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针对新生儿败血的患儿,采取细节护理所产生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患儿当中选择66例纳入本次临床实验中,按照抽签的方式决定分组,组别名称为参照组以及观察组,给予不同的护理措施,对比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护理后,生化因子各项指标数据显著优于参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护理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针对新生儿败血,在治疗过程当中采取细节护理措施,具有显著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细节护理 新生儿 败血症
  • 简介:【摘要】近些年我国不断发展畜牧养殖业,而且在行业发展过程中不断防御各种疾病,不断推出新的防治方法。在养殖高原牦牛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出血性败血,这一疾病的诱因是多杀性巴氏杆菌。这类疾病通常是发生于冷热交替的时间段,借助消化道进行传播。本文主要分析了高原牦牛出血性败血发病原因,针对疾病预防工作提出针对性的建议,进一步发展高原牦牛养殖业,保障养殖户的综合效益。

  • 标签: 高原牦牛 出血性败血症 发病原因 预防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本院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肺炎克雷伯的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指导。方法收集2011年6月至2012年9月本院门诊及住院患者送检的各类细菌培养标本,采用VETEK-2全自动微生物鉴定药敏仪进行细菌鉴定及药敏检测。结果2011年6月至2012年9月本院门诊及住院患者分离出大肠埃希肺炎克雷伯分别为361、365株,其中产ESBLs菌株分别为204株(56.5%)、69株(18.8%),产ESBLs菌株对亚胺培南、厄他培南、加替沙星全部敏感,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米卡星敏感性较高,对其他B一内酰胺类抗菌药几乎全部耐药。结论医院及时监测产ESBLs的发生率及其耐药趋势以指导临床用药至关重要。

  • 标签: ESBLs 肺炎克雷伯菌 大肠埃希菌 耐药性
  • 简介:摘要目的对乳腺癌化疗引起败血的患者临床治疗情况进行观察分析。方法2012年6月至2016年6月我院对1200例乳腺癌化疗患者中的22例发生败血患者进行研究,对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法以及效果进行探讨。结果根据此次的22例患者来看,共有20例出现了骨髓严重抑制情况,患者最突出的症状就是高热,血常规检查表明,患者四度粒细胞缺乏,血培养证实为败血,能够培养出革兰氏阴性。有2例接受Port化疗出现了管道感染至败血情况,观察到血液培养中有革兰氏阳性,我院及时的拔除管道,进行针对性抗感染治疗,患者病情受到控制并治愈。全部患者的临床治愈率为100%。结论乳腺癌化疗致败血的发病因为抵抗力低,局部护理不当,血栓等,如果能够及时的发现和采取治疗措施,能够降低威胁程度,使用抗生素治疗,提升免疫力,患者症状短期内能够缓解,效果比较优秀。

  • 标签: 乳腺癌 化疗 并发症 败血症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江门地区肺炎克雷伯对抗菌药物耐药性的趋势,指导临床医生合理用药。方法菌株鉴定采用ATBExpression系统鉴定,药敏试验采用K-B法,产超光谱ß-内酰胺酶(ESBLs)细菌检测采用纸片协同试验法。结果肺炎克雷伯的产ESBLs率为26.0%-35.5%;对青霉素类和第一、第二代头孢菌素的耐药率一直很高,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阿米卡星、头孢吡肟的耐药率较低,对碳青酶烯类仍高度敏感,但开始出现耐药菌株。结论肺炎克雷伯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呈增长趋势,应加强细菌的耐药性监测以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 标签: 肺炎克雷伯菌耐药性超光谱ß -内酰胺酶
  • 简介:近30年来,克雷伯属已逐渐成为亚洲地区细菌性肝脓肿的主要病原体.近年研究发现引起肝脓肿的是-种高毒力/高黏液表型肺炎克雷伯(hypervirulent/hypermucoviscousK.pneumoniae,hvKP),可引起侵袭综合征,包括眼内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坏死性筋膜炎等,引起前列腺脓肿的少有报道.而前列腺脓肿的主要致病菌为大肠埃希.本文报道1例肺炎克雷伯引起肝脓肿并发肺脓肿、前列腺脓肿的病例,以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

  • 标签: 侵袭综合征 肺炎克雷伯菌 前列腺脓肿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该院2015年1月-2016年12月临床分离的肺炎克雷伯(Kpn)的分布情况及耐药性,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控制肺炎克雷伯的医院感染。方法对临床分离出来的286株肺炎克雷伯进行标本,科室分布的统计及耐药性分析,并对其中多重耐药肺炎克雷伯作ESBLs,AmpC酶,碳青霉烯酶,新德里金属β内酰胺酶(NDM-1)等试验。结果286株肺炎克雷伯主要来自痰液,占79.72%(228/286),其次为尿液及伤口分泌物,分别占8.74%(25/286),5.59%(16/286);主要分布于ICU,呼吸内科,分别占56.29%(161/286),27.62%(79/286),产ESBLs肺炎克雷伯检出162株,检出率为56.64%(162/286),产AmpC酶检出39株,检出率为13.64%(39/286),产KPC酶28株,检出率为9.79%(28/286),产NDM-1检出2株,检出率为0.70%(2/286)。结论该院肺炎克雷伯主要分离自痰标本,以ICU感染最为严重,其次为呼吸内科,肺炎克雷伯的耐药率比较高,且耐药表型多样,对多重耐药株检测耐药机制非常重要,以便控制医院的感染。

  • 标签: 多重耐药肺炎克雷伯菌 超广谱&beta -内酰胺酶 药敏试验 医院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我院新生儿科病区产ESBLs、AmpC酶的肺炎克雷伯的耐药情况,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按CLSI推荐的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确证试验,对肺炎克雷伯进行ESBLs检测,并用三维试验法、三维试验抑制试验进行AmpC酶检测。结果150株肺炎克雷伯中,检到产ESBLs肺炎克雷伯76株,阳性率高达50.67%。69株耐头孢西丁菌株检到21株产AmpC酶,其中单产AmpC酶4株,产Ampc+ESBLs菌株17株。AmpC酶阳性率为14.0%(21/150)。结论分离自我院新生儿科的肺炎克雷伯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耐药严重,主要以产ESBLs和(或)AmpC酶为主。给临床抗感染治疗带来很大困难,是院内感染的一大隐患。

  • 标签: 超广谱&beta -内酰胺酶 AmpC酶 肺炎克雷伯菌 三维试验 三维抑制试验
  • 简介:采用交叉引物等温扩增方法对食品中肺炎克雷伯建立快速检测方法,通过对18株肺炎克雷伯检测全部为阳性、29株其他阴性相关菌株检测为阴性,证明具有良好的特异性.通过对纯菌液、DNA浓度、实际样品检测等四方面进行灵敏度评估,DNA检测灵敏度为75.8fg/反应,纯菌液为96CFU/mL,经增步骤,样品中菌体检测灵敏度为9.6CFU/100g.该检测方法通过与参考方法比较其灵敏度、特异性、假阳性率、假阴性率及相对准确性几方面参数,符合ISO相关要求.该等温扩增方法的灵敏度为98.4%,特异性为98.5%,假阳性率为1.5%,假阴性率为1.6%,相对准确性为98.5%.该方法可用来对食品中肺炎克雷伯进行快速初筛检测.

  • 标签: 交叉引物等温扩增检测方法 肺炎克雷伯氏菌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肺炎克雷伯的不同生物学表型特征,为临床抗感染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19年10月间青岛市市立医院住院患者各种感染性标本中分离的肺炎克雷伯,采用VITEK-2 compact全自动细菌鉴定/药敏系统对临床分离菌株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分析肺炎克雷伯的标本来源和科室分布,比较不同生物学表型肺炎克雷伯的耐药率的差异。结果共分离非重复肺炎克雷伯1435株,其中超广谱β-内酰胺酶肺炎克雷伯(ESBLs)菌株316株(22.0%)、耐碳青霉烯肺炎克雷伯(CR-KP)菌株177株(12.3%)、高毒力肺炎克雷伯(HvKP)菌株113株(7.9%);标本来源以痰液标本最多,检出489株,占34.1%,其次为尿液标本,检出220株,占15.3%;科室分布主要来自于重症监护病房、急诊病房和神经外科病房,分别占21.8%、15.4%和10.8%。药敏结果显示:不同生物学表型的肺炎克雷伯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差别较大,CR-KP的耐药率最高,对多数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在80%以上,其次为ESBLs菌株,而HvKP菌株的耐药率最低,对大多数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10%。结论引起医院感染的肺炎克雷伯临床分布较为广泛,可表现为多种生物学表型,其对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也大不相同,因此,临床在感染性疾病的诊治过程中应重视病原学检查。

  • 标签: 肺炎克雷伯菌 医院感染 表型 耐药性
  • 简介:目的分析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CRKP)在医疗环境中的分布特点。方法分别于2016年4月25日、8月29日对某院检出CRKP的患者周围环境进行清洁消毒前随机采样,采样类别主要为物体表面和医疗器材。分析CRKP的分布特点。结果外科ICU、呼吸ICU、急诊ICU分别采样90、41、56份。外科ICU和呼吸ICU标本中未检出CRKP;急诊ICU检出CRKP6株,检出率为10.71%。2016年4月份采样103份,检出CRKP6株,检出率为5.83%,高于2016年8月份CRKP检出率(P〈0.05)。不同标本类别、负责人类别CRKP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应加强重点科室如急诊ICU的环境清洁消毒,减少CRKP在医疗环境中的传播。

  • 标签: 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 CRKP 环境采样 清洁消毒 分布特点
  • 简介:肺炎克雷伯是医院和社区获得性感染中最常见的革兰阴性致病菌之一,可引起肺炎、尿路感染、血流感染等。自1986年中国台湾首先报道肺炎克雷伯引起的社区获得性肝脓肿伴多发转移性脓肿后,国内外多所医院相继从肝脓肿患者分离出肺炎克雷伯,肺炎克雷伯导致的肝脓肿中高达78.3%为亚洲患者,这种肺炎克雷伯变异株被称为高毒力肺炎克雷伯(hypervirulentKlebsiellapneumonia,hvKP)。

  • 标签: 肺炎克雷伯菌 毒力因子 铁载体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医院2017-2019年度肺炎克雷伯的临床分布和耐药情况。方法 对2017-2019年度从医院患者的标本中分离鉴定的3400株肺炎克雷伯的药敏结果做回顾性分析。结果 2017-2019年度分离到3400株肺炎克雷伯,其中65.1%来自痰标本,33.0%来自内科,53.6%来自60岁及以上人群。2017-2019年耐药率最高的药物均为头孢曲松(58.8%,56.0%,46.2%)。 结论 肺炎克雷伯的耐药性在2017-2019年度逐年下降,仍需进一步加强监测。

  • 标签: 肺炎克雷伯菌 耐药性
  • 简介:目的:探讨肺炎克雷伯院内感染分布特点和耐药情况,并指导临床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方法:对128例肺炎克雷伯感染者的临床资料及药敏试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肺炎克雷伯院内感染者平均年龄68.5岁,其中〉60岁92例(71.9%);临床送检标本中痰液(54.69%)、尿液(24.22%)、血液(9.38%)标本分离菌株数多,发生肺炎克雷伯感染的科室主要分布于ICU(28.91%)、呼吸消化科(19.53%)、血液内分泌科(14.06%)、干部病房(11.72%);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菌株40.62%;除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外,所有受试菌株对其余抗菌药物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药,产ESBLs菌株对所测试的抗菌药物耐药率明显高于非产ESBLs株;49.72%的产ESBLs菌株呈多重耐药性。结论:初步了解了肺炎克雷伯院内感染特点,其耐药现象较严重,ESBLs检出率较高,多重耐药现象突出。临床应重视监测肺炎克雷伯流行情况,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 标签: 肺炎克雷伯菌 抗菌药物 耐药性 院内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医院2017-2019年度肺炎克雷伯的临床分布和耐药情况。方法:对2017-2019年度从医院患者的标本中分离鉴定的3400株肺炎克雷伯的药敏结果做回顾性分析。结果:2017-2019年度分离到3400株肺炎克雷伯,其中65.1%来自痰标本,33.0%来自内科,53.6%来自60岁及以上人群。2017-2019年耐药率最高的药物均为头孢曲松(58.8%,56.0%,46.2%)。结论:肺炎克雷伯的耐药性在2017-2019年度逐年下降,仍需进一步加强监测。

  • 标签: 肺炎克雷伯菌耐药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NE)、中性粒细胞比值(NE%)、淋巴细胞计数(LYM)及淋巴细胞比值(LYM%)在不同属新生儿败血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本文采用回顾性分析,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广东省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收治的败血患者377例,年龄范围为1~30 d。根据血培养结果,将患者分为革兰阴性(G-)败血组和革兰阳性(G+)败血组,排除非单一细菌感染者。G-败血组130例,男67例,女63例,年龄(17.20±10.46)d;G+败血组271例,男143例,女128例,年龄(16.62±9.44)d。同时选择局部感染的非败血患者150例作为对照组,男73例,女77例,年龄(17.50±7.55)d。收集同时采集的血清PCT、hs-CRP、血常规结果,比较3组患者的血清PCT、hs-CRP、WBC、NE、NE%、LYM及LYM%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各指标对G-败血组与G+败血组的鉴别诊断效能。结果G-败血组病原肺炎克雷伯和大肠埃希为主,分别占54.62%(71/130)和31.54%(41/130),G+败血组病原以表皮葡萄球菌和无乳链球菌为主,分别占19.19%(52/271)和18.45%(50/271)。G-败血组和G+败血组的WBC和NE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592、1.494,均P>0.05);G-败血组和G+败血组的NE%、LYM、LYM%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6.748、6.844、5.862,均P<0.05)。G-败血组的PCT和hs-CRP水平均高于G+败血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03.99、169.11,均P<0.05)。PCT的ROC下面积为0.766,以1.56 μg/L为诊断阈值时,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7%和73%。hs-CRP的ROC下面积为0.730,以19.43 mg/L为诊断阈值时,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5%和72%。G-败血组以大肠埃希肺炎克雷伯为主,G+败血组以葡萄球菌和无乳链球菌为主。结论新生儿败血早期可通过PCT和hs-CRP对细菌感染类型进行初步判断,根据不同细菌类型指导临床经验用药。

  • 标签: PCT hs-CRP 血常规 新生儿败血症 不同菌种
  • 简介:摘要: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 ALL)是急性白血病的一种类型,是儿童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儿童白血病疗效好,5年无事件生存率达80%以上,是目前儿童期疗效最好,治愈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

  • 标签: 白血病 感染 儿童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耐碳青霉烯类革兰阴性新生儿败血临床特征和病原分布及其耐药性分析。方法 本次研究对象选择2020年2月至2023年2月期间于我院接受治疗的败血新生儿。结果 于本院接受诊治的15000例患儿中,被确诊为新生儿败血的有3550(23.67%)例,血培养阳性1050(29.58%)例,304(28.95%)例血培养出革兰阴性,70(6.67%)血培养出耐碳青霉烯类革兰阴性;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对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左氧氟沙星敏感率较高。结论 耐碳青霉烯类革兰阴性感染的新生儿使用美罗培南联合磷霉素治疗效果较好。临床治疗中,需要结合实验室药敏结果等因素合理用药,有效控制碳青霉烯类细菌的出现。

  • 标签: 革兰阴性菌 新生儿败血症 临床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