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直肠癌是发生在直乙交界和齿状线之间的直肠黏膜上皮细胞源性恶性肿瘤,占我国大肠癌病例的50%~60%,在消化道恶性肿瘤患病率中居第2位~([1,2])。直肠癌的治疗经历数百年历史,从18世纪经会阴部切除处理,到19世纪经肛门和经骶尾部入路直肠癌局部切除术(Kraske手术),再到20世纪的Mile's手术、Hartmann手术、Dixon手术、Bacon手术、Park's手术等经典术式的确立,以及直肠癌放化疗等治疗方式的发展,目前已形成多学科规范化综合治疗模式,但根治性手术始终是直肠癌治疗的主要方式.随着全直肠系膜切除(totalmesorectalexcision,TME)、环周切缘(circumferentialresectionmargin,CRM)、保留盆腔自主神经(pelvicautonomicnervepreservation,PANP)等现代手术观点的提出,以及吻合器等手术器械的发展,直肠癌的外科治疗理念已从单纯肿瘤切除、救治生命转变为既要保证最佳的肿瘤根治效果,又要尽可能保护肛门及泌尿生殖器官的功能,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随着手术水平的提高.

  • 标签: 微创外科治疗 局部切除术 治疗经历 手术入路 齿状线 肠黏膜上皮
  • 简介:肝癌的现代治疗仍然是采取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模式,尤其是诸如冷冻、微波、激光及射频等微创手术的介入,使得肝癌的治疗有了更多的选择。其中,射频消融技术(radiofrequencyablation,RFA)由于设备及方法上的改进,已成为比较效的有肿瘤局部治疗手段之一。该项技术于1999年获得FAD

  • 标签: 肝癌 治疗 射频消融 适应症 禁忌症 射频消融治疗
  • 简介:目的:研究大肠癌患者化疗后脂肪肝的发生率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分析270例大肠癌患者化疗前后肝脏CT表现及实验室生化指标(AST、ALT、ALP、GGT、TG、CHOL、HDL、LDL)的变化。结果:化疗3个月、6个月及1年后,发生脂肪肝的例数分别为21例(7.8%)、64例(23.7%)、58例(21.5%),化疗后患者肝功能指标及血脂水平较化疗前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外高密度脂蛋白),脂肪肝组转氨酶及血脂水平均比非脂肪肝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外胆固醇)。结论:大肠癌患者化疗后可以发生脂质代谢异常,导致肝脏的脂肪性病变,部分发展为脂肪肝。

  • 标签: 大肠癌 化疗 脂肪肝
  • 简介:乳腺癌是女性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乳腺癌的发生是一个多因素、多步骤的过程,其中遗传因素在乳腺癌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目前已经发现一系列乳腺癌遗传易感基因,除了高外显率的BRCA1/2、P53以及HER2基因外,越来越多的中低外显率的易感基因也已经被发现。这些乳腺癌遗传易感基因的发现为乳腺癌预防治疗提供了新的理论指导和思路。

  • 标签: 乳腺肿瘤 易感基因 遗传性疾病 预防治疗
  • 简介:骨形成蛋白(bonemorphogeneticproteins,BMPs)在神经干细胞的增殖和分化过程中起重要的调节作用:脑肿瘤干细胞是从脑肿瘤中分离得到的干细胞样的肿瘤起源细胞,与神经干细胞有很大的相似性,它们之间存在很多共同的信号传导通路。在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中起重要调节作用的BMPs信号通路对脑肿瘤干细胞的增殖和分化也起重要的调节作用。

  • 标签: BMPS 脑肿瘤干细胞 胶质瘤
  • 简介:20世纪50年代Makino等[1]通过肿瘤细胞自体移植实验发现肿瘤组织中极少数细胞具有干细胞特性能诱发新的肿瘤组织,首次提出肿瘤干细胞(cancerstemcells,CSCs)理论.该理论认为,肿瘤干细胞作为一类特殊的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能力和分化潜能,以及高致瘤性和耐药性的特点,可以通过分化为肿瘤细胞而产生肿瘤,即认为肿瘤干细胞是肿瘤启动、增殖生长、转移复发的根源.

  • 标签: 肿瘤干细胞 滑膜肉瘤 自我更新能力 肿瘤组织 肿瘤细胞 分化潜能
  • 简介:肝脏是人体各类恶性肿瘤易于发生转移的部位,而肝星状细胞(HSC)在肿瘤肝转移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HSC能够促进和构成肿瘤细胞肝转移的微环境,肿瘤细胞又诱导HSC活化,活化的HSC又反作用于肿瘤细胞促其生长,两者双向作用呈现级联扩大效应,最终促进肿瘤侵袭、转移及生长。

  • 标签: 肝脏 肿瘤 肝转移 肝星状细胞 微环境
  • 简介:自上世纪70年代开始,限期的结直肠手术患者术前需常规机械性肠道准备(mechanicalhowelpreparation,MBP),成为一种"经验性教条".直到目前,限期结直肠手术术前行常规机械性肠道准备的医疗单位在中国超过90%.目前最常用的机械性肠道准备药物主要是容积性泻药,如聚乙二醇和磷酸钠溶液,较传统的缓泻剂拥有更佳的肠道清洁功能[1,2],并被绝大多数的外科医生所采纳.机械性肠道准备的目的主要是清理肠腔内积存的粪便,以减少术中手术区域的潜在污染,从而降低手术部位感染(surgicalsiteinfection,SSI)和吻合口瘘的发生.

  • 标签: 准备研究进展 手术机械性 机械性肠道
  • 简介:X蛋白(HBx)被认为是乙型肝炎病毒(HBV)致原发性肝癌(HCC)的重要物质,具体机制不明,己成为研究的热点之一。近年来对HBx致肝癌机制的研究显示,HBx是一种多功能的病毒蛋白,有转录调控作用,对肝细胞内许多癌基因和/或抑癌基因的表达有直接或间接影响,可影响细胞的生存、增殖和凋亡,调节转录因子活性,促进细胞的侵袭和转移等,在肝癌形成中起重要作用。

  • 标签: X蛋白 原发性肝癌 乙型肝炎病毒 机制
  • 简介:目的观察肿瘤抑素慢病毒载体对裸鼠肝癌移植瘤生长的抑制作用,探讨其在肝癌基因治疗中的应用前景。方法建立人肝癌细胞株SMCC-7721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当肿瘤直径达到0.3~0.5cm时分别在瘤周及瘤体内多点注射100μl磷酸盐缓冲液(PBS组)、5×109TU慢病毒绿色荧光蛋白(Lenti-GFP组)和5×109TU肿瘤抑素重组慢病毒(Lenti-Tum组)。观察3组的肿瘤体积变化,采用RT-PCR和Westernblotting法分别检测3组肿瘤组织中肿瘤抑素的mRNA和蛋白水平,并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结果注射21天后,Lenti-Tum组的肿瘤体积为(702.1±143.7)mm3,小于PBS组的(1622.2±253.8)mm3和Lenti-GFP组的(1538.5±284.9)mm3(P〈0.05);Lenti-Tum组的抑瘤率为56.7%,显著高于Lenti-GFP组的5.2%(P〈0.05);Lenti-Tum组中肿瘤抑素的mRNA和蛋白水平均高于其他两组。Lenti-Tum组小鼠的中位生存时间为100天,明显高于PBS组的58天和Lenti-GFP组的59天(P〈0.05)。结论肿瘤抑素经慢病毒转染能够明显抑制肝癌移植瘤的生长,延长荷瘤裸鼠的生存时间。

  • 标签: 肝癌 肿瘤抑素 慢病毒 血管生成 肿瘤抑制
  • 简介:目的评价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的优点和存在不足之处。方法对2002年1月至2006年10月完成的22例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者与同期具可比性的40例传统开腹结直肠癌手术的资料进行比较。结果腹腔镜组的术中出血量、肠功能恢复时间、尿管留置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和人均镇痛次数等均明显少于传统手术组(P〈0.05)。腹腔镜组手术时间、手术费和住院总费用等明显多于传统手术组(P〈0.05)。两组手术切除的肿块大小、结直肠标本长度、直肠肿瘤远端长度和清扫淋巴结数目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9.1%和3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时间6—51个月,两组局部复发率、转移率、病死率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可以达到与传统结直肠癌根治术同样的根治效果,具有创伤小、安全、可行的优点。但手术时间较长,费用较高。

  • 标签: 结直肠癌 腹腔镜 手术
  • 简介:表遗传学修饰的DNA甲基化与基因转录有关,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一些肿瘤抑制基因启动子区域CpG岛甲基化与肿瘤的形成密切相关。今年来逐渐发展的RNA干扰技术可以在细胞内抑制特定基因表达,它由双链RNA介导产生,可以降解与之同源的RNA序列,具有高度的特异性。RNA干扰技术在基因甲基化的研究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肿瘤的生物治疗方面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

  • 标签: RNA干扰 甲基化 表遗传学
  • 简介:目的建立一个有用的癌痛动物模型.方法将MRMT-1大鼠乳腺癌细胞接种到SD大鼠胫骨上段骨髓腔内,造成骨癌痛动物模型.用vonFrey细丝刺激足底和后肢负重测量仪分别测量机械性痛觉超敏和痛觉过敏,放射学方法评估骨破坏,同时,组织切片镜下观察肿瘤和骨结构的破坏情况.结果造模动物在14天左右开始出现机械性痛觉超敏和痛觉过敏,胫骨X线摄片显示明显的骨破坏,组织学研究显示骨髓腔内肿瘤生长,向外侵蚀破坏骨皮质,同时伴有新生的编织骨形成.结论从疼痛行为学、放射学、组织学多方面研究的结果,表明大鼠骨癌痛模型已复制成功.该癌痛模型的建立,将为我国癌痛新药的评价,尤其是研究治疗癌痛中药的疗效及作用机制提供一个有用的工具.

  • 标签: 动物模型 骨癌痛 MRMT-1 触诱发痛
  • 简介:目的观察鼻咽癌调强放疗(intensitymodulatedradiationtherapy,IMRT)同步口服卡培他滨节拍化疗的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118例鼻咽癌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6MXV-X线根治性调强适形放疗,实验组在进行调强放射治疗的同时,节拍性口服卡培他滨每次500mg,每日2次,疗程12个月或至疾病进展为止。观察临床疗效和毒副反应。结果共有111例患者完成实验,近期疗效:实验组有效率(RR)100%,对照组有效率98.3%,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远期疗效:实验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6.5%、92.3%和78.3%,中位总生存时间(os)为58.838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PFS)为40.719个月;对照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9.7%、77.8%和50.0%,中位OS为50.126个月,中位PFS为24.962个月。两组间总生存时间和无进展生存时间均有统计学差异(OS:X^2=5.587,P=0.018;PFS:X^2=3.868,P=0.049)。两组治疗结束后均出现VEGF、PDGF-BB水平下降,TSP-1水平升高,且实验组变化的幅度较对照组更为显著,两组间各指标变化水平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白细胞减少、皮肤反应及口腔、口咽部黏膜反应,两组间不良反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鼻咽癌调强放疗同步口服卡培他滨节拍化疗能提高患者的远期生存率,增强抗肿瘤新生血管形成能力,而并未增加毒副反应发生率及严重程度。

  • 标签: 调强放疗 节拍化疗 鼻咽恶性肿瘤
  • 简介:组织因子作为凝血因子Ⅶ细胞膜表面受体启动外源性凝血途径,参与肿瘤的高凝状态,并且在多种恶性肿瘤中高表达,介导多种信号转导影响肿瘤的生长、转移。

  • 标签: 组织因子 肿瘤 血栓形成 生长 肿瘤转移
  • 简介:静脉血栓栓塞(venousthromboembolism,VTE)是腹部手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尤其是在腹部和盆腔的恶性肿瘤手术后发生率较高。如何在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recoveryaftersurgery,ERAS)理念指导下减少腹部肿瘤手术后VET并发症的发生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现就其相关研究进行综述,旨在与同行分享ERAS应用时有效减少VET发生的经验及进展。

  • 标签: 腹部肿瘤 静脉血栓栓塞 深静脉血栓栓塞 肺栓塞 加速康复外科
  • 简介:化疗、内分泌治疗、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抗体药物治疗或联合治疗通常是乳腺癌患者术后的辅助治疗手段。临床病理学指标是治疗方案选择的依据,但由于没有考虑肿瘤的个体基因学特征,这些指标并不能准确预测患者的预后风险。基于多基因标志物的检测系统已成功应用于乳腺癌患者的预后预测并指导治疗决策,70-基因标志检测系统MammaPrint已被证实可较准确地预测不同类型乳腺癌患者的复发风险和治疗反应。本文就MammaPrint在乳腺癌预后预测中的应用和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 标签: 乳腺癌 MammaPrint 基因标志 预后 预测
  • 简介:胃癌是我国主要癌肿之一,发病率和死亡率均位居全部癌症第二位。受制于研究模型的缺乏,胃癌发生机制、胃癌治疗药物开发等研究进展缓慢。类器官(Organoid)是干细胞在体外三维环境中培养所形成的细胞结构;通过体外模拟细胞在体内的生存环境,类器官技术能够高效培养原代细胞,包括正常细胞、肿瘤细胞。来自肿瘤的类器官被称为“瘤器官”(Tumoroid);瘤器官具有很高的“保真性”,能够保持原肿瘤的组织细胞形态、基因组学特征和药敏特征等。由于瘤器官的重要性.全球各种瘤器官生物样本库纷纷被建立起来。在胃癌方面,德国和日本近期分别建立大样本胃癌瘤器官生物样本库,对于研究胃癌发生、胃癌个体化治疗等具有重要意义。本综述针对类器官在胃癌研究中应用的前沿研究进行总结,向大家介绍该领域内的最新进展。

  • 标签: 胃癌 类器官 3D培养
  • 简介:整合素是细胞表面重要的黏附分子,介导细胞与胞外基质的相互作用,在肿瘤的发生、侵袭、转移以及肿瘤血管的形成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随着对整合素的深入了解,很多整合素分子在肿瘤中的作用也被逐渐地认识,目前采用针对整合素不同分子的克隆抗体、整合素靶向用药及多种方法联合治疗等,通过调节整合素的生物学作用,促进肿瘤细胞凋亡,阻断肿瘤细胞侵袭迁移,抑制肿瘤血管的生成,从而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这些研究发现对开拓肿瘤治疗新方案有着重要的意义。

  • 标签: 整合素ΑΝΒ3 肿瘤 整合素ανβ3抗体
  • 简介:肺癌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命健康,中医药治疗肺癌有自己独特的理论体系和确切疗效,中西医学互为补充、相互交融的模式成为肺癌治疗发展的方向与趋势。目前对肺癌中医治疗的临床与基础研究已取得一定成绩,但仍缺乏真正符合肺癌中医药证治规律的研究方法及相关技术。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和系统化,中医药治疗肺癌将得到进一步发展。

  • 标签: 肺癌 中医药 治疗 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