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影响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国际疾病检索分类标准(ICD-10)编码准确的原因分析。方法采用随机分层抽样法选取2013年9月-2016年9月期间我院病案管理系统中编码为O10.0、O11.x、O13.x、O14.9、O14.1、O15的病例100份,通过病历系统对病历进行逐份检查,分析记录所有病例的ICD-10编码情况。结果100份病案中,编码有误的病案有25份,1妊娠合并慢性高血压无伴有有意义蛋白尿,2慢性高血压合并子痫前期,3妊娠合并高血压无伴有有意义蛋白尿,4轻度子痫前期,5重度子痫前期。结论部分编码员对产科疾病编码概念不清容易混淆,不具体区分疾病相似临床表现,并且不注意阅读病案中患者的检查结果,欠缺和临床医生沟通等情况,且临床医师对疾病icd-10分类知识不够了解及诊断和病历书写不重视,应加强和制定相关干预措施分析编码错误原因并提出减少编码错误的措施以确保妊娠期高血压疾病ICD-10编码的准确率。

  • 标签: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国际疾病检索分类标准 编码 准确性 原因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采用络活喜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数字随机法选择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期间收治的8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的43例归为对照组,络活喜治疗的另43例归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治疗后的血压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血压、总有效率对比差异具备统计学的意义,P<0.05;但两组心率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络活喜治疗高血压的效果显著,可推广。

  • 标签: 络活喜 治疗 高血压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高血压心脏病给予依那普利与吲达帕胺联合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6年8月收治的高血压心脏病患者11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摸球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59例,分别予以依那普利、依那普利联合吲达帕胺,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98.31%(58/59)优于对照组88.14%(52/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率3.39%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高血压心脏病患者予以依那普利联合吲达帕胺治疗可提升临床治疗效果,降低不良反应。

  • 标签: 高血压性心脏病 依那普利 吲达帕胺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老年白内障合并高血压患者围手术期实施护理干预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5年06月至2017年06月收治的200例老年白内障合并高血压患者按照不同的护理方式采用随机抽签法分为治疗组(160例,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和对照组(40例,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前后收缩压、舒张压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收缩压、舒张压均低于术前(P<0.05),但治疗组患者术后收缩压、舒张压更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白内障合并高血压患者围手术期配合有效的护理干预有利于提高手术效果,更好的控制患者血压,可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老年性白内障 高血压 围手术期 护理干预 影响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继发性高血压安全的临床研究及分析。方法选择100例继发性高血压患者为对象,随机划分两组。对照组接受硝苯地平口服治疗,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口服治疗。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8.00%)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前的舒张压(160.55±7.95mmHg)、收缩压(109.80±5.30mmHg)均与对照组无差异,P>0.05,研究组治疗后的舒张压(115.35±1.98mmHg)、收缩压(79.45±1.22mmHg)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前的IMT水平(1.22±0.15mm)与对照组无差异,P>0.05,研究组治疗2周、治疗8周、治疗16周、治疗32周的IMT水平(1.21±0.14mm、1.19±0.13mm、1.15±0.12mm、1.13±0.11mm、)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继发性高血压应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的临床疗效确切,且安全高,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 继发性高血压 安全性
  • 简介:摘要高血压病是一种多发病常见病,临床治疗高血压病多采用中西药治疗,但治疗效果并不十分理想。本次笔者对患有顽固血压的不同病例应用“分消走泄法”治疗,取得一定效果。

  • 标签: 分消走泄法 顽固性高血压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患者心血管危险分层及治疗措施。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5年12月住院时采取心血管危险分层和治疗的58例高血压患者作为治疗组,同时选取早期采取常规治疗的67例高血压患者作为对照组,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前后收缩压和舒张压以及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后心血管危险分层情况。结果经治疗后,治疗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治疗组患者舒张压和收缩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舒张压和收缩压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中高危比例显著低于治疗前,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高血压患者心血管危险分层采取针对的治疗有助于提高其临床效果,该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高血压 心血管危险性分层 临床治疗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与高血压病之间的对应关系。方法选择2010年—2016年在本院住院高血压病人368例为观察组,选择2014年门诊诊断高血压病人188例,2014年门诊健康体检血压正常病人624例为对照组一和对照组二,分别采用线性相关系数r比较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与收缩压,舒张压,脉压之间的对应关系,采用t检验比较二者之间相关。结果中性淋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与观察组一收缩压和舒张压之间没有相关,其余各组相关不大,t检验除观察组出院时中性淋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与舒张压相关不大有统计学意义,P<0.01外,其余均无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与治疗后高血压病正常舒张压之间正相关不大,高血压发病危险因素不排除慢性炎症因素。

  • 标签: 高血压病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额钻孔引流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7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80例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进行研究,对其采用经额钻孔引流治疗,观察其疗效。结果出院时和术后6个月的总有效率无差异性(P>0.05),不同出血量患者的总有效率之间差异性显著(P<0.05)。结论经额钻孔引流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显著。

  • 标签: 经额钻孔引流 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昼夜节律及血压变异性。方法将本院于2017年1月—2018年1月期间收治的102例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时间段本院接收的单纯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02例作为对照组,均行动态血压监测,统计分析动态血压昼夜节律及血压变异性。结果两组24h平均血压、日间平均血压及夜间平均舒张压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而观察组夜间平均收缩压显著高于对照组,血压夜间下降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dDBP变异系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其余变异系数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原发性高血压存在夜间血压下降幅度小、血压变异性大特征,即该类患者血压昼夜调节功能损害较大,因此需注重加强糖代谢改善,降低危险,具有较高的临床研究价值。

  • 标签: 老年2型糖尿病 原发性高血压 血压昼夜节律 血压变异性
  • 简介:摘要目前,国内外公认高血压病是影响人类健康和生命的“无声杀手”。高血压是一种心身疾病,长期以来,高血压的治疗走的是生物医学模式,强调高血压是一种代谢综合征,需要通过药物治疗、饮食控制、体重控制等各种手段,将血压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长期不良的心境如悲伤、自责和沮丧、愤怒、高度紧张、急躁好胜、激动等,都是引发高血压病的重要因素。血压升高是焦虑抑郁情绪的躯体化表现。不良情绪是导致高血压病的最直接因素之一。

  • 标签: 高血压 情绪管理 焦虑抑郁情绪
  • 简介:摘要近年来,高血压已经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心血管疾病之一。高血压病不仅是血液动力学异常疾病,而且也伴随脂肪、糖代谢紊乱和心、脑、肾等靶器官的不良重塑。因此治疗要在有效控制血压水平的同时,改善上述诸代谢紊乱,预防和逆转靶器官的不良重塑,这是降低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和病死率的关键。本文对此作以综述并对高血压病的药物治疗做了介绍。

  • 标签: 高血压 药物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血浆β2微球蛋白(β2-MG)、踝肱指数(ABI)与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变异性之间的相关。方法在2016年2月—2017年10月收治的老年高血压患者中选出100例,根据患者的β2-MG水平和ABI分别分成两个亚组β2-MG≥2mg/L组和β2-MG<2mg/L组,ABI≥0.9组和ABI<0.9组,收集亚组之间的血压变异性等指标值。结果β2-MG≥2mg/L组患者的24h舒张压变异性、24h收缩压变异性高于β2-MG<2mg/L组,且24h平均动脉压低于β2-MG<2mg/L组,P<0.05;ABI≥0.9组患者的24收缩压变异性、24h舒张压变异性以及血浆β2-MG水平均低于ABI<0.9组,P<0.05;血浆β2-MG水平、年龄与24h收缩压变异性和24h舒张压变异性均呈正相关,ABI指数与24h收缩压变异性、24h舒张压变异性呈负相关,P<0.05。结论加强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浆β2微球蛋白和踝肱指数的检测有利于早期预测患者的血压变异性,预测患者的靶器官损害情况。

  • 标签: 老年高血压 血压变异性 &beta 2-MG ABI指数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护理干预对控制高血压患者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在统计学原理的指导下将我院2014年9月~2015年9月收治的高血压患者82例作为本次研究活动的对象。并将其分为例数均等的对照组和观察组。在治疗措施的基础上,对照组患者实行常规化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展开护理干预模式,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结果护理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舒张压、收缩压以及眩晕程度评分均优于对照组,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与此同时观察组患者护理效果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高血压患者接受治疗的过程中,对其展开护理干预模式,可有效控制其血压,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护理干预 高血压 血压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心理护理联合优质护理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在2016年3月—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老年高血压患者共13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实施优质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心理护理联合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患者血压控制情况以及生活质量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前血压控制良好率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血压控制良好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各维度,包括生活状态、社会功能、心理功能和躯体功能方面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护理联合优质护理不仅可以有效控制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而且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心理护理 优质护理 老年 高血压 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动态血压检测应用于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8月~2015年3月收治的老年高血压患者60例为实验组研究对象,同期选取我院健康体检的血压正常志愿者60例为对照组,采用TM-2430动态血压检测仪对两组对象进行血压检测。结果观察组日间、夜间、24小时平均收缩压均明显比对照组对应的平均收缩压高,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P<0.05),但是在日间、夜间及24小时平均舒张压上,两组比较差异不明显;观察组患者夜间平均血压下降不明显,昼夜节律在10%以下,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P<0.05)。结论动态血压检测可以有效反映老年高血压患者的24h血压变化,对于靶器官损害、血压控制、临床治疗及预后均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动态血压检测 老年 高血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体位护理对玻璃体切除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影响。方法选择在我院诊治的视网膜脱离患者150例,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75例,所有患者都给予玻璃体切除术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体位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1个月的矫正视力,都高于术前1d(P<0.05),观察组术后1个月的矫正视力也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与对照术后1个月的结膜充血、继发青光眼、晶状体混浊、压疮等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7%和14.7%,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体位护理在玻璃体切除术治疗视网膜脱离的应用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改善视力,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 标签: 体位护理 玻璃体切除术 视网膜脱离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玻璃体切除术治疗视网膜脱离围术期体位护理方法与效果。方法72例视网膜脱离患者使用抽签方式遵循随机准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6例,所有患者都给予玻璃体切除术治疗,对照组在围手术期给予平卧位护理,观察组在围手术期给予侧卧位护理。结果观察组术后1个月的矫正视力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1个月进行调查,观察组的社交、自理、活动与心理等维度评分都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玻璃体切除术治疗视网膜脱离围术期侧卧位护理能促进改善患者的视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从而促进患者康复。

  • 标签: 玻璃体切除术 视网膜脱离 围术期 侧卧位护理 视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