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2
423 个结果
  • 简介:目的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盐酸二双胍片的含量。方法采用VarianC18色谱柱(250mm×4.6mm,5μm),流动相为0.01mol/L磷酸二氢钾溶液(用磷酸调pH至3.0)-乙腈(75:25),流速为1.0mL/min,柱温为室温,检测波长为218nm。结果盐酸二双胍质量浓度在7.76~77.6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积分值线性关系良好,r=0.9999,平均回收率为101.27%,RSD=0.76%(n=6)。结论HPLC法简便、快速、准确、专属性高,可用于盐酸二双胍片的含量测定。

  • 标签: 盐酸二甲双胍片 高效液相色谱法 含量测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宫外孕患者应用氨蝶呤+米非司酮治疗的效果。方法:抽取我院妇产科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收治宫外孕患者2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氨蝶呤+米非司酮治疗,评估临床治疗效果,并观察患者康复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状况。结果:①乙组患者经治疗后,18例治疗成功,成功率为90.00%;②患者腹痛消失时间(7.21±4.62)d、血β-HCG转阴时间(11.40±5.17)d、月经恢复时间(26.44±11.25)d及盆腔包块消失时间时间(32.17±13.97)d;③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5.00%。结论:针对宫外孕患者,予以氨蝶呤、米非司酮联合治疗,可提高保守成功率,缩短患者康复时间,且复合用药安全性好,值得推广。

  • 标签: []宫外孕 甲氨蝶呤 米非司酮 保守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比照观察巯咪唑和丙硫嘧啶治疗甲亢的不良反应。方法:将我院在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甲亢患者120例,以数字表排序的方式,随机分为2组。其中,采取丙硫氧嘧啶治疗的60例患者命名为对照组,采取巯咪唑治疗的60例患者命名为观察组。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细胞数与肝功能异常状况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观察组血细胞异常例数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肝功能异常例数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丙硫氧嘧啶与巯咪唑在治疗甲亢时,均会存在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需要结合患者的具体状况,来进行药物选择,保证用药的科学性。

  • 标签: 甲巯咪唑 丙硫氧嘧啶 甲亢 不良反应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患者使用丙硫氧嘧啶和巯咪唑的不良反应对比。方法:本报告以2020年4月-2021年4月作为时间区间,并截取此段区间中我院接收的88例符合条件的甲亢患者为例作为报告数据中的提供对象,以治疗模式不同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以44例为每组人数,分别采用丙硫氧嘧啶和巯咪唑作为治疗手段,分析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在肝功能损伤率上更低,在谷丙转氨酶(ALT)、碱性磷酸酶(ALP)、总胆红素(TBIL)异常上低于对照组,p<0.05;但是,对照组在白细胞减少、红细胞减少、皮疹发生率上更低于观察组,p<0.05。结论:甲亢患者治疗时应用丙硫氧嘧啶和巯咪唑治疗时均会出现不良反应,应结合患者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药物治疗,并及时监测不良反应,进行有效处理。

  • 标签: 甲亢 甲巯咪唑 丙硫氧嘧啶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浆置换联合强龙治疗过敏性紫癜肾炎的效果以及护理方式。方法:将2022年5月-2022年7月收治的2例过敏性紫癜肾炎患者纳入研究,均给予血浆置换联合强龙治疗,并采取优质护理措施,观察治疗前后肾小球滤过率、胱抑素-C水平与平均尿蛋白转阴时长、不良反应出现情况。结果:患者治疗后的肾小球滤过率高于治疗前,胱抑素-C低于治疗前,有统计学差异(P<0.05);平均尿蛋白转阴时长为(10.14±0.62)d,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血浆置换联合强龙治疗过敏性紫癜肾炎有明显效果,采取优质护理措施能够确保安全,减少不良反应。

  • 标签: 血浆置换 甲强龙 过敏性紫癜肾炎 优质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浆置换联合强龙治疗过敏性紫癜肾炎的效果以及护理方式。方法:将2022年5月-2022年7月收治的2例过敏性紫癜肾炎患者纳入研究,均给予血浆置换联合强龙治疗,并采取优质护理措施,观察治疗前后肾小球滤过率、胱抑素-C水平与平均尿蛋白转阴时长、不良反应出现情况。结果:患者治疗后的肾小球滤过率高于治疗前,胱抑素-C低于治疗前,有统计学差异(P<0.05);平均尿蛋白转阴时长为(10.14±0.62)d,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血浆置换联合强龙治疗过敏性紫癜肾炎有明显效果,采取优质护理措施能够确保安全,减少不良反应。

  • 标签: 血浆置换 甲强龙 过敏性紫癜肾炎 优质护理
  • 简介:本文通过对存在于纤维蛋白原和其他内源性整合素内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RGD)序列结构的分析,在前文N-取代-O-对脒苯胺基羰甲基-L-酪氨酸酯的基础上,为了探讨空间臂极性的变化对化合物活性的影响,以氧乙基代替胺基羰甲基设计并合成了一系列含有酪氨酸骨架的非肽类模拟物,本文还测定了化合物抗ADP诱导的兔血小板聚集的抑制率,结果表明,12个化合物中有9个在10^-6mol.L^-1时显示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Ii抑制作用最强。

  • 标签: 非肽类纤维蛋白原受体拮抗剂 N-取代-O-对甲脒苯氧乙基-L-酪氨酸甲酯 合成 抗血小板聚集活性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米非司酮联合氨喋呤治疗宫外孕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 2014 年 9月~ 2015年 9月间我院收治的 90例宫外孕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 45例。对照组给予每日口服米非司酮 2次 ,每次剂量为 25mg,连服 3天;实验组给予每日口服米非司酮 1次 ,每次剂量为 150mg,连服 3天,且两组实验在第二天服药时均接受静脉注射 75mg氨喋呤 +20ml生理盐水,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 对照组患者在腹痛、阴道流血以及 β-HCG指标恢复正常时所用时间均长于实验组,且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对照组宫外孕保守治疗总有效率为 77.78%,观察组为 93.34%,对照组明显低于观察组,两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05)。结论 采用 450mg米非司酮联合 75mg氨喋呤方案治疗宫外孕的总有效率优于采用 150mg米非司酮联合 75mg氨喋呤方案,具有能有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治疗成功率、安全可靠等优点,值得应用和推广。

  • 标签: [ ]米非司酮 甲氨喋呤 宫外孕 临床效果
  • 简介:自入秋以来,几乎所有药材都是迎着产新涨价,有的一步到位,有的温和上扬,也有的涨涨停停。药材产新涨价似乎成了药市主流趋势,即使没有利好因素的品种,也是不涨不罢休。近期,型流感疫情愈演愈烈,清热解毒类药材再度升温。

  • 标签: 清热解毒类药材 流感疫情 升温 甲型 药市
  • 简介: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复方盐酸二双胍片中有关物质双氰胺。方法:采用phenomenexC18枉(250×4.6mm),柱温35℃.甲醇-5mmoI磷酸二氢钾溶液(含10mmol辛烷磺酸钠,用1.5mol/L的磷酸溶液调pH至3.0)(55:4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15nm。结果:线性范围为0.0628-0.1503μg/ml。结论:该方法灵敏,专属,分离度好,并能有效控制复方盐酸二双胍片中有关物质双氰胺。

  • 标签: HPLC 有关物质 双氰胺
  • 简介:目的通过回顾1例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应用巯咪唑致粒细胞缺乏症的诊疗过程的,探讨药师如何依据患者的病理生理情况完成药学监护。方法药师与临床医师密切配合,预估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治疗粒细胞缺乏症的治疗终点、合理选择和调整抗菌药物的品种、根据肾功能状况确定给药剂量,以及对患者进行的用药教育。结果患者共住院28d,粒细胞缺乏症得到纠正,感染得到控制,顺利地完成了131I放射治疗。结论临床药师加入临床治疗团队,提供药学服务可以提高临床药物治疗效果。

  • 标签: 临床药师 药学监护 甲巯咪唑 粒细胞缺乏症
  • 简介:由乙酰苯胺经Vilsmeier反应步骤制备对酰基乙酰苯胺时,以86%收率意外得到N,N-二氨基甲基苯亚胺.产物结构经MS,IR1HNMR,13CNMR光谱及其盐酸盐和硫酸盐的C、H、N、元素分析给以确正.此法为N,N-二甲基脒类化合物提供了新的合成途径.

  • 标签: Vilsmeier反应 N N-二甲氨基甲基苯亚胺 合成
  • 简介: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器(HPLC-ELSD)法测定胃可宁片中浙贝母的贝母素和贝母素乙含量。方法:采用KromasilC18(4.6mm×250mm,5μm)色谱柱,以乙腈-水-二乙胺(69.8∶29.9∶0.3,V/V/V)为流动相进行洗脱,流速1.0ml/min,柱温35℃,漂移管温度100℃,气体流速2.1L/min。结果:贝母素在1.001~5.005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9),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60%,相对标准偏差(RSD)=1.74%(n=9);贝母素乙在0.506~2.530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9),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0.01%,RSD=0.89%(n=9)。结论:该法操作简便,方法可靠,结果准确,灵敏度高,重现性好,可作为该产品质量控制的方法。

  • 标签: 高效液相 色谱法 蒸发光散射检测器 浙贝母碱 胃可宁片 含量测定
  • 简介:目的研究盐酸二双胍缓释胶囊的药代动力学和相对生物利用度。方法20名健康男性志愿者随机、交叉单剂量和多剂量口服盐酸二双胍缓释胶囊和普通片1000mg,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血药浓度,计算各药代参数和相对生物利用度。结果20名健康志愿者单次口服盐酸二双胍缓释片和普通片1000mg的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Cmax分别为:(1.27±0.32)mg·L^-1和(1.82±0.32)mg·L^-1;tmax分别为(5.0±1.62)h和(2.95±0.72)h;AUC(0-t)(13.53±3.87)mg·h·L^-1和(12.36±2.24)mg·h·L^-1;AUC(0-x)(14.44±4.09)mg·h·L^-1和(12.66±2.34)mg·h·L^-1,相对生物利用度(F)为(109.62±26.81)%。多次口服盐酸二双胍缓释和普通片的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分别为:Cmin(0.09±0.05)mg·L^-1和(0.34±0.09)mg·L^-1;AUCss(12.28±2.73)mg·h·L^-1和(8.59±2.01)mg·h·L^-1;DF(239.68±30.98)%和(118.68±22.34)%,相对生物利用度(F)为(72.82±11.37)%。结论AUC经方差分析和双单侧t检验,2制剂具有生物等效性。Cmax经检验不具等效性,tmax经非参数检验有显著性差异(P〈0.05),受试缓释片较参比普通片的Cmax小、tmax有所延长,表明受试制剂具有缓释特性。

  • 标签: 盐酸二甲双胍 缓释胶囊 生物等效性 高效液相色谱法 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 生物等效性研究
  • 简介:目的研究天然源性化合物5,7-二氧基黄酮(5,7-dimethoxyflavone,5,7-DMF)是否具有增强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NFrelatedapoptosisinducingligand,TRAIL)诱导肝癌干细胞(livercancerstemcells,LCSCs)凋亡的作用。方法采用干细胞条件培养基超低黏附板悬浮培养得到肝癌肿瘤球形成细胞;Westernblot检测肿瘤干细胞标志物CD133、CD44和ALDH1蛋白表达状态;ELISA和AnnexinV/PI染色流式细胞术检测肝癌球形成细胞凋亡率。结果第3代肿瘤球细胞的单个细胞成球的百分率(73.4%)相对第5代原代培养细胞的肿瘤球形成百分率(18.7%)显著提高,且其肿瘤球大小亦有差异。源自复发性肝细胞癌的第3代球细胞高表达肿瘤干细胞标志物CD133、CD44和Oct4。亚细胞毒性浓度5,7-DMF(1.0μmol·L^-1)明显增强TRAIL(10.0ng·mL^-1)诱导LCSCs的凋亡作用。结论本研究证明,5,7-DMF具有增强TRAIL诱导LCSCs凋亡的作用。

  • 标签: 5 7-二甲氧基黄酮 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 肝癌干细胞 凋亡
  • 简介:1例40岁女性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口服巯咪唑10mg,3次/d。1个多月后出现高热、肛周疼痛,查白细胞减少,立刻停用巯咪唑,用甲硝唑、头孢呋辛抗感染,症状未缓解,并出现心悸、胸闷、食欲不振、少尿,5d后入院。查T40℃,P140/min,R30次/min,BP60/30mmHg。四吱可见散在瘀斑,肛周可见一1.5cm×1.5cm溃疡,有脓性分泌物。WBC0.4×10^9/L,N0.16,Hb94g/L,PLT11×10^9/L。骨髓检查:增生减低,粒细胞与幼红细胞比值(M:E)=0.5:1,粒、红细胞两系罕见,巨核细胞未见,血小板少见,淋巴细胞0.51,浆细胞0.13,网状细胞0.345。血K^+2.9mmol/L,Na^+134mmol/L,Ca^2+1.6mmol/L,AST53U/L,ALT207U/L,白蛋白20g/L,总蛋白48g/L。甲状腺功能检查:FT338.43pmol/L,FT438.36pmol/L,促甲状腺素未测到。尽管进行对症、支持及抗感染治疗,其甲状腺危象仍然存在。次日凌晨患者突然意识丧失,经抢救无效死亡。

  • 标签: 甲巯咪唑 再生障碍性贫血 甲状腺危象
  • 简介:斑蝥素(norcantharidin,NCTD)是我国首先合成的新型抗肿瘤药物,具有较强的抗肿瘤活性,且抑瘤谱广,对人原发性肝癌、胃癌、食道癌、乳腺癌、胆囊癌、肺癌等均有较好的治疗作用,但因其对机体的毒副作用较为明显,血药浓度迅速衰减,6h后药物浓度明显降低,24h后大部分被消除,使肿瘤病灶区血药浓度很快就低于理想的有效治疗浓度。为加强其抗肿瘤作用,降低不良反应,延长作用时间,近年来对去斑蝥素的缓释和靶向载药的研究进展异常迅速。

  • 标签: 去甲斑蝥素 肿瘤 靶向给药系统(TDDS)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阿奇霉素联合泼尼龙治疗小儿难治性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总结相关临床经验。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122例小儿难治性支原体肺炎患者纳入到本次研究对象当中,随机抽取61名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组应用阿奇霉素联合泼尼龙治疗,其余61名患者作为对照组进行研究应用常规阿奇霉素治疗,研究对象纳入时间为2018年6月至2019年1月,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进行评价,对照组患者治疗后CRP值明显较高,体温恢复时间、住院时间相对较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有32例显效、24例有效、5例无效、总有效率为91.80%,对照组中有25例显效、19例有效、17例无效、总有效率为72.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奇霉素联合泼尼龙治疗小儿难治性支原体肺炎的临床效果显著,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提高临床有效率,值得推广。

  • 标签: 支原体肺炎 甲泼尼龙 阿奇霉素 小儿 效果
  • 简介:目的:分析型H1N1流感病毒裂解疫苗(下称"流疫苗")接种后药物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方法:采用Excel2003版软件,将2009年9月15—25日接种"流疫苗"的1173例各类人员的一般情况,ADR发生时间、持续时间,发生率与转归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173例"流疫苗"接种者中62例出现ADR,发生率为5.28%,其中局部反应发生率为3.67%,全身反应发生率为1.62%。所有报告病例均为非严重性,全部病例均在短时间内恢复正常,无严重接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流疫苗"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且反应轻微,安全性较高,可用于人群的大规模预防接种及疫情应急接种。

  • 标签: 甲型H1N1 流感 裂解疫苗 药物不良反应 不良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