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85 个结果
  • 简介:目的:通过3年随访观察,研究不同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对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肾病(daibetesnephropathy,DN)发病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09年6月至2012年6月期间在我院内分泌科就诊的尿微量白蛋白正常的2型糖尿病患者共530例,入组时所有患者均需测定空腹血糖、C肽、糖化血红蛋白、25(OH)D、血脂、24h尿微量白蛋白等。根据基线25(OH)D水平将研究人群分为3组,分别为维生素D(vitaminD,VitD)缺乏组、VitD不足组和VitD正常组,对3组患者进行为期3年的随访,随访结束时再次留取24h尿检测尿白蛋白排泄率以确诊有无DN,并分析其DN发病率。结果:3年后,VitD缺乏组患者尿白蛋白排泄率显著高于VitD正常组[25.9(3.1~379.6)mg/24h比18.8(2.5~103.7)mg/24h,P〈0.01],VitD缺乏组较VitD正常组、VitD不足组的DN发生率更高(26.2%比5.3%,26.2%比12.7%,P〈0.05)。行回归分析发现,VitD缺乏显著增加了DN发病风险(RR=1.58,95%CI为1.13~2.79),且在控制多重危险因素后这种作用仍然存在(RR=1.23,1.05~2.12)。结论:通过3年的前瞻性队列研究证实,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VitD缺乏使DN的发病风险显著增加,VitD缺乏可能是DN发生及进展的重要原因。

  • 标签: 维生素D 2型糖尿病 糖尿病肾病 尿白蛋白排泄率
  • 简介:目的:应用UroVysion染色体及基因异常检测试剂盒,检测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染色体3、7、17号和9号染色体短臂2区1带(9p21)位点的畸变情况,探讨这4种染色体畸变的临床意义及其组合辅助诊断膀胱癌的可行性。方法:采用UroVysion试剂盒中基因识别位点探针(LSI)9p21基因探针和着丝粒3、7、17探针(CEP3、CEP7、CEP17),以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60例膀胱癌患者和20例非肿瘤泌尿系疾病患者的新鲜尿液标本,统计分析每条染色体在膀胱癌患者中的畸变率及其与膀胱癌病理分期、分级间的关系,计算4种探针组合检测膀胱癌的总阳性率。结果:①用FISH法检测发现,60例膀胱癌患者的尿脱落细胞核中3、7、17号染色体及9号染色体p16基因均有较高的畸变率,分别为61.7%(37/60)、56.7%(34/60)、55.0%(33/60)及66.7%(40/60)。3、7、17号染色体畸变中,除3例患者表现为17号染色体单倍体,其余均表现为多倍体,各染色体畸变率在不同病理分级患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不同病理分期患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9p21位点纯合性缺失者7例(11.7%),单体者22例(36.7%),多体者11例(18.3%),9p21的畸变率在不同病理分期、分级患者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60例膀胱癌患者4种探针组合检测的总阳性率为56.7%。20例非肿瘤泌尿系疾病患者中有2例FISH检测结果为阳性,特异度为90%。结论:我国人群中3、7、17号染色体和9p21位点畸变率很高,而其畸变与膀胱癌的早期发生、进展过程、恶性程度等密切相关。UroVysion试剂盒可在我国人群中开展应用,但其诊断灵敏度和特异度均较国外报道低。进一步寻找适用于国内膀胱癌的最佳探针组合,制定适当的阳性判断标准是非常必需的。

  • 标签: 膀胱尿路上皮癌 荧光原位杂交 染色体畸变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胃裸区清扫联合D2根治术治疗T1~3N0~2M0近端胃癌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7年4月我院收治的T1~3N0~2M0近端胃癌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仅应用D2根治术治疗,观察组应用胃裸区清扫联合D2根治术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5.0%,对照组为76.0%,组间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指标评分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裸区清扫联合D2根治术治疗T1~3N0~2M0近端胃癌的临床效果显著,可使患者的生活质量显著提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胃裸区清扫 D2根治术 T1~3N0~2M0近端胃癌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其维生素D含量以及与疾病活动度的关系。方法选取绝经期女性RA患者113例作为实验组,检测血浆维生素D含量,红细胞沉降率,记录其年龄,病程,28个关节压痛,肿胀数,以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选取同期健康绝经期女性83例作为对照组。结果实验组血浆维生素D含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疾病活动度与血浆维生素D含量呈负相关,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病程,体重指数及年龄无显著相关性。结论与健康绝经期女性相比,绝经期RA患者血浆维生素D含量较低,且与疾病活动度呈负相关。

  • 标签: 25-羟维生素 D3 绝经期女性类风湿性关节炎 疾病活动度
  • 简介:摘要目的系统评价外初诊时外周血细胞及骨髓原始细胞对伴有NPM1及FLT3-ITD双突变急性髓系白血病评估预后影响。方法以“NPM1”或“FLT3”和“acutemyeloidleukemia”检索词,检索Pubmed、Cochrane、Embase数据库,以“NPM1”或“FLT3”和“急性髓系白血病”检索主题词,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检索所有收录关于NPM1及FLT3-ITD基因突变的AML患者预后相关文献,检索时间均从建库始,截止到2018年01月31日,评价纳入文献质量并提取相关数据,运用RevMan5.3软件对所提取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纳入4篇文献,总纳入患者247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NPM1+/FLT3-ITD+组与NPM1-/FLT3-ITD-组的AML骨髓原始细胞(%)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MD=8.22,95%CI=(3.28-13.16),p=0.001。结论NPM1+/FLT3-ITD+组的AML骨髓原始细胞(%)水平高于NPM1-/FLT3-ITD-组。

  • 标签: 骨髓原始细胞(%) NPM1突变 FLT3-ITD突变 急性髓系白血病 Meta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