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0
39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经阴道二维及三维容积超声成像对单纯性和非单纯性纵隔子宫诊断的价值。方法对32例经宫腔镜与腹腔镜联合检查(31例)或全子宫切除术(5例)后确诊的单纯性和非单纯性纵隔子宫患者(合并子宫肿瘤和宫内早孕,宫内有节育器)的经阴道二维及三维容积超声图像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宫腔镜与腹腔镜联合检查及全子宫切除术后病理诊断证实的32例纵隔子宫患者中,术前超声检出单纯性纵隔子宫21例(不全纵隔子宫17例,完全纵隔子宫4例);非单纯性纵隔子宫11例(完全纵隔子宫1例,不全纵隔子宫10例;7例合并子宫肌瘤,1例宫内早孕,4例放置宫内节育器)。其中经阴道二维超声诊断单纯性纵隔子宫15例(15/21),非单纯性纵膈子宫4例(4/11);经阴道三维容积超声诊断单纯性纵膈子宫21例(21/21),非单纯性纵隔子宫10例(10/11)。结论经阴道二维超声不能显示子宫外部轮廓,而经阴道三维容积超声冠状面可清晰显示其轮廓,并可显示膈膜的长度和宫底部隔膜中心点的角度;对正确诊断纵隔子宫及显示异常子宫形态方面均优于经阴道二维超声,可作为纵隔子宫诊断首选的检查方法。

  • 标签: 超声检查 三维成像 纵隔子宫
  • 简介:针对城市高强度开发片区普遍存在的交通拥堵问题,研究提出在控规编制中引入以路网承载力反推土地开发强度的技术思路,借助OD反推技术,建立地块发生、吸引交通量与容积率之间的约束关系,并建立与控规编制相衔接的具体工作流程;通过对地块间交通流分布的特性进行分析,提出以路网容量利用最大化为目标的容积率调整策略,以有效控制可能产生的交通问题,确保交通与土地利用的协调发展。

  • 标签: 路网承载力 OD 反推 容积率 发生与吸引交通量 控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呼气末正压(PEEP)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肺复张容积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5年5月至2017年12月期间至我院接受机械通气及血流动力稳定的12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纳入至本次研究中,运用压力容积曲线法分别对呼气末正压5cm、10cm及15cm的H2O(1cmH2O=0.098Kpa)时的肺复张容积,观察患者动脉血气的变化情况。结果呼气末正压(PEEP)5cm时的H2O肺复张容积为(40.3±12.6)ml,10cm时为H2O肺复张容积为(122.4±41.6)ml,15cm时的H2O肺复张容积为(178.9±46.6)ml,表明患者的H2O肺复张容积随着呼气末正压水平的不断升高而升高,两者间为正相关关系(p<0.05)。随着PEEP水平的升高患者的动脉氧合指数也随之升高,且其变化和肺复张容积为正相关关系(r=0.486,P<0.05)。讨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呼气末正压与肺复张容积之间为正相关关系,而呼气末正压(PEEP)与动脉氧合指数间也为正相关关系,患者的PEEP水平越高其肺复张容积就越大,其动脉氧合指数则会显著升高。

  • 标签: 呼气末正压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肺复张容积 氧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容积扫描及后处理技术在颌面部骨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32例颌面部骨折患者行容积扫描,并用骨算法及软组织算法薄层重建,分析轴位、多平面重建及容积重建对骨折的显示情况。结果多平面重建可以准确显示骨折线以及骨折片的移位;容积重建图像可以立体显示骨折线的形态和走行,但容积重建像对骨皮质轻微分离显示不佳。结论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可以直观、立体、清晰、多角度地显示关节骨折;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颌面部骨折 颌骨骨折 多层螺旋CT 后处理技术 容积重建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腹部占位性病变中磁共振容积动态增强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1例腹部占位性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磁共振容积动态增强检查,对所有患者的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1例患者的检查成功率为100%,且图像质量良好。61例患者均确诊为阳性,经磁共振容积动态增强扫描检查,阳性检出率为96.72%,其中术前误诊2例。结论腹部占位性病变中应用磁共振容积动态增强的时间分辨率相对较高,可对腹部占位性病变的性质进行推测,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性。

  • 标签: 腹部占位性病变 磁共振容积动态增强 应用价值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9753(2016)4-0209-01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摄食管理中应用容积粘度吞咽测试的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7月-2021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60例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前瞻性非随机对照研究。将采用容积粘度吞咽测试的8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其余患者未使用任何测试量表仅给予常规饮食护理,将其作为对照组。结果:观察组出现呛咳、误吸以及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

  • 标签: 脑卒中 吞咽障碍 容积粘度吞咽测试 摄食管理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摄食管理中应用容积粘度吞咽测试的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7月-2021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46例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前瞻性非随机对照研究。将采用容积粘度吞咽测试的73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其余患者未使用任何测试量表仅给予常规饮食护理,将其作为对照组。结果:观察组出现呛咳、误吸以及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

  • 标签: 脑卒中 吞咽障碍 容积粘度吞咽测试 摄食管理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平均容积保证压力支持通气在肺炎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取95例肺炎呼吸衰竭患者(纳入时间:2021年1月至2022年7月),随机法分组,共2组,即对照组(n=43)和观察组(n=42)。对照组患者采取自主触发/时间控制模式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平均容积保证压力支持模式治疗,评价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血气分析指标、肺功能指标。结果: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患者的PaO2、PaCO2值,FEV1、FVC值,治疗前两组均相当,P>0.05;治疗后,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AVAPS支持通气能够显著提升肺炎呼吸衰竭患者的治疗效果,并对其血气分析指标、肺功能指标有显著的改善作用。

  • 标签: 平均容积 保证压力 支持通气 肺炎 呼吸衰竭 患者 应用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颅脑肿瘤患者采用磁共振3D容积增强扫描的应用价值。方法:择取本院50例颅脑肿瘤患者(2021.06-2022.08)深入分析,均分别采用普通增强扫描、磁共振3D容积增强扫描,对比诊断效能。结果:两种诊断方式在肿瘤信号、边缘情况、肿瘤血供诊断中的对比有差异(P<0.05)。结论:磁共振3D容积增强扫描可清晰显示颅内肿瘤病变及周围组织关系,为临床治疗提供数据支持,诊断价值高。

  • 标签: 磁共振3D容积增强扫描 颅内肿瘤 肿瘤信号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颅脑肿瘤患者采用磁共振3D容积增强扫描的应用价值。方法:择取本院50例颅脑肿瘤患者(2021.06-2022.08)深入分析,均分别采用普通增强扫描、磁共振3D容积增强扫描,对比诊断效能。结果:两种诊断方式在肿瘤信号、边缘情况、肿瘤血供诊断中的对比有差异(P<0.05)。结论:磁共振3D容积增强扫描可清晰显示颅内肿瘤病变及周围组织关系,为临床治疗提供数据支持,诊断价值高。

  • 标签: 磁共振3D容积增强扫描 颅内肿瘤 肿瘤信号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探讨多排螺旋CT三维容积重建对肋骨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 本次将在我院于2021年1月-2022年1月接受治疗的65例疑似肋骨骨折患者纳入研究,均实行多排螺旋CT三维容积重建诊断,进一步统计65例疑似患者诊断结果,评估多排螺旋CT三维容积重建诊断的临床价值。结果 经诊断结果显示,65例患者中31例为膈上肋骨骨折、18例为膈下肋骨骨折及15例为胸肋关节处及细微骨折,骨折检出64例、骨折检出率为98.46%。结论 疑似肋骨骨折应用多排螺旋CT三维容积重建诊断的效果良好,骨折检出率高,有助于为后续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有效参考依据,因此值得推广及应用。

  • 标签: 多排螺旋CT三维容积重建 肋骨骨折 诊断价值 检出率
  • 简介:摘要:介绍了一种油田单井容积式称重计量装置,解决了油田现行使用的单井计量方法存在的不足和弊端,为油田产量计量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计量方式,将有助于为油田管理提供准确可靠的计量数据资料,为数字化油田建设提供最基础的技术保障。

  • 标签: 油田单井产量计量 称重装置 开发与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同剂量计算算法和不同射野设置对肺癌容积旋转调强计划(VMAT)的剂量学差异,为临床计划设计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例肺癌患者,分别设计4组VMAT计划:基于各向异性解析算法(AAA)的2野2弧(2F2A_AAA)、基于外照射光子剂量算法(AXB)射的2野2弧(2F2A_AXB)、基于蒙特卡罗算法(MC)的2野2弧(2F2A_MC)、基于MC算法的1野2弧(1F2A_MC)。分别对不同算法、不同射野设置的计划,在靶区覆盖、高量控制、剂量均匀性指数(HI)、适形性指数(CI),以及危及器官(OARs)受照剂量进行评估。结果3组不同算法的2F2A计划靶区结果表明,2F2A_MC在PGTV的D1%和V95%(受到95%处方剂量所包绕的靶区相对体积)上均优于2F2A_AAA(D1%:t=-2.44,P=0.03;V95%:z=-2.04,P=0.04)和2F2A_AXB(D1%:t=2.34, P=0.03; z=-3.21,P<0.01)。2F2A_AXB在PGTV的CI表现上优于2F2A_AAA(z=-3.66,P<0.01),与2F2A_MC相当。就危及器官而言,2F2A_AXB和2F2A_MC全肺的V5 Gy上分别较2F2A_AAA减少了0.68%(z=-2.69,P=0.01)和3.05%(z=-3.52,P<0.01)。2F2A_AXB计划在全肺Dmean为1 776.44 cGy,均优于2F2A_MC(t=2.67,P=0.02)和2F2A_AAA(t=8.62,P<0.01)。2F2A_AXB的Body_5 mm在V20 Gy相较于2F2A_AAA和2F2A_MC分别减少了1.45%(z=-3.88,P<0.01)和2.01%(z=-3.66, P<0.01)。而不同射野设置的两组计划结果表明,1F2A_MC在PTV1的CI和PTV2的HI上均优于2F2A_MC(CI: t=2.61, P=0.02; HI: z=-2.20, P=0.03)。1F2A_MC在全肺Dmean相对于2F2A_MC增加了26.29 cGy(t=2.28,P=0.04)。结论在进行肺癌VMAT计划设计时,MC算法适用于靶区优先,AXB算法适用于危及器官优先;而仅有MC算法的情况下,靶区优先时推荐选择1F2A,危及器官优先时推荐选择2F2A。

  • 标签: 肺癌 容积旋转调强放疗 射野设置 剂量计算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质子调强和光子容积旋转调强在胰腺癌大分割放射治疗计划中的剂量学差异。方法回顾性选取10例胰腺癌患者临床资料,分别使用Eclipse和RayStation进行容积旋转调强治疗(VMAT)和质子调强治疗(IMPT)的计划设计。完成计划后的剂量文件统一导入MIM软件以提取评估参数。主要评估参数包括计划靶区(PTV)的Dmin、Dmean、Dmax、适形指数(CI)和新适形指数(nCI)、均匀指数(HI)、梯度指数(GI)、覆盖率(coverage)和危及器官的受照剂量。结果靶区方面两组的适形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MAT组取得了更高的PTV Dmin、Dmax、D98%、D2%、HI和覆盖率以及更优的剂量梯度GI和D2 cm(t/Z=-4.63~5.32,P<0.05),IMPT组则获得了更低的10%_PD(t=-7.47,P<0.05)。危及器官方面,两组的空回肠最大剂量Dmax、胃Dmax、十二指肠Dmax以及左肾的平均剂量Dmea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MPT组在空回肠的体积剂量D5 cm3、胃的D10 cm3、十二指肠的D5 cm3及D10 cm3、左肾的D2/3、右肾的Dmean及D2/3上均低于VMAT组(t/Z=-8.12~-2.60,P<0.05),但是IMPT组脊髓的Dmax和D0.35 cm3均高于VMAT组(t=7.30、6.77,P<0.05)。结论VMAT和IMPT都能实现满足临床要求的胰腺癌大分割放射治疗计划。二者在在毗邻胰腺靶区的胃肠道组织最大受量上的保护无差异,在胃肠道的体积受量保护上IMPT拥有更大优势,但对射束肿瘤靶区前缘的危及器官保护上可能弱于VMAT。

  • 标签: 胰腺癌 光子 质子 直线加速器 剂量分布
  • 简介:摘要目的测试基于患者解剖结构三维剂量重建进行容积调强弧形治疗(VMAT)剂量验证系统(3DVH),并探索其临床应用。方法对ArcCheck行阵列校准后按10 cm×10 cm射野、源轴距100 cm、投照量200 MU标定其绝对量,标定时将FC65-G置于模体中心测量。根据实测剂量、3DVH重建中心点及百分深度剂量与对应计划值间差异,调整绝对量标定值或ArcCheck CT密度值,使上述差异最小。选择肺癌、宫颈癌VMAT病例各10例,使用TrueBeam投照并用ArcCheck、FC65-G测量,由验证后的3DVH重建各测试例三维剂量并与计划值及实测值比对。结果ArcCheck不同阵列校准文件对ArcCheck二维面剂量测量及3DVH三维剂量重建影响不同。使用自行阵列校准文件及249.96 cGy为标定值时得到最优结果。所有测试例重建与原计划剂量相比靶区Dmean、D95%偏差<±4.2%,部分危及器官差异较大;点剂量差异平均值为负,重建值更接近实测值。各器官三维γ通过率中部分病例靶区通过率较低,50%处方剂量包绕区域稍高,其他器官大都较高。结论使用本研究方法能准确完成3DVH模型建立和测试,其能提供详实直观的信息用于剂量验证。

  • 标签: 三维剂量重建 三维γ分析 剂量验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特发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thrombocytopenticpurpuraITP)患者血小板平均容积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4年2月来院诊治的ITP患者52例作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期来院体检的健康儿童43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全自动化分析仪,对ITP患者的MPV(血小板平均体积)、Plt(血小板计数)、PDW(血小板平均分布宽度)、P-LCR(大血小板比率)的参数变化进行检测。结果观察组的MPV、PDW、P-LCR血小板指标较对照组高,观察组的Plt指标较对照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PV、Plt、PDW、P-LCR在不同病变程度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MPV、Plt、PDW、P-LCR血小板参数的检测对特发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诊断具有良好的临床价值,为病情判断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特发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血小板平均容积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对东莞市“三旧”改造容积率确定机制的两个阶段的实践与分析,借鉴深圳市“三旧”改造容积率确定机制的经验,提出结合城市产业及功能布局,不同镇街区位价值,确定城市总体空间发展布局,划定城市整体密度分区;对于成本容积率和城市密度分区指引之间的差额可尝试灵活采用不同方式处理,以此妥善处理改造容积率与成本容积率之间的关系。

  • 标签: &ldquo 三旧&rdquo 改造 容积率确定机制 城市整体密度分区 改造容积率 成本容积率
  • 作者: 徐琼 王凯 瞿佳 赵明威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6-15
  • 出处:《中华眼科杂志》 2021年第06期
  • 机构: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眼科 眼病与视光医学研究所 视网膜脉络膜疾病诊治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北京大学医学部眼视光学院 100044,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 国家眼部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325027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度近视眼黄斑劈裂患者的黄斑区脉络膜容积(MCV)的特征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横断面研究。纳入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眼科门诊就诊的39例(39只眼)高度近视眼黄斑劈裂患者作为黄斑劈裂组,年龄(59.3±6.7)岁,其中男性18例,女性21例;选取年龄、性别、屈光度数匹配但无黄斑并发症的高度近视眼患者39例(39只眼)作为对照组。收集两组患者屈光度数、眼轴长度和最佳矫正视力,并通过加强深度扫描模式的相干光层析成像术(EDI-OCT)获取黄斑中心凹多个部位的视网膜及脉络膜厚度数据,采用MATLAB软件计算该区域的视网膜容积(MRV)及MCV。并根据OCT特征,将黄斑劈裂组进一步分为内层劈裂亚组和外层劈裂亚组,分析2个亚组的MCV特征。计量资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并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及线性回归分析。结果黄斑劈裂组和对照组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分别为(74.9±59.3)和(155.6±47.1)μm,MCV分别为(2.3±0.8)和(5.3±1.0)mm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649,-15.229;P<0.01)。两组患者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与视网膜厚度无相关性(r=0.103,0.214;P>0.05),但两组MCV与MRV都具有相关性,黄斑劈裂组黄斑区MCV与MRV呈负相关(y=-2.90x+18.48;r2=0.47,P=0.01),对照组黄斑区MCV与MRV呈正相关(y=0.74x+2.02;r2=0.64,P=0.01)。黄斑劈裂组的最佳矫正视力与MCV呈正相关(r=0.677,P<0.05)。内层(19只眼)及外层(15只眼)黄斑劈裂亚组的MCV分别为(2.80±0.81)和(1.92±0.27)mm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610,P<0.05)。结论高度近视眼黄斑劈裂患者的黄斑区MCV明显变小,这可能与该疾病的发病机制相关;MCV越小,视网膜外层血供来源越匮乏,黄斑劈裂越严重,MRV越大。(中华眼科杂志,2021,57:419-425)

  • 标签: 近视,退行性 视网膜劈裂症 视网膜 脉络膜 体层摄影术,光学相干
  • 简介:目的探究在宫颈癌治疗中应用图像引导下容积旋转调强技术的效果,为临床提供指导。方法随机将2017年1月至2018年7月我院40例宫颈癌患者分为观察组(20例,应用图像引导下容积旋转调强技术治疗)、对照组(20例,应用图像引导下固定野静态调强放疗技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靶区的适形度、均匀性、平均剂量、最小剂量、最大剂量、摆位误差、照射治疗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靶区的平均剂量、最小剂量、最大剂量、摆位误差和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靶区的适形度、均匀性均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照射治疗时间较对照组更短,P<0.05。结论在宫颈癌治疗中应用图像引导下容积旋转调强技术、图像引导下固定野静态调强放疗技术治疗均能有效满足剂量要求,且容积旋转调强技术的适形度、均匀性更佳、时间缩短,更有助于保证放疗效果;图像引导(CBCT)的应用可以有效减少宫颈癌治疗中的摆位误差,提高治疗精准度。

  • 标签: 宫颈癌 容积旋转调强技术 图像引导 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