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0 个结果
  • 简介:近10年来,新疆林果业快速发展。随着林果种苗等繁殖材料的运输,林果有害生物由境外、省外及在区内传播的风险加剧,外来有害生物入侵成为当下影响新疆林果业健康发展的重要问题。在鉴定工作方面,目前新疆林果外来入侵生物的鉴定更多地采用了分子生物学鉴定的方法;在监测工作层面,新疆林果有害生物普查以人工地面调查为主;在防控方面,主要以药剂防治的方法为主,辅以生物防治技术及栽培措施等多种方法。全疆的林业主管部门成功控制了多种林果外来入侵生物引起的疫情,包括枣实蝇和扶桑绵粉蚧这2种极具危害性的林果外来入侵生物。新疆林果外来入侵生物的鉴定、监测及防控工作的开展,可将林果外来入侵生物所带来的危险降到最低程度,促进全疆林业的发展。

  • 标签: 新疆 林果 入侵生物 鉴定 监测 防控
  • 简介:目的建立一种研究肠上皮细胞的体外模型—小肠类器官培养体系,探索其相关病理检测技术方法,为肠道相关疾病的体外研究提供便利平台。方法将小鼠肠上皮隐窝分离并培养成小肠类器官,体外模拟肠上皮的生长发育过程。通过制作石蜡切片,探索应用免疫组化技术以及基于基质胶中类器官三维水平免疫荧光技术对相应的增殖与分化信号进行检测。结果探索并建立了小肠类器官体外培养体系,应用石蜡切片免疫组化技术与三维水平免疫荧光技术能够准确检测小肠上皮结构的生长发育状态。结论小肠类器官体外培养体系的建立与免疫检测技术的应用,将逐渐使其成为人们研究肠道相关疾病最为有利的技术手段。

  • 标签: 小肠类器官 石蜡切片 免疫组化 免疫荧光 小鼠
  • 简介:植物替代控制是利用一种或多种植物的生长优势控制入侵杂草的方法,它是控制外来杂草危害的有效途径之一;因其既可控制入侵杂草危害又能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及生态效益而被人们广泛接受。本文简要介绍了我国3种入侵杂草植物替代控制技术研究与应用现状,系统总结了植物替代控制技术阻截和修复豚草、紫茎泽兰及黄顶菊扩散危害的技术模式和效果,提出了植物替代控制技术未来研究的方向和重点。

  • 标签: 替代控制 入侵杂草 筛选评价 豚草 紫茎泽兰 黄顶菊
  • 简介:为了给南瓜属种质资源鉴定和分类提供分子生物学依据,本研究采用SRAP分子标记技术与DNAMAN指纹图谱绘制软件对88份南瓜属种质资源(包含美洲南瓜、中国南瓜、印度南瓜)进行分子指纹图谱绘制。结果表明:35对SRAP多态性引物共扩增出499条清晰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438条,多态性条带比率高达87.8%。根据扩增出的条带成功绘制出88份南瓜属种质资源的DNA指纹图谱,每一份种质都具有其独特的分子身份证,使得每份种质均可被区别开来。其中,多态性最好的引物是E5EM8,可以同时绘制72份南瓜属种质资源的指纹图谱。所有供试材料用5对多态性SRAP引物即可全部区别开来。研究表明,SRAP分子标记技术可成功地绘制南瓜属种质资源DNA指纹图谱。本研究对南瓜属种质资源鉴别、分子数据库构建及品种权保护具有较重要的意义。

  • 标签: 南瓜属 金丝瓜 SRAP DNA指纹图谱
  • 简介:目的:基于问题的学习(PBL)结合询证医学(EMB)模式在普通外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5年9月到2016年1月在我院学习的普通外科专业学生74例纳入本次研究,根据简单数字随机表法将其划分为观察组(PBL结合EBM教学模式)以及对照组(传统教学模式)各37例,对比两组考试成绩,课程相关指标,以及评优情况。结果:观察组的基础知识得分、主观题考试得分、个案分析得分以及总分均分别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的课前准备时间、课堂发言次数及授课满意度均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药物选择合理、患者状态评估准确以及符合临床实际上的评优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BL结合EBM模式应用在普通外科的临床教学过程中,效果明显,能较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提高其学习成绩,还可提升学生的评优率,值得给予推广。

  • 标签: PBL 询证医学 普通外科 临床教学 应用
  • 简介:[目的]随着杀虫剂阿维菌素的广泛应用,靶标生物对其抗性问题日益严重。以往的研究显示,细胞膜转运蛋白P糖蛋白可能与抗药性有关。但在昆虫对阿维菌素的抗性研究中,由于目前市场上缺少专门针对昆虫的商业化抗体,使得这一研究受限。为此,本研究尝试应用其他物种的抗体开展P糖蛋白的检测。[方法]以果蝇为测试昆虫,以阿维菌素作为测试药物,采用免疫印迹方法用鼠抗人P糖蛋白单克隆抗体检测阿维菌素敏感品系与阿维菌素抗性品系果蝇中的P糖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检测出果蝇体内P糖蛋白的特异性表达,且无明显非特异性条带;与敏感品系果蝇相比,阿维菌素抗性品系果蝇P糖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结论]用针对人及其他脊椎动物的P糖蛋白单克隆抗体检测果蝇P糖蛋白的表达可行,且果蝇对阿维菌素的抗性可能与P糖蛋白的表达升高有关。

  • 标签: P糖蛋白 蛋白质印迹 果蝇 抗药性
  • 简介:以真菌性皮肤病为例,试从诊断性评价的视角论述该课程的教学实践要点和具体的教学策略,对医学生进行了科学、公正、客观的评价。同时,对涉及诊断性评价的课程设计进行总结和反思,说明将诊断性评价适时纳入医学生多元化评价体系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 标签: 教学评价 诊断性评价体系 皮肤性病学 真菌性皮肤病
  • 简介:目的:探讨医学模拟教学结合以问题为导向(PBL)的教学模式在重症医学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在我院重症医学科轮转实习的五年制医学生64人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64名医学生分为PBL组(n=32)和结合教学组(n=32)。PBL组采用PBL教学,结合教学组采用医学模拟结合PBL教学。分别在入科时和轮转实习结束时对两组学员进行理论考试和技能操作考核,记录成绩并比较。理论考试和技能操作考核后采取发放问卷进行调查的形式获得学员对教学效果的主观评价。结果:轮转实习结束时,两组理论考试分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结合教学组技能操作考核成分数显著高于PBL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学员在教学方法接受度高、学习兴趣提升、自学能力提升和临床诊疗水平提高所占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结合教学组学员在团队协作能力提高、沟通能力与人文关怀提高和技能操作水平提高所占比例高于PB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独PBL教学相比较,医学模拟教学结合PBL的教学模式应用于重症医学教学对学员技能操作的掌握有更好的效果,同时能提高学员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能力以及对患者的人文关怀,且受到学员的认同与喜爱,应在重症医学的教学实践中逐步完善并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医学模拟教学 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 教学模式 重症医学
  • 简介:目的:构建带Myc标签的LC3B—PLA2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获得LC3B—PLA2融合蛋白,并应用LC3B—PLA2研究Atg4B对LC3B的切割作用。方法:以本实验室保存的乳腺文库为模板,PCR扩增获得LCgB序列,与PLA2G]O拼接后插入pCMV—Myc载体,用构建的重组质粒转染HEK293T细胞,Western印迹检测融合蛋白的表达,用LC3B—PLA2与Atg4B共转染的方法检测Atg4B对LC3B的切割作用。结果:菌液PCR、重组质粒双酶切及测序均表明重组质粒构建成功,Western印迹结果表明融合蛋白在HEK293T细胞中获得表达,LC3B—PLA2真核表达蛋白能够应用于Atg4B对LC3B切割作用的研究。结论:构建了pCMV—Myc—LC3B—PLA2真核表达质粒,LC3B—PLA2融合蛋白在Atg4B对LC3B切割作用的研究中至关重要,为进一步研究Atg4B在自噬过程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 标签: LC3B-PLA2 Atg4B 自噬 重组质粒
  • 简介:目的应用植入式生理信号遥测系统和全身体积描记法肺功能检测技术系统,观察清醒大鼠的昼夜节律变化,并用多索茶碱进行性能验证,为今后该技术系统用于药物安全药理学评价提供依据。方法SD大鼠8只,雌雄各半,采用外科术将植入子植入大鼠腹腔建立遥测系统,并结合肺功能检测技术,在术后14d观察清醒大鼠24h的生理参数及昼夜节律的变化,包括心率(HR)、血压、心电图Q波到血压的舒张点的时间差(QA间期)、呼吸、活动、体温和肺功能等指标,分为正常对照组、多索茶碱40和80mg/kg组(雾化吸入),观察给药后上述参数的变化情况。结果术后14d清醒大鼠的生理指标具有明显的昼夜节律变化。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多索茶碱40mg/kg组大鼠HR、潮气量(TV)、每分钟通气量(MV)、50%呼气流量(EF50)、吸气流量峰值(PIF)和呼吸流量峰值(PEF)均明显增加(P〈0.01),呼吸频率、QA间期和增强呼气间歇(PENH)均明显降低(P〈0.05,P〈0.01),但对血压、活动和体温变化不明显;多索茶碱80mg/kg组大鼠HR、血压、TV、MV、EF50、PIF和PEF均明显增加(P〈0.01),呼吸频率、QA间期和PENH均明显降低(P〈0.01),但对活动和体温变化不明显。结论本技术系统对大鼠的生理昼夜节律无明显影响,并可灵敏监测到心血管呼吸系统的相关变化,可用于清醒大鼠心血管呼吸系统安全药理学研究。

  • 标签: 遥测系统 肺功能 清醒大鼠 安全药理学 多索茶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