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作者: 樊正康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21-07-27
  • 出处:《健康世界》 2021年第11期
  • 机构:社会医学故名思议包含2部分内容。其一具有社会性质,其二,属于医学范畴,综合起来就是具有一定社会性质的医学服务。该科学研究的内容主要是在社会发展中存在哪些因素可能对人体的身体健康产生严重影响,通过相关的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制定相应的措施进行预防,在预防过程中为人们身体健康提供一定保护,以此实现人们生活质量的提升以及社会能力的发展。但是就当前社会医学发展过程来讲,往往存在一定争议,争议主要体现在称谓上,部分学者将其成为公共卫生、社会卫生学、公共卫生学等。
  • 简介:

  • 标签:
  • 简介:二、转型期社会心理困境与社会工作的回应,[关键词]社会转型社会心理困境社会工作,而作为微观层面的社会工作在应对转型期社会心理困境

  • 标签: 困境社会工作 心理困境 社会心理
  • 简介:二、转型期社会心理困境与社会工作的回应,[关键词]社会转型社会心理困境社会工作,而作为微观层面的社会工作在应对转型期社会心理困境

  • 标签: 困境社会工作 心理困境 社会心理
  • 简介:摘要脑卒中多发病突然,致残率高,不仅危害患者的生理健康,也对患者的心理和社会关系产生不良影响。在生物-心理-社会视角下医务社会工作者可以利用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等方法,从生理、心理和社会关系三个维度帮助脑卒中患者疏导情绪,提供情感支持,调整家庭关系,整合社会资源,减轻患者经济压力。

  • 标签: 医务社会工作 脑卒中患者 社会工作介入 生物-心理-社会
  • 简介:河北省预防医学会媒介生物及控制学术研讨会议于1998年10月6日至8日在唐山市召开。参加会议的有来自全省各地从事媒介生物及控制的专家代表及唐山市各区、县爱卫办主任共60多名,会议特邀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王美秀研究员到会做了“蚊虫防治的方法”

  • 标签: 媒介生物 河北省 控制学 研讨会 唐山市 医学研究所
  • 简介:摘要手足口病是世界范围广泛流行的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和疱疹,部分重症可导致死亡,严重威胁儿童健康。肠道病毒A组71型(EV-A71)和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V-A16)等EV是引起我国手足口病持续流行的主要病因。2013年以后,其他EV在手足口病病例中所占比例逐渐增多,引起重症和死亡病例。本文对2008年以来我国手足口病流行病和病原的主要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手足口病 流行病学 病原学 肠道病毒
  • 简介:摘要蛋白质组技术有助于人类深入研究食物蛋白质活性成分、进行营养评价和营养相关疾病的生物标记、揭示营养素代谢与调控机制等,在营养研究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笔者综述了蛋白质组在营养中取得的应用价值及成就,以及蛋白质组技术在营养相关疾病如糖尿病、肥胖、心血管疾病及衰老方面的研究应用。

  • 标签: 蛋白质组学 营养学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进行结合翻转课堂的内脏双语教学实践探索适合本校实际情况的高质量的双语教学模式。方法随机将本院2018级临床本科1班和2班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进行结合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解剖双语教学实践,对照组实施传统教学基础上的双语教学实践,对两种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进行比较和评价。结果考核结果显示实验组总分、英文题型分数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结合在内脏双语教学中较传统模式的双语教学可以明显地改善教学质量。

  • 标签: 内脏学 翻转课堂 双语教学 系统解剖学
  • 简介:摘要慢性病流行病的主要目的之一是探索疾病病因。多组通常包括在脱氧核糖核酸复制、转录、翻译、翻译后修饰的过程中,产生的全部基因(基因组)、基因表达的广泛变化(表观遗传组)、核糖核酸(转录组)和蛋白质(蛋白质组),以及下游的小分子代谢产物(代谢组)。多组检测技术为包括基因组、转录组、蛋白质组在内的组测定提供技术支持,系统流行病为利用多组开展病因研究提供理论与方法支持。多组研究既揭示了分子间的相互作用网络,又从微观病因层面有助于因果推断。随着国际公开数据、分析平台与协作组的指数级增长,多组研究资源将更加丰富,所研究的深度与广度也将得到大幅扩展。本文将详细介绍多组在慢性病病因研究中的应用及近三年的研究进展、多组对慢性病流行病研究的意义和价值、为大规模队列研究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中国在多组病因研究的优势与问题及多组研究展望。

  • 标签: 多组学数据 整合组学 系统流行病学 精准医学 慢性病流行病学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比较血清检验与细菌检验在诊断布鲁氏菌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以期为临床上选择合理、准确的检验方法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2月-2018年7月收治的布鲁氏菌病患者88例,分别采用血清检验和细菌检验,比较两种检验方法的检验结果。结果本组88例布鲁氏菌病患者中,试管凝集实验检出阳性患者20例,阳性率为22.73%;平板凝集实验检出阳性患者18例,阳性率为20.45%;两种检验方法检出阳性率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结论血清检验与细菌检验两种检验方法在诊断布鲁氏菌病中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两种检验方法不存在对应性关系。在临床实际工作中,医务人员应该结合医院及患者的实际情况,科学的选择检验方法。

  • 标签: 布氏菌患者 血清学检验 细菌学检验 检验结果 比较
  • 简介:随着以坐位为劳动方式的人群越来越多,颈腰伤病发病率在不断地攀升。为探索不加重损伤而又能合理解决脊柱力学问题的治疗方法,我想起在上世纪70年代末和顾云伍老师一起研究脊椎骨折时,曾对清代的“攀索叠砖法”进行过猴子实验,证明其复位原理的科学性。看来,需再次温习祖国传统医学整脊的历史经验,试图从二千多年祖先的实践中悟出一些真理。因此,尝试运用传统医学的思维模式,以整体思考代替片断思考,

  • 标签: 思维方式 《中国整脊学》 劳动方式 脊柱运动力学 机能解剖学 中医学
  • 简介:摘要通过阿司匹林栓剂及颗粒剂的实验设计,探索了自主设计性药剂小学期实验教学模式的构成、内容选择和实施方法。提高了学生的资料调研能力、合作能力、动手解决问题能力和综合运用理论的能力,初步建立了科学的研究思路和方法。得出了小学期实验教学模式是一种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其创新精神的教学模式。

  • 标签: 药剂学 小学期实验 创新教学模式
  • 简介:《微生物和免疫》(JournalofMicrobiologyandImmunology)中华医学会主办,全球发行的季刊性々业学术期刊。本刊欢迎世界各地的来稿,来稿请寄:中国北京朝阳区三间房南里4号微生物和免疫杂志编辑部。邮政编码:100024。

  • 标签: 免疫学杂志 微生物学免疫学 杂志英文版
  • 简介:目的探讨发热患者血细胞形态改变在疾病诊疗过程中的价值。方法随机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发热患者100例参与研究,视为观察组,另外选择10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均进行血细胞形态检验,分析结果。结果观察组血细胞计数中细胞形态异常发生率为70%,对照组血细胞计数中细胞形态异常发生率为8%(P〈0.05);观察组HCT、RDW-SD、MCHC、MCV结果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MCH结果没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发热患者外周血细胞形态多数会发生明显变化,在其疾病诊疗过程中价值显著。

  • 标签: 发热 血细胞形态学检验 诊疗价值
  • 简介:自从1983年发现戊型肝炎病毒(HEV)以来,对HEV的病毒研究已在基因水平得到完全的诠释,基因序列分析揭示HEV基因具有很大的变异性,主要分为四个基因型。各基因型在全球的地理分布有明显的差异。随着全球HEV基因序列研究的深入,又在四种基因型内部发现了多个变异株,从而又细分为多个亚型。本文就戊型肝炎病毒与流行病研究概况作一综述。

  • 标签: 戊型肝炎 病毒学 流行病学
  • 简介:组织与胚胎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医学基础课,它与解剖、病理学、生理学、妇产科学等之间都有着广泛而密切的联系。近年来随着中医院校教学改革的深入,本课程的学时一缩再缩,这就给我们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在学时少内容多的情况下有效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能力,非常值得研究和探讨。

  • 标签: 教学改革 中医院校 胚胎学 组织学 医学基础课 妇产科学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磷霉素的体外抑菌活性,并评价其在泌尿系统感染治疗中的价值。方法以2015年1月—2016年6月,医院收治的尿路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选对象9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达法分组,对照组、观察组各47例,对照组采用左氧氟沙星治疗,观察组联合磷霉素钠;体外抑菌活性采用分离得到的大肠埃希菌、沙门氏菌检验,磷霉素钠实验。结果研究显示磷霉素钠对大肠杆菌最小抑菌浓度为32μg/ml,对沙门氏菌则为64μg/ml,未见耐药;对照组与观察组痊愈率、愈显率、无效率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观察组细菌清除时间、尿液浑浊消失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磷霉素耐药率相对较低,在泌尿系感染治疗中疗效较左氧氟沙星无显著优势,但联合用药在控制尿液浑浊、加速细菌清除方面可能有一定的比较优势。

  • 标签: 磷霉素 药动学 药效学 临床应用
  • 简介:随着人们寿命的延长,老年人群痴呆的患病率迅速上升,在60岁以上的人群中年龄每增加4~5岁痴呆患病率增加1倍,80岁以上年龄组逾1/3者患有痴呆.阿尔茨海默病(A1zheimerdisease,AD)是所有年龄组痴呆性疾病中的最常见类型.

  • 标签: 阿尔茨海默病 生物学标志 影像学 进行性神经变性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