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1 个结果
  • 简介:深度学习算法现在已经成为医学图像处理的最成功的模型,生成对抗网络将神经网络与对抗训练的思想相结合,已经开始应用于医学图像处理。该文主要介绍了几种典型的生成对抗网络,回顾了生成对抗网络在医学图像处理中的应用,包括图像的生成、转换、重建、分割等任务,并对生成对抗网络在智能诊断中的作用、目前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做了讨论。

  • 标签: 深度学习 生成对抗网络 图像合成 图像分割
  • 简介: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严重危及人类健康的心血管疾病,引起广泛重视。常用的治疗药物以降低血脂、抗氧化以及血小板聚集为主。随着对动脉粥样硬化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一些新型药物已陆续上市,如枯草溶菌素转换酶9抑制剂、微粒体转运蛋白抑制剂以及基因治疗药物等。此外,一系列具有血脂调节功能的新型药物目前已处于临床二期或三期的研究当中。本文对目前动脉粥样硬化药物的研究进展做简要综述。

  • 标签: 动脉粥样硬化 抗动脉粥样硬化药物 调血脂类药物
  • 简介:基于造影图像序列的血管减影增强技术能够有效地去除图像中大部分非血管结构、成像噪声以及不同结构运动所造成的运动伪影,对实现血管结构识别,提高血管的对比度,并对后续血管结构的分析和医生对疾病的诊疗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该技术可减少对病人的造影剂注射量,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基于单视角血管造影图像序列,从血管造影图像减影技术的基本原理,包括基于图像配准和基于层分解的两类减影方法出发,介绍了每个关键步骤的发展现状。同时对血管减影技术的难点进行分析,并对减影增强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予以展望。

  • 标签: 冠脉造影图像序列 减影 增强 图像配准
  • 简介:苦瓜籽含有许多具有HIV活性的核糖体失活蛋白,例如α-苦瓜素,β-苦瓜素和MAP30,它们还分别具有堕胎、抗肿瘤活性、乙肝病毒活性等。本文从结构、功能、HIV分子机制、与其它病毒作用、与其它药物相互作用等方面总结了MAP30蛋白的研究,并根据现有的聚乙二醇修饰方法对MAP30修饰研究提出了展望。

  • 标签: 核糖体失活蛋白苦瓜素 MAP30 人免疫缺陷病毒 聚乙二醇
  • 简介:重症监护室(IntensiveCareUnit,ICU)的监护种类繁多,然而许多监测大多都是有创监测,研究表明有创监测可能会增加患者出现并发症(如出血、感染)的风险,因此在重症监护病房(ICU)发展非侵入性的、连续的智能监控技术势在必行。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VeinThrombosis,DVT)可能引起严重发病率,常见于住院患者,尤其是术后人群。休克可能导致急性血流量减少,代谢异常,无氧代谢,细胞和器官功能障碍,如果时间延长,可能导致不可逆转的损害和死亡。ICU的患者基本都是危急重症,生命体体征不稳定,随时都可能会出现生命危险,需要医护人员24小时全天候监护,因此对ICU中医护人员进行疲劳监测很有必要。我们采用近红外光谱(Near-InfraredSpectroscopy,NIRS)这种非侵入性的、有效的、以及非电离测量的实时技术开发了一系列设备对DVT、休克、疲劳以及水分、深部组织温度和血流动力学参数的监测。与此同时,心电(EEG)、光学体积描记术(PPG)、压力脉搏波(PPW)等参数也是ICU监护中必不可少的,我们设计了一种无创、低成本监测系统,对系统中信号的稳定性进行了测试并验证了设备的可靠性。

  • 标签: 重症监护室 近红外光谱 血栓诊断 休克监测 血流动力学
  • 简介: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fibroblastgrowthfactor2,FGF2)是一类功能多样的多肽,可由视网膜的多种细胞分泌产生。随着对视网膜血管性疾病的研究深入,FGF2在其中的作用也得到广泛重视。FGF2可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necrosisfactor-α,TNF-α)等细胞因子相互作用,通过发挥促血管生成作用、促炎作用以及一定的神经保护作用而参与视网膜血管性疾病的发生与发展。此外,FGF2的表达上调很可能是部分患者使用VEGF治疗效果不显著的重要因素。本文就FGF2的分子特征、分子作用机制及FGF2与视网膜血管性疾病的相关性进行总结,旨在为FGF2作为视网膜血管性疾病的治疗靶点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FGF2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 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
  • 简介:本文介绍了一种用于康复治疗的音乐-低频电磁振动生理信息反馈治疗系统,设计了音频振动驱动电路,包括提取低频声波的硬件滤波及软件滤波装置、驱动电路等。研究了生理信息(皮肤温度与皮肤阻抗)的自动检测方法,完成了自动检测系统设计。针对目前音乐治疗系统只对患者的感觉做问卷调查来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的现状,本文首次提出基于生理信息实时检测反馈的音乐治疗系统,旨在能实时改进治疗方案,更好地服务于患者,经试验本系统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 标签: 康复治疗 音乐 生理信息反馈 皮肤温度 皮肤阻抗
  • 简介:本文设计了一套基于生物反馈的智能化神经康复治疗仪。采用DSP+CLPD的新型设计思想,利用CPLD芯片实现刺激器的主要硬件电路的设计,实现了刺激参数的数字式可调,简化了电路;使DSP从繁复的工作中解放出来,专注于肌电采集、人工智能判断、闽值调整,并控制键盘液晶实现刺激参数的显示;并通过串口与上位机通信,提供友好的人机交互界面.

  • 标签: 生物反馈 刺激器 DSP CPLD
  • 简介:目的建立高血脂模型,探讨MF-多源治疗仪对高血脂大鼠各项血脂的影响。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和高血脂组。正常组用普通饲料饲养,高血脂组用高脂饲料喂养,喂养20天建立高血脂模型。模型建立后,重新分组,原正常组剩下的大鼠仍然是正常组(I组),原高血脂组剩下的大鼠随机分成高血脂模型组(Ⅱ组)和MF-多源治疗仪照射组(Ⅲ组),其中Ⅲ组在MF-多源治疗仪照射15天后,对大鼠血脂水平、血液的生化指标和血流变学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Ⅱ组与I组比较,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总蛋白、白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全血粘度、全血还原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等指标均有明显差异(P〈0.05);11I组与Ⅱ组比较,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总蛋白、白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全血粘度、全血还原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原等指标均有明显差异(P〈0.05),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极显著(P〈0.01)。这表明MF-多源治疗仪照射对高血脂症有良好的保健效果,对心血管疾病有预防作用。

  • 标签: 高血脂症 MF-多源治疗仪 血脂 血液流变学 血液生化指标
  • 简介:本文设计的单极性输入双极性输出压控恒流源电路是神经保护治疗仪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由CPLD电路产生极性相反的脉冲控制三极管组成的电流换向开关来选择输出极性。其V/I转换系数、带负载能力(包括输出电流的大小及负载电阻的大小范围)可以通过合理设计电路参数来实现,实验证明,该恒流源电路具有良好的线性和电气安全性,能很好的满足神经功能保护治疗仪的要求。

  • 标签: 神经功能保护治疗仪 压控恒流源 双极性输出 脑卒中
  • 简介:评价沥水调脂胶囊和舒降之治疗高胆固醇血症的疗效与不良反应.方法:66例高胆固醇血症的病人随机分成沥水调脂胶囊组(A组)和舒降之组(B)组,A组(33例)给予沥水调脂胶囊3粒,po,tid,B组(33例)给予舒降之10mg,po,pd,疗程均为4周.结果:与治疗前相比,A组胆固醇(TC)降低有效率为90.90%,甘油三脂(TG)降低有效率为69.70%,B组TC降低总有效率为93.93%,TG降低总有效率为51.51%,A组和B组疗效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3.3%和12.1%,P<0.01).结论:沥水调脂胶囊是治疗高胆固醇血症与舒降之相比,效果同样明显.

  • 标签: 沥水调脂胶囊 舒降之 高胆固醇血症 疗效 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