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选择临床护理路径对声带息肉摘除术患者进行干预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11月—2018年4月收治的150例声带息肉摘除术患者作为实验对象;采用抽签法分组;明确手术护理配合方案后,对照组(75例)采用传统护理方案完成;观察组(75例)采用传统护理+临床护理路径完成;最终就两组声带息肉摘除术患者平均住院费用、平均住院时间以及护理满意度评分展开对比。结果同对照组声带息肉摘除术患者平均住院费用以及平均住院时间对比,观察组获得明显减少(P<0.05);同对照组声带息肉摘除术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观察组获得明显提升(P<0.05)。结论护理人员选择临床护理路径对声带息肉摘除术患者进行干预,对于患者平均住院费用减少、平均住院时间缩短以及护理满意度评分提升可以发挥显著促进作用,从而促进声带息肉摘除术患者的病情康复。

  • 标签: 声带息肉摘除术 临床护理路径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四肢血管干区腧穴针刺采用彩色高频超声行可视化操作保证疗效安全的可行。方法①将针灸针具刺入猪肝,多切面观察针具及针尖的位置变化;②在猪肝内置一瓶塞为靶心,超声引导针刺靶心60次及针灸医师盲刺靶心60次,对比观察分析针灸医师盲刺的准确;③对13个人体四肢血管干区主要腧穴行超声探测引导,在彩色高频超声引导下动态观察毫针针尖移动至穴位断面所定位置。结果彩色高频超声技术能准确反映刺人体中毫针的完整空间构象并能精准定位。结论高频超声引导腧穴针刺对人体腧穴断面解剖精确定位,可保证四肢血管干区腧穴针刺的疗效安全

  • 标签: 腧穴针刺 超声 可视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采用消化内镜技术治疗消化道早癌的可行研究。方法选取2014年7月—2016年7月我院收治的70例消化道早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进行随机化分组观察组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消化内镜技术治疗,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手术时间及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7.1%,均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77.1%,两组差异显示出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手术时间较对照组低,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满意度情况较对照组高(97.1%VS71.4%),两组差异显示出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消化内镜技术治疗消化道早癌患者,能够提高临床疗效,减少并发症,提升患者满意度,具有临床推广使用价值。

  • 标签: 消化内镜 消化道早癌 可行性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脑电双频指数(BIS)的监测下,研究乳酸喷他佐辛注射液用于老年患者全麻气管插管诱导的可行,评价其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及其麻醉的有效安全。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10月至2011年10月30例ASAⅠ~Ⅱ级的泌尿外科腹腔镜老年病人(65~82岁),随机分成三组。诱导时除镇痛药外三组麻醉诱导用药均相同I组为芬太尼组(对照组);II组为乳酸喷他佐辛注射液0.6mg/kg组;III组乳酸喷他佐辛注射液0.8mg/kg组;三组均行靶控输注异丙酚,BIS值降至60以下时行气管插管。观察诱导前T0、气管插管前T1、插管时T2及插管后1、3、5min(T3、T4、T5)等6个时点的血流动力学参数值变化BIS值,同时记录各组气管插管诱导应用异丙酚的总量。结果①与I组相比,II组在插管时及插管后1、3、5min的MAP增高HR增快变化明显,III组在各时点MAPHR与I组相比无明显差异;②异丙酚在气管插管诱导期间的总用量,I组为78.2±10.5mg,II组为104.5±17.4mg,III组为80.8±15.2mg,I组III组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II组异丙酚用量显著大于I组III组。结论乳酸喷他佐辛注射液可用于全麻气管插管诱导,0.8mg/kg能维持全麻气管插管诱导期间血流动力学的稳定,达到有效的麻醉深度,抑制气管插管所造成的心血管反应。

  • 标签: 老年患者 脑电双频指数 乳酸喷他佐辛 全麻诱导 气管插管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宫颈癌三维适形补量放疗的临床可行。方法选取宫颈癌患者90例,按照入院编号分成治疗组对照组,对照组方案采取常规体外放疗+腔内后装放疗,治疗组方案采取常规体外放疗+三维适形放疗,比较两组临床可行。结果治疗组5年生存率80.0%,对照组5年生存率68.9%,治疗组5年生存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维适形放疗有利于提高5年生存率,是一种有效治疗方案。

  • 标签: 宫颈癌 三维适形补量放疗 临床可行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PDCA循环护理模式在慢性乙型肝炎护理中应用的可行。方法随机抽取我院自2015年10月—2017年10月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80例,根据随机分类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0例)、实验组(40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实验组应用常规护理+PDCA循环护理模式,分析两组生活质量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生活质量对比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不良事件发生率对比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应用PDCA循环护理模式,护理效果显著,既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又可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PDCA循环护理模式 慢性乙型肝炎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间隙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可行分析。方法选取于2012年09月至2013年09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70例新生儿黄疸患者,按照随机分组方式将其分为治疗组对照组。两组患者都给予黄疸疾病的常规治疗,同时对照组采用持续蓝光照射方法进行治疗,治疗组采用间隙蓝光照射方法进行治疗,临床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其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4.29%,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94.29%,两组结果没有显著差异。治疗组的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为8.57%,对照组的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为42.86%,两组结果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间隙蓝光照射治疗方法持续蓝光照射治疗方法都有很好的临床应用效果,但是两种治疗方法相比较,间隙蓝光照射治疗方法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较低,能够有效的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间隙蓝光照射 新生儿黄疸 可行性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降钙素原联合C反应蛋白检测诊断血流感染的可行。方法选自2013年11月到2014年10月期间,在我院收治的血流感染的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期存在感染现象,但经过血液培养后显示为阴性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各收集100例。给两组感染患者,都实施血培养,并进行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检测诊断,观察两组感染患者的检测情况。结果观察组血流感染患者的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水平以及阳性结果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感染患者(P<0.05)。结论使用降钙素原联合C反应蛋白检测诊断血流感染的患者,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能够为血流感染患者的诊断治疗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在临床上有非常高的可行

  • 标签: 降钙素原 C反应蛋白 血流感染 可行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麻复合颈丛神经阻滞在颈椎后-前路手术中的应用可行。方法选取入我院行颈椎后-前路手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组采取全麻方法,观察组采取全麻复合颈丛阻滞的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结果两组在T1、T2、T3、T4、T5时间段进行HR、SpO2变化以及手术时间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丙泊酚氯胺酮总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苏醒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麻复合颈丛阻滞在颈椎后-前路手术中效果显著,术前、手中、术后患者心率、血氧饱和度平稳,麻醉药物剂量使用小,患者恢复快。

  • 标签: 全麻复合颈丛阻滞 颈椎后-前路手术 心率 血氧饱和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子宫背带式缝合术治疗剖宫产术中产后出血的可行。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6年5月期间,在我院产科接受治疗的40例剖宫产术中产后出血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20)观察组(n=20),对照组采用子宫填塞纱布的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子宫背带式缝合术进行治疗,观察分析两组产妇的治疗效果,阴道出血情况,手术时间,术中总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产妇的临床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阴道出血量术中总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经比较两组患者上述指标具有一定的差异(P<0.05),统计学意义显著。结论采用子宫背带式缝合术对治疗剖宫产术中产后出血产妇具有较大的意义,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减少患者的阴道出血量术中总出血量,缩短患者的手术时间,降低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该病患者的治疗提供较为科学的临床价值。

  • 标签: 子宫背带式缝合术 剖宫产术 产后出血 可行性
  • 简介:摘要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狂犬病毒株PV-2061株的病毒滴度,并将检测结果与小鼠进行比较,验证该方法的可行。两名实验人员分别检测相同样品3次,比较两种方法的重复性与精密度。结果显示,免疫荧光法测得的结果与小鼠法结果趋势相同;重复性实验中,免疫荧光法的变异系数更低,表明重复性更好。免疫荧光法检测病毒滴度,快速、准确、精密度好,可广泛推广。

  • 标签: 狂犬病病毒 免疫荧光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采用耐信量表诊断胃食管反流病(GERD)在临床中的可行。方法以内窥镜检查、24小时食管PH连续监测或质子泵抑制剂试验(PPI试验)作为诊断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金标准,抽取有上消化道反酸、烧心等症状的患者86例,分别行耐信量表(RDQ)测定后进行比较。结果RDQ高于l2分的患者中内窥镜下有反流食管炎表现且有幽门螺杆菌感染者占64.2%;RDQ低于12分的患者中内窥镜下无反流食管炎表现且24小时食管HP为阴性的者占42.1%。结论利用耐信量表(RDQ)分值初诊胃食管反流病(GERD)有一定可行,而且操作简便,受检者无痛苦,费用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胃食管反流病 耐信量表(RDQ)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Lamaza分娩法训练的临床效果。探讨此方法对缩短产程、降低剖宫产率的作用。方法选择260例自愿参加Lamaza分娩法训练的孕妇为观察组,260不参加Lamaza分娩法训练的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产妇各产程的平均时间、剖宫产率、新生儿窒息率、产后出血率。结果两组第一产程、总产程的平均时间剖宫产率比较,有明显差异;而新生儿窒息、产后出血比较无差异。结论Lamaza分娩法能有效缩短总产程,降低社会心理因素剖宫产,促进自然分娩,保障母婴健康。

  • 标签: Lamaza (拉玛泽) 产程 剖宫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胫骨平台粉碎性骨折行双钢板加植骨治疗的效果及可行。方法将我院收治的6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观察组,临床对照组患者主要采用单纯T形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而对治疗组患者主要采用双钢板加植骨治疗,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30例患者中优26例,良3例,差1例,总优良率为96.67%,而对照组30例患者中治疗优18例、良5例、差7例,总有效率为76.67%,两组比较治疗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x2=2.56,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同时治疗组2例术后切口感染,对照组3例切口感染,两组均无骨不连现象,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对胫骨平台粉碎性骨折行双钢板加植骨治疗效果显著,可行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双钢板加植骨 胫骨平台粉碎性骨折 可行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带蒂组织瓣修复头颈部肿瘤术后缺损的可行。方法纳入2016年1月-2018年6月80例头颈部肿瘤术后缺损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选择常规皮瓣修复,观察组选择带蒂组织瓣修复。分析两组头颈部肿瘤术后缺损修复后的美观度、语言功能恢复时间、吞咽功能恢复时间;治疗前后患者生活质量评分SF-36量表分值;并发症。结果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SF-36量表分值、头颈部肿瘤术后缺损修复后的美观度、语言功能恢复时间、吞咽功能恢复时间、并发症等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头颈部肿瘤术后缺损患者实施带蒂组织瓣修复可获得较好效果。

  • 标签: 带蒂组织瓣 头颈部肿瘤术后缺损 可行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无痛护理技术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及可行。方法将我院于2016年8月—2017年8月期间收治的手术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共180例。采用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均占9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模式,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实施无痛护理技术。对比两组患者的心率、血压变化以及疼痛程度(VAS)情况。结果护理后,实验组患者的心率、舒张压、收缩压以及VA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手术室护理中,给予无痛护理技术干预,可缓解患者的疼痛感,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手术室护理 无痛护理技术 可行性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并分析身痛逐疲汤联合针灸方法在风湿关节痛临床治疗期间应用的可行。方法选择2015年7月—2017年1月期间我院收诊的80例风湿关节痛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针灸治疗手段,研究组患者在针灸的基础上指导患者服用身痛逐疲汤进行联合治疗,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VAS评分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经治疗2个月以后,研究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2.5%,与对照组72.5%之间相比较,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以后,研究组患者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身痛逐疲汤联合针灸方法在风湿关节痛临床治疗期间的应用,能够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可见这一方法在风湿关节痛临床治疗期间具有推广与应用价值。

  • 标签: 身痛逐瘀汤 针灸 风湿关节痛 可行性分析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对高校医院患者的求医问药特点药房药品的统计分析,探索药房采取开放式发售非处方药的可行,为破解开放式发售非处方药的用药服务方式的难点提出一定解题思路。

  • 标签: 高校医院 非处方药 开放式发售 可行性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低浓度左旋布比卡因复合小剂量可乐定用于硬膜外分娩镇痛的安全临床可行。方法选择ASAI~II级,经阴道分娩单胎初产妇100例,随机分为两组0.125%左旋布比卡因组(A组),0.0625%左旋布比卡因复合可乐定组(B组)。在L2~3间隙硬膜外穿刺置管后,A组注射0.125%左旋布比卡因5ml,B组注射0.0625%左旋布比卡因1.36?g/ml可乐定混合液5ml,10min后,两组分别再注入各自注射液10ml,所有产妇均行PCEA,平面控制在T10以下。记录监测硬膜外首次注药时(T0)、首次注药后30min(T1)、60min(T2)、120min(T3)、180min(T4)产妇的SBP、DBP、HR、SpO2及FHR;在T0~T4时、胎儿娩出时(T5)缝合侧阴时(T6)对产妇行VAS评分;记录镇痛起效时间、运动神经阻滞程度、产妇镇静评分、新生儿1min5minApgar评分及产妇不良反应等;产后6h对产妇行满意度评价。结果与T0时比较,T1~T6时VAS评分降低(P<0.05),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T0时比较,T1~T4时两组SBPDBP均降低(P<0.05),但均在正常范围。与A组比较,B组产妇满意度明显升高,催产素使用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0.0625%左旋布比卡因复合小剂量可乐定较0.125%左旋布比卡因用于分娩镇痛可满足临床需要。

  • 标签: 分娩镇痛 左旋布比卡因 可乐定 硬膜外阻滞
  • 简介:摘要目的对右美托咪啶辅助颈丛神经阻滞行甲状腺手术的可行进行分析。方法选取42例甲状腺手术患者,将其分为右美托咪啶组(A组)咪唑安定组(B组)。对两组患者在各时点的平均动脉压、心率、血氧饱和度进行记录,并采用镇静/警醒评分对患者的术中合作度进行评分。结果A组平均动脉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在各时点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针对患者在术中的镇静程度手术配合,A组患者的优良率(86%)高于B组患者的优良率(62%)。结论通过右美托咪啶的辅助,在甲状腺手术中可促使颈丛神经阻滞的有效实施。

  • 标签: 右美托咪啶颈丛神经阻滞甲状腺手术