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脊髓损伤(spinalcordinjury,SCI)是临床上有严重危害的急性病损。目前脊髓损伤修复研究的主要方向是利用组织工程和神经干细胞修复损伤脊髓。方法是将一定量的细胞种植到具有一定结构的三维支架上,然后将此细胞-支架复合物植入体内或体外继续培养,通过细胞间的相互粘附,增殖和分化,分泌细胞外基质,从而形成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组织或器官,达到修复损伤脊髓的目的。

  • 标签: 脊髓损伤 支架材料
  • 简介:背景:脊髓损伤后一系列生物过程变化的分子机制尚不明确。目的:分析利用微阵列芯片技术观察脊髓损伤后的基因表达变化的国际研究进展。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Elsevier数据库和WebofKnowledge数据库中1972年1月至2012年11月关于微阵列芯片技术和脊髓损伤方面的文章,在标题和摘要中以“microarray,.spinalcordinjury,geneexpression”为检索词进行检索。选择文章内容与利用微阵列技术探究脊髓损伤分子机制相关,同一领域文献则选择近期发表在较高水平杂志中的文章。根据纳入标准选择56篇文献进行综述,同时参考了两部中文著作。结果与结论:利用在分子研究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微阵列芯片技术能够很好的检测从急性损伤期到后期胶质瘢痕形成过程中的基因表达变化,进而能够寻找相关的信号通路及转录因子。该技术不仅对今后的分子研究起到指导作用,而且可从基因层面为脊髓损伤的治疗寻找合适的靶点。文章分析了脊髓损伤的病理生理学过程,提出了实验设计及微阵列芯片检测技术上的革新、数据分析方法上的改进,并评价了微阵列芯片帮助寻找有效治疗靶点的能力。

  • 标签: 组织构建 组织构建综述 脊髓损伤 微阵列芯片 基因 表达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性探讨分析LETM的临床特征和病因分析。方法对2016年4月-2018年4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100例长节段横贯性脊髓炎(LETM)患者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按病程形式,将100例长节段横贯性脊髓炎患者分为单相病程脊髓炎(m-LETM)56例和复发性长节段横贯性脊髓炎(r-LETM)44例。r-LETM组发病年龄大于m-LETM组,m-LETM组男女比例基本相当,而r-LETM组患者多以中年女性为主(79.55%)。发病诱因为感冒等呼吸道感染(56.25%)、不明原因的发热(27.08%)、情绪波动(10.42%)、腹泻(6.25%);发病形式为亚急性起病最多见(54.17%)、慢性起病(20.83%)、急性起病(25.00%)。在r-LETM患者中AQP4抗体阳性率显著高于m-LETM患者。两组患者在颈髓、胸髓、腰髓和延髓等部位呈现不同程度受累。经不同方法治疗后,患者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减轻,且EDSS评分下降1-4分。结论长节段横贯性脊髓炎发病原因复杂、病程形式多样,尽管长节段横贯性脊髓炎是由不同原因导致,且他们的临床症状较为相似,但他们的治疗方法并不相同,根据调查资料对重点患者进行随访,对于改善预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标签: 长节段横贯性脊髓炎 脊髓炎 横贯性 病因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针刺结合推拿手法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6例符合入组条件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采用针刺结合推拿手法治疗,观察临床疗效及症状体征改善情况.结果26例总有效率达84.6%,治疗前后症状体征改善明显.结论针刺结合推拿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确切.关键词脊髓型颈椎病;针刺;推拿Abstractobjectivetoobservetheclinicalcurativeeffectofacupuncturecombinedwithmassagetherapymyelopathictypecervicalvertebradisease.Methods26casesinaccordancewiththesetofconditionsspondyloticmyelopathy,adoptacupuncturecombinedwithmassagetreatment,theclinicalcurativeeffectandthesignsandsymptomswasobserved.Results26casesoftotaleffectiveratewas84.6%,andthesymptomsandsignsbeforeandaftertreatment.ConclusionacupunKcetyurweocrodsmbinedwithmassagetherapymyelopathictypewastheclinicalcurativeeffectofcervicalspondylosis.yelopathictypecervicalvertebradisease;Acupuncture;Themassage中图分类号R681.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1446-02

  • 标签:
  • 简介:患者,女.48岁。入院前一年无明显诱日出现烦渴、多饮、多尿。入院前一月突感眩晕、左眼视物模糊不清;四肢无力、胸闷、恶心;2天后左眼完全失明。曾于本地某医院按“消渴病”给予中药治疗,效果不佳,于1992年1月12日转我院。检查;除肥胖外,一般情况无异常.左眼视力光感.左侧视乳头充血、水肿.边缘稍模糊;

  • 标签: 糖尿病 视神经脊髓炎 并发症 诊断 糖屎病酮症酸中毒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探究优质护理干预应用在急性脊髓炎患者护理中所取得的效果,了解优质护理干预对于急性脊髓炎患者产生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05月10日—2018年05月10日于我院收治的急性脊髓炎患者80例作为本文研究对象,常规组40例患者行常规护理,观察组40例患者在常规组的基础之上加优质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心理状态、生活质量、住院时长、护理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常规组,组间对比存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将优质护理干预应用在留置急性脊髓炎患者的护理之中,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 标签: 优质护理干预 心理状态 护理效果 急性脊髓炎
  • 简介:目的从成年大鼠脊髓中培养神经干细胞,并对其进行鉴定。方法采用悬浮培养神经干细胞技术,对成年大鼠脊髓组织进行干细胞培养,并通过自我增殖实验和免疫细胞化学技术进行鉴定。结果培养1-2周时,培养液中即出现神经干细胞克隆球。该克隆球有很强的自我增殖能力,可多次传代。免疫细胞化学技术证明该克隆球表达大量神经干细胞特征性的中间丝——巢蛋白(Nestin)。结论正常成年大鼠脊髓中含神经干细胞,在体外条件下可大量增殖。

  • 标签: 细胞培养技术 成体干细胞 脊髓 大鼠
  • 简介:目的探讨脊髓型颈椎病前路手术围手术期护理要点。方法做好心理护理,解除患者思想顾虑;积极做好各项术前准备,辅导患者术前食管、气管推移训练;术后密切观察病情,注重切口引流、呼吸、四肢活动的观察与护理;加强呼吸道护理;及时做好术后在颈围保护下颈部及四肢的康复功能锻炼,出院指导。结果61例患者顺利度过围手术期,术后恢复良好,无护理并发发生。结论加强脊髓型颈椎病前路手术围手术期护理,减少患者对手术的恐惧。减少并发的发生,可提高手术成功率和治疗效果。

  • 标签: 脊髓型颈椎病 颈椎前路手术 围手术期护理
  • 简介:背景:研究脊髓损伤的病理生理、解剖结构等的改变,其前提条件是必须建立一个安全有效且临床相似度高的脊髓损伤大鼠模型。随着研究的进展,基于不同目的各种相关的造模方式层出不穷,对后来的研究者在造模方式的选择难免造成些许干扰。目的:运用网状Meta分析的方法,比较脊髓损伤挫伤型、压迫型、缺血损伤型、横断型各造模方式的有效性和死亡率的排序,为脊髓损伤大鼠模型的造模方式提供有力证据。方法:通过检索截止时间为2018-03-11包括PubMed、中国知网、重庆维普,万方4个数据库所有关于脊髓损伤造模方式的文献,对文献进行筛选,提取最终纳入文献数据,运用Stata、Winbug软件进行网状分析,得出排序结果。结果与结论:最终17篇文献纳入研究,共506只SpragueDawley(SD)大鼠,脊髓损伤造模方式有效性排序:横断型>挫伤型>压迫型>缺血损伤型;造模方式死亡率从高到低的排序:横断型>挫伤型>压迫型>缺血损伤型。

  • 标签: 脊髓损伤 脊髓挫伤 脊髓损伤模型 大鼠 造模方式 网状Meta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中晚孕期胎儿脊髓圆锥位置超声定位的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2018年1月-2019年4月90例接受常规超声检查的单胎孕妇,对其行二维超声成像检查、表面三维成像检查,记录脊髓圆锥位置,检验二维超声成像检查、表面三维成像检查识别脊髓圆锥位置的一致性,比较不同孕周间脊髓圆锥位置的差异性,分析胎儿脊髓圆锥位置与孕周的相关关系。结果90例胎儿二维超声成像检查、表面三维成像定位脊髓圆锥位置的一致性较好(Kappa值=1.0);孕23-周胎儿脊髓圆锥位置分布与其他孕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孕22-27周胎儿脊髓圆锥位置分布与孕28-35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线性回归显示,脊髓圆锥位置与孕周存在正相关,回归方程为Y=0.104X+5.892(R=0.745,P=0.000)。结论 超声定位能够显示中晚孕期胎儿的脊髓圆锥形态及位置,二维超声成像检查、表面三维成像联合应用可以提高诊断准确性。

  • 标签: 中晚孕期 胎儿 脊髓圆锥 超声定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脊髓损伤患者术后骨科康复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我院2018年12月~2019年11月采取保守疗法的腰椎键盘突出者54名,以红蓝球法无差异的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27名,对比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作出相应的讨论。结果:比较2组患者康复治疗效果后发现,观察组的临床疗效(96.30%)大于对照组(62.96%),数据差异性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脊髓损伤 术后骨科康复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脊柱脊椎损伤的临床康复治疗路径的具体实施方案,并对其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随机选取2017年1月~2020年9月在我院治疗脊柱脊椎损伤的患者50例,多以云南昭通地区为主,通过利用临床及康复治疗路径对其进行治疗,从而对患者的身体恢复情况以及生活自理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再把患者在接受治疗前和治疗之后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得出临床康复治疗路径实施方案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在我院50例脊柱脊椎损伤患者在接受临床治疗之后,其身体情况恢复良好,生活自理能力相比较于在没接受治疗之前的情况好很多,所以患者进行临床及康复治疗能够有效的帮助患者促进身体恢复。结论:在临床医学中针对脊柱脊椎损伤患者进行临床及康复治疗路径实施方案能够有效帮助患者恢复生活自理能力以及促进身体恢复,该方法在临床医学中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 标签: 脊柱脊椎损伤 临床康复治疗 实施方案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MRI在脊髓纵裂畸形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共搜索18例脊髓纵裂的临床及MRI资料,其中,男3例,女15例,年龄1-35岁,平均15岁,均行矢状位T1WI、T2WI;冠状位、横断T1WI位扫描。结果本组I型13例,II型5例。结论MRI是诊断脊髓纵裂畸形最有效的安全的检查方法,特别是横断位是诊断该病的最佳断面。

  • 标签: 脊髓纵裂 MRI
  • 简介:摘要红外热图技术是利用人体组织热代谢功能的变化,形成的人体无创性的热影像图。目前广泛应用于各类疾病的辅助诊断及疗效评价,且在中医辨证论治、脏腑经络理论探索、体质等方面有了较大突破。本研究主要介绍红外热图技术的特点、红外热图技术在中医学中的应用及在脊髓损伤(痿证)方面中的应用。

  • 标签: 红外热图 脊髓损伤 综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脊髓损伤患者的康复护理。方法对60例脊髓损伤后期患者,进行康复评定、加强心理护理、饮食护理、预防并发、康复措施训练等系统护理。结果经过有效的康复护理,最大限度发挥肢体残存功能、预防并发、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结论康复护理是脊髓损伤后期患者的主要护理手段。

  • 标签: 康复治疗 脊椎损伤 功能恢复
  • 简介:摘要:目的:主要探究脊柱脊髓伤患者在术后骨折康复护理中的实际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医院在2019年-2020年间收治的120例脊柱脊髓损伤患者作为观察的对象,将其划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观察组患者采取的是骨科康复护理的方法,对照组患者则采取的是常规护理的方法,对比分析患者间的护理满意程度及脊髓功能评分等。结果:观察组中患者对于护理的满意程度要高于对照组患者,并且患者对于轻触觉、针刺觉等有着比较高的评分,存在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于脊柱损伤患者来讲,采取术后骨折康复护理方案,可以得到更好的护理效果,有效改善负性心理情绪以及脊髓功能等,促使患者的日常生活与运动功能得以提升,最终的效果安全有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脊柱脊髓损伤 康复护理 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