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预防宫颈环扎术治疗宫颈机能不全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104例宫颈机能不全患者为主要对象,随机将其分为两组,每组52例。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用期待疗法、预防宫颈环扎术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足月生产率、新生儿存活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P<0.05),且观察组的早产率、流产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妊娠延长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两组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预防宫颈环扎术治疗宫颈机能不全的效果显著,可提高分娩成功率,最大程度上保障母婴健康,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预防性宫颈环扎术 宫颈机能不全 治疗效果
  • 简介:背景:超前镇痛的有效目前存在争议,既往研究中关于置换前因素对外周及中枢敏感化作用的重视程度不够。目测类比评分法在某些时候不能有效的反映患者的疼痛情况,其客观和重复性不佳。目的:观察塞来昔布对膝关节表面置换患者置换前预防镇痛的有效。方法:选取因膝关节病行膝关节表面置换的患者为评估对象,经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抑郁自评量表及焦虑自评量表评分后筛选出患者30例,按随机数表法等分为塞来昔布组和维生素C组。两组患者入院后第2-4天分别口服塞来昔布与维生素C,并分别于服药前1d晚及服药后第3天晚用目测类比评分法评定患者轻重侧静息及活动时的疼痛程度,再用痛阈测量仪测量患者的电痛阈及电耐痛阈值,测量过程遵循随机双盲对照原则。结果与结论:塞来昔布组患者服用塞来昔布3d后双膝静息及运动状态下目测类比评分变化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双侧下肢的电痛阈较服药前提高(P〈0.05),重侧电痛阈值(目测类比评分较轻侧高)服药前、后变化较轻侧明显(P〈0.05),双侧下肢电耐痛阈用药前后的目测类比评分变化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塞来昔布组患者服药前后双膝轻重侧的目测类比评分变化差值与对应侧的电痛阈及电耐痛阈的变化差值无显著相关(P〉0.05);维生素C组患者服药前后双膝的目测类比评分、双侧下肢电痛阈及电耐痛阈变化均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果证实,塞来昔布可提高膝关节病患者行全膝关节表面置换置换前的电痛阈,重侧更为敏感,在全膝关节表面置换前可发挥预防镇痛的作用。相对于目测类比评分,痛阈的变化或能更敏感地反映膝关节置换患者用药前后的疼痛变化,疼痛水平的变化与疼痛敏感度的变化之间尚无相关

  • 标签: 骨关节植入物 人工假体 预防性镇痛 痛阈 耐痛阈 目测类比评分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乳腺癌术后放射治疗期间皮肤反应的预防护理效果。方法将2013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乳腺癌术后接受放射治疗期间皮肤反应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40例,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40例,给予皮肤反应预防护理,对两组患者护理干预效果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干预组患者放疗皮肤破损程度与对照组呈现出显著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干预组患者护理后的生存质量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乳腺癌术后放射治疗期皮肤反应患者给予预防护理干预,能够降低对皮肤的损害程度,提升患者生存质量。

  • 标签: 乳腺癌 放射治疗 皮肤反应 预防性护理干预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患者血液透析过程长期使用导管时,采取预防尿激素酶溶栓的效果进行研究与分析。方法:选取我们医院30例血液透析长期导管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研究A组与研究B组。研究B组,常规封管方法;研究A组,预防尿激酶溶栓护理方式。对比研究A组与研究B组患者透析过程(QB、PA、PV)与Kt/V情况。观察患者导管堵塞情况以及治疗时渗血情况、透析器凝血情况。结果:研究A组Kt/V情况与透析过程情况比研究B组更加明显,P

  • 标签: 血液透析 长期导管 溶栓 预防性尿激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继发性癫痫患者应用预防护理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本院自2015年6月起至2016年6月间接受的64例继发性癫痫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分为对照组(n=32)与观察组(n=32)。对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对观察组患者采取预防护理,观察并记录两组的护理效果然后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经不同干预后,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与治疗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经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6个月内癫痫发作次数均有所减少,但观察组癫痫发作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针对的对继发性癫痫患者应用预防护理,能够有效减少其癫痫的发作次数,明显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效果显著,值得应用推广。

  • 标签: 继发性癫痫预防性护理应用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预防切除术治疗肝外型门静脉瘤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描述研究方法。收集2014年5月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收治的1例肝外型门静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2013年底无明显诱因出现腹上区隐痛。2014年5月收治入院后行腹部B超、腹部CT、腹腔血管造影、肠系膜上动脉造影检查后诊断为肝外型门静脉瘤,结合患者个体情况,选择行预防切除术治疗。手术方式选择肝外型门静脉瘤切除术,探查腹腔后,在术中超声检查的引导下,解剖并切除门静脉瘤,于文氏孔处放置双腔引流管1根,关腹。术后进行常规围术期管理。观察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饮食恢复时间、术后腹腔引流管拔除时间、术后并发症情况、实验室检查结果、影像学检查结果、切口愈合情况、术后出院时间、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随访情况。患者术后通过门诊及电话方式进行随访.行腹部B超及CT检查了解门静脉情况及有无门静脉瘤复发。随访时间截至2014年12月。结果患者成功行完整肝外型门静脉瘤切除术,手术时间为85min,术中出血量约为150mL,术后3d逐步恢复正常饮食,生活完全自理,术后3d拔除腹腔引流管,未发生出血、门静脉血栓、肝功能异常等并发症,复查血常规、血生化等结果未见异常。术后复查B超见门静脉血流良好,腹腔cT血管造影检查示门静脉显影清楚,管腔无狭窄,血流通畅。手术切口愈合良好。患者术后9d出院。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为囊壁样组织,内衬单层扁平上皮细胞。壁由平滑肌构成,符合静脉结构。随访6个月,患者体质良好,无不适主诉,生活自理。随访期间未发现门静脉狭窄及血管瘤复发,未见其他并发症。患者术后无用药及其他特殊治疗。结论预防切除术治疗肝外型门静脉瘤安全可行,疗效较好。

  • 标签: 门静脉瘤 肝外型 外科手术 预防性 肝外型门静脉瘤切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多塞平治预防治疗抑郁症患者消化性溃疡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4月—2016年8月期间收治的73例功能消化溃疡伴有抑郁的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将这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例36)和研究组(37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奥美拉唑或者多潘立酮进行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比较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多塞平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患者症状均得到减轻,评分也显著减少,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均比较显著。但是对于研究组而言,其分数减少程度以及症状减轻程度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存在差异(P<0.05),具有差异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消化性溃疡伴抑郁的患者进行治疗过程中,适当加入多塞平,疗效显著,值得广泛应用和推广。

  • 标签: 多塞平 功能性消化溃疡 抑郁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预防压疮护理在神经系统疾病老年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抽取在本院神经内、外科接受治疗的 100例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还接受了预防压疮护理。结果 观察组患者评分从原本的( 9.17±0.17)分提升至( 20.98±1.35)分,对照组从( 9.15±0.25)分提升至( 12.69±1.28)分,观察组变化明显,对照组变化不明显。观察组满意度为 96.00%( 48例),对照组满意度为 88.00%( 44例),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比较显著( P< 0.05)。结论 预防压疮护理管理方法,对神经系统疾病老年患者的压疮预防可产生积极效果,患者 Braden评分与满意度都明显提升,有利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预防性压疮护理 神经外科 老年患者 应用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预防护理对老年呼吸内科医院感染的控制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14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抽取70例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另70例为研究组给予预防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的护理满意率及感染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呼吸内科采用预防护理,不仅满足了患者护理需求,还有效控制了医院感染发生几率,值得推广。

  • 标签: 预防性护理 呼吸内科 医院感染 控制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患有慢性病、老年痴呆、脑梗塞后遗症等较为严重的长期住院卧床老年病患常见并发症进行预防和护理效果的研究,以期为该类患者护理提供参考。方法在我院内选取50例该类患者,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实验组的患者增设全面细致的并发症预防护理及人文护理,对对照组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结果实验观察期间,实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病率为4%,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病率为20%;实验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为100%,对照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为68%,p<0.05。结论通过采取严密的并发症护理模式,加强护理关怀,可有效降低长期卧床老年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提高老年病患在院生活质量。

  • 标签: 长期卧床老年患者 并发症 预防性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清宫术和预防化疗治疗葡萄胎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 70例 2017年 2月至 2018年 10月葡萄胎患者。随机分组,清宫术组采取清宫术,清宫术和预防化疗组则采取清宫术和预防化疗治疗。比较两组疾病疗效;住院时间、 HCG恢复正常时间;治疗前后患者血 HCG监测水平;阴道异常流血。结果:清宫术和预防化疗组疾病疗效、住院时间、 HCG恢复正常时间、血 HCG监测水平相比较清宫术组更好, P< 0.05。清宫术和预防化疗组阴道异常流血低于清宫术组, P< 0.05。结论:清宫术和预防化疗治疗葡萄胎可获得较好预后。

  • 标签: 清宫术 预防性化疗治疗 葡萄胎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预防的护理措施对控制老年呼吸道感染起到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择从 2016 年 3 月至 2017 年 3 月这一时间段内 在我院进行过呼吸内科治疗的老年患者 150 名,使用随机方法将其分为各为 75 人的两个小组。其中第一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方式进行治疗,设为对照组;第二组则采用预防护理的治疗方式,设为实验组。将两组患者的呼吸道感染率进行比较。 结果: 在接受不同干预措施的治疗后,实验组老年呼吸内科患者的感染率明显比对照组的患者要小,且其对治疗的满意度普遍较高。 结论: 将预防的护理措施应用于老年呼吸内科患者的治疗中,能够对其呼吸道感染率进行有效地控制,并在治疗的过程中大幅度的提高患者对治疗的满意度, 带来 良好的治疗体验。

  • 标签: 预防性护理 老年 呼吸道感染 疗效探析
  • 简介:【 摘要】目的 研究为颅脑外科患者提供术后预防护理干预对降低深静脉血栓 (DVT) 发生率的影响。 方法 选择我院于 2016.3 月 -2017.5 月间收治的 92 例颅脑外科手术治疗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划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 46 例,护士为观察组患者提供预防护理干预,为对照组患者提供一般护理流程,评价两组患者术后 DVT 发生率。 结果 观察组 46 例患者中,术后无 1 例患者发生 DVT 并发症;对照组术后有 2 例 (4.35%) 患者发生 DVT , ( χ2=4.447 , P =0.035) 。 结论 护士为颅脑外科患者提供预防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术后 DVT 发生率。

  • 标签: 并发症 颅脑外科 静脉血栓 预防性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妇产科围手术期预防应用抗生素的临床效果,以期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供有效依据。方法采取回顾分析的方法,对自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在我院接受妇产科手术治疗432例患者进行探究分析,统计其围手术期预防应用抗生素药物名称、用法和用量、用药的起止时间、手术切口的愈合情况以及术后感染等情况。结果432例患者应用抗生素共记5类,其中青霉素类和头抱菌素类抗生素占主要地位;其中术前给药42例,术后给药390例;妇科患者发生术后感染12例,产科患者发生术后感染5例。结论妇产科围手术期预防抗生素的合理应用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妇产科 围手术期 预防性应用 抗生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防护理干预对化疗药物外渗致静脉炎的影响。方法我院于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对112例癌症患者进行化疗过程中的护理分析,随机分为护理组和对照组各5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护理组对出现化疗药物外渗致静脉炎因素进行分析并进行相应的的护理干预。结果护理组出现静脉炎发生率(7.1%)明显低于对照组(17.9%),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癌症患者进行化疗药物外渗致静脉炎进行预防护理干预,可以减少静脉炎的发生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化疗药物 静脉炎 预防性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颅脑外科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护理措施以及护理效果进行讨论。方法干预组40例颅脑外伤患者予以预防护理干预,对照组40例患者予以常规护理干预,比较患者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同时比较患者静脉血流速度。结果干预组患者股静脉流速为(25.4±4.3)cm/s,胭静脉流速为(21.3±2.5)cm/s;对照组分别为(19.6±3.2)cm/s、(16.8±2.7)cm/s,P<0.05。干预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2.5%,无肺静脉血栓病例;对照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15.0%,P<0.05,肺静脉血栓发生率为5.0%,P>0.05。结论预防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避免颅脑外科患者深静脉血栓发生。

  • 标签: 颅脑外科 深静脉血栓 预防性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