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49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重症监护室的机械通气患者,应用早期肠内支持方法的效果进行探究。方法:抽选我院重症监护室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接诊的204例需要采用机械通气手段来辅助呼吸的患者,分两组对其进行48 h肠内营养支持以及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各组人数均为102,分别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在研究中,需要对两组患者的营养水平、免疫功能、营养不良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住院时长及机械通气时长来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对照组患者的血清总蛋白水平要比实验组低,但血红蛋白和人血白蛋白水平要比48 h高;干预后,对照组的CD3’、CD4’和CD4’/CD8’水平都要高于实验组,只有CD8’水平低于实验组;对照组的营养不良率比实验组低21.57%,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则比实验组低17.65个百分点;无论是住院时长还是机械通气时长,都是对照组更短。结论:对重症监护室的机械通气患者进行治疗与护理的过程当中,向其展开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所产生的效果比较好,患者的抵抗力可以出现明显提升,有效降低了营养不良的风险,减少甚至是避免了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对住院和机械通气时间的缩短也有重大意义,应该广泛应用于临床中。

  • 标签: ICU机械通气患者 早期肠内营养 作用
  • 简介:[摘要]  机械通气治疗车祸治伤呼吸异常的疗效,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机械通气辅助呼吸治疗车祸伤呼吸异常患者,提高了患者提高血氧浓度、改善了呼吸功能 。因此机械通气辅助治疗重伤呼吸异常救治疗效确切,效果良好。

  • 标签: [] 呼吸 治疗 机械通气
  • 简介:摘要:目的:把间歇声门下吸引应用于机械通气患者气道管理中,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21年7月-2022年1月我院ICU实施机械通气的100例患者,采取随机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观察组行间歇声门下吸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VAP发生率及临床指标。结果:对照组出现VAP患者是2例, VAP发生率是4.76‰,而观察组出现VAP患者是1例,VAP发生率是2.64‰;同时,观察组患者的每日气道内吸引次数、气道粘膜损伤出血次数、机械通气时间及ICU住院时间较对照组均有显著的下降,数据具有差异性(P<0.05)。结论:将间歇声门下吸引应用于机械通气患者气道管理中,患者的VAP发生率明显下降,每日气道内吸引次数、气道粘膜损伤出血次数也有所减少,除此之外,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与ICU住院时间缩短,节省住院费用。             

  • 标签: 间歇声门下吸引 机械通气 气道管理
  • 简介:【摘要】:机械通气是治疗呼吸衰竭和危重患者呼吸支持最为有效手段。机械通气是在呼吸机的帮助下维持气道通畅、改善通气和氧合、防止机体缺氧和二氧化碳蓄积,为使机体有可能度过基础疾病所致的呼吸功能衰竭,为治疗基础疾病创造条件。机械通气患者由于ICU获得性衰弱等原因容易出现呼吸机依赖,造成脱机拔管困难。早期肺康复能促进肺泡打开、利于痰液引流、提高呼吸肌活动度等,促进停机拔管。常用的康复方法有:气道廓清技术、咳嗽、吞咽、呼吸综合训练、局部呼吸训练、深呼吸训练等。而针灸是一种中国特有的治疗疾病的手段。它是一种“内病外治”的医术。针灸结合早期肺康复在机械通气患者中具有协同促进作用。

  • 标签: 针灸 早期肺康复 机械通气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呼吸重症监护病房(RICU)机械通气患者采用密闭式吸痰管的应用效果。方法:将符合纳入及排除标准的50例RICU机械通气患者,按照不同吸痰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纳入时间为2019年1月~2021年12月。对照组行开放式吸痰护理,观察组采用密闭式吸痰管。比较两组机械通气时间、吸痰时间及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吸痰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

  • 标签: 密闭式吸痰管 呼吸重症监护病房 机械通气 血流动力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症肺炎机械通气早期康复护理对脱机成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3月-2022年3月我院60例重症肺炎机械通气患者作为对象,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n=30)和观察组(n=30)。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早期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肺功能评分、APACHEⅡ评分、气管插管留置时间、血清蛋白水平、脱机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APACHEⅡ评分、气管插管留置时间低于对照组 ,血清蛋白水平、肺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重症肺炎机械通气 早期康复护理 脱机成功率
  • 简介:【摘要】目的:对循证护理在气管切开非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研究。方法:在我院2020年8月至2022年8月间收治的采用气管切开非机械通气患者中随机抽取64例进行研究,2020年8月至2021年8月随机选取32例患者作为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2021年8月在2022年8月随机选取32例患者作为观察组采用常规护理结合循证护理的方式,最终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和气管切开拔管时间。结果:采用循证护理进行护理干预的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气管切开拔管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循证护理 气管切开非机械通气患者 应用研究
  • 简介:【摘要】机械通气是ICU的重要治疗手段,其可以引起谵妄、ICU获得性乏力及活动障碍等并发症。ABCDE镇静镇痛集束化管理措施是通过多学科之间的协作,通过每日唤醒、呼吸同步、谵妄的评估和管理、早期活动或移动多元素相互作用,预防ICU获得性谵妄及乏力,提升治疗水平及护理质量以避免过度镇静、谵妄及乏力对患者产生的伤害。集束化管理的策略从多学科合作、强化沟通、集束化内容的规范化、常态化对ICU的发展建设提出了长远要求。

  • 标签: 镇静 镇痛 集束化管理 机械通气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机械通气新生儿护理中运用综合护理干预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我院于2019年10月-2022年10月期间收治的机械通气新生儿88例作为观察对象,并以等量电脑随机法将其平均分为2组,即基础组与干预组,每组44例。基础组采用传统护理方式,干预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的各项临床指标。结果:经比较两组的实验结果,干预组的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次数和时间均短于基础组,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新生儿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基础上提供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缩短其机械通气及住院的时间,减少通气次数,促进新生儿病情恢复,可大力推广至临床中。

  • 标签: 综合护理干预 机械通气 新生儿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ICU机械通气患者运用不同的护理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研究是针对2020年12月-2021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ICU机械通气治疗的100例患者,采取随机分组的方式对患者进行分组治疗,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各50例,其中实验组是采取综合性护理干预的方式,参照组是采取常规护理干预的方式,对比两组护理的效果。结果:对比两组患者的心率、呼吸频率以及Pa02、PaCO2 等生命体征指,实验组患者明显优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综合性护理干预 ICU机械通气 临床价值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在急诊ICU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便利选取2021年2月~2022年2月云南省某三级综合医院急诊科收治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的2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14例,对照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实施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接受机械通气期间发生的导管脱出、气管黏膜坏死、胃肠障碍、导管阻塞、呼吸道感染等相关并发症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患者/家属护理满意度评价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针对急诊ICU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实施综合护理的方法能够有效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使患者/家属对护理满意度的评价更高。

  • 标签: 急诊ICU患者 气管插管 机械通气 观察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ICU呼吸衰竭有创机械通气患者施行早期康复护理干预,解析其护理效果。方法:摘选2022年1月--2022年10月76例患者为研究范例,均进行有创机械通气的ICU呼吸衰竭患者,通过信封抽签法进行分析,其中观察组采用早期康复护理,参照组采用传统护理。对比组间护理价值。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占比低于参照组,(2.63%<23.68%),P<0.05具有临床统计学意义(X2=12.044、P=0.000)。观察组呼气量、肺活量、潮气量等指标数据高于对照组,而气道峰压则是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CU呼吸衰竭患者采用有创机械通气治疗后,能够减少机械通气的时间,还能够通过康复训练,改善病死率,降低并发症,有进一步推广的价值。

  • 标签: ICU(重症监护室) 呼吸衰竭 有创机械通气 早期康复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重症肺炎机械通气患者中实施早期康复护理模式的效果。方法:抽取2022年1月至2023年7月期间手制动额重症肺炎机械通气患者80例,通过双盲法分入实验组与参照组当中,各40例,参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实验组予以早期康复护理模式,比较患者的恢复指标(ICU住院时间、气管插管留置时间、吸痰次数)、并发症发生率(肺部感染、脓毒性休克、呼吸衰竭、肺炎性胸腔积液)。结果:实验组的恢复指标数据与并发症发生率都比参照组较低(P<0.05)。结论:在重症肺炎机械通气患者中实施早期康复护理模式的效果显著,不但能促进患者康复,还能预防并发症发生,值得推广。

  • 标签: 早期康复护理模式 重症肺炎 机械通气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在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中,对机械通气患者采取不同的护理干预措施,探究护理方案对于患者机体恢复的影响。方法:随机将位于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的80例机械通气患者平均分成两组,采取不同的护理干预措施,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长、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住院时长。结果:护理实验组的机械通气患者的镇痛镇静效果更好,具备更短的机械通气时长、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住院时长(P<0.05)。结论:对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中机械通气患者采取的护理干预措施,应当以全程、全覆盖的形式,针对患者的住院需求,设定更个性化的护理干预措施,有利于提升患者的镇痛镇静效果。

  • 标签: 神经外科 机械通气 镇静镇痛 护理
  • 简介:摘要:随着机械通气及其相关呼吸力学指标的发展,有创机械通气为各种原因导致的呼吸衰竭以及呼吸停止患者提供了强有力的通气支持。但长期的有创机械通气可能导致多种并发症的发生,而过早的撤机又增加了再次插管的可能。因此如何规范化的临床撤机、提高撤机成功率、减少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就显得尤为重要。为了恰时的撤机,本文将探究机械通气患者行规范化撤机的护理操作流程。

  • 标签: 机械通气 规范化撤机 护理操作流程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在神经外科重症患者机械通气中使用细节护理的效果。方法:从医院选择56例神经外科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划分为两组,分别为A组(常规护理)和B组(细节护理),各组为28例。对比两组的不良事件、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气血指标水平等。结果:B组患者发生不良事件率低于A组,且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要比A组的短,P<0.05。另外,两组患者护理前气血指标水平相差不大P>0.05;护理后,B组气血指标水平优于A组,P<0.05。结论:给予机械通气的神经外科重症患者实施细节护理可以缩短机械通气与住院时间,并有效预防不良事件的发生,还可以使患者血气指标水平改善。

  • 标签: 细节护理 神经外科 重症患者 机械通气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采用抽吸式牙刷冲洗结合口腔护理法与传统棉球口腔护理法在成人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口腔清洁效果,以及对VAP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于2023.01月-2024.01,1年内收治的42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配,分为对照组(21例,采用传统棉球口腔护理法)和观察组(21例,采用抽吸式牙刷冲洗结合口腔护理法)。对两组患者在护理完成后的效果进行收集和分析。结果:观察组的平均口腔清洁度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新旧方法护理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采用抽吸式牙刷冲洗结合口腔护理法对于成人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的口腔护理具有明显优势,可有效提高口腔清洁度,降低VAP的发生率,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预后。减少护理时长,提高工作效率。

  • 标签:
  • 简介:摘要:神经外科重症患者机械通气是一项复杂的治疗过程,细节护理在其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细节护理在神经外科重症患者机械通气中的应用效果,包括定期翻身、皮肤护理、口腔护理等方面的重要性及作用。

  • 标签: 细节护理 神经外科 重症患者 机械通气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机械通气患者实施持续性改进口腔护理的效果。方法:以2022年1月和2023年12月为研究时间,选取60例行机械通气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一组患者实施常规口腔护理为对照组,另一组患者实施常规口腔护理+持续性改进口腔护理为观察组。以患者的口腔清洁度、口腔卫生情况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为观察指标,对比两种口腔护理方案的效果。结果:在口腔清洁度方面,观察组较对照组高(P<0.05);在口腔卫生评分和呼吸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方面,观察组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机械通气患者实施持续性改进口腔护理的效果显著。

  • 标签: 机械通气 常规口腔护理 持续性改进口腔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