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器官移植是治疗终末期器官功能衰竭的最有效方法,诱导移植免疫耐受可以避免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的毒副作用及降低慢性排斥反应风险。本文介绍了不同类型细胞疗法在诱导移植免疫耐受中的特点和研究进展,从免疫调节细胞、干细胞、工程化抗原特异性调节性T细胞等多方面综述细胞疗法诱导移植免疫耐受的应用和前沿进展,为改善移植受者长期生存结局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 标签: 器官移植 免疫耐受 细胞疗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管介入治疗在儿童移植肾动脉狭窄(transplantation renal artery stenosis,TRAS)中应用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21年9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移植科诊断为移植肾动脉狭窄的儿童受者的临床资料,比较血管介入治疗前后及末次随访时的血肌酐水平及移植肾动脉收缩期峰值(peak systolic velocity,PSV)、叶间动脉PSV和峰值流速后比值变化。结果238例儿童肾移植受者中6例诊断为TRAS,发生率2.5%,手术时的中位年龄为12岁(9~17岁),确诊TRAS时的中位时间为术后4个月(1.7~18.0个月),随访中位时间6.6年(2.5~8.0年)。6例TRAS的儿童受者均经血管介入治疗,其中经皮腔内血管成形(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PTA)治疗5例,经皮血管内支架成形(PTAS)治疗1例。肌酐基础值为(75.2±27.9)μmol/L,确诊TRAS时为(200.8±88.5)μmol/L,较基础值显著升高(P=0.025),而经血管介入治疗后1个月时的肌酐下降为(103.8±44.7)μmol/L,至末次随访时肌酐为(98.7±30.2)μmol/L,与基础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196,P=0.115)。与血管介入治疗前移植肾动脉吻合口内径(2.6±0.6)mm相比,治疗后24 h时吻合口内径(3.8±0.5)mm和末次随访时的吻合口内径(4.1±0.8)mm均明显增加(P=0.027)。此外,处理后24 h和末次随访时移植肾动脉PSV为(163±45.0)cm/s和(184.7±80.8)cm/s,峰值流速比为6.5±2.2和5.4±2.0,均较血管介入处理前的(356.5±77.9)cm/s和18.0±5.8明显降低,而叶间叶间动脉PSV均较处理前明显升高(P=0.024,P=0.032)。在随访期内,6例TRAS儿童受者的移植肾动脉未再次出现狭窄或血栓等并发症。结论PTA或血管支架置入术治疗儿童TRAS在技术上是可行的,经治疗后再狭窄率低,可获得较为满意的中长期临床疗效。

  • 标签: 肾移植 移植肾动脉狭窄 经皮腔内血管成形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儿童供肾移植后肾动脉狭窄的诊疗经验。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1年10月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的儿童(供、受者年龄≤18周岁)肾移植114例。根据受者彩色多普勒超声结果分为正常组80例和流速增快组34例。根据是否存在血压升高、肾功能不稳定等移植肾动脉狭窄(transplant renal artery stenosis,TRAS)的相关临床表现,将流速增快组患者分为有症状组(13例)和无症状组(21例),分析总结可能引起儿童移植肾动脉狭窄的风险因素。结果114例儿童肾移植受者中男性65例,女性49例,男女受者出现移植肾动脉流速增快比例明显不同(38.5%和18.4%,P=0.02)。各组受者月龄、体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症状组供者的平均年龄10.4个月、体重9 kg明显低于正常组(平均年龄65.3个月,体重21.0 kg)和无症状组(平均年龄64.4个月,体重21.2 kg),P值均小于0.01。有症状组动脉最快流速363.5 cm/s明显高于无症状组的228.8 cm/s(P<0.001)。有症状组中6例采用药物治疗,治疗后临床表现均完全缓解;另外7例接受有创治疗:2例接受1次,2例接受2次,1例接受3次经皮腔内血管成形(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PTA)后临床症状缓解,肾功能稳定;1例接受PTA治疗时穿刺点出血,治疗失败,移植肾功能逐渐丧失;1例接受PTA后未缓解,随后置入血管内支架,此后由于血管支架内再狭窄进行多次支架内扩张无效。最后手术探查,取出血管支架,行移植肾动脉修剪后,临床症状缓解。结论男性受者、低体重或低月龄供者可能是儿童供肾移植发生TRAS的风险因素。彩色多普勒超声提示移植肾动脉流速增快不一定伴随相应临床表现,但动脉流速明显增快往往提示TRAS可能性大,需药物或有创治疗干预。在PTA效果不明显时,可多次治疗,尽量避免置入血管支架,以防止形成血管内再狭窄。

  • 标签: 肾移植 移植肾动脉狭窄 经皮腔内血管成形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胰肾联合移植(simultaneous pancreas-kidney transplantation,SPK)术后不明原因发热的临床特点、病因和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至2020年1月于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肾移植科接受胰肾联合移植的120例受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微生物培养、影像学表现或排斥反应等明确导致发热的证据,将受者分为无发热(free-fever,FF)组(41例)、原因明确发热(defined-fever,DF)组(47例)和不明原因发热(fever of unknown origin,FUO)组(32例),比较三组在一般临床特征、外科并发症、实验室检查及预后方面差异,定义不明原因发热的临床特征。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不明原因发热的风险因素,采用Kapla-Meier进行生存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多因素分析提示,术前糖尿病性胃肠病可能是不明原因发热的独立危险因素。FUO组和DF组白细胞计数[6.50(5.13,7.36)×109/L比10.36(6.11,12.97)×109/L]、C反应蛋白[11.75(6.25,16.85)μg/ml比35.00(16.30,75.00)μg/ml]、降钙素原[0.13(0.06,0.18)ng/ml比0.19(0.11,1.05)ng/ml]等急性期标志物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01,P=0.025)。FUO组仅接受1~2种抗生素及较短疗程的受者为13例(40.6%),与DF组32例(68.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FUO组另有6例(18.7%)受者在确诊为不明原因发热后,仅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实现临床转归。FUO组住院时间为(48.72±19.51)d与DF组(57.36±27.46)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住院费用分别为253 463.25元和334 605.96元,组间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02)。结论术前糖尿病性胃肠病是SPK术后早期不明原因发热的独立危险因素。不明原因发热者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等炎性标记物均显著低于原因明确发热者,这一典型临床特征有助于不明原因发热的早期诊断。

  • 标签: 胰肾联合移植 糖尿病 不明原因发热 排斥反应
  • 简介:摘要目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已成为影响人类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而接种疫苗是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最有效的手段。因此,在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同时,加快新型冠状病毒疫苗接种速度、扩大接种范围、提高人群的疫苗接种率,已成为国际社会有效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的共识。肾移植受者是罹患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高危人群,该群体长期处于低免疫状态,因此存在新型冠状病毒疫苗免疫原性降低、疫苗选择、使用方法、突破性感染等问题。本文基于已发表的国内外资料,就肾移植受者接种新型冠状病毒疫苗的有关问题提出建议,以供临床医生及卫生保健工作者提供咨询时参考。

  • 标签: 肾移植 疫苗接种 新型冠状病毒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肺孢子菌肺炎(pneumocystis carinii pneumonia,PCP)的临床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通过宏基因组二代测序(metagenomics 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mNGS)确诊PCP的13例肾移植受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女性3例,男性10例;年龄(46±10)岁;术后发病中位时间为10(2~21)个月;临床表现为发热11例,咳嗽7例,咳痰6例,气促11例。采用配对t检验,对受者入院及出院时的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3例PCP肾移植受者均通过肺泡灌洗液/静脉血mNGS检测确诊。入院时G试验、LDH检测、总T淋巴细胞绝对计数(CD3+Abs)、抑制/细胞毒T淋巴细胞计数(CD3+CD8+Abs)、辅助/诱导T淋巴细胞绝对计数(CD3+CD4+Abs)分别为(543.27±440.49)pg/ml、(529.98±222.43)U/L、(191.92±119.42)个/μl、(87.33±50.59)个/μl、(106.92±87.42)个/μl,与出院时的(69.58±50.21)pg/ml、(285.38±46.62)U/L、(888.58±672.99)个/μl、(336.83±305.21)个/μl、(520.08±388.76)个/μ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02、0.006、0.017、0.005)。13例均采用复方磺胺甲恶唑+卡泊芬净联合方案进行治疗,治愈12例,另1例治疗21 d后因感染性休克而死亡。结论mNGS检测是早期确诊PCP的重要方法之一;复方磺胺甲恶唑+卡泊芬净的抗感染效果良好;免疫功能监测对于抗感染及免疫抑制剂方案的调整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肾移植 肺孢子菌肺炎 二代测序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了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2例肾移植受者腺病毒尿道炎的临床资料和诊疗过程。此2例受者均处于免疫抑制状态,均有尿道口血性分泌物,病变部位均集中在前尿道,使用西多福韦治疗后尿道炎均治愈,但其中1例因西多福韦的肾毒性导致移植肾功能衰竭。

  • 标签: 肾移植 腺病毒 尿道炎
  • 简介:【摘要】伴随景观园林在城市绿化中的应用,尤其大树移植在绿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相关的技术逐渐成为探讨的热点。我国景观园林建设尚处于发展阶段,其中大树移植技术不够成熟。且诸多因素都会干扰大树移植的成活率。因而,本文主要探讨了大树移植的施工技术,以及相应的管理措施。

  • 标签: 景观园林 移植 环境改善
  • 简介:摘要:科学的苗木培育以及移植造林的技术手段也是推动林业工程持续发展的基本前提。基于此,需要科学开展苗木培育和移植造林工程,切实提升林业工程质量。本文对新时期林业工程苗木培育及移植造林技术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 标签: 林业工程 苗木培育 移植造林
  • 简介:摘要:在现代城市园林绿化建设逐步深入的进程中,人们对环境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为了更好地满足人们对环境提出的高标准要求,需要及时运用小苗代替大树移植,在短时间内实现理想的绿化效果。大树作为城市园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际移植的时候有着极为严格的标准,应该明确一些基本的注意事项和具体的移植技术,确保现代化园林建设得以有效推进。

  • 标签: 城市园林施工 大树移植 技术要点
  • 简介:摘要:现如今,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环境问题已经作为一个不可回避的重要问题提上议事日程。保护环境,减轻环境污染,遏制生态恶化趋势,成为政府社会管理的重要任务。植树造林对于生态建设是十分重要的,林业工程以森林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可持续发展为原则,将工程技术应用于森林资源培育、开发利用及林产品加工,是我国的经济建设和环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做好苗木的培育工作,提升移植造林技术来共同促进我国林业工程的发展。

  • 标签: 林业工程 苗木培育 移植造林技术
  • 简介:摘要:就当前的社会发展现状而言,林业工程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而言有着重要的作用,换言之,提升现代林业工程的生产既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理念的重要表现形式。通过对林业工程的强化管理,提高森林资源的利用率。同时,科学的苗木培育以及移植造林的技术手段也是推动林业工程持续发展的基本前提。基于此,需要科学开展苗木培育和移植造林工程,切实提升林业工程质量。

  • 标签: 新时期林业工程 苗木培育 移植造林技术
  • 简介:摘要:新时期林业发展下苗木培育与移植造林技术的应用对林业造林质量、效果有着重要影响,为改善林业发展局限性,做好这方面的研究至关重要。森林育苗移栽技术必须对相关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条件加以调查与分析,才能依据环保要求找到最好的造林苗木。针对苗木的生产条件,必须选用最好的种植技术,要从适时施肥与病虫害防控的根本入手,有效整合有关技术,以保证种苗成活率高,达到对森林建设开发企业综合经济效益的最优化。同时做好森林生态建设工程也对国家有着重大作用,在植树造林的过程中,假如没有采用科学的种植管理技术,则可能导致种苗培植与移栽错误、植株长势较差、甚至苗木迅速枯死等,对森林建设企业造成了一系列的负面因素影响。因此,积极开展国内重点森林工程项目建设,可以有效减缓国内生态危机,通过提高苗木培育的科技性质,有效增强苗木生命力,加速植树造林进度,从而实现重点林业工程的环保效果。

  • 标签: 新时期 林业苗木 移植造林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自体脂肪颗粒移植技术在面部凹陷整形美容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8年3月至2021年3月,收面部凹陷整形患者共164例,随即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硅胶美容整形技术,观察组采用自体脂肪颗粒移植技术,对比两组患者接受美容整形后总有效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自体脂肪颗粒移植技术在面部凹陷整形美容中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总有效率,具有显著的应用价值。

  • 标签: 整形美容 自体脂肪颗粒移植 面部凹陷
  • 简介:摘要:林业工程在我国社会发展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有很大的作用。在林业工程苗木培育和移植造林的全过程中,利用科学的培育和移植技术,能够有效提高幼苗的成活率,为幼苗的生长提供更加适宜和高质量的环境。林业工程在利用先进技术的过程中,不但实现了自身的突破发展,也为现代社会发展作出了贡献。

  • 标签: 林业工程 苗木培育 移植造林技术
  • 简介: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林业建设的发展也有了很大的创新。在我国的树林资源发展过程中,林业工程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程技术。其主张对于相关林业树木的培养以及木材的可持续发展种植,通过相关生物技术的有效利用,提高树木的木材质量以及成活率。而且,好的林业工程技术能够对生态环境以及野生动物的栖息地保护做出相应的贡献,提高物种的多样性。所以,本文就林业工程苗木培育以及移植改造技术应用做相关分析和讨论。

  • 标签: 新时期 林业工程 苗木培育 移植造林技术
  • 简介:摘要:在城市的园林绿化建设施工当中难免会遇到大树的移栽和移植问题,大树移栽相对于一些幼小树种的移植来说有着较为显著的优势,比如后期投入少、效果突出、绿化范围大、成效好,被很多的园林建设单位所青睐。但是会面临着一些问题,主要是前期的投入较大,劳力、物品和财力等问题。后期的树种养护也是一个十分庞大的工程,为此做好大树移植的技术和管理工作,科学设计移植准备实施和后期的养护方案,提升城市园林绿化效果,保证树种的健康成长,持续改善尝试生态环境都有着重大意义,就此进行深入探讨。

  • 标签: 大树移植 养护管理 措施
  • 简介:摘要:在林业工程建设中,由于地理环境和条件不同,造林难度存在差异,基本条件好的地区,苗木成活率高,生长速度快,技术要求低;基本条件较差的地区,苗木成活和生长较为困难,造林生产技术要求高。育种、造林、管理和经营作为林业工程主要环节,相互关联,相互补充,尤其是育种和移植造林环节,能够显著提升林业工程苗木质量和造林效果,扩大森林种植面积。为此,林业部门及技术人员需要进一步加强技术管理与创新,从技术因素入手,为林业工程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

  • 标签: 新时期 林业工程 苗木培育 移植造林技术
  • 简介:摘要:城市园林绿化是城市美化的重要方式,为了加快绿化进程,往往采用成年大树进行移栽。基于此,本文针对城市园林施工中大树移植技术要点进行探讨分析,以供参考。

  • 标签: 城市园林 大树移植技术 园林绿化
  • 简介: 摘要:我国在进行城市建设的进程中,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提高到了史无前例的高度,通过构建园林绿化项目,对城市人居环境进行全面优化。市政项目建设涉及内容繁杂,实施难度较大。要提高项目的服务效果,建设需要根据项目的具体环境要求和特点,制定针对性的管控措施,还需要做好绿化项目施工管理,尽可能提高植物的成活率,增强市政园林项目生态效益。本文就市政园林项目管理的实践进行相关的分析和探讨。

  • 标签: 种植 市政 园林项目 实践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