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颅内动脉瘤是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hemorrhage,SAH)的主要原因之一。SAH一旦发生,未经治疗的致死率接近50%,治疗后的致残率高达60%,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当前动脉瘤的治疗方法有弹簧圈栓塞动脉瘤、动脉瘤夹闭手术、载瘤动脉闭塞术等。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新型血流导向装置 Pipeline支架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围手术期护理措施对颅内动脉瘤患者介入治疗的效果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本院神经外科共30例行颅内动脉瘤介入手术的患者,为所有患者实施围手术期护理,观察所有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均康复出院。结论:为行介入治疗手术的颅内动脉瘤患者实施围手术期护理,可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生存质量。

  • 标签: 围手术期护理 颅内动脉瘤 治疗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主动脉壁夹层动脉瘤(ADA)病人进行循证护理,探索其对患者心理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我院接受ADA干预的32名患者,并采用随机的方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16名,观察组使用循证护理,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结果:不管是在生理功能、独立性、社会关系、精神信仰和生活质量评分,还是在SAS、SDS评分方面,观察组都比在护理之前有了显著的改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生存质量及SAS、SDS评分较两组都有显著差异(P

  • 标签: 循证护理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心理及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脑卒中是当前全球范围内造成人们死亡的主要疾病之一,多数脑卒中患者都会出现语言和肢体功能障碍,需要长期进行照料,从而对社会和家庭形成严重的负担。在脑卒中患者中,缺血性脑卒中的占比最高,其发生的原因是各类栓子随血流进入脑部动脉,从而造成部分血管的急性闭塞现象。本文对相关患者的护理及观察方法进行了介绍。

  • 标签: 脑栓塞 护理 缺血
  • 简介:治疗脂肪栓塞综合征48例,治愈45例。护理要点是1.仔细观察病情;2.让患者保持正确体位;3.与创伤性休克、颅脑外伤昏迷相鉴别,4.注意骨折肢体的有效制动;5.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肺部并发症,纠正酸中毒;6.加强基础护理预防并发症;7.加强饮食护理;8.根据病情调节输液速度;9.用药过程中经常了解肝肾功能情况;10.预防用药。

  • 标签: 脂肪栓塞综合征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接受介入栓塞治疗的原发性肝癌病人应用阶段性心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从我院2021年全年收治的肝癌病人中筛选62例实施介入栓塞治疗的原发性肝癌病人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31例(常规护理)、联合组31例(常规护理+阶段性心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后心理状态(焦虑及抑郁评分)、发生并发率的机率。结果:护理后对照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并发症总发生率均高于联合组,各指标间组间差异均明显(P

  • 标签: 原发性肝癌 介入栓塞术 阶段性心理干预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后患者开展快速康复理念护理干预对生活质量与自我效能感的影响。方法 将8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电脑盲选法将其分为参照组(采用传统护理)与干预组(采用快速康复理念护理干预),每组各40例,所有患者均于2021.5-2022.5收治我院,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干预组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与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量表(GQOLI)评分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 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后患者开展快速康复理念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提升患者自我效能感与日常生活质量。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介入栓塞术 快速康复理念 自我效能感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时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和护理预防措施,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回顾1999年10月-2006年11月行主动脉球囊反搏术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患者资料共41例,研究并发症出现的原因、护理方法,总结相应的护理预防措施。结果出现并发症36例,其中出血15例,血小板减少14例,肢体缺血3例,肾功能衰竭2例,脑栓塞1例,感染1例,经及时对症处理后均予以纠正。结论仔细分析并发症发生的原因,积极做好预防性护理及针对性的处理可以降低并发症发生。

  • 标签: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 急性冠脉综合征 并发症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全程介入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经桡动脉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经桡动脉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00例,将其均等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全程介入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并发症发生率进行研究。结果:经对比,研究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经桡动脉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治疗时,进行全程介入护理,有效的提高了护理满意度,降低了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使用推广。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宫腔镜下电切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护理体会。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1年1月期间我院妇科收治的250例子宫内膜息肉患者为此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宫腔镜下电切术治疗,将其随机分为2组,每组12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综合护理,观察两组术后恢复情况,并对数据作以分析。结果:研究组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行宫腔镜下电切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具有显著疗效,可有效加快患者术后恢复,临床使用价值高,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子宫内膜息肉 宫腔镜下电切术 综合护理 常规护理 术后恢复
  • 简介:摘要:目的:宫腔镜治疗子宫内膜息肉时采用优质护理并分析其价值。方法:分析2020年7月--2021年6月的62例患者,根据护理方式差别分为一般护理组和优质护理组,分别采用一般护理和优质护理方式,观察两组手术结果、住院时间、并发症等情况。结果:(1)一般护理组和优质护理组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比较,一般护理组为39.26±5.62(ml)、48.29±5.31(分钟),优质护理组为18.03±3.15(ml)、29.85±4.09(分钟),(t=20.990,p=0.002),两组有差异。(2)一般护理组和优质护理组并发症和满意度比较,一般护理组为6(例)19.35%、2(例)6.45%,优质护理组为26(例)83.87%、30(例)96.77%,(x2=11.666,p=0.010),两组有差异。结论:对宫腔镜治疗子宫内膜息肉时采用优质护理效果优良,值得推荐。

  • 标签: 宫腔镜 子宫内膜息肉 优质护理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子宫内膜增生症在临床中相当常见。不正常的子宫出血为此疾病的重要症状。疾病的出现在极大程度上威胁女性身心健康,并且不容忽视的是,非典型子宫内膜增生患者如果没有得到有效治疗,有可能演变为子宫内膜癌。当前关于此疾病的临床治疗主要结合病患病理类型、年龄、月经情况等因素选择相关方案。中医以及西医治疗子宫内膜增生症各有千秋,为了全面分析子宫内膜增生症的中西医治疗进展,本文对以上命题加以分析,旨意为相关人员的研究工作提供参考文献。

  • 标签: []子宫内膜增生症 西医治疗 中医治疗 进展
  • 简介:摘要:子宫肌瘤是女性常见的良性肿瘤,微创手术治疗在近年来得到广泛应用。本文评估了微创手术治疗子宫肌瘤的效果,并展望了其在临床应用中的前景。通过对现有研究进行分析,我们发现微创手术在治疗子宫肌瘤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如术后恢复快、出血少、并发症率低等。未来,随着微创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其在临床应用中将发挥更大的作用,为子宫肌瘤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

  • 标签: 子宫肌瘤 微创手术 效果评价 临床应用 展望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的围手术期护理要点,分析其运用效果。方法:随机采集我院行颅内动脉瘤介入术的患者 60例作为研究对象,时间在 2019年 1月至 2020年 1月。结合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资料,以回顾性分析的方式,来对其护理要点进行明确,并观察护理结果。结果:在 60例患者中,围手术期发生并发症的有 6例, 2例出现了动脉瘤破裂出血、 2例出现了脑血管痉挛、 2例出现了大面积脑梗死,在经过护理干预后,无死亡,均康复出院。结论: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时,其围手术期的护理要点有充分的术前准备、术中积极配合、密切观察术后体征与病情、加强并发症预防等,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优化治疗结果,值得推广。

  • 标签: 颅内动脉瘤介入术 围手术期 护理要点 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干预对脑动脉瘤介入治疗患者预后的影响,为拓展脑动脉瘤介入治疗护理干预方法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5年7月-2016年6月收治的脑动脉瘤介入治疗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病历单双号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包括健康教育、心理干预、病情监测、营养干预、用药指导等患者脑动脉瘤介入治疗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应用循证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随访3个月,观察两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随访3个月,观察组神经功能恢复良好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循证护理干预有助于预防控制脑动脉瘤介入治疗患者并发症发生,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 标签: 脑动脉瘤 介入治疗 循证护理 并发症 神经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采取血管缝合器的护理要点。方法:选择了采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122例患者,将患者按照是否接受血管缝合器分为血管组(n=61)和人工组(n=61)。应用血管缝合器的血管组患者接受综合护理,采取人工止血的人工组患者接受基础护理,观察患者的恢复情况。结果:血管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为3.28%(2/61),低于人工组的14.75%(9/61),(P<0.05);血管组患者的卧床休息时间为(6.13±1.15)h,低于人工组的(24.36±7.11)h,(P<0.05);血管组患者的止血时间为(0.76±0.11)min,低于人工组的(1.53±0.42)min,(P<0.05);血管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为(3.56±1.22)d,低于人工组的(6.78±1.54)d,(P<0.05)。结论:对于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采取血管缝合器,并给予综合护理的止血效果佳,而且可以避免并发症的发生,有推广价值。

  • 标签: 血管缝合器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