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4
277 个结果
  • 简介:为了纪念建党90周年,电影界从众多的影片中选出了28部作为献礼影片。据称,献礼影片入选的标准是“主题深刻、内容精彩、格调高雅、制作精良、艺术创新”。

  • 标签: 影片 主流电影 建党 意义 国家 艺术创新
  • 简介:做一个学科的译介工作先要思考的问题是:这个学科究竟有什么东西值得介绍进来?回答这个问题前又须首先确定:这个学科应该关心的问题是什么?任何一个学科的创立和安身立命的根本,就是选择它准备回答的问题。戏剧学要想成为一门学科,首先是确立自己试图回答的问题。我们所知的戏剧学研究设立的基本问题通常是:戏剧是什么?这个问题的讨论内容必然会归结到本质范畴。而本质一旦被严格定义,就很容易党同伐异。

  • 标签: 戏剧学 世界戏剧 出版规划 讨论内容 总序 一出戏
  • 简介:不明确“音乐审美素质”的具体内涵,就无法清晰、有效地在国家音乐教育体系中落实音乐审美素质教育,而目前国民音乐教育体系比较混乱的核心原因正在于此。音乐审美素质是由欣赏、表演、创作三种能力与审美需要、相关知识及价值态度三种周边支持构成的。在目前的音乐教育中,既存在着施教过度,又存在着教育严重不足的现象。一个良好的国家音乐教育体系结构和层次,体现在能为从普通国民到专业音乐工作者都提供必要而充分的教育.过多或过少都是有缺陷的。

  • 标签: 音乐审美素质 音乐教育 体验能力 表演能力 创作能力 审美需要
  • 简介:2016年3月24日,由中国国家博物馆、意大利文化遗产活动和旅游部文化遗产开发司和博物馆司与威尼斯市立博物馆基金会联合举办的"威尼斯与威尼斯画派"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展览在中意两国《关于促进文化遗产合作的谅解备忘录》的框架之下,先后推出"佛罗伦萨与文艺复兴:名家名作"与"罗马与巴洛克艺术"展,作为第三期展览的"威尼斯与威尼斯画派"展是继前两个精彩展览之后的又一个重要展览,它

  • 标签: 威尼斯画派 中国国家博物馆 委罗内塞 丁托列托 名家名作 巴洛克艺术
  • 简介:2008年12月19日,由中国艺术研究院文化发展战略研究中心主办的“中国文化发展战略与国家文化软实力”研讨会在京隆重举行。文化部部长蔡武、文化部副部长、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王文章莅临研讨会。文化部相关司局领导,来自中国艺术研究院、各高等院校的30多位专家学者出席了研讨会。与会人员就国家文化战略和文化软实力开展了热烈的讨论,大家就在新的历史境遇中如何应对国际挑战、如何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提出了诸多真知灼见。

  • 标签: 中国艺术研究院 文化发展战略 国家文化 软实力 学术研讨会 精神力量
  • 简介:【本刊讯】国家大剧院精心策划组织的音乐盛典可谓是中国无数少年琴童最精彩的侧影,更是大剧院致力挖掘培养未来艺术新秀的有益实践。秦云轶、尹存墨、黄南淞等少年钢琴家将奏响黑白键上的"钢琴神话",豆蔻年华的他们不仅将以精湛的独奏"打擂",更将通力合作,演奏复杂的协奏曲目。此次的"为中国喝彩"音乐会只是大剧院挖掘、推广艺术新秀的一个起点,今后大剧院将在钢琴、小提琴、民乐领域寻找18岁以下的少年新星,不定期的举办类似的活动。

  • 标签: 国家大剧院 音乐会 少年 推广艺术 挖掘 中国
  • 简介:近代意义上的民族国家自诞生以来就具有阳刚性征,这是由国家权力集中于男性群体以及在国际政治格局中国家之间利益争夺所决定的。当下中国电影出现明显的性别失衡,在阳刚与阴柔截然两分的性别话语中,很难突破男优女劣的性别模式。本文认为应从以下五个方面构建刚柔兼备、性别和谐的国家形象:1.塑造人物形象应在不同的具体情势中,选择所需的性别话语与特征;2.在构建国家形象的过程中,应出现由阴柔而阳刚的辩证过程;3.注意叙述和叙述对象之间性别意识的呼应;4.需要整体把握不同性征的故事类型;5.需重视传播方式的改变带来叙事媒介性别特征的变化。

  • 标签: 国家形象 性别话语 性别辩证 阳刚性征
  • 简介:服装设计:不切题且破坏传统风格这是一个必须关注而且早在首演前10天就应该引起反思的制作模式。当我第一次看到服装设计师为《托斯卡》的三位主角设计的演出服装时,就已经意识到了郭培并不适合为歌剧担任服装设计,那个托斯卡第二幕的裹身纱裙已经表明,尽管她已经知道了两位中外女土角的身材尺寸,但她依然坚持以T台模特的身材作为审美的唯一标准,

  • 标签: 《托斯卡》 制作模式 国家大剧院 歌剧 普契尼 服装设计师
  • 简介:文章以认同和表征两个关键词为理论支撑,分析了"一带一路"国家战略背景下宁夏所面临的机遇与布局,然后从三个方面分析了宁夏回族文化应该发挥的作用,即民心相通、人文认同和战略支点,以此助推五通。

  • 标签: 认同 表征 一带一路 宁夏回族文化
  • 简介:民间有旬老话:“过大年扭秧歌。”这扭秧歌还真就像过年一样,那喇叭吹得人心直痒痒。可不是吗?老百姓常挂在嘴上的俗话说得好,“听见唢呐响,脚底板儿就痒……”、“看见秧歌闹,撂下筷子撂下碗……”。的确,这七场演出着实让我们兴奋了一把。此次展演可用4个字来概括:“好、齐、特、全”。

  • 标签: 民族民间舞蹈 非物质文化遗产 展演 国家级 秧歌 老百姓
  • 简介:2016年7月至9月,由文化部、国家艺术基金资助,中国美术馆主办并实施的“国家美术藏品保护与修复示范项目”在北京举办。作为整个项目的核心内容,围绕国家美术藏品保存修复的国际研讨会也于2016年7月6日至7日在中国美术馆召开。

  • 标签: 中国美术馆 国际研讨会 藏品保护 国家 修复 保存
  • 简介:在“文革”体制内,国家政治话语的霸权地位是不可动摇的,大多数画家已经失去了独立的思想能力,因而包括工农兵业余作者在内的广大美术工作者不能不成为主流语的思想能力,因而包括工农兵业余作者在内的广大美术工作者不能不成为主流话语的生产者。从1972年的“纪念毛主席‘讲话’发表三十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览”以后,

  • 标签: 美术工作者 国家政治 文革时期 话语背景 美术作品展览 思想能力
  • 简介:4月15日,对于国家大剧院有着特殊的意义。首先因为这天是国家大剧院2010年度歌剧节开幕的日子;另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国家大剧院新近组建的管弦乐团、合唱团在该院首部原创歌剧《西施》二轮上演时首次亮相。"我今天就是专门来看合唱团和乐团的。"当晚,每遇到一位熟人,说出的第一句话都出奇地一致。可见,人们对于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合唱团的关注度。

  • 标签: 国家大剧院 管弦乐团 合唱团 西施 原创歌剧 2010年
  • 简介:敏泽先生早年供职于《文艺报》,后因错划为“右派”而离开了工作岗位。“文革”结束后,他于1978年到《文学评论》编辑部,并在文学和美学领域从事研究工作。他的《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和《中国美学思想史》相继出版,受到学界的好评。作为历史的见证人,敏泽先生在访谈中讲述了他所经历的一段历史,具有较高的史料与文献价值。(●代表采访者李世涛先生,■代表受访者敏泽先生。)

  • 标签: 敏泽 人物采访 《文艺报》 创办工作 成立背景 50年代
  • 简介:几十年来,我所交往的前辈名公,有不少我已写了文章,但也还有不少一直没有写过文章,现在趁此结集之际,补上一笔,借酬宿愿。一我认识的前辈中年龄最大的是苏仙老先生。我与他通信交往时,是在七十年代末,那时他已将近百岁。事情有点偶然,记得是吴恩裕先生的夫人骆静兰女士,有一天告诉我:中华书局的一位朋友想求我为他的朋友作画,问我可不可以?我当时就答应了,画了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