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结肠癌是我国多发的恶性肿瘤,发病率及病死率均较高,严重威胁我国人民的生命健康。目前外科手术仍然是治疗结肠癌的基础,乙状结肠是结肠癌的好发部位,腹腔乙状结肠癌根治术已逐渐普及。4K腹腔是一种高清显像技术腹腔,其信息量是常规高清电视的4倍,可改善术者对手术视野的操作感。笔者从4K腹腔的角度出发,结合团队实践经验,对中远段乙状结肠癌根治术淋巴范围规范和相关手术步骤进行解读和分享。

  • 标签: 结肠肿瘤 乙状结肠 根治术 淋巴结清扫 神经保护 4K分辨率 腹腔镜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Focus超声刀在乳腺癌手术腋窝淋巴中的优越性及安全性。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该院2015年8月—2017年5月收治的女性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12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超声刀组和电刀组,每组60例。对两组间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引流总量、引流管留置时间,淋巴检出数目、术中副损伤和术后并发症等方面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超声刀组与电刀组对比,手术时间、出血量、引流总量、引流管留置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淋巴检出数目与术中副损伤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ocus超声刀的优越性与安全性均优于传统高频单极电刀,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器械,值得在临床工作中推广。

  • 标签: 超声刀 乳腺癌 腋窝淋巴结清扫
  • 简介:摘要目的颈淋巴在分化型甲状腺癌手术中的应用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接诊的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55例,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次研究中的55例患者中有43例患者为淋巴阴性(cNO),临床淋巴阳性(非cNO)12例。所有患者均进行颈部Ⅵ区淋巴术,有9例非cNO患者进行颈部选择性淋巴。55例患者颈部Ⅵ区淋巴转移率为45.45%,cNO患者的淋巴转移率为39.53%,非cNO患者的淋巴转移率为66.67%。本次研究中的患者未见严重的并发症。结论分化型甲状腺癌非常容易发生颈部Ⅵ区淋巴转移。患侧预防淋巴术可作为常规手术方式,对于术前检查淋巴阳性的患者应进行清扫术,为后续的甲状腺癌治疗提供保证。

  • 标签: 颈淋巴结清扫 分化型甲状腺癌 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别以肠系膜上动脉左、右侧为淋巴内侧界的腹腔右半结肠癌根治术的手术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02例进展期右半结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淋巴范围不同分为研究组(48例)和对照组(54例)。两组患者均行腹腔下右半结肠癌根治术,研究组淋巴内侧界为肠系膜上动脉左侧,对照组为肠系膜上动脉右侧,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第1天血清CPR、术后病理清扫淋巴数目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169±24)min比(138±28)min,t=4.827,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在住院时间[(10.5±1.7)d比(9.7±2.0)d,t=1.172, P>0.05]、血清CRP水平[(110±44)mg/L比(100±39)mg/L,t=1.287, P>0.05]、术后并发症(12例比9例,P>0.05)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术后病理清扫淋巴数目多于对照组[(23.8±8.2)枚比(19.7±6.8)枚,t=2.191,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两组阳性淋巴数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2±4.9)枚比(1.4±2.8)枚,t=0.863, P>0.05]。结论以肠系膜上动脉左侧为界的腹腔右半结肠癌手术可以清扫更多的淋巴,并且扩大的清扫并未明显增加手术并发症及术后应激反应。

  • 标签: 结肠肿瘤 肠系膜上动脉 腹腔镜 全结肠系膜切除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广泛子宫切除加盆腔淋巴除术经腹腔与开腹施术两种方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于本院就诊的50例宫颈癌患者,在自愿原则下分为腹腔组和开腹组。对比2组患者术中术后等各方面的数据差异。结果腹腔组与开腹组在数据差异上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广泛子宫切除及盆腔淋巴术在治疗早期宫颈癌的疗效上,与开腹手术相当,可作为早期子宫颈癌手术治疗的选择术之一,值得推广。

  • 标签: 宫颈癌 腹腔镜 开腹手术 子宫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早期乳腺癌不同腋窝淋巴术的不同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4年6月~2015年7月收治的170例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采用腔淋巴术,对照组采用常规淋巴术,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数量等临床手术指标与对照组对比,组间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总满意度91.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组间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腔淋巴术的临床治疗效果相对明显,治疗满意度较高,适合于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乳腺癌 腋窝淋巴 清扫术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乳腺癌根治术患者接受术后淋巴与非清扫疗法后的生存情况。方法:我院于2020年7月开始证实启动本次研究,筛选的研究对象均为乳腺癌根治术患者,截止2023年6月,符合标准的样本数共计78例,随机将其中的39例研究对象纳入对照组(术后不行淋巴术),剩余研究对象则归属观察组(术后淋巴术),比较组间相关指标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可知,观察组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且术后3年复发率、远处转移率以及生存率均较佳(P<0.05)。结论:与术后不行淋巴术患者相比,乳腺癌根治术后行淋巴术的患者并发症较少,且生存率较高,临床效果显著。

  • 标签: 乳腺癌根治术 淋巴结清扫术 生存率
  • 简介:目的探讨新型路径淋巴联合胃周血管阻断术治疗ⅢC期胃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解放军第一七五医院收治的142例ⅢC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行新型路径淋巴联合胃周血管阻断术70例(联合组)、行单纯新型路径清扫淋巴72例(单纯组).比较两组患者术中门静脉血中CEAmRNA阳性率和术后肿瘤的远处转移率.采用门诊、住院、电话等方式进行随访,随访时间截至2013年1月.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结果联合组和单纯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清扫数目分别为(184±26)min、(282±80)mL、(28±5)枚和(180±28)min、(355±85)mL、(27±5)枚,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82,5.267,0.496,P>0.05).联合组和单纯组患者进腹后门静脉血CEAmRNA阳性率分别为10.0%(7/70)和9.7%(7/7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03,P>0.05);淋巴后CEAmRNA阳性率分别为2.9%(2/70)和16.7%(12/7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240,P<0.05);全胃切除术后CEAmRNA阳性率分别为4.3%(3/70)和4.2%(3/7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01,P>0.05).术后1年两组患者均获随访,术后3年139例患者获得随访,中位随访时间为33.5个月(12.0~42.0个月).联合组和单纯组患者术后1年肿瘤远处转移率分别为7.1%(5/70)和8.3%(6/7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70,P>0.05);联合组和单纯组患者术后3年肿瘤远处转移率分别为33.3%(23/69)和51.4%(36/7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660,P<0.05);联合组和单纯组患者远处实质器官转移率分别为10.1%(7/69)和44.3%(31/7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0.390,P<0.05).结论新型路径淋巴联合胃周血管阻断术能及时阻断ⅢC期胃癌根治�

  • 标签: 胃肿瘤 淋巴结清除术 胃周血管阻断术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两孔胸腔肺叶切除及系统性淋巴手术治疗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4月至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60例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传统的胸腔手术进行临床治疗,实验组患者采取两孔胸腔肺叶切除术进行临床治疗,手术结束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个数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住院时间、胸管留置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等临床指标均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两孔胸腔肺叶切除治疗肺癌患者的疗效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治疗效率,促进患者恢复健康,值得在临床实践的过程中大力借鉴和推广。

  • 标签: 两孔 胸腔镜肺叶切除 肺癌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腔腋窝淋巴术与传统开放手术治疗乳腺癌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2016年收治的74例早期乳腺癌患者作为本文研究对象,按照数字表随机分组法将74例患者分为两组,两组在手术治疗基础上都进行淋巴清扫术,对照组采用传统开放手术,观察组则采用腔腋窝淋巴术,比较两组手术诊疗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腋窝皮肤感觉异常及远期疗效。结果观察组相比对照组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腋下淋巴液引流量和引流管放置时间都更低,而手术时间则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相比对照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腋窝皮肤感觉异常率都更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2个月,观察组术后复发率和远处转移率相比对照组都更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腔腋窝淋巴术能减轻手术创伤,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远期临床疗效。

  • 标签: 腋窝淋巴结清扫 乳腺癌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功能性区域颈淋巴术(FRND)治疗多发性颈淋巴结核(CLNT)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7年5月至2020年4月濮阳市第五人民医院收治的多发性CLNT患者152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FRND组(76例)与颈淋巴结核病灶清除术(CLND)组(76例),FRND组采用FRND治疗,CLND组采用CLND治疗,比较两组围术期情况、淋巴除效果、复发率、颈功能和切口愈合情况、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与CLND组比较,FRND组术后引流时间、切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较短(P<0.05);与CLND组比较,FRND组淋巴除数量较少,复发率较低(P<0.05);术后随访1年,FRND组术后颈功能正常率(97.37%,74/76)、切口愈合良好率(98.68%,75/76)较CLND组(80.26%、78.95%)高,P<0.05;FRND组并发症发生率(2.63%,2/76)较CLND组(13.16%,10/76)低,P<0.05。结论采用FRND治疗多发性CLNT,无需过多清扫淋巴,并发症少,可减轻对术后颈功能和机体恢复的影响,且不会增加复发风险,可提高预后效果。

  • 标签: 淋巴结 结核 功能性区域颈淋巴结清扫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内胆管癌(ICC)根治术不同淋巴方式对淋巴检出数目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6年1月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57例行ICC根治术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25例,女32例;平均年龄为59岁,年龄范围为45~72岁。57例患者中,36例术中采用整块融合淋巴方式,设为观察组;21例术中采用常规淋巴方式,设为对照组。观察指标:(1)术中情况。(2)术后病理学检查情况。(3)术后并发症情况。(4)随访情况。采用门诊或电话方式进行随访。所有患者出院后每6个月随访1次,了解患者生存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19年1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范围)表示,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以绝对数或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等级资料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并计算生存率,采用Log-rank检验进行生存分析。结果(1)术中情况: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肝门阻断时间,肝段切除数(<3段、≥3段)分别为(218±53)min,(266±24)mL,(21±9)min,5、31例;对照组患者上述指标分别为(207±45)min,(270±23)mL,(19±8)min,2、19例,两组患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530,0.774,0.590, χ2=0.004,P>0.05)。(2)术后病理学检查情况:观察组患者术后淋巴检出数目、阳性淋巴百分比分别为(11±3)枚、16.58%(66/398),对照组患者上述指标分别为(5±2)枚、6.80%(7/103),两组患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9.454,2.148,P<0.05)。(3)术后并发症情况:观察组患者Clavien-Dindo分级Ⅰ~Ⅱ级、Ⅲ~Ⅴ级并发症,胆汁漏,术后出血,切口感染,胃瘫分别为35、1例,6例,1例,8例,0;对照组患者上述指标分别为19、2例,3例,1例,1例,2例,两组患者并发症Clavien-Dindo分级情况,胆汁漏,切口感染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236,0.000,1.870,P>0.05);两组患者术后出血、胃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随访情况:57例患者均获得术后随访,随访时间为5~42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36个月。观察组患者术后生存时间、术后3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36个月(8~42个月)、66.7%;对照组患者上述指标分别为23个月(5~39个月)、38.1%,两组患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253, χ2=5.317,P<0.05)。结论ICC根治术采取整块融合淋巴有利于增加术后淋巴检出数目,提高患者术后生存率。

  • 标签: 肝肿瘤 肝内胆管癌 淋巴结清扫 淋巴结检出数目 术后 生存率
  • 简介:摘要随着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和新辅助放化疗的广泛应用,中低位直肠癌患者的预后明显改善。近年来随着腹腔和机器人手术系统等微创技术应用于直肠癌根治性手术,以及肿瘤分子标志物和基因测序技术的发展,直肠癌治疗已进入个体化精准医疗时代。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关于中低位直肠癌侧方淋巴必要性的争议愈发引人注目,其包括与新辅助治疗的关系,侧方淋巴手术指征、范围及神经保护等多个方面。作为进展期中低位直肠癌重要治疗手段,直面争议,增加侧方淋巴相关循证医学证据是当务之急。

  • 标签: 直肠肿瘤 淋巴结切除术 新辅助放化疗 精准医疗
  • 简介:摘要右半结肠癌占结肠癌的比例越来越高,且预后较差。右半结肠切除术是治疗右半结肠癌的标准手术方式。近期幽门下淋巴(第206组淋巴清扫成为右半结肠癌切除术的研究焦点之一。目前幽门下淋巴转移率及其是否属于右半结肠癌的区域淋巴尚不清楚,幽门下淋巴转移的预测方法少、准确度低,且幽门下淋巴可能增加并发症,导致过度治疗。以上问题及争议导致幽门下淋巴的实际临床价值仍不明确,亟需设计高质量的多中心、大样本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明确右半结肠癌切除术是否需常规清扫幽门下淋巴。笔者综合分析国内外研究进展,从右半结肠癌幽门下淋巴转移率、幽门下淋巴转移判断方法、幽门下淋巴转移的影响因素、幽门下淋巴的风险和临床意义及未来研究方向等进行深入阐述。

  • 标签: 结肠肿瘤 右半结肠切除术 幽门下淋巴结 淋巴结清扫 争议
  • 简介:前列腺癌手术治疗之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radicalprostatectomy,RP)及盆腔淋巴术(pelviclymphnodedissection,PLND)在治疗中的作用一直备受争议。争议的焦点主要集中在:如何更有效地发现盆腔淋巴转移?淋巴阳性前列腺癌患者是否继续进行RP?哪些患者应接受PLND?淋巴的范围?PLND是局部清扫还是扩大清扫更好?PLND的治疗作用和并发症?淋巴阳性患者的系统治疗如何进行等。

  • 标签: 盆腔淋巴结清扫术 前列腺癌患者 手术治疗 prostatectomy 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 盆腔淋巴结转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Delphian淋巴(Delphian lymph node,DLN)清扫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ncer,PTC)手术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3月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208例PTC患者的DLN检出和转移情况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评估DLN转移预测PTC高危特征的价值,探讨DLN转移与术选择的倾向性。结果①本组DLN检出率为69.23%(144/208),DLN检出率与患者性别、中央区(不包括DLN)淋巴数与转移数有关(均P<0.05),男性、较多的中央区(不包括DLN)淋巴数患者更有利于DLN的检出。②DLN转移率为18.27%(38/208),单因素结果表明,DLN转移率与性别、是否微小癌、伴峡部癌灶、癌灶数目、腺外侵犯、肿瘤大小、中央区(不包括DLN)淋巴数与转移数密切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证实肿瘤≥1 cm、伴有峡部癌灶、较多的中央区(不包括DLN)淋巴转移数是DLN转移的独立影响因素。③DLN转移预测腺外侵犯、中央区(不包括DLN)淋巴转移和侧颈淋巴转移的敏感性分别为54.54%、37.36%、62.86%,特异性分别为78.69%、92.45%和55.56%。④DLN转移者更多地接受了甲状腺全切、双侧中央区淋巴及侧颈淋巴术。结论PTC有较高的DLN检出率和一定的转移率,应常规清扫,DLN转移者预示着PTC高危特征和较广的淋巴转移,对淋巴范围具有临床指导意义。

  • 标签: 甲状腺乳头状癌 Delphian淋巴结 颈淋巴结清扫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盆腔淋巴术治疗早期宫颈癌的护理分析。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4年2月我院收治的早期宫颈癌患者66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应用盆腔淋巴术治疗,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强护理,对比两组的术后情况和患者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术后情况和患者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盆腔淋巴术治疗早期宫颈癌,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安全性,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建议在各大医院临床广泛应用。

  • 标签: 盆腔淋巴结 清扫术 早期 早期宫颈癌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胸段食管癌锁骨上淋巴的临床价值。方法研究对象筛选2014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174例锁骨上淋巴转移食管癌,采用随机数字表格法,将174例研究患者分为观察组87例与对照组87例,对照组实施区域淋巴,不给予锁骨上淋巴;观察组给予三野淋巴,实施锁骨上淋巴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情况、淋巴转移率及远期生存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随访2年,患者生存率高于对照组,锁骨上淋巴远期转移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淋巴转移率比较(P>0.05);对比两组并发症发生率(P<0.05)。结论对胸段食管癌患者实施锁骨上淋巴治疗,可降低术后远端淋巴转移率、提高患者生存率,且术后并发症无明显变化,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胸段食管癌 锁骨上淋巴结 生存率 淋巴结清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