴呆患者22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并研究针灸治疗的方法及治疗效果。结果226例老年患者中,采用头针疗法的26例,体针疗法患者34例,水针疗法的29例,针药结合治疗的61例,两种及以上疗法的76例;针灸治疗后患者在智力及生活能力等方面均有所改善。结论针灸治疗血管痴呆,可以有效治疗血管痴呆,提高患者智力及生活能力,不仅减轻患者身体上的痛苦,还减少患者承受的精神折磨,利于病人疾病的治疗及身体的恢复,因此针灸治疗血管痴呆在临床应用中极为重要。

  • 标签: 针灸 血管性痴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卒中后血管痴呆的危险因素,为其预防提供护理依据。方法选择我科60例脑卒中后血管痴呆患者为主要对象,对可能发生血管痴呆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给予患者针对护理,总结血管痴呆患者的护理经验。结果通过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的个体化护理和智能训练,提高了病人生存质量,也对预防痴呆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 标签: 脑卒中 血管性痴呆 危险因素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人血管痴呆(VD)病因、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回顾分析49例老年血管痴呆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病例均随访6个月,49例患者中12例精神症状及记忆力得到好转,9例肢体功能障碍得到不同程度恢复,22例病情加重导致完全丧失自理能力;死亡6例。结论老年人血管痴呆危险因素多而复杂,其中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及脑梗是引起老年人血管痴呆的主要原因,预防VD应控制各种危险因素的发生,临床积极治疗此类疾病,可有效降低因VD造成的患病率、致残率,以提高老年人的生存质量。

  • 标签: 老年人 血管性痴呆 病因 临床表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通心络胶囊治疗血管痴呆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方法将100例血管痴呆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各50例,研究组给予通心络胶囊9粒·d-1.Tid治疗,对照组给予脑复康片2.4g·d-1.Tid。疗程为6mo。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神经精神调查量表、工具日常生活能力量表、HacllirIski缺血指数量表评定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70%,对照组为56%,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P<0.05)。两组治疗后各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差异均有显著或板显著(P<0.05或0.01);两组间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评分差异有显著(P<0.05),神经精神调查量表;两组不良反应均轻微。结论通心络胶囊治疗血管痴呆患者疗效显著,安全高,依从好。

  • 标签: 血管性痴呆 通心络胶囊 脑复康
  • 简介:古代医家对于血管痴呆的治疗多从肾论治、从痰瘀论治,现代兴起的“毒损脑络”理论是在古人认识其病因病机基础上,认为肾虚、痰浊、瘀血互相转化,交互为患,一起构成浊毒犯脑的病理基础,形成虚痰瘀毒恶性循环的有害网络。因“毒损脑络”与络病病理改变不谋而合,因此提出“化浊解毒通络法”是治疗血管痴呆的治疗大法,以期为临床治疗血管痴呆提供一定思路。

  • 标签: 血管性痴呆 治疗 毒损脑络 络病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护理目标管理在血管截肢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制定保证患者在术后能够恢复一个健康的、有功能的、适合安装假肢和能够经受假肢摩擦的残端为总目标,然后根据目标制定6个小目标,针对每个目标,具体落实各项护理措施。结果各项护理目标均达标,血管截肢患者残端恢复好,无疼痛、无瘢痕挛缩、有正常组织覆盖和良好血运及感觉。结论护理目标管理可以调动护理各级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激发护理人员的自觉,提高工作效率。

  • 标签: 护理目标管理 血管性截肢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新生血管青光眼(NVG)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眼科收治的26例(34眼)NVG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随机分为观察组13例(18眼)和对照组13例(16眼),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抗VEGF药物雷珠单抗注射液,观察两组眼压变化情况。结果两组入院时眼压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末次随访观察组眼压较对照组明显下降,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VEGF药物能够有效控制NVG患者眼压,可作为早期治疗手段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抗VEGF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老年血管痴呆患者的社区护理措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10月间进入社区的80例老年血管痴呆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0例患者。针对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方式,针对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社区护理方式,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其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2.5%,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0%,其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老年血管痴呆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社区护理干预方法,明显提高了患者的身体状况及生活质量,取得良好的护理效果,值得在临床治疗中被广泛推广。

  • 标签: 老年血管性痴呆 社区护理 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尼可地尔治疗微血管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0月收治的微血管心绞痛患者8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心绞痛常规治疗措施,治疗组在心绞痛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尼可地尔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平板运动试验结果变化。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3.1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平板运动试验总时间明显升高,ST段压低最大程度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后比较,治疗组患者治疗后平板运动试验总时间升高更加明显,ST段压低最大程度降低更加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尼可地尔治疗微血管心绞痛患者可以取得显著的临床效果,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应用。

  • 标签: 尼可地尔 微血管性心绞痛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针灸治疗老年血管痴呆的应用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6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老年血管痴呆患者226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并研究针灸治疗的方法及治疗效果。结果226例老年患者中,采用头针疗法的26例,体针疗法患者34例,水针疗法的29例,针药结合治疗的61例,两种及以上疗法的76例;针灸治疗后患者在智力及生活能力等方面均有所改善。结论针灸治疗血管痴呆,可以有效治疗血管痴呆,提高患者智力及生活能力,不仅减轻患者身体上的痛苦,还减少患者承受的精神折磨,利于病人疾病的治疗及身体的恢复,因此针灸治疗血管痴呆在临床应用中极为重要。

  • 标签: 针灸 血管性痴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西结合治疗脑梗死后血管痴呆疗效。方法选取我院60例脑梗死后血管痴呆患者。对照组实施西药治疗。研究组实施中西医结合治疗。结果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83.33%明显低于研究组的96.67%(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精神状况无明显差距,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精神状况评分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对脑梗死后血管痴呆患者实施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显著,不仅用药安全可靠高,还能降低西药剂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在临床中大力推广。

  • 标签: 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 中西结合治疗 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