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4
475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观察快通道心脏麻醉在心脏手术的应用效果。方法取78例接受心脏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快通道组和常规组,各39例,快通道组患者麻醉经异丙酚3-6mg/kg·h、利多卡因1.5-3mg/kg·min微泵持续输注,术吸入七氟醚;常规组接受常规麻醉,依托咪酯脂肪乳剂0.1-0.3mg/kg、咪唑安定0.1-0.2mg/kg、芬太尼5-10μg[Ug/kg]、维库溴铵0.2mg/kg静脉注射进行麻醉诱导,对比两组患者麻醉期间血流动力学。结果两组患者麻醉期间血流动力学较为稳定,与麻醉前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快通道组芬太尼、维库溴铵用量均少于常规组,异丙酚多于对照组,气管插管时间、清醒时间及ICU停留时间均低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心脏手术采用快通道麻醉,麻醉效果显著,可缩短患者ICU停留时间。

  • 标签: 快通道心脏麻醉 心脏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2型糖尿病患者实施延续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4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给予对照组常规门诊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延续护理,对两组患者护理后的依从性进行评估。结果观察组32例患者饮食控制、运动疗法、饮食控制、自我检测状况明显要比对照组患者高,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延续护理,能够明显提高病人的治疗依从性,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在临床上值得大力推广。

  • 标签: 延续护理 2型糖尿病
  • 简介:摘要目的临床观察芩芍颗粒雾化治疗卒相关性肺炎(SAP)的疗效。方法将卒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和对照组,2组均予头孢他啶起始治疗,中药组在此基础上加予芩芍颗粒冲服,观察对比主要指标咳嗽消失时间、肺部罗音消失时间、胸片好转(吸收>50%)时间,临床疗效和细菌学疗效。结果72小时无效率比较两组有统计学差异(P<0.01),两组细菌清除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临床疗效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主要观察指标对比中药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芩芍颗粒雾化治疗卒相关性肺炎效果良好,与抗生素有协同增效作用;还有较好的抑制内毒素炎性反应、促进病灶吸收、缓解症状等附加疗效。

  • 标签: 芩芍颗粒 卒中相关性肺炎 细菌清除率
  • 简介:Q—T间期是指Q波开始到T波结束的这段时间,反应心室激动到恢复的时间。因为除极时间很短,往往把Q—T间期看成心室复极的时限。Q—T间期受心律、电解质、药物、疾病等因素的影响,其与心率的关系尤为密切,故需用心率校正之,一般采用Bazett公式.

  • 标签: 临床工作 心室复极 心率校正 电解质 等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牙科畏惧症在儿童口腔预防防治措施。方法针对儿童牙科畏惧产生旳原因制定儿童口腔预防牙科畏惧防治措施。对1512例幼儿园儿童进行口腔预防前牙科畏惧症(DF)儿童防治。结果1512例儿童中有1489例儿童进行了口腔预防,配合率达到98.4%。结论适宜的牙科畏惧症防治措施,是获得口腔预防时取得积极配合的重要手段。

  • 标签: 牙科畏惧症 儿童口腔预防 防治措施
  • 简介:近年来,随着工业、交通技术的发展,各领域复合损伤的发病率明显提高,康复医学患者服务对象的范围也逐渐扩大。康复对象在原来的骨关节病人,周围神经性疾病,软组织损伤,脑血管病患者的基础上。又增加了大量的截瘫病人,这类病人往往瞬间就由正常变为残疾,身体与心灵均受重创。康复器械的更新,可减轻身体的刨伤,但心灵的创伤就需要我们康复工作者理懈患者,关心患者,耐心的诱导患者,配合社会各界的支持,才能使患者重燃生命之火。

  • 标签: 患者 临床应用 康复医学 截瘫病人 心理治疗 复合损伤
  • 简介:目的研究预见性护理程序应用于急性心梗治疗的临床价值及对并发症的影响。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本院接收的急性心梗患者76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38例/组。对照组、观察组分别采取常规护理干预、预见性护理程序。将两组的冠脉再通率、并发症发生情况、住院时间、护理效果满意度进行比对。结果观察组急性心梗患者的冠脉再通率、护理效果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并发症发生率更低,住院时间更短,P<0.05。结论在急性心梗患者治疗期间采用预见性护理程序能够促进冠脉再通率的提高,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急性心梗 预见性护理程序 并发症
  • 简介:目的:探讨连续心理护理干预在青年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住院治疗的青年脑卒中后抑郁患者217例,随机分为研究组109例、对照组108例,两组患者均给予治疗原发病和康复训练,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实施连续性的心理护理干预。出院1年后对两组青年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抑郁程度(HAMD评分)、日常生活能力状况(ADL评分)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基线时HAMD、ADL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出院随访1年时研究组青年脑卒中后抑郁患者HAMD、ADL评分分别为(10.22±3.77)分、(18.42±3.64)分,对照组患者HAMD、ADL评分分别为(26.84±4.01)分、(38.35±8.63)分,研究组HAMD、ADL评分较对照组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针对性的连续心理护理,促进了青年脑卒中后抑郁患者日常生活质量的恢复,也减轻了其抑郁程度。

  • 标签: 连续心理护理 青年脑卒中 抑郁
  • 简介:随着网络化工作方式在全球日渐普及,各级医院也纷纷把构建院内网络作为最重要的基本建设来实施。心电信息网络互联的应用不仅是心内科医生的需求,更是全院各科临床医生及其他部门的要求。我院自2007年1月来实现了心电信息网络化,现将实施的体会总结如下。

  • 标签: 医院信息网络 心电信息 信息化 心内科医生 信息网络化 网络互联
  • 简介:目的探讨康复护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影响。方法将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30例。在氯丙嗪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试验组实施康复护理。采用《护士用住院患者观察量表》(NOSIE)、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对两组患者于入干预时和干预后3个月分别进行评分。结果实施干预3个月后,两组患者的《护士用住院患者观察量表》(NOSIE)社会能力、社会兴趣、个人整洁、激惹、总积极因子分、总消极因子分、病情总估计项目评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试验组的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积极的康复护理措施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功能康复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 标签: 康复护理:精神分裂症 干预
  • 简介:接受机械通气的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急性加重患者常常存在脱机困难[1]。呼吸力学加重和所产生的呼吸肌疲劳、肺动脉嵌压升高、急性左心室缺血、左心室射血分数下降和右心室扩大伴随室间隔左移位[2]是脱机失败的主要原因。COPD患者常出现呼气流速受限导致的肺动态充气过度,

  • 标签: COPD患者 呼吸机脱机 P水平 慢性阻塞性肺病 左心室射血分数 评估
  • 简介:目的探讨青年缺血性卒(IS)病因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57例青年缺血性卒患者临床资料。结果TOAST分型: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占22.8%,小动脉脑梗死占14.0%,心源性脑栓塞占10.5%,其他原因引发的脑梗死占8.8%,原因不明的脑梗死占43.9%。危险因素的暴露率依次为高血压(31.6%),饮酒(29.8%),吸烟(26.3%),血脂异常(24.6%),糖尿病(12.3%)。高危因素高血压、血脂异常、高血糖、高同型半胱氨酸治疗前后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青年缺血性卒的病因和危险因素较老年人更加多样化,应重视对其病因的寻找。

  • 标签: 缺血性卒中 青年 病因 危险因素
  • 简介:目的总结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术旁路血流量测定,说明瞬时血流测定(transient-timeflowmeasurement)的有效性和重要性。方法停跳或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62例,在完成远近端血管吻合后,在血流动力学稳定的情况下应用瞬时流量测定仪(medi-stimbutterflyflowmetre)行旁路流量测定.测定平均流量(meanflow,Qm)、搏动指数(pulsatilityindex,PI)和逆向血流百分比(diastolicbackflow,%Insuf),并记录流量曲线。结果62例手术旁路176根,流量为(23±10)ml/min,PI为3.8±1.7,逆向血流百分比(8±7)%。其中有1例左冠状动脉优势型术测得左前降支(1eftanteriordescendingartery,LAD)旁路Qm为2ml/min、PI为33.3,术后发生心绞痛,另2例术测得旁路Qm小于2ml/min、PI大于20,经重新吻合后Qm大于10ml/min、PI小于5。结论瞬时血流量测定有助手术医生及时发现和纠正移植血管存在的问题.防止术后心肌梗死发生,有助于判断手术预后。

  • 标签: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血流量 搏动指数 测定
  • 简介:ECMO是一种对呼吸、循环系统提供较长时间支持的体外循环技术。我院自2006年开始为64位患者进行了ECMO的治疗,包括CABG、二次换瓣、术后低心排支持、暴发性心肌炎、急性心梗心脏骤停、外伤、H1N1流感等。58例采用股静脉-股动脉循环ECMO方法,6例H1N1甲流患者采用股静脉-颈内静脉循环ECMO方法。部分危重患者心脏手术,术前将管路进行改装,术实施ECMO与CPB相互转换模式转流。

  • 标签: 体外膜肺氧和 心外科手术 应用
  • 简介:目的分析CTGF和NT-ProBNP联合检测在心衰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我院在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期间,从收治的心衰患者抽取5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研究结果归为实验组;另外抽取同期来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人员50例作为研究对象,研究结果归为对照组,使用CTGF和NT-ProBNP联合检测对两组研究对象进行检测,对比两组检测的结果。结果实验组的患者其左室的射血分数明显低于对照组的患者,实验组的血清CTGF水平和NT-ProBN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GF和NTProBNP联合检测在心衰诊断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可以作为新的心衰检测指标进行推广使用。

  • 标签: CTGF水平 NT-PROBNP水平 心衰诊断 应用价值
  • 简介:目的对优质护理服务在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的应用进行研究探讨,总结相关的工作经验,为优质护理服务在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的应用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1月-11月期间收治的心血管内科的患者100例,将这100例患者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随机分为两组,一组是观察组,另外一组为对照组,每组各50例患者,对照组进行一般的常规护理,而观察组则是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专门为患者制定一套综合的优质护理服务,然后将不同护理的两组病人状况和心理状态进行对比。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的护理结果也不一样,对照组经过一般护理之后,有效率为84%,观察组有效率为96%;对照组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90%,观察组的满意率为98.3%。结论100例患者经过不同分组进行护理后,在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对病患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有助于病患的治疗和恢复,对于病患的身体和心理方面的治疗都有极大的帮助。

  • 标签: 优质护理服务 心血管内科 护理 临床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信息化动态评估信息系统在中医护理临床的应用效果。方法信息化动态评估系统包括入院评估、住院评估评价、护理风险动态评估记录、护理安全风险评估告知4个模块。由首诊护士在患者入院时评估,护士长对护士的首诊评估进行评价。护士对患者进行动态评估并向患者及家属告知风险情况及签字。结果提高了患者满意度及护士对患者病情的掌握程度,使护理缺陷发生率下降。

  • 标签: 护理风险 护理评估 信息系统
  • 简介:目的探讨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心律失常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纳入2000年1月~2011年12月在我院行PCI发生严重心律失常患者资料,回顾性统计分析相关危险因素。结果12年PCI术严重心律失常累计发生率为5.7%,2005年后发生率明显下降。严重心律失常相关危险因素包括:右冠开口或左主干病变、有心力衰竭或心肌梗死病史。结论右冠开口或左主干病变、有心力衰竭或心肌梗死病史均为PCI严重心律失常发生的危险因素,提高临床技能及改善临床仪器设备可使得严重心律失常的发生率逐渐降低。

  • 标签: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心律失常 并发症
  • 简介:房室结双通道(DAVNP)合并房室旁道使房室之间存在3条通道。易于发生折返性室上性心动过速(SVT)。在心动过速发作时不参与折返环的通道称为“旁观者”(bystander),在有些情况下“旁观者”是诱发心动过速必不可少的通道。本文现将2例“旁观者”参与SVT诱发的病例报道如下。1临床与资料病例1男性,18岁,因阵发心悸6年,近期发作频繁而就诊。患者6年来,心悸发作约4~15次/月不等,发作时

  • 标签: 室上性心动过速 心室结双通道 房室旁道 电生理
  • 简介:美国学者Miller等发现,使用持续左心辅助装置能显著改善等待心脏移植患者的血液动力学、心功能状态和生活质量。作者选择133例心衰终末期需心脏移植的患者,置入左心辅助装置,随访180d。观察终点事件为:接受心脏移植、心血管康复、在药物支持下仍适合于接受心脏移植。结果显示,持续左心辅助泵使用位时间为126(1~600)d,6个月存活率为75%(100例),12个月存活率为68%。

  • 标签: 心脏移植患者 左心辅助装置 血液动力学 心功能状态 左心辅助泵 美国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