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78 个结果
  • 简介:古代广东唯一一部天文学专著,叫《寰天图说》,是清代李明彻所撰。现存广东最古的观象台,为广州河南纯阳观的朝斗台,也是李明彻所建。李明彻,字大纲、云飞,号青来。祖籍江苏松江县(今属上海),先世入粤,系籍番禺。清乾隆十六年(公元1751年)出生于广州。他自小家境贫困,而品性端庄,勤奋好学,且天资聪颖,过目不忘。李明彻颇有抱负,立志寻仙访道,十二岁时,征得父

  • 标签: 李明彻 天图 纯阳观 青来 纯阳殿 恒星图
  • 简介:我国著名考古学家、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名誉所长、研究员安金槐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01年7月5日4时30分在郑州逝世,享年81岁.

  • 标签: 考古学家 遗体告别仪式 安金槐 先生 郑州 逝世
  • 简介:在农业粮食中细菌、白蚁和线虫是影响产量的三大因素。化学杀虫剂尽管有见效快的优点,但是它对植物、土壤和动物有一定危害作用。长期使用可引起昆虫的抗药性。多年来,植物精油在虫害防治中的应用前景已引起广泛关注。

  • 标签: 植物 杀菌作用 精油 线虫 白蚁 生物
  • 简介:约翰斯顿(R.J.Johnston)是英国当代著名地理学家,主要从事人文地理学的理论与人文地理学当代史研究,《地理学与地理学家:1945年以来的英美人文地理学》与他主编的《人文地理学词典》为其代表作,在国际地理学界影响颇大。《地理学与地理学家:194...

  • 标签: 人文地理学 约翰斯顿 自然地理学 社会背景 地理学家 方法论
  • 简介:植物对土遗址作用的研究中,鲜有就真实的遗址来展开调查,以及讨论植物给土遗址带来的负作用及其机理。为此,本研究选取西安地区大型土遗址秦阿房宫为研究对象,利用现场调查结合样带法、图像分析法并采集土样,开展对遗址区植物分布、根系产生的裂隙和土壤环境的研究。结果表明:造成土遗址病害现象的主要原因为植物根系作用,加之雨蚀、风化作用及人为破坏的叠加作用,使遗址保存面临严重威胁;其中酸枣、臭椿等萌生树种所产生的根劈裂隙及植物根系对土壤环境的影响十分明显。现存土遗址由植物以及风雨作用而引发的主要病害,其类型包含了边缘夯土的基础掏蚀、洞穴遗存、开裂坍塌、冲沟发育、表面剥蚀,这些是阿房宫遗址面临的主要威胁,也是半干旱地区土遗址存在的特有问题。研究结果既有助于揭示植被对土遗址的作用机理,又能为土遗址保护的植物选择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 标签: 植物 大型土遗址 病害
  • 简介:新世纪以来德国历史编纂学的发展趋势,部分体现在两年一度的历史学家大会分场话题的量化分析与初步定性描述中:在问题意识上,对于身份认同的追问仍然体现出延续性的特征,不过在结构方面却已显现出多元化的特质;在理论与方法上,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从社会(结构)史向文化史的转向仍在持续,但跨学科的交融态势已经日趋明显;在研究视角上,伴随全球化浪潮而来的,是全球史的再度复兴和各类实践;在历史传授方面,德国历史教育学紧跟整个历史学的前进步伐,而且还慎重提出了"史学公众化"的命题。

  • 标签: 德国 历史学 历史学家大会 分场话题
  • 简介:中国古代王朝体制缘何延续不绝?这是一个令中外学者探讨不休的问题。在以色列汉学家尤锐看来,在这一机制创立之前,它已经先期被展望、规划出来了。尤锐教授认为,战国诸子思想与中国古代大一统王朝关联密切。这一研究,从另一角度提升了战国诸子思想的意义。

  • 标签: 汉学家尤锐 战国思想 大一统
  • 简介:<正>由香港大学主办的《地理研究与发展》研讨会经过一年的筹备,于1990年4月27日至5月1日在香港如期举行,这是海内外华人地理学家欢聚的一次空前盛会,也是展现与交流华人地理学家研究成果,特别是大陆、台湾、香港地理学家的研究成果、探讨地理科学发展、增进相互了解、培植感情与友谊、开辟未来合作的良机.出席此次研讨会的有87名学者,其中来自大陆17个单位22名代表,来自台湾6个单位18位代表最为引人注目,这是海峡两岸关系缓解以来,地理学界的一次大交流.中国地理学会秘书长瞿宁淑教授同台湾中国文化大学刘鸿喜教授本有同窗之谊,相隔43年后

  • 标签: 地理研究 研讨会 香港大学 地理学研究 中国地理学 教授
  • 简介:1867年巴黎举办了世界上第四届国际博览会。世博会主办方曾向清政府发出正式邀请,却遭到拒绝。然而中华帝国仍然在本届世博会上占有了一席之地,不仅设有展馆、花园,且有中国人现身。大量资料显示,此届世博会中国馆完全是由法国汉学家德理文(Marquisd'HerveydeSaint—Denys)一手操办的。本文通过对史料的梳理,将德理文筹办中国馆之始末公之于众,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对德理文中国观的探讨,进一步讨论这位汉学家为何主动请缨要求承办中国馆,以及中国馆又为何未能达到预期效果等问题。

  • 标签: 1867年巴黎世博会 中国馆 德理文 汉学 第二次大沽战役
  • 简介:徐建春所著《俯察大地——王士性传》,介绍了王士性一生的思想与成就,明确了他的贡献与价值。

  • 标签: 王士性传 贡献
  • 简介:文章在整理四川师范大学所藏李安宅先生亲撰《李安宅自传》(1961年9月3日撰成于西南民族学院,共21页)的前两部分的基础上,结合相关史料,通过分析李安宅先生早期学术发展的轨迹,归纳了其中存在的必然学术逻辑。文章指出,李安宅先生在非常年代回顾自身学术发展史时自称"文化买办",恰恰是其早年的中外学术文化浸润、其人游学中外各大学及学术机构的缩影。此外,他在民国时期的学术人生,还是当时一大批学者民族本位、"学术报国"式爱国情结的体现。

  • 标签: 李安宅 《李安宅自述》(1961年撰) 个人生活史 研究史
  • 简介: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更新世末期的采食者拓宽了他们所利用资源的基本结构.在食谱中新增加了多种动植物食物,正是在生计上的这一“广谱革命”促使了狩猎采集经济向农业的过渡。新的研究显示,在亚洲西南部,人类对种类多样的植物性食物的利用可以追溯到更早的旧石器时代晚期。这些研究结果揭示了人类在开始驯化植物之前存在着一段强化采集食物资源的漫长历史。

  • 标签: 旧石器时代晚期 食物资源 植物性 利用 人类 北方地区
  • 简介:第二个中国文化遗产日即将来临之际,6月8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召开的全国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表彰大会上,本刊名誉顾问乌丙安教授获得“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这是国家首次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先进个人和集体进行表彰,标志着党和政府对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高度重视,意味着文化遗产保护事业已经进入政府和社会关注的视野。

  • 标签: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先进工作者 荣誉称号 乌丙安 民俗学家 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 简介:我们习惯了在美术馆欣赏艺术家杰出的画作,倘若挂在墙面上的两作是机器所“画”,作为观赏者的我们,又该如何看待它们?2017年2月14日,在美国罗格斯大学的艺术与人工智能实验室,艾哈迈德(AhmedElgammal)教授让电脑运行了一个新的艺术生成算法,然后眼睁睁地看着这个AI创造出一系列让他震惊的画作。

  • 标签: 生成算法 艺术史 AI 科学家 毕加索 自然
  • 简介:当科莱特提到乡间、动物、树林和田野时,评论家们的确有道理去论述作者的情感抒发,尤其是关于《克罗蒂娜在巴黎》和《克罗蒂娜的婚姻》这两部作品。我们在本文中所试图探讨的则是科莱特对植物的描写和她与乡间树林的情感联系,尤其是她对核桃树的迷恋。

  • 标签: 植物世界 核桃树 思乡情 科莱特
  • 简介:通过对2007年八里岗遗址浮选结果的定量分析,显示浮选仪和小水桶两种方法时浮选数据影响不大,其结果具有可比性:不同的计量方式和统计方法可以反映出一批数据的不同特征和考古学信息,故在处理数据时需根据其特点采取合适的方法。这对于今后的植物考古研究设计样品采集、提取的方案及数据处理的方法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 标签: 炭化植物遗存 浮选法 统计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