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对呼吸衰竭患者进行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呼吸机治疗的呼吸衰竭患者80例,分为两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临床护理路径,对比组间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血气指标和肺功能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血气指标和肺功能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对呼吸衰竭患者进行临床护理路径,能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患者肺功能状况。

  • 标签: 呼吸衰竭 临床护理路径 生活质量 血气指标和肺功能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呼吸机治疗呼吸衰竭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5月至2023年5月期间本院接收的呼吸机治疗的呼吸衰竭患者66例,采用抓阄方式将其分为甲乙两组,分别采用常规、临床护理路径两种方式进行干预,对不同干预方式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结果显示,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后,乙组患者治疗相关指标及血气指标之间的改善效果优于甲组患者,且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对呼吸机治疗的呼吸衰竭患者有积极临床效果,值得推广。

  • 标签: 临床护理路径 无创呼吸机 呼吸衰竭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予以慢阻肺(COPD)合并急性呼吸衰竭(ARF)正压通气(NiPPV)患者集束化护理的临床价值。方法:纳入本院2021.1.1-2023.3.31期间收治的COPD并ARF NiPPV患者84例,将其以随机数字表法1/1划分为2组,对照组42例常规护理,观察组42例集束化护理;统计2组血气指标、呼吸功能、治疗指标、肺炎发生率、呼吸机依赖率、护理满意度。结果:血气指标(PaO2、PaCO2)、呼吸功能(VC、TV、FEV、PAP),较对照组,VC、TV、FEV、PaO2以观察组更高,PAP、RR、PaCO2以观察组更低(P<0.05)。较对照组,观察组通气、住院时间更短(P<0.05)。较对照组,观察组肺炎发生率、呼吸机依赖率更低(P<0.05)。较对照组,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更高(P<0.05)。结论:予以COPD并ARF NiPPV患者集束化护理可改善患者呼吸功能与血气指标,并可降低肺炎、呼吸机依赖发生率,缩短患者通气与住院时间,获得患者认可,可推广实施。

  • 标签: 集束化护理 慢阻肺 急性呼吸衰竭 无创正压通气 呼吸功能 呼吸机依赖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呼吸机(CPAP)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RF)患者的针对性护理对策及其应用效果。方法:以CPAP治疗COPD合并RF患者为研究对象,采集68例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护理对策分为常规组(34例,常规性护理对策)与针对组(34例,针对性护理对策),观察其护理效果。结果:针对组知识水平评分高于常规组(P<0.05),肺功能与血气指标水平优于常规组(P<0.05),症状消失时间短于常规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针对性护理对策有效应用对CPAP治疗COPD合并RF患者知识水平改善、症状缓解、生理功能恢复、并发症预防效果提升等存在积极影响。

  • 标签: 无创呼吸机 呼吸衰竭 针对性护理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治疗重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给予有呼吸机与呼吸机序贯治疗的综合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6月-2022年12月本院7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呼吸机治疗)与研究组(有-呼吸机序贯治疗),对比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实验室指标变化(PaO2、PaCO2、PH、CaO2等)、呼吸衰竭纠正时间、住院时间等,明显要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重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Ⅱ型呼吸衰竭 有创呼吸机 无创呼吸机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有重症呼吸衰竭的患者在采用呼吸机治疗期间最近护理方案。方法:纳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重症呼吸衰竭患者共66例(纳入时间:2020.5~2022.3),随机分成常规组(33例,常规护理)、实验组(33例,优质护理),对患者呼吸功能观察。结果:治疗前,比较两组每分钟通气量及潮气量与呼吸频率,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实验组潮气量及每分钟通气量高于常规组,呼吸频率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针对合并重症呼吸衰竭的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在采用呼吸机治疗期间,实施优质护理干预,可帮助患者改善呼吸功能,值得推荐。

  • 标签: 无创呼吸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重症呼吸衰竭
  • 简介:摘要:在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可知,胎儿性染色体异常中非整倍体占比最高,高达75%,其中最为常见的便是21-三体综合征。在对胎儿性染色体非整倍体疾病筛查时,主要利用核型分析方式,其也是当前的金标准。但在获取绒毛膜、羊水等标本时,均属于有性措施,对孕妇及胎儿造成伤害,且结果回报时间较长,超过14d。近些年,我国医学技术的发展,使得产前基因检测成为可能,对胎儿性染色体非整倍体疾病筛查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本文综合国内外已有研究成果,对产前基因检测在胎儿性染色体非整倍体疾病筛查进行综述,以供参考。

  • 标签: 产前无创基因检测 胎儿性染色体非整倍体疾病 筛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个性化护理对慢阻肺患者使用呼吸机治疗效果。方法:研究围绕50例慢阻肺患者展开,患者均为2020年1月-2022年12月间入院治疗患者,入组后以随机数字表法对其分组,一组实行个性化护理(观察组,n=25),一组实行常规护理(对照组,n=25),对比不同护理模式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经护理干预,观察组中患者肺功能指标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FEV1/FVC),最大呼气中段平均流速(MMEF)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个性化护理应用于慢阻肺患者的护理中,能够有效提升呼吸机治疗效果,改善患者肺功能,作用显著,可参考应用。

  • 标签: 个性化护理 慢阻肺 无创呼吸机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本文着重分析对行机械通气治疗的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护理工作中采取全面护理干预方案的有效性,并列举数据对比,判定护理价值。方法 本次研究按照入院治疗的先后顺序将2022年1月-2023年1月期间的96例行机械通气治疗的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8例),针对不同组别、不同干预模式,来记录各组患儿血气指标、并发症发生率的统计数据,从而判定临床效果。结果 经统计数据分析,观察组护理效果突出且安全性有保障,仅有3例并发症发生,发生率3/48(6.25%),且患儿各项血气指标水平均得到明显优化,相比对照组,组间数据差异达到P<0.05标准。结论 将全面护理干预方案实施于行机械通气治疗的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护理工作中,其方案内容的管理流程安全性显高,可降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同时患儿血气指标得到优化,这对其整体治疗的有效性起到了一定的辅助作用,且对新生儿的预后康复奠定了良好基础,故对此建议大力推广应用。

  • 标签: 无创机械通气 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 全面护理 血气指标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行呼吸机治疗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重症呼吸衰竭患者实施优质护理的作用。方法:选取自2020年10月~2022年10月到我院就诊的7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重症呼吸衰竭患者。采用盲摸双色球法均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每组均为35例。参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加用优质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肺功能及护理满意程度。结果:实验组的肺功能水平高于参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成立(P

  • 标签: 无创呼吸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重症呼吸衰竭 肺功能 护理满意程度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评价重症肺炎呼吸衰竭患者呼吸机使用过程中人性化护理影响作用。方法:重症肺炎呼吸衰竭患者共取样72例,顺序编码分组,皆行呼吸机治疗,于2022年05月至2023年05月给予实验组人性化护理(n=36),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n=36),对比血气、肺功能指标 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护理后,实验组血气、肺功能指标优于对照组,并发症率2.78%,比对照组19.44%低,P<0.05。结论:重症肺炎呼吸衰竭呼吸机治疗中应用人性化护理可预防并发症,改善患者血气指标,促进其肺功能恢复。

  • 标签: 无创呼吸机 重症肺炎呼吸衰竭 护理影响评价
  • 简介:摘 要:目的:研究正压通气对急诊收治的重症支气管哮喘合并呼吸衰竭病患干预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12月-2022年10月本院急诊收治的68例重症支气管哮喘合并呼吸衰竭病患,将全部病患随机分作实验组和对照组,评估不同治疗方式的效果。结果:治疗后,实验组呼吸频率、心率指标、PH值变化以及动脉血气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运用正压通气治疗方式对急诊治疗重症支气管哮喘合并呼吸衰竭病患干预,可明显改善其临床指标,提升治疗效果。

  • 标签: 无创正压通气 急诊 重症支气管哮喘 呼吸衰竭 呼吸频率 心率指标 PH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扩展性产前检测在胎儿染色体异常筛查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至2022年本院接收的符合产前检查指症的孕妇2000例,采用双盲法将其中的1000例患者作为甲组,采用产前检测(NIPT)的方式,另外1000例患者作为乙组,采用扩展性产前检测(NIPT-plus),所有产妇中共检出高风险孕妇20例,对其中的3例患者采用介入性产前诊断的方式展开进一步的诊断。结果:研究显示,扩展性产前检测对21-三体、18-三体及13-三体的阳性预测值均高于产前检测,且两组患者研究数据之间存在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综上所述,采用上述方式对选取的患者进行检测后发现,两种检测方式呈现的效能相近,且对21-三体、18-三体及13-三体的阳性预测值更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扩张型无创产前检测 胎儿染色体异常 阳性预测值
  • 简介:【摘 要】目的:研究对于老年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应用呼吸机治疗方式当中,护理对于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0月~2022年10月在我院就诊的98例COPD合并呼吸衰竭应用呼吸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采取随机排序分组的方式,对照组:常规护理、研究组:优质护理,对比两组患者临床表现症状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结果:护理后,研究组PCO2、PO2、HR、RR指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研究对于老年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应用呼吸机治疗,采取优质护理方式,效果显著。

  • 标签: 老年 COPD合并呼吸衰竭 无创呼吸机 治疗效果
  • 作者: 吴小荣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5-28
  • 出处:《中国医学人文》2023年第13期
  • 机构:南京市六合区中医院,江苏南京211500
  • 简介::目的:研究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在呼吸机治疗过程中采取整体护理干预对其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把2021年1月-2022年12月作为此次研究时间段,从该时间段内本科室收治的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36例进行研究,通过患者到院先后顺序分为常规组18例(常规护理),研究组18例(整体护理)。对比分析2组病人的血气指标、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PaO2、SaO2均明显高于常规组,PaCO2明显低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明显可见(P<0.05);研究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概率,明显比常规组低,组间差异明显可见(P<0.05)。结论:整体护理在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呼吸机治疗中的应用,能够改善患者血气指标,使患者发生不良反应减少,在临床上值得运用。

  • 标签: 整体护理;COPD;呼吸衰竭;无创呼吸机;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ICU慢性阻塞性肺病发作期患者实施呼吸机配合重症护理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2.3~2023.3期间我院ICU治疗的60例慢性阻塞性肺病发作期患者,随机将其分为2组,给予对照组常规治疗和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呼吸机配合重症护理,对比两组临床效果。结果 总有效率:研究组的96.67%高于对照组的80.00%(P<0.05)。结论 ICU慢阻肺患者采取呼吸机配合重症护理可促使临床效果得到进一步提升,值得推广。

  • 标签: ICU慢性阻塞性肺病发作期 无创呼吸机 重症护理 常规治疗和护理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和分析正压通气(NIPPV)对急诊呼吸衰竭伴哮喘患者血气分析及呼吸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80例呼吸衰竭伴哮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于2022年1月-2023年9月在我院接受急诊治疗,根据单双数法进行分组,单数分到观察组(n=40例),双数分到对照组(n=40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行NIPPV治疗。对治疗前后两组动脉血气分析指标(Sa02、PaO2、PaCO2)、呼吸力学指标(PIP、Raw、WOB、Cdyn)水平的变化及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更高、并发症发生率更低,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前两组各动脉血气分析、呼吸力学指标水平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Sa02、PaO2、Cdyn水平明显高于、PaCO2、PIP、Raw、WOB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的基础上对急诊呼吸衰竭伴哮喘患者行NIPPV,可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明显提高动脉血气分析和呼吸力学指标水平,并显著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无创正压通气 急诊 呼吸衰竭 哮喘 动脉血气分析 呼吸力学
  • 简介:摘要:目的 针对急诊ICU中急性心力衰竭合并呼吸衰竭病患实施呼吸机的临床价值进行探究。方法 本次实验选取近一年时间在我院急诊ICU接受治疗的40例急性心力衰竭合并呼吸衰竭病患作为实验对象,并根据给氧措施的不同将其分为参照组与实验组。其中参照组病患20例,接受低流量吸氧措施;其余20例病患纳入实验组中,给予呼吸机给氧。最终对比两组病患治疗后的血清指标水平,其次对比两组病患治疗前后的血清氨基末端B型钠尿肽原水平与心肌肌钙蛋白水平。结果 根据本次实验结果表示,治疗后实验组病患的各项血清指标水平显著优于参照组病患。其次两组病患在治疗前的血清氨基末端B型钠尿肽原水平与心肌肌钙蛋白水平无明显差异,在治疗后实验组病患的血清氨基末端B型钠尿肽原水平与心肌肌钙蛋白水平更低。结果 针对急诊ICU中急性心力衰竭合并呼吸衰竭病患给予呼吸机能够切实地改善病患各项血清指标,且有效降低了血清氨基末端B型钠尿肽原水平与心肌肌钙蛋白水平,提升了临床治疗效果,具备大范围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无创呼吸机 急诊ICU 急性心力衰竭 呼吸衰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机械通气治疗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效果以及对血气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2月-2023年2月本院收治的30例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组,观察组及对照组,均n=15例,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治疗,观察组行机械通气治疗,比较两组血气指标改善情况、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血气指标(PaCO2和PaO2)水平均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PaCO2水平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慢阻肺 呼吸衰竭 无创机械通气 血气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呼吸机的使用在重症哮喘合并急性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7月至2022年7月该时间段本院接收的患有重症哮喘合并急性呼吸衰竭的患者80例,为进一步观察呼吸机在该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将选取的患者分为数量均等的甲乙两组,分别采用常规和呼吸机两种治疗,观察不同治疗方式呈现的效果。结果:研究显示,采用呼吸机的方式对选取的患者进行治疗后,患者的血气指标、肺功能指标等均有显著的改善,该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更显著,且患者家属对该种治疗方式的满意程度更高。与常规治疗的一组患者相比较具有显著的临床优势。两组患者的研究数据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患有重症哮喘并呼吸衰竭的患者实施呼吸机治疗的效果显著,对于患者血气指标及肺功能的改善更有利。

  • 标签: 无创呼吸机 重症哮喘 急性呼吸衰竭 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