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3
24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在腹腔镜胃肠术后出现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的6例患者进行诊断与治疗探讨。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1年12月至2013年12月实施了腹腔镜胃肠术与术后出现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的6例患者的诊断与治疗过程。结果3例患者实施开腹胆囊的切除术,2例患者实施开腹胆囊的次全切除术,1例患者实施再次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所有患者在手术后皆无并发症出现,并能治愈出院。结论在腹腔镜胃肠术后有少数患者会出现急性非结石性的胆囊炎,其引发的原因比较复杂,必须尽早诊断,并采取胆囊切除术尽早治疗,从而使患者恢复健康。

  • 标签: 腹腔镜胃肠术 急性非结石 胆囊炎
  • 简介:摘要目的检测COX-2和CD44V6基因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探讨二者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表达的改变及其在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83例NSCLC和30例正常肺组织中COX-2和CD44V6蛋白表达情况。结果83例NSCLC组织中COX-2蛋白的阳性率为86.74%,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CD44V6蛋白的阳性率为7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COX-2蛋白阳性表达可作为NSCLC发生、发展的生物学指标,联合CD44V6检测有助于非小细胞肺癌预后的判断及临床治疗的指导。

  • 标签: 肺癌 非小细胞肺癌 COX-2 CD44V6 免疫组化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分析变应性紫癜患儿采用孟鲁司特治疗前后炎症因子的变化情况。方法选取180例变应性紫癜患儿,所有患儿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90例在常规治疗同时联合孟鲁司特,回顾分析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前后炎症因子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总体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两组患儿治疗后的炎症因子相对于治疗前明显下降,在炎症因子下降程度方面,观察组大于对照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变应性紫癜患儿在常规治疗同时联合孟鲁司特,有助于降低炎症因子,从而改善治疗效果,促进患儿康复,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孟鲁司特 变应性紫癜 炎症因子 影响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调节灵活度训练对6~12岁假性近视儿童裸眼视力及屈光度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以往2年我院眼科就诊的72例(144眼)儿童资料,对全数患儿实施调节灵活度训练,观察干预前后儿童裸眼视力及屈光度的变化。结果全数患儿接受调节训练后,101眼(70.14%)裸眼视力恢复至0.8以上,其中6~7岁组患儿灵活度训练后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其他年龄段患儿(P<0.05);按照患儿假性近视度数进行训练,指数越低裸眼视力总有效率越高(P<0.05);近视指数越低患儿训练后屈光度改善越明显(P<0.05)。结论低年龄儿童眼部假性近视早期进行灵活度训练,可有效改善调节灵活度,提高裸眼视力,改善屈光度。

  • 标签: 调节灵活度训练 儿童 裸眼视力 屈光度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6分钟步行法(6MWT)在慢性心力衰竭中(CHF)的应用以及6分钟步行距离与其他心力衰竭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并指导干预治疗。方法对20例正常对照组与80例CHF患者的6分钟步行距离、纽约心功能分级(NYHA)、左室射血分数(EF)、B型利钠肽(BNP)进行分析研究。病例完善后对病人进行随机分成6MWT(M)组和NYHA(N);将M、N组随机分成联合康复锻炼组(ME和NE)和单纯药物治疗组(MM和NM)。参照6MWT方法进行康复锻炼。结果对照组与各心力衰竭组之间步行距离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力衰竭患者中,NYHAⅡ与Ⅲ及Ⅳ之间的步行距离差异也有统计学差异。6MWT与BNP之间的相关性在NYHAⅢ,Ⅳ患者中明显高于NYHAⅡ患者。步行距离<300米MM组平均住院人次,死亡例数明显高于ME组。结论6MWT与NYHA心功能分级呈显著正相关,与其他临床常用反映心功能的指标合用可提高心功能评估的准确性,是一种值得推广的评估心功能的客观检测法,可以指导NYHAⅣ患者的康复训练改善预后。

  • 标签: 6分钟步行实验(6MWT) 慢性心力衰竭(CHF) 预后判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病TLR2、TLR4表达与血清TNF-α、IL-6关系。方法收集2014年-2015年我院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根据患者疾病分期,分为研究组(处于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期)和对照组(处于慢性阻塞性肺病稳定期)。对比(1)两组TLR2、TLR4、TNF-α及IL-6水平。(2)TLR2、TLR4与TNF-α、IL-6的相关性。结果(1)两组TLR2、TLR4、TNF-α及IL-6水平比较有差异(P<0.05)。(2)TLR2与TNF-α、IL-6的相关性分别为0.68、0.74(P<0.05);TLR4与TNF-α、IL-6的相关性分别为0.73、0.66(P<0.05)。结论TLR2、TLR4与血清TNF-α、IL-6可能共同参与COPD的发展,稳定期COPD患者TLR2、TLR4表达明显下降,可以通过调整TLRs水平来控制急性期COPD体内患者的炎症症状。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病 TLR2 TLR4 TNF-&alpha IL-6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系统全面的康复护理对6股腘绳肌腱结合双Rigifix固定行前交叉韧带重建的康复方法和疗效。方法本组21例,均采用6股腘绳肌腱结合双Rigifix固定行前交叉韧带重建,围手术期后行全面系统的康复护理。结果21例全部随访,平均随访2年,术后复查结果满意,无1例出现明显膝关节前方不稳,Lachman及前抽屉试验均阴性。结论系统全面的康复护理是取得良好疗效的关键之一。

  • 标签: 关节镜 前交叉韧带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参麦注射液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IL-2、IL-6的影响。方法46例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两组患者给与相同的解痉、平喘、抗炎等治疗,治疗组另给参麦注射液每日1次,2周后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外周血IL-2、IL-6水平。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治疗组治疗后血清IL-6水平降低,IL-2水平升高,且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参麦注射液能够改善支气管哮喘患者Th1/Th2所分泌的细胞因子失衡,提高支气管哮喘的疗效。

  • 标签: 支气管哮喘 参麦注射液 辅助T淋巴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全院处方进行标准化点评,并对点评结果予以统计分析,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随机抽门诊、急诊、住院药房2015年6月普通处方3600张,进行标准化处方点评,并对处方点评结果予以统计分析。结果有511张处方存在不合理用药现象,占14.20%。其中。超常处方63帐,占1.75%;用药不适宜处方24张,占0.67%;不规范处方424张,占11.78%。处方合格率85.81%;平均每张处方金额达215.97元,金额较大。结论不规范处方数较多,超常处方问题突出,处方金额较大,处方合格率有持提高,应用抗菌药物情况较严重,应加强《处方管理办法》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的培训和学习。

  • 标签: 处方点评 超常处方 抗菌药物 处方金额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6-氨基己酸联合尼膜同治疗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58例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用尼膜同10g每天,微量泵持续静滴,用10天后改为口服尼膜地平40mg每天3次,联合6-氨基己酸12g每次,每天二次,治疗10天后改口服。对照组单用6-氨基己酸12g每次,每天二次。两组疗程均为三周。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0%,对照组有效率为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各项症状、体征消退时间,治疗组比对照组明显缩短(P﹤0.01);不良反应的发生,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P﹥0.05,二组之间无统计学意义。结论6-氨基己酸联合尼膜同治疗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起效快,疗效高,毒副作用小,安全性好。

  • 标签: 6-氨基己酸 尼膜同 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治疗 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fascin蛋白和CK5/6在乳腺导管增生性病变(IDPL)中的表达意义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根据WHO(2003)乳腺肿瘤分类标准对150例乳腺导管增生性病变进行分类,运用免疫组化方法进行fascin蛋白和CK5/6染色,观察其在不同类型乳腺导管增生性病变中的表达。结果在UDH和ADH组中fascin蛋白无阳性表达,在DCIS组阳性表达率为9.37%(3/32)。CK5/6在UDH组阳性细胞弥漫表达,在ADH组腺腔内可见少量散在的阳性细胞,而低级别DCIS腺腔中CK5/6表达阴性。结论fascin蛋白和CK5/6对不同类型的乳腺导管增生性病变(IDPL),尤其是对低级别导管内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 标签:
  • 简介:摘要肺炎链球菌作为5岁以下儿童细菌性肺炎的常见病原体,可以引起肺部的急性炎症。本研究发现用美洛西林治疗前血清中IL-6(白介素-6)浓度显著高于用治疗后,这就表明美洛西林对肺炎链球菌引起的血清中IL-6升高有抑制作用。同时也可以通过检测血清中IL-6浓度,来对肺炎链球菌感染进行诊断。

  • 标签: 美洛西林 肺炎链球菌 IL-6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细胞因子在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进展中的诊断价值和临床意义。方法用放射免疫荧光法测定SIRS组、正常对照组、动态观察组血清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结果血清PCT、IL-6的含量于危重病患者发病后24h内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动态观察组中两项指标含量呈先升后下降趋势,高峰值出现在第6天,同时各时间段测值仍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危重患者SIRS发生后24h内PCT与IL-6等炎性因子参与了SIRS向MODS发生发展过程;SISR患者早期血清PCT、IL-6测定可作为并发MODS的评估指标。

  • 标签: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症 多器官功能衰竭 PCT IL-6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红源达”多糖铁复合物治疗6~36月龄小儿缺铁性贫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建立临床资料统一登记管理,专人负责,设立治疗前后对照组研究收集临床生长发育各指标,纵向对比分析。结果165例应用糖铁复合物治疗,各项生长发育指标前后对比,隐匿性贫血(Ⅰ)组体重(Kg)(10.89±2.51;11.46±2.50),身长(cm)(79.92±0.49;82.46±1.21),头围(cm)(47.64±2.01;48.01±1.96);隐匿性贫血(Ⅱ)组体重(Kg)(9.81±2.60;10.45±1.91),身长(cm)(79.12±0.51;82.17±1.32),头围(cm)(46.88±2.11;48.34±1.46);轻中度贫血组体重(Kg)(19.71±2.66;10.44±2.01),身长(cm)(78.04±0.38;81.46±1.36),头围(cm)(46.51±2.16;48.39±1.26)。结论应用多糖铁复合物治疗6~36月龄营养性铁缺乏症临床疗效较好,小儿胃肠道反应少,药物依从性好。

  • 标签: 多糖铁 铁缺乏 缺铁性贫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与分析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致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特点。方法我们对2016年8月-2017年5月近10个月在本院新生儿科收治黄疸的新生儿280例,患儿入院后立即采集静脉血,采用荧光斑点法对其进行G6PD筛查1,同时进行随访,另计算G6PD缺乏与黄疸发生的相关性。结果280例黄疸患儿中有32例为G6PD缺乏,其中男性G6PD平均水平为(423±36),明显低于女性患儿(P<0.5)。而男性患儿胆红素平均水平(386±35.2)umol/L,明显高于女性患儿(P>0.05),患儿体内G6PD降低水平与胆红素升高水平呈直线相关(r=0.91)。结论掌握G6PD缺乏的新生儿黄疸的特点对于采用有效的预防措施具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新生儿黄疸 G6PD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6分钟步行试验观察厄贝沙坦和螺内酯对老年慢性充血性心功能不全的治疗作用。方法选择60名年龄在65岁以上的老年慢性充血性心功能不全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分别给予常规强心利尿扩血管治疗以及在此基础上加用厄贝沙坦75—150mg/d和螺内酯10—20mg/d。在治疗前后做6分钟步行试验,彩超测定心功能,同时监测血压、心电图、肝肾功能、电解质以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治疗后心功能都有一定改善,但厄贝沙坦加螺内酯治疗组在6分钟步行试验、心功能指数都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出现个别高血钾症以及乳腺增生,调整药物或停药后都恢复正常。结论6分钟步行试验证明,在传统强心利尿扩血管基础上加用厄贝沙坦、螺内酯能有效的改善老年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运动耐力,提高生活质量。而6分钟步行试验用于评价患者心功能安全可靠,易于推广。

  • 标签: 6 分钟步行试验慢性心衰厄贝沙坦螺内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地中海贫血和G-6PD缺乏联合检测在产前筛查中的价值。方法随机从2016年11月—2018年11月来我院接受产前检查的夫妇中选取1830对(共3660例)为本次实验观察对象,对其进行地中海贫血初筛,对初筛显示为阳性者做基因检测,并用酶速率法检测其G-6PD活性。结果在3660例受检者当中,地中海贫血检出例数有354例,占9.7%;G-6PD缺乏症检出例数有255例,占7.0%。地中海贫血合并G-6PD缺乏症检出例数有23例,占0.6%。地中海贫血合并G-6PD缺乏症者其MCV、MCH明显高于单纯地中海贫血携带者(P<0.05)。结论在产前筛查中进行地中海贫血与G-6PD缺乏症联合检测,能够有效降低重型地中海贫血患儿的出生率、有效干预新生儿溶血症,保证人口出生质量。

  • 标签: 地中海贫血 G-6PD 葡萄牙6硫酸脱氢酶 产前筛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病毒性心肌炎患者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6(IL-6)的表达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分别检测40例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及30例同期健康体检者血清中HMGB1、TNF-α和IL-6的表达水平。结果病毒性心肌炎患者血清中HMGB1、TNF-α和IL-6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且患者血清中HMGB1的表达水平与TNF-α和IL-6的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HMGB1可能参与了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生和发展的病理生理过程。

  • 标签: 病毒性心肌炎 HMGB1 TNF-&alpha IL-6 炎症介质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冠心病PCI治疗前后hs-CRP、IL-6、IL-8的变化以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在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150例冠心病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75例和观察组75例,其中对照组行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PCI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hs-CRP、IL-6、IL-8水平、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射血分数、左室收缩末期容积。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各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冠心病患者实施PCI治疗后,hs-CRP、IL-6、IL-8水平发生明显改变,改善患者心功能,可作为PCI治疗患者心功能评价指标。

  • 标签: PCI治疗 冠心病 hs-CRP IL-6 IL-8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大剂量瑞舒伐他汀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效果及对hsCRP及IL-6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于2017年1月-2018年5月收治的100例AMI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研究组分别予以小剂量和大剂量的瑞舒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心功能相关指标,血清hsCRP、IL-6水平。结果与干预前比较,干预后两组LVESD、LVEDD显著降低,LVEF显著升高,且研究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与干预前比较,干预后两组血清hsCRP、IL-6水平均较干预前显著降低,且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大剂量瑞舒伐他汀治疗AMI可显著改善患者心功能,降低血清hsCRP、IL-6水平。

  • 标签: 瑞舒伐他汀 急性心肌梗死 超敏C反应蛋白 白介素-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