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9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简便节约能源的静脉输液拔针方法。方法门诊输液患120例,其中60例按“输液贴规范操作”作为实验组,另60例按“棉签常规方法拔针法”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拔针后穿刺处皮肤出血,皮下淤血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判断“输液贴法“的使用效果。结果实验组皮肤出血,皮下淤血的发生率分别为5%和3%,优于对照组8%和5%,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输液贴法”拔针,可明显降低拔针后皮肤出血和皮下淤血的发生率,减少棉签的消耗,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静脉输液 拔针法
  • 简介:摘要绿色、环保、节能是我国建筑行业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人们对于建筑工程提出迫切需求,本文对绿色节能新工艺的内涵进行了阐述,并对绿色节能新工艺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应用的意义以及具体的应用进行分析研究。

  • 标签: 绿色节能 建筑工程 施工工艺
  • 简介:摘要:近年来,综合国力的发展迅速,我国的化工工程建设也有了很大的改善。绿色化工技术高效、规范的运用不但可以推动和帮助我国经济、环境发展,对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理念也有着重要价值。要正确掌握绿色化工技术所具有的优势与特征,将其融入化学工程当中,保证化学资源可以被重复应用,避免化学物质被大量消耗。主要以绿色化工技术为切入点,首先对绿色化工技术和其在化学工程中应用重要性进行介绍,接着从不同角度掌握绿色化工技术实际运用方式,探索化学工程中绿色化工技术实际发展措施。

  • 标签: 绿色化学工程 工艺 化学工业节能 作用探讨
  • 简介:摘要目的初步分析严寒和寒冷地区建筑节能设计对居室氡浓度的影响。方法选择哈尔滨、佳木斯、沈阳、西宁、银川共5个城市的25户住宅,密闭门窗24 h测量氡浓度及其子体和换气率。采用RAD7测氡仪连续测量室内氡浓度,BWLM-PLUS工作水平氡子体测量仪连续测量氡子体,采用示踪气体稀释法测室内换气率。结果25户住宅密闭门窗24 h,室内氡浓度均值为122 Bq/m3,范围为33~255 Bq/m3,室内氡浓度24 h均值有36%超过了150 Bq/m3。室内氡子体平衡因子均值为0.47,范围为0.20~0.72,换气率的均值为0.19次/h,范围为0.05~0.39次/h。室内氡浓度随房屋建筑年代的变化呈现增高的趋势,而换气率随房屋建筑年代的变化呈现降低趋势。结论严格的建筑节能设计是近年我国居室氡浓度增加的重要影响因素,节能居住建筑的室内氡污染问题值得关注。

  • 标签: 居住建筑 节能设计 室内氡浓度 平衡因子 换气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予以恶性肿瘤放疗病人心理护理干预对其心理调节能力的影响。方法:遵循硬币法将62例2018年2月至2019年11月期间受治于我院的恶性肿瘤放疗患者随机分为参照组、验证组,分别予以常规护理、心理护理,观察两组护理结局。结果:护理后验证组患者的心理调节方法掌握度评分较参照组患者更高,SAS、SDS评分明显低于参照组患者(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的实施能有效提升恶性肿瘤放疗病人的心理调节能力,使之不良情绪得到更好改善。

  • 标签: 心理护理干预 恶性肿瘤 放疗 心理调节能力 影响
  • 简介:文章介绍了燃气燃烧的原理以及对医院锅炉大气污染物的控制方法,并详细阐述了低氮燃烧技术及燃烧器装置的种类,通过对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锅炉改造情况的解析,为医院锅炉低氮改造提供借鉴。

  • 标签: 锅炉 燃烧 低氮改造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远程航行对作业人员血清总抗氧化能力(T-AOC)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指标的影响,以及姬松茸多糖(ABMP)联合维生素C对其改善效果。方法采用简单随机法将60例某单位远航作业(40 d)人员按1∶1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干预组在远航期间,每日服用ABMP 400 mg、维生素C 100 mg进行营养干预,对照组服用淀粉安慰剂,服用期均为40 d。2组于远航前后各抽取空腹静脉血1次,检测血常规、T-AOC、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TNF-α、红细胞溶血度、淋巴细胞增殖活性等指标。结果远航前,对照组和干预组T-AOC、GSH-Px、MDA、TNF-α、淋巴细胞增殖活性和红细胞溶血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远航后,对照组T-AOC、GSH-Px、淋巴细胞增殖活性较远航前降低,而MDA、红细胞溶血度和TNF-α升高;干预组远航后的T-AOC、GSH-Px和淋巴细胞增殖活性较对照组升高,而MDA、TNF-α和红细胞溶血度较对照组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远程航行可造成作业人员T-AOC和TNF-α等指标的变化,ABMP联合维生素C的应用可提高远航人员机体抗氧化能力和免疫调节水平。

  • 标签: 长远航作业人员 姬松茸多糖 氧化应激 免疫调节
  • 简介:【 摘要】 : [目的 ] 分析某活性炭生产企业自主创新活性炭节能改造项目的职业病危害情况及防护措施,为该行业职业病预防控制提供依据。 [方法 ] 采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职业卫生检测、职业健康检查和检查表分析法等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价,分析该项目职业病危害情况和职业病发病风险,提出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建议。 [结果 ] 该项目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有木尘、活性炭尘、一氧化碳、碳酸钠、磷酸、一氧化氮、二氧化氮、二氧化硫、噪声、高温等,现场检测粉尘检测合格率为 50%,化学毒物、高温及噪声检测结果均符合国家职业接触限值要求。 [结论 ] 本项目属于职业病危害严重的建设项目,该项目职业病危害关键控制点为进料、压滤、包装、供热、装车等岗位,应采取综合防治措施以预防和控制职业病危害的发生。

  • 标签: 活性炭 职业病危害 关键控制点 防护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某活性炭生产企业自主创新活性炭节能改造项目的职业病危害情况及防护措施,为该行业职业病预防控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职业卫生检测、职业健康检查和检查表分析法等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价,分析该项目职业病危害情况和职业病发病风险,提出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建议。结果该项目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有木尘、活性炭尘、一氧化碳、碳酸钠、磷酸、一氧化氮、二氧化氮、二氧化硫、噪声、高温等,现场检测粉尘检测合格率为50%,化学毒物、高温及噪声检测结果均符合国家职业接触限值要求。结论本项目属于职业病危害严重的建设项目,该项目职业病危害关键控制点为进料、压滤、包装、供热、装车等岗位,应采取综合防治措施以预防和控制职业病危害的发生。

  • 标签: 活性炭 职业病危害 关键控制点 防护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不同供体来源的P5代次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免疫调节功能的差异性。方法随机选取3株不同供体的hUC-MSCs培养至P5代并检测其表面标志物、细胞周期及分化能力。将P5代hUC-MSCs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直接接触培养,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不同供体来源的hUC-MSCs对淋巴细胞亚群及细胞因子的免疫调节效果。收集P5代细胞上清液加入到小鼠小胶质细胞(BV2)的培养体系中检测BV2细胞的存活率。多组数据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不同供体来源的P5代hUC-MSCs实验组中淋巴细胞增殖占比显著低于对照组[(47.47±2.48)%比(23.83±0.96)%,(16.33±0.50)%,(16.23±1.02)%,F=312.96,P<0.01];实验组中Th1细胞亚群的增殖占比显著低于对照组[(5.48±0.20)%比(3.23±0.04)%,(4.49±0.08)%,(3.82±0.05)%,F=143.072,P<0.01];实验组中Th17细胞亚群的增殖占比显著低于对照组[(1.33±0.06)%比(0.85±0.01)%,(1.00±0.01)%,(0.76±0.02)%,F=161.762,P<0.01);实验组中BV2细胞的存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100.00±0.00)%比(15.92±0.02)%,(12.91±0.011)%,(79.86±0.08)%,F=168.857,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中Treg细胞增值占比显著高于对照组[(8.07±0.33)%比(11.47±0.57)%,(11.87±0.64)%,(11.57±0.72)%,F=28.079,P<0.01]和对TNF-α分泌量的抑制效果(360.74±7.98比24.24±0.44,27.90±0.90,34.89±1.90,F=3 224.630,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不同供体来源的P5代次hUC-MSCs均有分化潜能,但免疫调节能力存在差异,在临床应用中应先对hUC-MSCs进行筛选以保证免疫调节能力的有效性。

  • 标签: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免疫调节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