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为了使临床检验技术课程的教学满足临床检验工作实际需要,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根据实际情况和学生培养目标从优化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注重效果评价等方面,对课程教学进行了改革和实践。

  • 标签: 临床检验 教学改革
  • 简介:进入21世纪,走质量提高型发展道路是高职教育持续发展的最佳选择。质量提高型发展的重点在于教学领域的改革,核心是高职课程设置的创新。通过阐述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课程设置的概念、观念、目标、结构模式。笔者认为,把“宽基础、活模块、多方向、人本位”作为高职教育课程设置结构模式的价值取向,是比较可行的,也是比较科学和富有创新精神的。其最终目标是促进人的德、智、体全面发展,培养具有时代精神、做人与做事并重的高素质应用型技术人才。

  • 标签: 专业课程设置 医学检验技术 高职教育 结构模式 21世纪 持续发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乙肝病毒携带者临床检验方式以及其检验结果。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6年8月我院收治的乙肝患者资料86例作为研究组,分别对研究组患者选用HBV-DNA检验进行检测和乙肝五项检验进行检测,对比两种检验方式的阳性率。结果研究组患者中,患者乙肝五项检查结果均为阳性,但HBV-DNA阳性率检测率为65.12%。其中HBsAg、HBeAg、抗-HBc检测结果相近,不具备统计学差异(P<0.05);抗HBs+、抗-HBc+、抗-HBe检测结果符合率较低,显示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乙肝病毒携带者检测中使用乙肝五项检验能够快速对其进行检测但准确率有一定局限,而HBV-DNA检验能够更加精确的判定其结果,临床医学中对患者进行乙肝病毒携带检验可以结合两种检验手法对患者病情进行逐步确认。

  • 标签: 乙肝病毒携带者 临床检验 探讨
  • 简介:与时俱进,适应21世纪知识经济的挑战和社会竞争的需要,提高学生独立思维及动手能力。为此,对每届到医院实习的检验专业学生进行一次临床标本的技能考核,并不断的完善考核内容。结果令人满意,效果明显,充分说明考核方法的可行有效。

  • 标签: 微生物学 检验技能 检验技术 考核大纲
  • 简介:基本实验技能的培养是实验教学的最终目的。笔者通过临床生化检验和临床检验基础两门课程的实验教学,探索培养高职医学检验专业学生的实验技能方法。

  • 标签: 医学检验专业 实验技能 培养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检验掐标本质量对凝血结果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8月-2018年月本院门诊采血标本500例,分为对照组、溶血组、存放组、血量组、输液组,检测APTT、PT、FIB值,并对比。结果溶血、存放时间、采血量、输液部位均会影响到凝血检测结果,产生检测结果误差。结论检验前标本质量对凝血结果有重要影响,必须要做到精细管理,及时沟通,最大限度减少对检验结果的影响。

  • 标签: 标本质量 凝血结果 影响
  • 简介:在全面分析我国医学检验专业不同层次教育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对我国检验医学教育改革和发展趋势进行有益的探索与思考,特别提出医学检验专业本科教育多元化方向的培养思路。

  • 标签: 检验医学 教育 改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尿液分析仪检验结果的质量控制管理措施。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期间进行尿常规检查样本120份,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与对照组样本各60份。对照组样本实施常规质量管理,研究组实施严格质量控制管理,对两组尿液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与合格性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在蛋白质、白细胞以及红细胞的检出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检测不合格率为6.67、,合格率为93.33、;对照组不合格率为31.67、,合格率为68.33、,两组检测合格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液分析仪在蛋白质、白细胞与红细胞检测上具有较好效果,但不得完全取代显微镜检查。因此,这就要求对异常标本的进一步检查,通过质量管理措施避免误诊和漏诊的发生。

  • 标签: 尿液分析仪 临床检验 质量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无保护会阴分娩对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对2014年1月1日—2014年6月30日顺产分娩的产妇的母婴结局进行对比分析,分为常规会阴切开分娩组和无保护会阴分娩组。结果对两组产时及新生儿结局进行比较,两组均未发生会阴III度裂伤,无保护会阴分娩组会阴侧切率、产后出血发生率及新生儿窒息率明显下降,第二产程的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为促进产妇产后恢复,保护母亲身心健康,我们应倡导无保护阴道分娩,降低头位分娩时会阴切开率,故此方法值得推行。

  • 标签: 分娩 无保护会阴分娩法 常规会阴切开分娩法 母婴结局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一次和多次根管治疗术治疗牙体牙髓病的效果。方法选取100例牙体牙髓病患者(2015年1月22日-2017年1月22日)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2组,分别给予一次、多次根管治疗术,探究治疗总有效例数、并发症发生例数的差异性。结论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例数为47例,并发症发生例数为2例,其结果与对照组患者的结果相比较,较优,P<0.05,差异较为显著。结论一次根管治疗术治疗牙体牙髓疾病患者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可推广。

  • 标签: 一次法 多次法 根管治疗术 牙体牙髓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开展微生物检验工作在医院感染防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2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院内感染防控手段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无微生物检验,观察组采用微生物检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院内感染发生率及感染严重程度。结果观察组感染发生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Ⅱ级+Ⅲ级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生物检验利于及时发现传染源,阻断传播途径,有效预防院内感染发生。

  • 标签: 医院感染 易感人群 微生物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常规血脂指标检验方式对患有冠心病的患者的病情实施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冠心病确诊患者47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再抽取同期接受健康体检的健康人47例,分别将其定义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分别对两组研究对象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A、载脂蛋白B等六项常规血脂指标水平进行测定。并对比分析检测结果和检测阳性率。结果研究组研究对象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B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A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研究对象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A、载脂蛋白B等六项常规血脂指标水平检测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常规血脂指标检验方式对患有冠心病的患者的病情实施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 标签: 常规血脂 检验 冠心病 诊断
  • 简介:摘要通过基层医院检验科质量控制中存在的难点,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以推动基层医院检验科的发展,保证其检验结果的正确性和及时性,为临床疾病诊断提供较高价值的诊断依据。

  • 标签: 检验科 质量控制 质量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糖尿病病人血脂检验的应用与结果进行研究观察。方法2017年3月--2018年5月期间,在该时间段内到我院就诊的糖尿病患者中随机选择72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并且将其设为观察组,另外选择同时期到我院进行体检的72名健康者作为参照对象并将其设为对照组,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对象均接受血脂检测,并将两组对象的检测结果进行对比,以此评价血脂检验在糖尿病病人中的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的TC、TG、LDL-C都高于对照组,而HDL-C水平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糖尿病病人,通过血脂检验,可辅助临床进行早期诊断,为尽早治疗提供条件。

  • 标签: 糖尿病 血脂检验 应用与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微生物检验在感染控制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了2017年1月-7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患者共120例作为本次临床研究的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不实行微生物检验控制,观察组患者运用微生物检验控制,对比两组患者接受治疗的临床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中重度感染率为18.33%,明显高于观察组的3.33%,P<0.05;对照组患者中中度感染率为38.33%,明显低于观察组的43.33%,P<0.05;对照组患者中轻度感染率为43.33%,明显低于观察组的53.33%,P<0.05。结论针对医院感染的患者进行微生物检验技术能够获得更加良好的效果,并且针对病原菌的监测和预测方面具有非常大的作用,并且能够有效促进患者接受更好的治疗,早日获得健康的身体,因此,此方法值得更深一步的应用和研究。

  • 标签: 微生物检验 感染控制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浅谈临床医学血液细胞检验的质量控制策略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60例志愿者的血液细胞进行检验,对影响检验结果的采集因素、抗凝因素和时间等进行分析,采取有效的质量控制措施。结果造成临床医学血液细胞检验结果偏差的因素有多种,如前期对标本的处理、仪器的选择、结果审核等。其中,抗凝剂比例不同会导致血红蛋白(HGB)、白细胞(WBC)、红细胞(RBC)和血小板(PLT)的检测结果不准确;而不同温度下标本放置的时间同样会对血液细胞检验结果产生影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医学血液细胞检验中会存在多种因素可能影响到检验结果,只有做好检验过程每一个环节的监控,提出质量控制策略,才能够减少结果偏差。

  • 标签: 血液细胞检验 临床医学 质量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输血前进行RH抗体检验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我院接收的1064例进行输血治疗的患者,对所有患者输血前进行Rh抗体检验,并对其血清中抗-C、抗-D、抗-E以及抗-M等检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所有患者Rh抗体检验33例呈阳性,阳性率为3.10%,女性阳性率显著高于男性(P<0.05);其抗体类型主要包括抗-C、抗-D、抗-E、抗-M以及非特异性抗体。结论输血前进行RH抗体检验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其能够有效的提高输血治疗的安全性,降低输血质量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输血前 Rh抗体 检验
  • 作者: 谭燕
  • 学科: 医药卫生 > 诊断学
  • 创建时间:2022-10-11
  • 出处:《中国医学人文》2022年第9期
  • 机构:重庆市綦江区人民医院检验科,重庆綦江401420
  • 简介:引起尿常规检验出现误差的原因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采集准备:采集前准备不够完善,由于在采集尿液的整个过程中都是由患者自行操作完成,如果患者在采集尿液之前没有进行充分的准备工作,那么其采集的尿液样本将会影响到最终检验的准确性。患者的尿常规检验影响因素主要包括:患者的用药情况、采集尿液样本前的饮食情况、采集尿液样本的时间、年龄以及患者的性别等。(2)采集过程:患者在进行尿液的采集时可能存在以下一些情况,如首患者在采集尿液的时候没有保证自身尿道口的清洁,使得采集到的尿液样本中含有一些其它的液体,使得最终的检验结果出现较大的误差。如:男性患者的尿液中可能含有精液或者前列腺液;女性患者的尿液中可能含有一些阴道的分泌物或血液等。(3)储存过程:尿液样本在采集完成后应当在较短的时间内送到检验科进行检验,在此过程中应当保证盛放的器物干净。如果采集的尿液样本不能够在较短时间内送到检验科进行检验,将可能使尿液中的细菌大量繁殖,同时也会使患者尿液样本中含有的尿胆原和尿胆红素出现分解、尿蛋白质出现变性的情况。直接影响到最终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使得检验结果出现较多的误差。(3)检验中:在尿常规检验分析中也较容易引起误差的产生,其中最为直接的原因就是操作人员的操作不够规范。如:在进行尿常规检验的过程中检验人员将所有的尿常规试纸取出,使得检验试纸质量受到影响;检验人员操作中手与检验试纸接触之后再进行检验,使得检验试纸受到污染,造成检验误差。除此之外,整个尿液样本的检查需要在干燥的环境中进行,并保证检验的速度,以免在检验过程中尿液样本质量受到影响,引起检验结果误差。

  • 标签: 尿液检验;常见问题;解决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