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循环经济是一种新的经济发展理念和模式,因此要按照生态经济理论和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从高消耗、高污染、低利用向低消耗、低污染、高利用率和高循环率转变,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3R”原则进行可持续发展经济增长模式。充分认识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战略意义也就是必须走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上来,进入到经济结构调整之中,从而达到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目的。

  • 标签: 循环经济 “3R”原则 战略意义 措施
  • 简介:从清代乾隆皇帝时期中国人口突破3亿人开始,我国人口的增长便一发不可收,在3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我们享受了人口红利。如今,随着人口红利的逐步丧失,我国要建立集约型、科技密集型的经济发展模式。

  • 标签: 经济发展模式 人口红利 中国人口 乾隆皇帝 改革开放 集约型
  • 简介:本文对黔南明清时期的经济进行了较系统的叙述和研究,并分析了长期发展缓慢的原因.对当代本地经济、社会发展决策提供了一定的历史参考价值.

  • 标签: 贵州 明清时期 地方经济 农业经济
  • 简介:据报载,中国一位企业家到美国考察市场时,看到毗邻而居的两家店内,意大利真丝衬衫标价900美元,中国真丝衬衫标价只有25美元,而二者在质地、款式、印花、衬里等方面都无明显差异。但为什么价格相差如此悬殊呢?考察结果得知:中国丝绸无名牌!人们只知道这丝绸是中国产、或吴江产、杭州产,但是没有厂家自己的品牌,更没有名牌。在美国,"MadeinCHINA"的丝绸服装竟是墨西哥人和黑人的工作服!在中国人的心目中视为高级服饰的丝绸衬衫而在美国却落得如此悲惨的下场。这深深刺痛了我们中国人的心,这真是历史的颠倒!

  • 标签: 实施名牌战略 经济发展 名牌商品 创名牌 名牌产品 市场占有率
  • 简介:“九五”期间,全市各族人民在地委、行署的正确领导下,坚持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路线和邓小平建设有社会主义理论,按照“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战略部署,并按照地委、行署提出的“以资源型工业为主导,带动市场农业和旅游业发展的新经济格局“和“东联西出”,“融合发展”的战略以及“1234”总体部署,结合哈密市“南园北牧”农业发展方针和“工业立市”发展战略,励精图治,艰苦奋斗,积极探索,勇于开拓,圆满地完成或超额完成了“九五”计划的任务,开创了我市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全市经济繁荣、社会进步、政治稳定、民族团结、人民生活不断改善,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经济和社会发展各项事业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 标签: 哈密市 “十五”计划 经济发展
  • 简介:去年8月,武汉市委十一届三次全会提出坚持发挥比较优势,走差异化发展道路。所谓差异化发展,就是紧密结合城市的文化底蕴和资源特色、现实基础和发展前景,立足城市自身特色,通过错位发展、强势发展、优先发展,变比较优势为竞争优势乃至先发展优势,形成城市核心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 标签: 差异化发展 经济发展 城市核心竞争力 可持续发展 资源特色 文化底蕴
  • 简介:摘要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实现了持续高速增长,但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审视这种增长,还存在许多问题。本文从人口素质、自然资源利用及环境问题三方面提出了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构想。

  • 标签: 可持续 发展 战略 构想
  • 简介:房地产不仅仅是房屋,也不仅仅是房屋所占土地的拥有权和使用权,还包括了附带的各种权益。而这些权益和位置的独特才是人们所真正关心和追逐的,在国内则体现在户籍、儿童入学资格、各种保险等方面;首次提出了用数学的方法将房地产看成是房产与地产之和的观点,从根本上论述了房地产业所面临的风险,并提出几项解决问题的建议和方法。

  • 标签: 房地产市场 房产 地产 民生 数学
  • 简介:本文简单介绍了天气灾害对全球经济的影响以及保险抗御天气灾害中发挥的作用,着重对比分析了国内外利用保险转移天气灾害风险存在的差距,以及现在天气保险发展的新动态,提出我国在面临严重的气象灾害的情况下,应该积极发展灾害保险,推广风险共保计划,同时对于一般天气风险,也可以尝试发展天气保险产品,拓宽天气风险管理市场。

  • 标签: 天气灾害 风险管理 经济发展 灾害保险 全球经济 灾害风险
  • 简介:本文回顾总结了安徽私有经济发展的历史过程,就它的发展现状同全国以及发达省份进行了分析对比。文章认为,80年代后在安徽重又出现的私有经济是改革开放、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产物,在个私经济发展上安徽的明显长处是起步早、速度快,突出问题是单个企业规模偏小、总体实力相对不强,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在于缺乏相应的基础前提以及制度创新力度不足。

  • 标签: 历史过程 私有经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改革开放 前提 实力
  • 简介:中国古代很早就开始进行人口统计,第一个有确切记载的全国性人口数字,是西汉平帝元始二年(公元2年)的纪录:5900余万人。后经过汉末10年的动乱,人口锐减。到东汉后期桓帝永寿三年(157年),人口还有5600万人。接下来是黄巾大起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统一和隋末农民起义,前后400多年的动荡,到唐玄宗天宝十四年(755年),全国人口有5200余万人。

  • 标签: 人口过剩 可耕地 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